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寨五采区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1466852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9.01KB
平寨五采区设计.docx
《平寨五采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寨五采区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寨五采区设计
前言
贵州青利公司平寨煤矿是1972年9月动工建设,1977年建成投产的,该矿原属于广西红茂矿务局的一对生产矿井,2002年6月该矿破产后,被贵州青利工贸有限公司收购重组。
破产前,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采掘关系严重失调。
400大巷以上的采区已开采完毕,400大巷以下还有4个下山采区急需进行开拓延深,同时对原有采区布置需进行优化改造,因此,总公司煤炭生产技术部本着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的原则,提出了将四、五采区合并向下延深的设计方案。
合并后称为五采区。
一、设计依据:
1、广西第九地质队1974年9月提交的贵州荔波茂兰煤田普查勘探报告书。
2、广西壮族自治区原第一六九地质队1979年2月提交的《贵州省荔波县茂兰煤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3、贵州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2002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荔波县茂兰煤田平寨矿井储量复核报告》。
4、贵州省青利工贸有限公司平寨煤矿采矿许可证。
5、荔波县人民政府与贵州青利工贸有限公司2003年1月17日达成的《关于青利公司收购广西红茂三矿有关问题的会商协议》。
6、青利公司煤炭生产技术部提供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7、贵州青利工贸有限公司平寨煤矿相关技术资料。
二、设计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结合本矿具体情况,尽量采用目前国内煤炭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使之达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安全生产之目的。
2、充分利用该矿现有生产系统和设施,使延深工程的生产系统与现有生产系统有机结合。
3、优化采区布置,将四、五采区合并,合并后称五采区,适当加长采区走向长度,实现一井一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
1、采用三条半煤岩下山向下开拓延深,代替全岩巷开拓延深的方法。
2、采用大倾角皮带运输技术,提高回采工效,加大开采能力,增加矿井经济效益。
3、采用三条下山进行开拓延深,使得煤流、材料、回风流各行其道,确保各系统安全可靠。
4、煤巷、半煤岩巷及岩巷均采用锚杆喷浆或锚网喷浆新技术支护。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贵州青利工贸有限公司平寨煤矿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东南部立化镇境内,邻近广西环江县,属荔波县管辖。
矿井有专用铁路线与黔桂铁路金城江站相接,到荔波县城有二级公路相通,距离为32km,距独山县城108km,并与贵新高速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形地势及河流:
区内地貌为石炭统上司组—下二叠统栖霞组海相灰岩,白云岩,组成峰丛谷地及峰林谷地,最高海拔高程1026m(下寨西山顶),最低海拔高程680m(拉窝南西河流出口处),最大相对高差346m。
甲界河从井田北部流过,切割煤系地层,河床宽11~15m,旱季流量0.084m3/s,洪水流量58.5m3/s。
三、气象、水文及地震:
本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C,最高气温38°C,最低气温-6.7°C,年平均降水量1307.7mm,雨季多集中在4~8月份。
本区地震烈度为六度。
四、矿区经济:
本矿区属贫困山区,农业较为落后,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等,亩产量也不高。
本区工业主要以煤矿开采为主,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五、水源、电源:
水源:
矿井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均由水厂供给。
电源:
矿区供电为双回路供电方式,电源从广西雅脉变电所输送过来,一回路为110kv,二回路35kv,到平寨变电所降压后送至井下采区变电所。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茂兰煤田区域属华南褶皱带,位于NE向茂兰向斜两翼,贵州青利工贸有限公司平寨煤矿位于茂兰煤田南部,即茂兰向斜东翼。
一、地层:
本井田主要出露地层为石炭系祥摆组(C1X),二迭系分布于向斜轴部,上履地层局部被剥蚀。
二、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茂兰向斜东翼,十二索井田以北,岩层倾向北西西,倾角10~25度,沿倾向略具波状起伏,构造较为简单。
褶皱多为幅度不大的背、向斜,主要分布于煤层浅部地表一带,轴向25~35度,轴长0.2~0.5km,褶皱幅度往深部逐渐消失。
断层按其走向分北北东及北西西两组,前者如F4、F701及F11,规模较小,长度小于500m,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后者规模较大的有F35、F12均属陡倾角平推正断层。
第三节水文地质
煤田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丰沛的降雨量为煤田地下水主要水源。
但茂兰煤田煤层产于含水极微弱的砂泥岩互层岩系中,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采区充水因素主要为:
1、地表潜水流及采煤作用范围内的煤系微裂隙承压水。
2、钻孔未封孔,封孔质量差的钻孔有可能导致大量充水。
3、采区上部采空区及废弃小窑内大量积水,会对深部开采造成影响。
采区涌水量预计:
正常涌水量0.05m3/min,最大涌水量0.13m3/min。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该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区内瓦斯梯度也随之增大。
椐贵州林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9月提交的《贵州省荔波县平寨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报告》所述:
1、平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1m3/min;
2、平寨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3.80m3/t;
3、平寨矿井瓦斯等级为: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煤尘: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三、煤层自燃:
本矿上部采区已以生过6次煤层自燃现象,在开采过程中,须加强防尘及防自燃发火的管理工作。
四、地温:
地温随开采深度增大,地温将随之增高,地温率为2.23°C/100m。
五、地压:
由于岩石的矿物成份及其显现的物理化学性质,矿山压力和受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易引起围岩膨胀。
六、煤层顶底板:
五采区范围内含煤三层,上部为Ⅲ煤,中部为Ⅱ煤,下部为Ⅰ煤。
Ⅲ煤直接顶为灰色薄层状粘土岩,老顶为砂岩。
直接底为灰黑色泥岩,其下为薄层状砂岩。
Ⅱ煤直接顶为灰黑色、深灰色粘土岩、砂岩,厚度为3~5米,其上为泥岩。
直接底为灰黑色泥岩,其下为薄层状砂岩、石英砂岩。
Ⅰ煤直接顶为薄层状砂岩、粘土岩。
直接底为薄层状泥岩,老底为灰色、深灰色砂岩。
第五节煤层与煤质
本井田内含煤三层,自下而上称Ⅰ煤层、Ⅱ煤层、Ⅲ煤层。
其中Ⅱ煤层为主采煤层,Ⅰ、Ⅲ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煤层特征表
煤
层别
厚度(m)
平均
倾角(°)
平均
结构
层间距
(m)
稳定性
容重
t/m3
备注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Ⅲ层煤
0.65
0.5~0.7
14
10~17
结构
单一
8.5
6.09~13.6
较稳定
1.37
Ⅱ层煤
1.36
0.79~1.53
19
7~26
结构
单一
17
13.39~15.51
较稳定
1.37
Ⅰ层煤
0.55
0.3~0.6
19
8~22
结构
单一
较稳定
1.37
煤质:
三层煤均为低灰、中硫、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煤质特征表
煤
层别
水分
(%)
灰分
(%)
硫
(%)
挥发分
(%)
发热量
kj/kg
牌号
Ⅲ煤
3.5
8~9
2
7.87
30354~31435
无烟煤
Ⅱ煤
1.5
10
2
10.1
28508~30971
无烟煤
Ⅰ煤
0.9
10
2
8.53
29806~31728
无烟煤
第二章五采区开拓延深
第一节五采区范围及储量
一、采区范围:
东至+400米煤层底板等高线,西至+200米煤层底板等高线,北至井田边界与更班矿相邻,南至五采区边界与十采区相邻。
采区上限标高+400米,下限标高+200米。
采区走向长2000米,倾斜长505米,面积1010968.8m2。
二、储量:
工业储量为166.47万吨,可采储量为141.51万吨。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采区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三班作业,采煤工作面三班采煤,边采边准,掘进三班掘进,每班的净提升时间为6小时。
二、五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原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1989年重新核定为15万吨/年。
该矿为破产收购矿井,由于历史原因和矿井生产条件所限,造成平寨矿采掘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特别是开拓进尺和巷道维修欠账较多,矿井目前只能依靠五采区及十采区两个小块段勉强维持生产。
因此,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矿井只有按15万吨/年来设计。
五采区的服务年限为:
T=Zk/(A×K)=141.51÷(15×1.2)=7.86(年)
式中:
T—服务年限;A—年产量(万吨)
Zk—可采储量k—储量备用系数1.2
第三节五采区延深方案
一、确定延深方案的基础及原则:
1、依据目前该矿现有生产系统及生产现状。
2、延深采区为下山采区,延深水平仍为+400水平,采区下限标高为+200米。
3、依据五采区煤层赋存情况。
4、矿井现主要生产系统不发生根本改变,而是进一步优化。
5、少掘岩巷,多掘煤巷,力求以巷养巷,节省投资。
第四节采区装车站及硐室
平寨矿现有生产系统没有煤仓,工作面采用抬头溜子装车运输。
1、采区煤仓:
五采区延深设计将在采区上部车场处布置集中煤仓,其位置在+400大巷二抽以北100米处。
煤仓采用立式圆筒仓,净直径3m,净断面7.06m2,仓身长34m,仓容量240m3(263吨),煤仓支护形式为锚网喷及砼捣制。
2、采区上部车场装车站:
装车站位于集中煤仓下口,车场为双轨车场,采用调度绞车调车。
3、采区变电所:
采区变电所利用+400大巷现有五采区变电所为其延深新采区供电。
4、采区水仓:
在采区轨道下山下部车场处布置临时水仓为采区排水。
第三章采区布置及工作面装备
第一节采区布置
五采区延深采用三条半煤岩下山开拓,其中:
皮带下山设在Ⅱ煤中,回风下山设在Ⅰ煤中,轨道下山设在Ⅱ煤与Ⅰ煤之间,轨道下山及皮带下山兼作进风巷,皮带下山兼作人行道。
这样布置可使煤流、材料、采区回风流各行其道,增加各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五采区三条下山均为同一方位向下延深,大体上位于采区中央,从而形成双翼开采,采区走向长2000m,倾斜长505m。
五采区工作面布置为走向长臂后退式回采,工作面之间留8~10m隔离煤柱。
第二节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
平寨煤矿五采区新布置的第一个工作面(5203),仍采用走向长臂后退式采煤法,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部陷落法,落煤方式为放炮落煤。
二、工作面设备配置:
工作面支护采用DZ1.8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套HDJA—1200型绞接顶梁。
配备XRB—80/660型乳化液泵站一套,ZBZ—2.5Z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器一台,工作面运输采用SGW—30型刮板运输机一台,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STJ800型胶带运输机一台。
第三节巷道掘进及施工工期
一、井巷工程量:
五采区延深总工程量为2467m,其中:
开拓巷道为1107m,回采巷道为1360m。
其中:
岩巷为518m,半煤岩巷为1949m。
详见巷道工程量统计表。
平寨矿五采区开拓延深投产工程量统计表
巷道名称
类别
工程量
倾角
断面积
支护形式
备注
净
掘
上部石门车场
岩
130
5.8
6.4
锚网喷
2.6×2.5
车场联络巷
岩
91
2.9
3.4
锚网喷
集中煤仓
岩
32
90°
7.1
9.1
锚网、砼
240m3
轨道下山
岩
183
23°
5.8
6.4
锚网喷
轨下上部车场
岩
26
5.8
6.4
锚网喷
5203材料车场
岩
31
5.8
6.4
锚网喷
回风下山
半煤岩
230
沿Ⅰ煤
5.8
6.4
锚网喷
回风联络巷
半煤岩
107
5.8
6.4
锚网喷
5203回风石门
岩
25
5.7
6.4
锚网喷
皮带下山
半煤岩
252
沿Ⅱ煤
5.8
6.4
锚网喷
小计
1107
5203回风巷
半煤岩
580
5.7
6.4
锚网支
5203运输巷
半煤岩
630
6.6
锚网支
5203开切眼
煤
150
5.7
6.4
锚网支
小计
1360
合计
2467
二、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机械配备:
1、掘进工作面个数:
矿井配备两个掘进队,一个为岩掘(半煤岩),另一个为煤掘队。
2、掘进机械配备:
岩掘配备P—60B型扒斗装岩机一台,7655型凿岩机6台,HPC—5型喷浆机2台,MGJ—Ⅱ型锚杆打眼安装机2台,FBD—N05.6型局部扇风机2台,JP—Ⅱ型混凝土搅拌机1台,FS—2型喷射混凝土机1台,KC—0625型除尘器1台。
(若本矿已有配备,则不新增掘进设备)。
煤掘利用本矿原有设备,不再新增掘进机械。
3、施工工期:
掘进指标:
岩巷:
平巷80m;斜巷60m;半煤岩巷:
平巷120m;斜巷100m;煤巷:
平巷300m;斜巷200m。
先期施工的巷道有上部石门车场,轨下上部平车场,集中煤仓,上部车场联络巷等。
施工工期为10个月。
第四章井下运输及装备
一、矿井运输系统:
五采区煤炭的主要运输路线为:
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运输顺槽→五采区皮带运输下山→采区集中煤仓→上部石门车场→+400大巷→主提升井(一采区主井)→地面。
二、大巷运输:
平寨矿+400大巷采用CDXT-5CJ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一吨矿车运输,单列运行,每列牵引矿车20辆,运输能力为28.5万吨/年。
三、采区主运输:
五采区皮带下山中安装SJ800型上运皮带1台,提升能力为200t/h,下山提升距离为210m,下山倾角为22°,配用电机为75kw。
四、采区辅助提升:
五采区的辅助提升主要通过轨道下山来完成,轨下上部车场安装有JD40绞车1台,下山铺设18kg/m钢轨,钢丝绳选用6×19+FC—18.5—1570型,绞车电动机660v,40kw。
第五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概况
一、瓦斯:
根据贵州林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9月提交的《贵州省荔波县平寨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报告》所述:
1、平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1m3/min;
2、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3.8m3/t;
3、平寨矿井瓦斯等级为: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煤尘: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三、煤层自燃:
该矿上部采区已发生过6次煤层自燃现象。
四、地温:
依据《青利公司平寨矿五采区地质说明书》所述:
地温将随开采深度的增大而增高,地温增高率为2.23C°/100m。
第二节矿井通风
一、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生产布局,矿井通风系统分前期和后期,前期通风系统为五采区延深及生产期间。
后期通风系统为○水平延深及生产期间。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平寨矿井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南北两翼回风井分别装有4-72-11№20B型离心式抽风机各两台,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二风井配备40kw电动机,六风井配备55kw电动机。
矿井总进风量2003年8月份为22.33m3/s。
其中:
三采区进风量为4m3/s,五采区进风量为4.16m3/s,十采区进风量为14.17m3/s。
目前五采区及十采区各有一个块段可供维持生产。
矿井由一采区主井、副井进风,经由+400大巷→五采区主下山(十采区主下山)→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采区回风石门→+400大巷总回风巷→二抽(六抽)→地面。
延深采区(五采区)回风系统:
一采区主、副井进风→+400大巷→五采区轨道下山及运输机下山→工作面运输顺槽→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采区回风石门→二抽→地面。
二、掘进与硐室通风:
平寨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本设计各掘进工作面均为独立通风。
五采区变电所及井下其它硐室皆处于新鲜风流中,不需单独配风。
三、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积孔:
(一)、矿井总风量计算及分配:
生产矿井总风量是井下各工作地点的需风量和各条风路上漏风量的总和。
《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规定;矿井需要的风量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得少于4m3。
Q需=4×N×K矿通=4×164×1.35=10.93(m3/s)
式中:
Q需——矿井需风量,m3/s。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衡等因素,一般可取1.2—1.35。
2、按平均日产一吨煤每昼夜实际放出或预计放出的瓦斯量
进行计算:
Q=0.09269×q瓦×T×K(1~30%)
式中:
Q——矿井总供风量,m3/s;
T——矿井平均日产量,455t;
q瓦——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3.8m3/t;
K——风量备用系数,K=1.35;
30%——瓦斯抽放率。
Q=0.0926×33.8×455×1.35×(1-30%)=22.4m3/s
3、按井下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供风地点的实际需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Q需=(8.275+2×4+2+2)×1.35=27.37m3/s,
经分别计算选取其中最大值为27.37m3/s。
4、风量分配:
Q采=q绝×K瓦÷C=3.31×1.5÷0.01=496.5m3/min
=8.275m3/s
式中:
Q采——回采工作面需风量;
K瓦——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炮采K瓦=1.5;
C——工作面允许瓦斯浓度,C=1%。
掘进工作面按不同型号局扇配风,YBT52—11kw局扇需风量为3.33m3/s,掘进工作面配风量为4m3/s,变电所配风量为2m3/s。
(二)、负压:
矿井所需风量为27.37m3/s。
经计算,矿井初期负压为352.00Pa。
(三)、等积孔计算:
初期:
A=1.19
=1.19×
=1.736m2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矿井初期等积孔为1.736m2,属中阻力矿,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中等偏难。
四、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1、通风设施:
为保证风流按拟定路线流动并控制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在沿风流流动的巷道中应设置风门、调节风门、风桥等构筑物。
当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为保护扇风机,在回风井井口应设置防爆门。
当进风井口、井筒和井底车场附近一旦发生火灾时,为保护井下人员安全撤离,矿井扇风机设有反风装置。
回风井安全出口应设两道正向、两道反向风门。
2、风门、调节风门等通风构筑物应设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构筑物前后5米范围内巷道支护要保持完好,门墙砌筑及风门结构要严密,所有废巷及废眼要及时封闭,以减少漏风,并派专人负责风路及构筑物的检查和维护。
3、降低风阻的措施:
巷道掘进要采用光面爆破和锚杆支护技术,巷道断面尽可能采用拱形,料石砌碹巷道的壁面要尽可能光滑,不同断面的巷道要采用逐渐扩大或缩小的连接方式,避免断面忽大忽小,避免巷道转直角弯,拐弯处应做成斜面或圆弧状,避免在主要进风巷道内停放矿车和堆积材料及杂物,进、回风巷道应经常保持完好,并保持原设计断面积,不得任意缩小断面积。
第三节五采区瓦斯涌出量
据贵州林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9月提交的《贵州省荔波县平寨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报告》所述:
1、平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1m3/min。
2、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3.8m3/t。
3、平寨矿井瓦斯等级为: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第四节五采区瓦斯抽放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45条规定,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系统。
2003年10月公司委托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贵州青利工贸有限公司平寨矿瓦斯抽放设计》,选用井下临时移动式抽放系统。
瓦斯抽放泵选用BXW25YJ移动抽放泵,配用YB315—8型55kw电机。
本次五采区延深设计,选用“边掘边抽”和“本煤层边采边抽”的方法来治理采区的瓦斯涌出问题,并在今后的抽放作业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不断总结完善抽放系统和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第五节灾害预防及安全
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在煤炭生产过各中,要重点防治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煤尘、涌水、顶板等造成的灾害,特别是矿井瓦斯应作为重点来进行防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每年都要编制《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一、防治瓦斯措施:
1、井下各用风地点,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供给风量,尤其是采掘工作面及主要硐室要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2、对生产中易造成瓦斯积聚的地点,尤其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必须加强通风和监测,若有瓦斯超限,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3、杜绝电气设备的失爆现象,避免引燃引爆瓦斯。
4、在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风电瓦斯闭锁装置和瓦斯断电仪,当瓦斯超限时,能自动断电报警。
5、对矿井现有集中安全监测系统应加强管理和维护,对矿井瓦斯,风速、一氧化碳实行监测,并对主扇、局扇的开停及主要风门实行监控。
6、井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7、建立健全瓦斯检查监测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瓦斯事故的发生。
8、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不断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二、防治煤尘措施:
1、为了保障井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防止煤尘事故的发生,在矿井生产各主要巷道装载点均应铺设洒水、降尘、消防水管,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防水龙头及降尘喷头。
2、在岩巷、半煤岩巷道掘进施工中应采用湿式凿岩,杜绝干打眼。
3、各装载点附近及主要巷道中的积尘应及时清扫干净。
三、防止火灾的措施:
该矿井截止90年底,发生了6次煤层自燃现象,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须加强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工作。
1、加强采空区的管理,认真做好采空区的密闭工作,尽量减少向采空区漏风。
2、尽量减少煤柱损失,工作面浮煤要清扫干净。
3、杜绝电气火灾。
四、防止井下水灾的措施:
据采区地质说明书所述,采区充水因素主要有:
1、地表潜水流及开采作用范围内的煤系微裂隙承压水;
2、钻孔未封孔或封孔质量差而导致大量涌水;
3、地表水流经废弃小窑,井下采空区塌陷裂隙造成大量充水。
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搞清对矿井安全有威胁的小煤窑及采空区的位置、积水量,未封孔的钻孔或封孔质量差的钻孔的位置及积水量,生产过程中对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积水量应进行测定并及时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2、为防止小煤窑、采空区、未封孔的钻孔和断层、裂隙水的突然涌水,在巷道掘进至上述区域附近时,应先探放水,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施工。
3、雨季应加强防洪排涝工作,以防止地表水直接涌入井下。
五、顶板管理: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应加强顶板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支护、回柱、放顶等工艺应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操作,以防冒顶,漏矸伤人。
对失修巷道要及时维修,保证通风行人畅通,回采工作面和掘巷道在遇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根据围岩压力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第六节集中安全监控系统
平寨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具有自燃性,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之规定,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结合该矿开拓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寨五 采区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