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1457194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80KB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docx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与才能
教育根底
一、小学教育的根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根底性〔教育地位〕;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教育性质〕;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目的,德智体美劳〕。
二、学校管理的根本要素: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学校管理的根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政教〕、教学工作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
方案、施行、检查、总结。
三、学校管理的根本方法:
行政管理法、法律法规管理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管理法、数理统计方法。
四、学校主要职能部门:
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学校运行机制:
校长负责制。
五、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
教育本质: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六、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久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开展的不平衡。
〕
七、教育起源:
本能生〔生物〕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新〔心理〕房〔模拟〕源美梦〔孟禄〕
凯〔凯洛夫〕米〔米丁斯基〕爱劳动
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国家
人物
著作
思想
中
国
?
学记?
战国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孔子
?
论语?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庶、富、教〞;〔学习过程:
孔子:
学、思、习、行。
荀子:
闻见、征知、行。
王夫之:
学、问、思、辨、行。
〕
墨翟
兼爱、非攻;
“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
道法自然
西
方
苏格拉底
“产婆术〞〔挖苦、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
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
雄辩术原理?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阐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九、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
大教育学论?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教育遵循自然;
2·班级授课制;
3.“泛智教育〞。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教育思想及评价
卢梭
?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儿童
康德
?
康德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齐
慈祥的儿童之父
洛克
?
教育漫话?
“白板说〞;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
?
普通教育学?
——标志标准教育学的建立
1.两根底:
伦理学和心理学;
2.三中心:
传统教育老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四阶段:
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4.一原那么:
教育性教学原那么〔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不成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
1.一原那么:
做中学;
2.三中心:
儿童中心、经历中心、活动中心;
3.四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历〔思想与核心〕、学校即社会;
4.五步: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十、教育学开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凯洛夫:
?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马卡连柯:
?
教育诗?
——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3.杨贤江:
?
新教育学大纲?
——我国第一部。
。
。
〔2〕当代教育理论的开展
木〔布鲁姆〕有掌握〔掌握学习〕
哪〔布鲁纳〕来构造〔强调学科构造,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瓦根舍〕找饭粒〔范例教学〕
高度赞〔赞可夫〕开展〔开展性教学理论〕
真可谓全面和谐〔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十一、教育与社会的开展:
〔1〕教育与消费力:
制约作用:
消费力程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消费力制约教育构造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促进作用:
再消费劳动力;再消费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
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指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影响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言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
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确实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促进作用:
传递、传播、更新、选择。
十二、教育目的: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鼓励、评价。
〔2〕理论: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圭那〕;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罗杰斯、福禄贝尔〕;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才能本位论;知识本位论;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开展的辩证统一论。
〔3〕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据〕2021考过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根据。
〔4〕全面开展教育的构成及关系:
德育——导向和保证;智育——根底;体育——特殊保证;美育——升华;劳动技术教育——手段。
十三、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开展历程: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2〕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我国现行学制〕。
〔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根据〕?
1.消费力的开展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开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开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开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
工作方针:
优先开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进步质量。
战略目的:
“两根本,一进入〞,即根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5〕义务教育:
特点强迫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普及性〔统一性〕。
确立1986年通过?
义务教育法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2006年6月29日,再次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十四、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和经历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定义:
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知识、课程即有方案的教育活动、课程即学习的结果或目的、课程即学习经历、课程即社会文化再消费、课程即社会改造。
(3)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活动中心课程〔杜威〕;社会中心课程。
(4)课程内容:
定义
关系
根本内容
核心
课程方案
教学方案
有关教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科目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教学科目设置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方案的详细化
前言、课程目的、内容标准、施行建议、附录
课程目的
教材
教学用书和讲义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
课文
直线式;螺旋式
(5)课程资源分类:
1.根据来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2.根据性质,自然和社会;3.根据载体,文字和非文字;
3.根据存在方式,显性和隐性;5.根据功能特点,素材性和条件性。
(6)课程开发形式:
目的形式〔拉尔夫泰勒〕;过程形式〔斯坦豪斯〕;情景形式又综合课程开发形式〔劳顿〕。
(7)课程评价形式:
目的评价形式〔泰勒〕;目的游离评价形式〔斯克利文〕;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形式。
〔8〕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
主要内容:
九年一贯,分科;综合。
〔其他在科一〕
十四、老师专业开展:
(1)老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系统性;长期性和间接性。
(2)老师专业开展的内容:
专业理念〔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本体性;条件性;理论性;文化知识〕;专业才能〔教学设计、语言、交往才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才能;教育研究才能;创新才能。
(3)老师专业开展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4)老师专业开展途径:
职前培训;入职培;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5)老师专业开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老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展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历〔波斯纳,经历+反思=成长〕。
十五、教育科学研究
(1)根本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根本要求:
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仔细;勤于积累,检索方法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擅长考虑,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文献分类:
事实性;工具性;理论性;政策性;经历性。
〕提出假设;制定方案;搜集分析资料;作出结论;撰写论文。
(2)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类型:
自然与实验室;直接与间接;参与非参与;构造非构造〕;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个案法;历史法;作品分析法〔比拟法〕。
(3)教育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教育科学研究论文〔标题、内容摘要、序言、征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教育调查报告〔题目、前言、总结及附录〕
心理
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书〕
学生指导
一、影响个人身心开展的理论:
内〔内发论〕人得〔弗洛伊德〕了四个儿〔威尔逊、格塞尔、霍尔、高尔顿〕子〔孟子〕:
人自身内在要求
外〔外铄论〕出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斯金纳:
靠外在力量
多因素互相作用论
二、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因素:
1.遗传——前提和根底;
2.环境——客观条件、提供可能;
3.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主导。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开展方向;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师来进展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根本要求对个体开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标准;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根底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
三、小学生心理开展的特点:
〔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
〔1〕感知觉的开展特点〔快〕;〔2〕注意的开展特点;〔3〕力的开展特点;〔4〕记忆的开展特点;〔5〕想象力的开展特点;〔6〕思维的开展特点;〔7〕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时期: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单维度思维;万物有灵论;思维具有不可逆论。
●详细运算阶段〔7-12岁〕形成守恒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思维运算必须有详细事物支持,可以进展简单的抽象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思维具有可逆性、灵敏性;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理解原那么和规那么,但只能刻板遵守规那么,不能改变。
四、个体身心开展规律:
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特点
方向不可逆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特点
速度有快有慢
补偿
人与人之间不同
教育启示
循序渐进
不能“一刀切〞
抓关键期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五、小学儿童学习理论:
〔本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络和反复经历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拟持久的改变。
〕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的作用〔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桑代克——准备、练习、效果律〔饿猫逃出迷笼〕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箱〕强化、惩罚、消退、逃避
班杜拉——观察学习〔BOBO玩偶实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苛勒——完形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承受学习论〔条件: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展联络〕。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观;知识观;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六、各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1.才能差异:
智力程度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才能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性别差异。
2.认知方式:
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
七、学习兴趣的技法与培养;学习习惯的特点:
〔1〕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开展。
〔2〕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良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习结果的反应,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广泛性;理论性;阶段性;模拟性。
八、小学德育:
〔1〕小学生道德开展的特点: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才能;品德开展具有协调性;品德开展具有过渡性;自觉纪律的形成。
〔2〕德育过程的根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根底〕、情〔内部动力〕、意〔精神力量〕、行〔程度的重要标志〕;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德育过程的根底〕,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小学德育的原那么:
导向性;疏导;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接性;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与克制消极因素;集体教育原那么。
〔4〕德育途径: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5〕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典范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理论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九、小学美育:
〔1〕美育的功能:
美育对学生智、德、体、劳各方面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开展,具有进步形体美的安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2〕美育的任务:
培养和开展审美才能、审美情趣、表现美和创造美。
〔3〕美育的施行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施行美育;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施行美育;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展美育;4.通过老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展美育。
〔4〕美育的施行方法:
1.老师教诲法;2.欣赏法;3.理论活动法。
十、小学生平安与心理安康:
〔1〕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流行性感冒——进步自身抵抗力,加强通风换气,用醋酸熏蒸;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补充维生素;
✧细菌性痢疾——切断传染源;
✧沙眼——做好群防群治。
〔2〕心理安康的含义:
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开展的心理状态。
〔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多动症;焦虑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强迫症;厌学症。
〔4〕心理辅导的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自我控制法;惩罚法;暂时隔离法。
班级管理
一、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开展阶段:
1.组建阶段〔孤立〕;2.形成阶段〔核心协助班主任〕;3.开展阶段〔自觉班风〕;4.成熟阶段〔和谐个性〕。
〔2〕班集体的形成与开展,根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指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安康的言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
〔3〕形成良好班风的根本措施:
考过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2.发挥身边典范作用;3.充分发挥班级言论阵地的宣传作用;4.发挥任课老师和家长的作用。
〔4〕班级管理形式:
常规、平行〔马卡连柯〕、民主、目的。
〔5〕班级管理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目的管理法;情境感染法;标准制约法;言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行为训练法。
〔6〕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原那么:
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承受;冷处理。
✧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擅长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
二、班主任:
〔1〕角色:
管理者、组织者、协调者。
〔2〕根本素养:
责任意识和移情才能;学习意识和探究才能;团队意识和指导才能。
〔3〕常规工作:
理解和研究学生〔根底和前提〕;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建立学生档案;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与家长联络的根本方式:
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方案与总结。
〔4〕个别教育活动:
先进生、后进生、中等生。
〔书〕
三、班级活动的根本类型:
〔1〕日常性:
班队会活动;班级晨会活动;值勤活动;班级自办报刊等言论宣传活动。
〔2〕阶段性:
工作型;竞赛型。
四、班队活动的根本类型:
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班队游戏活动;班队劳动;少先队活动〔特点:
教育性、自主性、组织性、兴趣性、理论性、创造性〕。
五、课外活动:
〔1〕内容:
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活动。
〔2〕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敏性;3.形式的多样性;4.活动组织的自主性;5.活动方法的理论性;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3〕组织形式〔人数〕: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群众活动。
教学设计
〔1〕三维目的的详细书写:
a)知识与技能目的:
学生可以认识XX字,学会写XX字;可以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b)过程与方法目的: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阅读|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进步思维|观察|与人合作、、、的才能,培养阅读习惯|写作习惯|观察事物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到|体会到、、、之美|之富足,增强了、、、情感|意识。
〔2〕教学过程书写:
A.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实物教具演示法、实验引导法、试听导入法、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
采用XX导入法,激趣导入。
a)老师播放?
XXX?
视频|音频\老师讲?
XXX?
故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
XXX?
的游戏。
b)老师提问……
c)学生答复……
d)今天,我们就来学习XXX……
【设计意图】通过XXX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给学生提供XXX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充分表达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学习XXX的兴趣与热情。
B.新课讲授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通过工具书,自行查阅生字词...②老师指导学生分小组|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
b)精读赏析,体验情感〔①老师针对重点词句,问学生问题...②学生分小组讨论,派小组代表答复...〕
c)再读总结,拓展延伸〔①老师设疑,问学生...②学生谈感受...③老师推荐课外读物...〕
a)让学生以XXX词语|XXX句式|XXX修辞手法造句;
b)让学生以XXX为题,画一幅图。
a)老师提问:
哪位学生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b)学生踊跃发言,纷纷表述自己学到了什么?
教学施行
一、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双基教学〕;
2.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理论才能;
3.开展学生体力,进步学生的安康程度;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和特殊性:
1.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
2.掌握知识与开展才能相统一的规律;
3.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交往性和指导性;
的规律——教育性
三、教育过程的根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稳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四、教学原那么与方法:
〔1〕原那么: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直观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稳固性原那么;循序渐进性原那么;因材施教性原那么;理论联络实际原那么;量力性原那么。
〔2〕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理论活动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特朗普制——分组教学。
六、课堂教学的施行:
〔1〕施行环节:
备课〔三备:
专研教材;理解学生;设计教法〕;上课〔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和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2〕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借助语言、问题、多媒体、运用游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3〕课堂教学施行的策略:
直接教学策略;自主型教学策略;共同解决教学策略。
七、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构成:
学习需要〔奥苏伯尔,认知内驱力、自我进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诱因。
〔2〕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3〕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最正确程度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正确程度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正确程度点会高些〕
〔5〕学习动机的理论: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巴普洛夫、斯金纳、桑代克〕;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5〕;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维纳,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理论。
〔6〕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
2.设置详细目的及到达目的的方法;
3.设置典范;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消费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激发:
1.创设教学情境,施行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程度;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应信息,妥善进展奖惩。
八、学习方式:
〔1〕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复述-划线、精加工-口诀、组织-构造流程图〕;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构造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3〕技能的分类:
操作技能〔客观的、外显的、展开的〕;
心智技能〔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
〔4〕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形成:
定向、模拟、整合、纯熟。
培养:
准确的示范和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150%〕;充分而有效地反应。
〔5〕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形成:
原型定向、操作、内化。
培养: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综合素质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