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新课堂校本科研资料汇编原稿.docx
- 文档编号:11457161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95
- 大小:301.01KB
经营新课堂校本科研资料汇编原稿.docx
《经营新课堂校本科研资料汇编原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新课堂校本科研资料汇编原稿.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营新课堂校本科研资料汇编原稿
经营新课堂
铜都双语学校校本科研资料汇编
铜都双语学校“新课堂实验”课题组
我有这样一个信念: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多远。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家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盛国友
前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深入开展一声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活动。
无庸置疑,这场颇具规模、自上而下,鲜明体现着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已经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和震荡,已经并将持续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人们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和辐射,促使着人们去深入思考学校教育最终的本质和真正的意义。
在这片课改的热土上,一大批教育专家和课程改革专家们恰逢机遇,把握时机,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教育主张。
有论者曾经这样说过,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全力推进这场课程改革,其意义已不再局限于自身,而已扩展到整个思想文化实践,恰似一场深入而持久的又一次”新文化运动”。
也许,这是不无道理的。
理论上的宣传和发动的确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然而“大炮不能上刺刀”,最终解决课程改革实践的问题只能依靠课程操作的本身。
在这里教学实践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有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事实上,我们所处的位置和意义与那些宣传者、鼓励者、领导者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因为课改每一步艰难的推进和它最后所获得的成功必将是由广大的教师共同创造。
那么,到现在,尤其是在关于课改的“头脑风暴”狂飙突进之后的今天,该是实实在在地解决课改具体操作的时候了。
此时,如何将关于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迅速地转化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科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行为,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科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教学改革实践进入学校操作方层面后,“经营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应成为学校领导者和一线教师、学生的第一要务。
◎课堂必须经营——对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思考
1、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使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攻坚阵地,真正的课程诞生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教育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我们必须把视野聚集在课堂上,让课堂更加富有生命活力和创新意义,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将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2、我们需要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文化
新课程着力重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追求三维目标、改革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让人性丰满于教育,让教育赋予人以尊重,赋予人以价值,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
而这种教育文化的重建,人本意识的张扬,归根究底还是应该建立一种新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在新的课堂环境中,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否则,即使有再美好的构想,再良好的愿望和再生动的场景,当学生回到陈旧、僵化的课堂之后,一切涂饰和浮华都已经消退,学生面对的仍然是模式化、单一性、低效能的课堂学习生活,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学生心灵如何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内在需要变得何等苍白!
我们必须要试图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文化氛围不是外在的附加和应时的点缀,必须是实在的经营,切实的变革。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对实施课程理念的必要支撑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
例如:
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如何培养?
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观念如何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怎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有无可凭借的有效载体和比较合理的方法策略?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感到理念和行为的脱节、目标和方法的割裂,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学练结合为方法,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这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
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整合、筛选、优化教学内容;二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建立新的导学模式。
◎课堂的经营——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1、课堂究竟迷失在哪里?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我们只有“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生命活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现代人。
(2)课堂效能低下,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零碎、无序,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教学过程的平庸、随意,教学评价的模糊、弹性。
2、寻找适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1)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
今天的课堂教学,关注的应该是“我今天教给学生什么方法了”,“这些方法与学生以前掌握的方法能否整合”,“整合以后的方法能否成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通用方法”。
从关注知识的掌握到关注能力的培养,从“培养方法意识”到“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树立新的学习价值观。
(2)新课程理念突出过程与方式,注重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导,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悟方法,验证方法,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创建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去不断体悟验证“方法”。
(3)新课程理念突出合作和探究的有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性质局限在认识论,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首先,要树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教材仅仅是依托,教学的价值应该延伸到学生的课堂之外、学习之外。
其次,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体悟过程、掌握方法的同时,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三,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构建意义的过程。
基本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想:
以教材知识为例子,以方式方法为核心,以变式训练为主线。
3、给课堂一个支点,我们会走得更好
课堂教学的原点在哪里?
在“方法”两字。
围绕这一原点,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紧紧地抓住这几个关键词:
一是“结构”,新课程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而影响学生理解新知,掌握和运用新知的最重要因素是知识结构,即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
二是“方法”,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为标准,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以教师是否能够站在知识的逻辑体系上,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策略性知识,来衡量教学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会学”的同时“愿学”“乐学”。
三是“变式”,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活动参与中,学会方法,探究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以“教材知识”为例子,可以开展真实有效的对话,围绕“方法”的掌握和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能动状态之中。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趋向合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老师们请记住: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价值主体。
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正视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需要成为新的学习生长点和结合点,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因生成而美丽,因美丽而成功。
4、课堂的改变,带来了什么
(1)课堂的改变,带来了师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
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根本动力和凭借载体,应该是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在以改变课堂为主线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
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会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强烈的激作用和助推作用,若“教研活动走过场,仓促上阵进课堂”,教师心里就会发虚。
教师们应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充实自己,享受着教师职业幸福感。
(2)课堂的改变,是教师的原动力。
授人以渔,方为人师。
教师在于给学生以方法引领和人格熏陶,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经营课堂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底气更足,教法更活,他们的课堂里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方法意识,他们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知识,为使学生掌握方法而服务。
有了经营课堂这一思想就会催生出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名教师、好教师。
◎课堂永远在经营——困惑和希望并存
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一种教学的确立,一套课堂模式的实践,必然历经曲折,需要教育良知的苏醒,也需要智慧和勇气。
(1)困惑。
教学传统的惯性决定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
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革新。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往往又是那些大家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
教学活动的传统有着极大的惯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广大教师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
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样等于要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2)希望。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对课堂的探索,就是对师生生命质量的最大关怀,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正确追问。
谁经营了课堂,改变了课堂,谁才能真正撬动课改。
我们相信,现实的脚步虽然沉重,却是在一步步地走,一点点辟出路来。
只愿我们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沉淀,肩负重任和良知,勇敢地前行,这样,一定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启航之地。
目录
第一部分:
理念篇
1、走向新的教师观
——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2、走向新的教材观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3、走向新的学生观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4、切记:
铜都双语学校教室里没有差生
5、走向新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要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6、撑起一片合作学习的天空
7、促进导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展示
8、走向新的课堂观
——和谐课堂的三个基本特征:
高效·紧张·有序
第二部分:
实践篇
9、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秘诀
10、关于实施新课堂的备课(展示课设计、导学稿编制)要求
11、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
——新课堂空间利用的指导性意见
12、新课堂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新课堂导学“三四五”原则
13、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14、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的课堂运行机制
15、自主导学式教学的五种课型
16、“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策略”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应用
第三部分:
例证篇
17、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在中学语文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18、《雨巷》(戴望舒)展示课导学设计
19、《论美》展示课教学设计
20、“感悟类作文训练”备教方案
21、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型学习语文日导学方案
22、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型语文日导学方案
23、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学习型语文日导学方案
24、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型语文日导学方案
25、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模式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26、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7、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模式在英语复习课型中的应用
28、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模式在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29、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模式在英语对话课中的应用
30、Unit6听力部分展示课方案设计
31、TheTeachingPlayOf3a&3bonpage49(Dialogue)
32、TheTeachingPlanOf3a&3bonpage45Reading
33、铜都双语学校英语自主学习型日导学方案
34、铜都双语学校英语自主学习型导学稿
35、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学习型七年级英语日导学方案
36、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在中学物理课程实施中的应用
37、《怎样才叫做功》展示课导学设计
38、《怎样才叫做功》展示课导学设计
39、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学习型物理日导学稿
40、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学习型物理日导学稿
41、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学习型物理日导学稿
42、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3、课题:
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
44、课题:
菱形的性质(展示课教学设计)
45、铜都双语学校八年级数学章节复习展示课教学设计
46、铜都双语学校英语自主学习型日导学方案
47、铜都双语学校数学自主学习型日导学方案
48、铜都双语学校初中政治自主学习型自研课导学稿
49、课题:
《幸福是一种能力》殿示课导学设计
50、铜都双语学校政治自主学习型训练课导学稿
51、铜都双语学校历史自研课导学
52、铜都双语学校历史展示课教学设计
53、铜都双语语自主学习型历史课导学稿
54、评析试卷少讲为佳
第四部分:
制度篇
55、铜都双语学校实行文化课“四清”质量预控的实施意见
56、铜都双语学校值日护导实施方案
57、铜都双语学校“经营新课堂”质控督评方案
58、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策略
59、铜都双语学校教师培优辅差工作质量月验收考绩方案
60、铜都双语学校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
61、铜都双语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
第一部分:
理念篇
走向新的教师观
——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
我们应如何转变角色来适应课改的要求,我们应树立怎样的现代教师观来积极参与课改进而实现自身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说,这是面对课改每一位教师难以回避的问题。
我们赞成并主张这样的意见: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现代社会的教师应有多副笔墨。
其主要内涵有:
一是教学的设计者。
现代教师形象不应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工程师”的角色上,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因素。
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
在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为之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
二是指导者和信息源。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如何创造、如何生活,总之,要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养成现代社会所必备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发现和搜集信息,处理和使用信息,利用信息来达成学习和创造的目的。
三是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
在这里,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过对他们个性的深入了解与把握来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学习设计,指明发展的路径。
四是组织者和管理者。
一定的教学秩序是开展教学的前提。
随着人们对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重视与采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更为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和指挥学生参与讨论并开展其他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使各项学习活动得以深入,进而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而且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
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六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继续和深入,并维持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七是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教师不仅能传播知识,而且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发现来创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展与创造者。
由此,教师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八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有的学校把人们所熟知的“教书育人”调整为“育人教书”,是深谙了其中的道理,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领会与把握。
只有注重了育人这个环节,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进而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快速地健康成长。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诚恳建议: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地反思一下传统的教师观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以积极而乐观的姿态走向新的教师观,确立起自己在新课改中崭新的教师角色形象。
走向新的教材观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对于老师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可我们是否问过自己:
教材是什么?
在教学中教材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
在课改开始时,我们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有所考虑:
当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是硬着头皮教,还是改组教材?
老师们大多选择了硬着头皮教,理性上觉得应该改组教材,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更倾向于硬着头皮教。
为什么?
在老师们的眼中,教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教材就是圣经。
教材是不容更改的。
教师在教材面前只能是屈从。
古人尚有“不唯书”之说,可我们今天的教师为什么仍然对教材如此虔诚,如此顶礼膜拜?
教材到底是什么?
多年前,叶圣陶老先生对教材就有过精辟的论断: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
课程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老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老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老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显然,教材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形成教学个性。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创新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新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小样本,未必就是范例。
教师有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重新排列知识点,增选生活中的内容。
所以,新课程是要求教师“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我们要建立新的教材观。
新的教材观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教材是“材料”。
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惟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
这样,我们就可以接受与此有关的一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
顺序可变、时间可调、实例可换、内容可选。
2、教材是“学材”。
教材虽然是师生共用的,但它主要是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因此,新形势下,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教材还给学生。
3、教材是“媒介”。
教材应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人认为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把学生学习材料当作目的,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等现象的产生。
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不再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读书之道,可这不也是教书之道吗?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我们要培养的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要他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教科书只是学生的小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一本大大的教科书。
综上所述,新的教材观的确立,不仅可以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走向新的学生观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就是要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都能获得成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能达到基本要求,都能获得成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北京师范大学林祟德教授赋予了学生全新的定义:
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
这个定义完全诠释了新的学生观:
努力培养和建构知识、能力、人格型的学生。
新的学生观基于以下三个基本理论: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含义: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必须依据其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可以获得成功的,教学中应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能否学得好,能否健康成长,是否幸福快乐,和他们所在的学校与任教老师有极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创造奇迹。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义:
学生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教学中要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他们发展的前提,我们应把这种差异视为一种财富而加以珍惜和开发,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使其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到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义:
学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有机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可以让教材自由宰割的羔羊。
教学中,教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或知识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科学的方法手段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积极、自主的探索、体验活动中去认知、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感官、性格、意愿、自己的知识与思想基础,思想和行动规律,即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的物质基础,他们能以自己的学习物质基础去进行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活动,去发展自己。
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把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教育思想。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的交流与信任。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共性和特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构建起师生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时代特征的新一代学生,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既具有前人的优秀品质,又具有前人所没有的现代品质。
切记:
铜都双语学校教室里没有差生
在铜都双语学校,一切有违教学质量提高的行为都是没有市场的,我们在乎每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差生,把差生当作资源开发,我们的质量观突出地体现在一个“全”字上,我们认为,办社会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上绝不可搞“水落石出”,应当坚定不移地“面向全体”,实现“水涨船高”。
坚定信念: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这个信念决不能仅挂在嘴上,而是要从心底里相信,并落实在行动上。
学生阶段成绩差并不等于就不可以教好,阶段成绩差不等于智力差。
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态度差,有的是因为学习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营 课堂 校本 科研 资料汇编 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