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docx
- 文档编号:11452424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83KB
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docx
《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
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
篇一: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
四年级科技实践活动——我们来养蚕指导教师:
文屏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到了,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等待,所有的生命都
在积蓄着力量,准备上演生命之歌中最壮丽的华彩乐章。
对孩子们来说,观察生命、欣赏生
命、开展“种养”活动的大好时机又将来临。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剿丝、织绸制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
5000多年来养蚕文化的滋养,使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蚕宝宝”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蚕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蚕的体形小,生命周期短,不会消耗很多的人力、
物力;而蚕更是能让孩子们着迷的小家伙,它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生命里,竟能发生四次
全然不同的形态变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5月16日期待已久的蚕种来了,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孩子们对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如:
“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两个问题。
在讨论中,要充分挖掘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有养过蚕的同学,一定要让其讲讲;如果无人养过,则大家一起
探讨,收集养蚕的资料,制作领蚕卡,为饲养蚕做足了准备。
本次蚕种来的比较多,刚来时的几天天气骤冷,蚁蚕死了不少。
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进
行观察记录。
并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坚持记录,按时汇报情况。
对孩子们来说,养蚕活动既有趣,又充满挑战。
因为蚕是生产者,每天都需要有人给细
心地打扫卫生,更换新食物,间断一天都不行。
而每天给蚕喂养新鲜无毒的桑叶,对学生来
说更是一大挑战。
白区的桑树几乎都打了农药,要想找到新鲜无毒的桑叶,是一大难题。
学
生的蚕由于误食有毒桑叶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让养蚕活动继续下去,老师又分发了一批4龄
蚕,并获得家长支持。
教师自己养的蚕也三次面临中毒的危险,为此和学生探究了很多给蚕
解读的方法。
最后一次中毒时眼看快结茧了,却因为误食有毒桑叶而死掉。
最后能顺利结茧
的蚕只有5只。
学生的蚕只有3人的顺利结茧。
由于这学期蚕种来的晚,在蚕变成蚕蛾出来时学生们都已经放假了,所以有的学生没有
看上蚕蛾产卵,这是本次活动比较遗憾的地方。
虽然结局很悲惨,但师生在共同饲养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获得了一手资料。
亲历了蚕短暂的生命过程。
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
神和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
篇二: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养蚕实践活动整体方案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中心校周发宏活动设计背景: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
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
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
首先,
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
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
其次,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
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
相当丰富。
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
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
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
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
善的目的。
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
学会负责,学会生活。
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亲
近与珍爱生命的情感、认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动设计目标:
1、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细
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2、儿童在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
气,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儿童动手能力。
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
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
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培养合作精神。
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
围。
6、感受中华文化。
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
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
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1、了解蚕的生活环境。
2、知道蚕是从哪来的?
3、蚕靠吃什么长大的?
4、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5、制作养蚕箱,并在组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孵化阶段(小组合作)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会喂养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
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难点:
测量蚁蚕的长度。
1、确定蚕卵的来源方式:
学生带来后共享,为高质量地养蚕,严格控制养蚕的数量,人
均5-10条。
2、学生讨论孵化的时间与方法,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3、全班集体讨论孵化时需注意的问题,比如温度、时间、所放地方等。
4、交流总结出养蚕的注意要点,让学生熟记于心。
第三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阶段(小组合作)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4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重点:
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
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精心喂养蚕宝宝,要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蚕经验:
蚕沙要天天清理;蚕对卫生的要求很高,脏手不能触摸它;蚕吃了带水的桑叶会生病蚕最好的食
物是桑树叶。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
在喂
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
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
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
有人做过实验。
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
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
为使富余
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
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
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
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
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
给小蚕换
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
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
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
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如发
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
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
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
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
就要脱皮。
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养蚕小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养蚕小记》白云区平沙小学钟颜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
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
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
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
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
现资源共享;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2、在小组合作中
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1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
成若干个观察小组。
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
(1)蚕的知识
(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
学出谋献策
2、收集关于蚕的资料,了解蚕的一生,为养蚕做准备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
段】蚕时期(幼虫期)☆蚕宝宝的外型特征*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蚕的身上有8
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
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食物(桑叶)长大。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
爬行☆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
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蚕宝宝长大了*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
【第二阶段】蚕蛹时期☆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s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
☆蛹化:
蚕在
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第三阶段】蚕蛾时期(成虫期)☆羽化
后的虫蛾
◎蛹化为蛾时会再蜕皮一次。
羽化的虫蛾会分泌汁液,挣脱虫茧,由头部先出來。
◎虫
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雌雄虫子蛾
的交尾
*蚕蛾不再进食,而是寻找伴侣进行交尾。
*雌蚕蛾羽化后约经12小时,无论交尾与否,均会产卵。
【第四阶段】蚕卵时期(卵期)☆雌蚕生卵:
一般正常蛾约可产下500~800粒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黃色,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紫黑色。
☆卵孵化了:
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毛,像蚂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
从此进入蚕宝宝时期3
3、交流、分享资料,做好养蚕计划,明确养蚕注意事项《养蚕小记》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自主观察记录阶段(4月2日—5月5日)
1、按组建的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方便交流2、分发蚕种,观察记录,写养蚕日记45
篇四: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产生背景
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
在一个
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
班
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
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
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
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
就
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
1、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
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
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来自:
校园生活:
养蚕活动总结,主题班会)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
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
作精神。
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
引导儿童在
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时间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四、活动对象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
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
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
丝来织丝绸。
XX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
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
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
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学生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1)卵期的管理讲解:
养蚕要准备蚕卵和养蚕的纸盒。
(出示纸盒)盒里面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把蚕卵放
在纸盒内,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果气候比较干燥,每天喷洒少量的水。
盒内不用放棉花,更
不要把蚕卵放在火炉上烤,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蚕自己就会出来,我们这里一般3月底或
4月初是小蚕孵出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要看看有新出的小蚕没有。
小蚕一般上午出
得最多。
小蚕一出卵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把它刷到桑叶上。
(2)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
比较光滑。
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
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
叶也可以养蚕。
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
并产卵繁殖后代。
有人做过实验。
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
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
为使富余
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
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
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
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
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
给小蚕换
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
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
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
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篇二:
养蚕活动设计
养蚕活动
主题由来:
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养蚕,而且每个人都对养蚕有浓厚的兴趣,课间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养的蚕拿出来一起观察讨论,场面十分热闹,但他们对于怎样养蚕以及养蚕的历史都不太了解,课本上也没有这些知识,所以设计一个以养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能力目标: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目标: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
·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
3、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
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方式
信息的收集;观察法;讨论法;成果交流;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通过上查询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请教家长或长辈关于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准备:
相机,电脑,蚕卵,桑树,相应的养蚕的工具和记录的工具。
活动过程
收集资料
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把一种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并开始利用蚕丝了。
三千多年前,开始人工养蚕。
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养蚕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
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
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蚕蚁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
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
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
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
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
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
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
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松树枝条作为蚕山。
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二、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
1、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2、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3、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今天你发现了什么?
蚕有多少厘米,颜色是什么样的?
(通过记日记,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得到增强,)
附:
养蚕观察记录表
三、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新的发现
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问题,和新的发现,如为什么吃同样的桑叶,处于同样的环境,同一时间出生的蚕大小却不一样?
吃桑叶的蚕和吃人工饲料的蚕,哪一个长得更好些?
等等,发现了一些问题之后,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活动总结
1、各小组展示自己在养蚕的过程中的图片、图画等特色资料
2、交流活动中的问题和收获
3、整理各类资料,开展小组汇报活动
4、制作一份主题小报,展示在团队的观察过程
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养蚕小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养蚕小记》
白云区平沙小学钟颜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
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
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
(1)蚕的知识
(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
2、收集关于蚕的资料,了解蚕的一生,为养蚕做准备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蚕宝宝的外型特征*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
食物(桑叶)长大。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
【第二阶段】蚕蛹时期
☆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S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
☆蛹化:
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第三阶段】蚕蛾时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蚕 活动 总结 主题 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