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docx
- 文档编号:11463273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19KB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docx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摘要]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从物-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试想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
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消费和生产之间互动互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脱符号化消费和异化消费的困扰,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追求,在全社会建立合理消费、适度消度的新常态,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物;符号消费;科学消费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研究根植于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中。
他继承了西方悠久的人文批判精神,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重新审视这一理论,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把握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为时下消费文化实践中所存在的复杂的意识形态控制与反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理解西方和我国的社会领域中出现的诸多新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内涵
(一)消费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物
在受到马克思对商品分析的影响,鲍德里亚选择了物作为他的研究突破口。
但这个所谓的物既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批判,又受到了导师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理论的直接影响。
鲍德.里亚的逻辑思维首先从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常见的物开始,并将人类制造的繁多物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并由繁多的物所组成的这个系统,作论著《物体系》来研究。
并将差异的物,即所谓的个性化的物,通过命名和指称的方式加以区别。
在消费社会中,由于物的功能性不断扩大,物也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事物,并且指出:
掌握它的人可以根据掌握者的意志任意的确定物的意义。
也就是说,每种物都有特定的意义指向,“A物—A意义”。
这时,物的自主性很低。
但是,人的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消费物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在于物所涉及的关系和隐藏在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二)消费社会的深层逻辑:
符号消费
鲍德里亚提出了符号学理论来进一步阐述其消费社会。
他认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中物的功能性也在不断地扩大,这个时候物变成了一个特指的事物。
并且,主体的人通过自己需求的变化和意志的决定,就出现了对物体进行任意组织、编码,从而得到出乎意料的意义和功能。
在消费社会,物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物品的系统就是符号的系统。
更由于鲍德里亚把物品同其他东西也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认同系统,随即社会环境也就变成了符号系统,整个消费社会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符号系统。
然而,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而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是一种意义消费或符号消费。
也就是在消费社会之中,消费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向:
从对物的消耗转向了符号的交流体系组合。
同时,鲍德里亚看到了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物的原始功能不断被物的符号文化所代替,并这种文化不断对人的本性进行支配和异化,抽象的物从消费世界进行了符号消费领域。
符号消费也通过整个符号系统的自身内部组合,形成了自身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并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支撑体系,从而保证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比如,同样是喝水的杯子,我们现在可以用来插花(花瓶式的杯子)、养鱼(鱼缸式杯子)、或者做成笔筒(笔筒式的杯子)。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
鲍德里亚所提的消费社会不一定是全面的、准确的,但一定是独到的、深刻的。
接着鲍德里亚重点开始了对符号的研究,并把物体系过渡到一个符号的世界。
当消费者把类别相近的物品系统作为类别的来理解时,就会对物的系列产生一定的惰性,顺理成章地从一个商品走向同系列的另一个商品,生产资料也就平等地成为全部消费符号的一部分。
商品符号相互混同,使文化与商品相互混同。
当物变成了符号,符号就可以根据需要和某种意义联系起来。
于是,我们所说的消费物,也就不是物本身,而是作为符号的物。
(三)符号消费的功能更在于符号价值
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性的单个物品不再是我们的消费对象,不在消费具体的物品,而是消费符号组织下的、有特定意义和符号价值的抽象物。
也就是说,物品在一个具有符号价值的关系结构中,并被这种符号组织为表达这个意义体系的要素。
因而,物品的消费不再是因为具有着物质性的特征,而是因为它以一种符号-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处于符号差异体系中的意义对象。
因此“要成为消费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它(物品)被消费——但(被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性。
”这样,消费就成为一种交流体系,一个明确意义的交流过程。
象语言一样,消费成为我们相互对话和交流的方式。
如果说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是通过生产而进入社会的话,那么在当代人们则是通过消费符事情来获取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不仅在消费符合的使用价值,更在于消费符号的符号价值。
也正是在与他人发生关系中,体现着这种符号的使用价值和重组后的符号价值,人才真正进入了社会。
(四)符号消费的异化
面对从自然需要而来的消费理论,鲍德里亚指出:
人们对符号的消费不仅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抽象化(或物质化)的符号正在不断满足人的消费欲望,符号所内涵的价值意义更成为人们追求。
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也就完全决定了消费体系。
而符号拜物教隐蔽的存在方式——消费、消费动机的个性化、消费行为的自主性共同决定了由消费造成的对人的压抑和异化更为隐蔽,揭示其本质也就显得更加困难。
因此,鲍德里亚的符号拜物教相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而言,不仅将批判的视角从生产拓展到了消费,而且也深化了批判的力度。
但是,在这里我们强调:
在符号消费社会里,物的功能化使人类主体进入到一个功能化的物体关系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会变得失去功能,变得不理性,成为一个空洞的形式。
而反过来人的功能的空洞化,又为物的功能的膨胀提供了空间,渐渐我们在心理上认同了物的功能的先验性,物自然而然地几乎成为程序的主导者,人自身则成了物体操纵的对象。
在消费社会中,表面看来是物令我们快乐、幸福、安全,但“人们忘记了我们首先所面对的是符号:
普遍化的符号符码,完全任意的差异符号,并且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而不是关于它们的使用价值或他们生来俱有的‘价值’上,物体才发挥着它们的魔力”。
因此,我们说:
这种符合消费的异化了消费。
随着物体系时代的来临,消费这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今天,消费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过程,消费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与物品间的关系,而且也体现了人和集体以及世界之间的关系。
二、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价值和不足
鲍德里亚的较前人进步之处在于:
关注到西方社会基本结构巨大变化,特别是生产资料的极大的丰富,并将这种变化定义为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从商品的消费转到符号的消费。
他在承袭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基础上,从独特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和异化理论。
但鲍德里亚所持有的观点:
消费以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通过符号编码的不断组合进入人们的无意识之中,客观上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虽然他也对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意识也进行了剖析,但本质上来说是对马克思主我的误读,从而丧失了其理论的批判性,最后走向了符号决定论的理论困境。
(一)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价值
1、对理解劳动异化思想有启迪作用。
在评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环视一下我们的世界,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各种流行的表向时保持理智与清醒的头脑。
西方社会正在日益变成一个由物主导的社会,人们对现实的认识正在被泛滥成灾的无原本的拟像文化所代替,消费的“个性化”,使个人患上了消费“强迫症”,人们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
从这个角度来说,鲍德里亚关于对消费社会的批判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也就必须将自己完全投入到消费之中,才能获得安宁感与实在感。
我们说,追求个性是现代社会的目标,而个性的获得和体现,从根本上来说,在于自己消费的物品不同于他人消费的物品。
物体系之所以作为系列出现,正是出于与“个性化”目标相匹配,这样“个性”才永远与消费物的获得具有同构性特征。
正如我国著名学者冯俊在谈到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意义时就曾说:
鲍德里亚对当代社会消费活动中的各种新变化和新现象进行了揭露,对人的本性及其在社会运作中的各种伪装技巧进行了模拟式的演出,对消费社会中所展现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分析。
反观马克思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时期,消费仅仅是维持生存的手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十九世纪以前的资本主义生产主要在于资本——生产——产品,再回到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工人生产的商品(物品)的增值产生了剩余价值或者超额利润。
尽管马克思也曾多次提到消费的反作用,但消费问题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马克思只分析了这个基本中的生产过程。
而在后工业社会以后,社会分工的扩大,不但增加了许多更为细分的资本—生产环节,而且这些环节通过不同方式,可以单独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直接的作用。
比如:
广告,广告的资本在今天任何一个大公司都占有一定的投资资本比例,并且,依存广告的影响,加剧了人们对企业厂告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追捧效应,让不少企业获得了更多超额利润。
这实际上和马克思传统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析并没有关系,至少这种利润并没有直接产生自对于产业工人的剥削。
而鲍德里抛弃了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将消费社会的批判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视角,把现实存在抽象化,将批判的视角从现实的物转向符号,把劳动异化拓展到人的生活的所有方面,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在鲍德里亚认为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完全是盲目的、被操纵的对象,是完全失去了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消费者的个性和自由全部被淹没在符号中。
从中我们不难看清,这种被奴役的异化消费违背了人的真实需要,是被大众传媒不断制造出来的社会时尚,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需要和欲望,进而使整个社会都迷漫着纵欲和享受的社会风气,长此以往,人们就会迷失在物的欲望中,直到发生了异化和蜕变。
至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异化被消费异化代替,商品或物拜物教批判也就过渡到了符号拜物教批判。
这些思想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
2、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有其合理性。
在马克思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时代,商品拜物教不管如何还是处于生产过程中的。
因此,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主要论述的是商品、货币和资本问题,还没有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全面展开。
而今天拜物教已经延伸到一切生活领域,自主性、性、良心、道德、职业以及整个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特权和不公。
这正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
就社会意识领域来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剥削和各种异化劳动基础上的。
而今天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一切领域,符号与文化的生产也成为价值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意识不断发展的一部分。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中,主张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并引入符号分析的方法,将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延伸到符号领域,从新的视野和新的维度来考察和衡量现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这一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马克思的传统政治经济学。
由于商品的符号价值的出现,并成为一种抽象的评价和衡量标准,必然也就成为人们欲望和着迷的对象,成为商品的隐蔽的代替品。
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将自己作为消费对象来消费时,我们才能获得真实存在感与安宁感。
而当人们只能从消费之中获得安宁感与存在感时,消费本身才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也就是说,只有消费不作为和主动生产相对的被动的吸引和占有时,我们才可以依据一种天真的行为(及异化)图式来权衡其得失。
同时,符号价值的提出还让我们意识到:
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任何商品生产或商品创造过程不再是一个纯技术、纯物质性或功能性的活动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与社会、经济、文化符号结合的动态性、频繁性建构和组合的过程。
也就是,按照鲍德里亚所提出的符合系统理论:
商品和服务已经符号化,我们所进行生产活动已经不是纯粹的物品和服务,而是附含着在物品或服务上的符号的复杂的生产活动。
任何企业在现代生产中只要能够发挥更大程度的“符号价值”,创造和生产出更受欢迎、更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的、包含更多文化和符号价值的物品或服务,这个企业就会取得成功。
(二)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存在的主要不足
1、在对消费异化的分析中,走入了“符号决定论”的理论困境,将消费异化归因于对符号价值的追求。
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理论:
生产在四个环节中始终起着根本性作用。
建立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生产环节始终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其它环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社会消费虽然是单个社会生产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表面上看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主要环节。
但是,我们应始终明确,生产才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反复大循环中起着主导作用。
社会生产虽然最终以满足社会成员的消费为目的,但消费仅仅是再生产的一个环节,仅此而已。
人们消费什么、如何消费、消费多少都会受到特定生产工具和生产水平的制约,也就是说要受到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全部商品的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来说完全是出于维持生命存在和繁衍后代的切实需要,消费过程也是仅仅在促使着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实现。
鲍德里亚的消费批判理论将消费社会的一切都归结为某一种符号,并过多强调符号价值、而否定和忽略了符号的功能性和使用价值。
并认为:
整个消费都是在无群的符号游戏世界中进行的,是一种符号的不同组织和分解,是一种人们对不同符号组合方式的追求过程。
因此,就鲍德里亚的消费逻辑来看,人们任何对物的本真上追求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消费也不在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单纯的各种符号的获取和不同符号的累积。
这也就使人对商品的追求失去了具体的本体,走向了抽象的概念,其过程就更加无奈和虚无。
而在这种消费观中,鲍德里亚还没有找到能够超越无群符号的替代品,或者说摆脱劳动异化的途径。
在他看来:
“一切超越异化的理想解决办法都被无情击碎”。
并认为:
异化是无法被超越的,它就是与魔鬼一样无法超越的符合组合方式本身。
因此,由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得出了:
不是主体战胜客体,而正由于符号组合方式的无法超越性决定了客体一定战胜主体。
由此,他认为:
最后的解决这种状况的唯一方法不是解放而只能是毁灭和终结。
2、完全否定了马克思的物质性维度,滑向了意义性维度。
在过分强调符号价值的时候将自身推向了与马克思理论相反的另一面。
如果说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还没有必要把物的意义层面纳入到批判视野中来的话,那么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则过于强调对意义层面的批判而忽略了物的现实性,从而忽略了马克思所进行的批判在当代仍然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为物的两个维度在当下社会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将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体系内的物的物质性维度保留下来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在符号价值的背后保留了物的存在,那我们也就将符号学的任意性控制在意义的范围内。
它建立在真实的物的基础上,在现实的交换价值之外推演出一种符号价值体系,并同时扩展了使用价值的内涵。
在这种扩展中,马克思的价值体系作为物的物质性层面仍保留了他的运行规律与模式,那么这样的符号价值体系必然是对马克思价值体系的延伸,而不是它的反动。
另外,我们认为:
鲍德里亚所分析的符号只能说是资本当今运行的一种方式,只能建立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壤中生存。
把消费符号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物的形式,作为维护统治阶级稳定的主宰,是不足以揭示和解决社会中现实问题的。
虽然他借助很多新的理论展开了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与马克思的观点不一致的结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马克思,而应以此为契机,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去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三、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
任何一项理论的研究一定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总是对这一时代现象进行反思的结果,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也就是说,社会存在总是决定社会意识的。
然而,特定时代的理论争鸣或碰撞,既是对现实需求的反馈,又是对现存理论的思考,更希望达到对人类意识领域的启迪,由此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批判的评析正是基于此。
(一)辩证处理好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鲍德里亚已然看到:
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四个环节中,生产居于主导地位,消费本应是消费主体在对物品的消耗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的感性确证。
然而,消费的这一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所以,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非常明确的指出:
消费对生产起主导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甚至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消费只有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消费,同样也离不开消费之外的任何其他环节。
因此,我们必需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既要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又要注重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辩证地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相互关系。
认识到: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生产虽然决定着分配方式、交换数量、消费质量。
但是更要清醒:
如何分配、交换方式、消费是否满足更会反作用于生产的规模和生产的方向。
要摆脱鲍德里亚消费观的影响下,时刻清醒消费不是生产的主导性因素。
同时,我们要知道:
消费主义其实质上是一种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是与科学发展相背离的。
消费只有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消费。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消费不仅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且通过主体消费需求的满足,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
正因为消费具有这样巨大的反作用,我们不能人为地抑制消费,不能使消费滞后。
而应当根据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适时的提高消费水平,使消费和生产协调发展。
同样也离不开消费之外的任何其他环节。
(二)构建科学健康的消费模式
在鲍德里亚消费至上的影响下,曾经在资本主义社会才能看到的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消费的现象,也在我们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全面小康目标还不牢固的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中存在,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如何尽可以消除符号化消费思维的影响,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消费理念,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理念。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当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青年一代占据越来越独特的位置时,就需要我们从引导各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入手,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西方工业文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科学的消费导向,制定合理的消费政政,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尽可能地避免陷入鲍德里亚所分析的符号消费之中,避免陷入资产阶级消费意识形态的同化之中。
其次,应提倡适度消费。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社会福利制度还很不完善,超前消费无异于提前支取、寅吃卯粮。
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即以自身的生命存在来显示个人魅力,而不是依赖于物的意义,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同时正确对待商品的符号价值,理性评价消费品与人的地位和个性等等的关系,避免非理性的消费竞争和反对奢侈性、攀比性、炫耀性消费观念。
要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正常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于一切所谓的意义消费,符号消费加以正确诱导,在社会上营造适度、合理、和谐的消费理念。
再次,要理性对待广告和消费品。
从消费内容来看,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的消费,而且也有精神消费,并且当前精神消费在所有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符号消费”的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商品成为了一连串的象征符号,广告宣传不断更新并创造出更多的“消费时尚”,诱导消费者接受现实中并不真正需要的消费品,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背离了自己的真正需要,在广告的诱导下进行自己的消费活动。
既不盲目崇洋媚外,也不迷信狭隘的“爱国主义”。
在消费中,不盲从国外产品,不盲目迷信本国产品,积极吸收先进成果,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监督媒体的宣传,打击各种屈从于商业利益的宣传行为。
最后,扬弃的态度看待“消费至上”。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个人消费不仅是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经济行为,消费者在消费中除了考虑自身需要以外,还要尊重他人的正常需要。
我们消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为目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的全面、健康、自由、充分发展服务,而不是为消费而消费。
要树立并坚持了科学消费观,要兼顾了消费者个人与他人、消费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符合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要求。
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把消费、享乐作为了人生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一切手段人为的制造消费,其实质上是为资本攫取利润的服务,并不是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并不符合人类长远发展目标。
总得来说,作为时代产物的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在有其合理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思想意识领域的不断拓展,就需要我们以更科学的视角、更加广阔的视野,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连同不同历史时代的理论进行整合,在更宏观的层面进行鸟瞰,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尚·布希亚,林志明译.物体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
[3]让·波德里亚,车槿山译.象征交换与死亡[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4]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
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
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5]戴阿宝.终结的力量——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
现代社会的一位激进批判者——鲍德里亚思想研究评述[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7]齐格蒙特·鲍曼,何佩群译.消费主义的欺骗性[J].1998年版.
[8]黄波.符号之镜中的消费异化——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9]韩欲立,温晓春.使用价值概念及其批判:
鲍德里亚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后果[J].江淮论坛,2007年第2期.
CommentonBaudrillared`scritictheoryofconsumptionsociety
ZHAOJianxin
(PartySchoolofCPCJinzhongMunicipalCommittee,Jinzhong030600,China)
Abstract:
FromtheconceptofthefamousFrenchphilosopherBaudrillardsymbolconsumptionsymbolicvalue,buildacompletesymbolicvaluesystem,andexploredthebetweenthevaluesystemofthissystemandclassicalpoliticaleconomicsofthelink,justbycriticismofthesymbolfetishismtoexcludethealienationofconsumption.Heexposedtheinherentnatureofcapitaloperationinthefieldofconsumptionatthesametime,therealsoexistsadistortionofclassicalpoliticaleconomicstheory.Onlywhenwecorrectlyunderstandandproperlyhandletherelationshipbetweencon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鲍德里亚 消费 社会 批判 理论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