最新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答辩宝典.docx
- 文档编号:1149383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2.27KB
最新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答辩宝典.docx
《最新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答辩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答辩宝典.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答辩宝典
最新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宝典
1、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面试人员须知…………………………2
2、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答辩题目及答题要点…………………4
3、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答辩试题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部分…………………………………………………………………6
4、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面试如何讲好微型课…………………31
5、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面试评分标准和细则…………………40
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面试人员须知
-
一、面试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和面试通知(另发),到指定地点集合,经工作人员审验后方可参加抽签、面试,使用假证件或找人替考者,经查实,取消当年面试资格,三年内不得参评。
二、讲课答辩教材由面试人员自带。
教材为:
高中教师带高中阶段必修教材;初中教师带初中全套教材;小学教师根据其所教年级带一、二、三年级或四、五、六年级教材;幼教教师带大班、中班和小班所教的全部幼儿用书;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按申报专业提供全套教材;其他教学机构分高中、初中、小学,按学段、专业带应讲全部教材;教育管理自带所取得优质课专业的全套教材。
讲课答辩人员只允许携带所授课教材,不得携带任何教辅资料,一经发现视为作弊。
三、面试分为讲课和答辩两部分共15分钟,讲课10分钟、答辩5分钟(申报教育管理专业讲课5分钟、答辩10分钟)。
四、面试者进入备课室前需将随身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抽签确定讲课题目,备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备课期间除课本外不得携带任何书籍纸张,否则视为违纪,取消当年面试资格。
五、面试过程中,面试者不得向评委透露个人姓名;面试结束后须立即离开面试考场,不得无故逗留。
六、面试者违纪,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宣布取消面试资格或三年内不得申报。
凡在考场内严重扰乱面试秩序,辱骂评委及工作人员,威胁他人安全者,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面试成绩以同专业各考场加权平衡后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面试最终成绩分城市农村按学科分别排序并实行末位淘汰,淘汰率为10%;60分以下人员直接淘汰;90分及以上为优秀等次。
中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讲课答辩题目及答题要点
1、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教师要有坚实的教学基本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情绪。
2、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请你说一说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什么意义?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典型,典型引路,确立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请你谈一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学生有什么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率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5、对“开放式课堂”你是如何理解的?
主要是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形式,多渠道。
6、你对新课程改革有什么体会?
改变单纯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在知识传授中培养能力的结构体系。
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7、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8、教学原则包括那些?
(答对四项得满分)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才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
9、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10、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困生”?
在表扬中鞭策“学困生”进步。
在鼓励中引导“学困生”提高。
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
11、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3、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有关要求:
教师答辩内容要从所给答辩题目中选出三个进行回答。
根据答题要点展开回答。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
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
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
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
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
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八、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小学教师 高级职称 答辩 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