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的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1451321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08KB
有关孔子的资料.docx
《有关孔子的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孔子的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孔子的资料
有关孔子的资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
孔子相关资料和评价
孔子: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
春秋战国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
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
“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
“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篇二:
孟子,孔子相关资料
孟子
约公元前371~前289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
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
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
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①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
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人称“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
孟子虽然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但是终于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和哲学家而赢得了尊敬。
加冠后孟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周游列国,为许多统治者献之良策,其中有不少为之洗耳恭听。
因此一段时期他曾为齐国的客卿,但是大体上他没有任过固定哪个国家的政治幕僚。
公元前312年他在59岁时返回家乡邹国,尽其天年。
他的卒年不详,可能是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了一些弟子,但是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
虽然他的弟子对此书做了某些修改,但是它基本上代表了孟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看来是无庸置疑的。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
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
“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②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
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
他所倡导的政府政
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
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
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
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
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
他的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
当然孟子在西方实际上毫无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是由于他用中文写作的这一事实。
老子的《道德经》和《孟子》大体是同一时间在中国写成的,前者却被多次译成各种欧洲语言,完全是因为许多人对书中表达的思想感到新颖有趣。
但是相对说来很少有西方人对《孟子》的思想感到特别新颖和深刻。
政府关心老弱病残的福利听起来引人入胜,支持轻税低息看上去也楚楚动人。
但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揭示他主张这两种方针,而不做许多具体的决定,就有可能受自由分子和保守分子同样的不信任。
孟子一方面表明他支持较平等地分享财富,另一方面赞成自由贸易和轻赋税,但是都未曾真正考虑过这两种方针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这种说法对孟子未免有失公允,因为他毕竟不是在参加美国国会竞选。
一个哲学家提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原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即使他没有具体指出怎样解决原理中的矛盾,还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象马基维利亚这样的哲学家由于把自己独特的原理表述得比孟子更清楚,因而对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但是孟子的著作肯定对中国人有影响。
虽然他对儒教的影响远不如圣·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大(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孟子缺乏保罗的那种非凡的使人改变宗教信仰的才能),但是他无疑是一位有巨大影响的作家。
在大约二十一个世纪中,在
占人口为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国度里,到处都在学习他的思想。
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哲学家有过这么大的影响
孔子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做过委吏、乘田等。
后来开办私学,招收弟子,宣传儒家学说,教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胜任司寇。
后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游说诸侯,未被任用。
在哲学上、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自汉以后,他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也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尊为圣人,影响深远。
其主要思想言论记载于《论语》一书中。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
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
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
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
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
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
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
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
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
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
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
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
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端,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
总的说来,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主要是时代使然。
篇三:
关于孔子的家世及出身
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钱穆讲过精辟的话,指出: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
在此五千多年之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
值得注意的是,钱氏这一番话讲于1974年4月,当时大陆正在兴起“批孔”运动。
?
但是,关于孔子的出身与身世,两千多年以来却一直还是一个疑谜。
国内目前流行的仍是五十年代以来以讹传讹的一种陈旧说法,认为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因此他也被认为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我近期重新研读《史记·孔子世家》,有一些新的理解。
兹借此发表以就教于海内外诸贤者。
2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亦有云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者。
期间有一年之差。
两千年来学人各执一说,未有定论。
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从学者议定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并推定阳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孔子之诞辰,姑仍从之。
《史记》说孔子身材高大,头有异骨(“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
相貌堂堂与众不同。
则世俗所传鞠躬佝偻之孔子像盖失真矣!
孔子确实有一个显赫的家世。
其先祖是殷商王室贵胄裔,-也是宋国公室之嫡子。
但孔子之六世祖孔父嘉因宋国王室发生内乱而被杀。
其五世祖木金父为避乱离开宋国迁居到鲁国,此后世代在鲁为卿士或大夫。
3
孔子生父孔纥(又名叔梁纥、公叔纥)在鲁为卿大夫,曾任陬邑宰。
但孔子生前从未见到过他的父亲。
最值得注意但也历来最被古今儒者所讳言的一个重要事实是:
孔子实际乃是一个私生子和被遗弃儿。
根据司马迁实地访察孔子家乡后所了解到的事实,孔子乃是他的父亲叔梁纥在秋社日——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狂欢节日,一时纵兴与一个平民少女颜氏(名征在)在尼山之丘的穴洞中野合而孕的一个私生子。
但在这次野合之后,叔梁纥似乎就再没有与颜氏见过面。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史记·正义》)故孔子少时只知母不知父,直到母死后方知其父是谁。
4
孔母颜征在出身于贫家,但她却是一个十分坚强有傲骨的女性。
她直到死也没有把关于孔子生父是孔纥这一身世背景告知孔子。
而实际上,当孔子三岁时,孔纥即已去世。
当孔子十七岁后,其母颜征在也去世。
直到孔母死时,一个与颜氏为邻的挽车夫的妻子才向孔子透露了其生父及家世的背景,并告诉他孔父的葬地名“防”。
这时,孔子干出了一件极其勇敢的事情。
他到防城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并公然地向世俗和父亲一方的家族挑战。
他掘开了父亲的坟墓,而将自己那位身世微贱的母亲与贵族父亲的遗骨合葬在一起。
据《史记·索隐》记述,孔纥的嫡妻施氏无子,只生有九女。
孔纥生前曾纳妾生一子名孟皮,此为孔纥之嫡子,亦即孔子之异母兄。
孟皮自幼因病坏足(应是患过小儿麻痹症),但却以嫡子身份而能继承孔纥的世卿爵位。
而孔子虽有显赫的贵族家世的血缘背景,但作为一个被
遗弃于外的孤儿和弃子,实际上在少年时期却从未曾与这一家族发生过任何关系。
由此可见,过去关于所谓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种种说法,纯系无根据之臆说。
5
孔子少孤,又为外庶子,不仅不能继承其父亲的贵族身份,而且很早就出外打工,作过多种贱业(如当过在丧礼中吹吹打打的童乐手),甚至曾沦为贱隶。
各种记载均表明,孔子幼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极其贫困且备受歧视。
所以成年后他曾对弟子这样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所谓“贱”,正是指自己社会身份的卑贱,不能入列属于贵族阶层的士君子之林。
6
有意思的是,据《史记》记载,在孔子作出了合葬父母这一惊世举动之后,他随之又作了一件惊人之举。
当鲁国贵族的政治领袖季氏在家中宴享鲁国的贵族“士”君子时,孔子竟身穿为母亲服丧的丧服而赴会,要求以“士”的身份加入。
但是,他被无情地拒之于门外。
季氏有权势的家臣阳虎傲慢地对他说:
这里正在招待的是“士”——贵族子弟们,而不是你这种人!
(“季氏享士,非敢饷子也!
”)孔子蒙受了羞辱而告退。
所以,孔子晚年曾说: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知道礼乐的,是野人。
后知道礼乐的,是君子。
如果讲用人,则我过去也是野人。
)这一段话两千年来从未得到正确的读解。
只有在了解孔子之上述出身背景后,我们才能理解孔子何以要以“后知礼”来贬抑“君子”,并且自居为懂礼乐的“野人”。
7
但是,孔子是一个有志之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自少年时代即好学求知。
通过刻苦自学和谦虚求教,他竟奇迹式地成长为当世最为博学多知的人,从而显名于当世。
历经奋斗,孔子的贵族出身逐渐被鲁国贵族所承认。
首先表示承认孔子贵族身份的是鲁公族孟氏之孟厘子。
孟厘子为鲁大夫,在临死前对自己的继承人懿子(“嗣懿子”)这样说:
“孔丘确是圣人商汤的后裔”。
然后他一一历数孔丘显赫的家世,说: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耶?
吾将没,汝必师之。
”(大意:
我听说古代圣族之后,虽已隐没,也会有成名者。
现在那个孔丘年轻而善治礼乐,也许就是将成名的人呵?
我死后,你们去拜他为师吧!
)
在孟厘子死后,他的嗣子孟懿子率其弟南宫敬叔遵照父亲遗命,前往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乐。
这是孔子得到鲁国之贵族社会承认的开始。
后来,孔子知礼乐的声名愈来愈大,以至当初蔑视而不承认他为“士”的季氏也不得不承认了他的存在。
为拢络计,季氏曾委任孔子为家臣,作过“委吏”和“乘田”。
委吏,是司库官。
乘田是畜牧官。
由于有政绩又擢升孔子为小司空。
这也是孔子从政事业的开始。
《有关孔子的资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孔子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