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528课导学案谢晓丽.docx
- 文档编号:11480274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3.13KB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528课导学案谢晓丽.docx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528课导学案谢晓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528课导学案谢晓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528课导学案谢晓丽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5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25、七律•长征
课时
2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5课《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重点
难点
.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资料、录像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
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谈话导入,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
.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3)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4)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体会诗的韵律与节奏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
(字词)
3.根据大家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解疑。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指导朗读,教学生演唱《长征》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教师小结: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五岭\细浪
乌蒙\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英雄主义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乐观主义
大渡\寒
金沙\暖
岷山\尽开颜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5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25、七律•长征
课时
2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资料、录像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学习首联。
(1)请同学们读读首联,有哪些语句不理解?
(3)师生共同解疑。
(4)读首联,读出语气。
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含义。
(5)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2.学习颔联。
(1)读读这一联,找出哪些是难以理解的词语?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2)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
(3)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质疑:
为什么说暖、寒?
学习首联、颔联、颈联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讨论后回答。
(2)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
(3)除去这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再读这两联,体会思想感情。
(5)这两联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呢?
(6)学生讨论自学。
颔联、颈联的小结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读尾联。
2.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读出这种心情。
4.理解:
(1)更喜:
对胜利充满信心。
(2)尽开颜: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颜开?
”
(红一、四方面军以及所有的革命军民)
5.品读。
读尾联
体会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此时,红军战士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把()比作翻着的细小的浪花。
把()比作()。
检查背诵。
投影练习: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1.谈谈你学完全诗后的感受。
2.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3.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三、总结全诗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五岭\细浪
乌蒙\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英雄主义
万水千山只等闲。
乐观主义
大渡\寒
金沙\暖
岷山\尽开颜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6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26、开国大典
课时
2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6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发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重点
难点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课前准备
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揭示课题,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
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
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指导朗读。
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
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5.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6.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训练、检测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小结课文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开国大典大典盛况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6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26、开国大典
课时
2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6课《开国大典》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重点
难点
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精读第二部分,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2.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1.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
2.试练习背诵6~8节。
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阅读第三段
反馈展示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板书设计
会前
26、开国大典典礼光明充满北京城
阅兵式
群众游行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7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时
21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
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①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②导入:
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②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③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④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①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师: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
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
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
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
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05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博大的革命胸怀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8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课时
1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①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通过朗读知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①板书课题:
“花山”是什么地方?
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②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自己挑出一些生字或词语,考查同桌同学是否能够读准或理解。
感知课文内容。
a.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b.过渡: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叱诧风云的战役,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
整体感知
标注问题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①默读思考:
让我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把你有体会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②小组交流。
把你批注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找找还有什么你们都不懂的问题。
细读感受
交流体会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明确讲了三件事: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a.请群众回来碾米
学法:
可以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神态描写:
严肃。
动作:
“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了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的香烟又放下了。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b.给群众沏茶喝
学法:
先让学生自由谈。
如果学生谈得不到位,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c.帮母女俩推碾子
学法:
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质疑。
全班交流学法,展示成果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习了本组课文后,谈谈你对毛主席的认识。
体会写法,谈谈你对毛主席的认识。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a.毛主席是一个领导大事的领袖,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明确:
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
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
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b.带着感受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体会毛主席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不影响群众---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胜利保证---一切为了群众
亲自推磨---咱俩试试---和群众打成一片
教师自我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528课导学案 谢晓丽 年级 语文 第八 单元 2528 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