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类模拟70.docx
- 文档编号:11448763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9.03KB
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类模拟70.docx
《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类模拟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类模拟7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类模拟70
湖南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类模拟70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
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①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②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③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④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⑤作为女人
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A.⑤②④①⑥③B.⑤④⑥①②③C.⑥①④⑤③②D.⑥①②③⑤④
B
[解析]文段分析了李清照的两种社会角色:
“作为女人”的她对应的是④的“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
知识分子”的她对应的是①的“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由此可知⑤④、⑥①应分别连接。
②③为排比句
式,且②中包含主语,故此两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②③。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20世纪以来,人类对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革。
弦就是振动,振动就会产生波,说明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为重新认识“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技术方法。
研究表明,自然美与物质的波长(或者频率)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人的美丑认识不同,是审美主体的频率不同所致
B.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因为振动频率没有变化
C.距离产生美,是因为审美主客体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共振
D.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因为审美主体振动频率一致
D
[解析]A项,由“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
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知,对同一个审美客体,审美认识主要受到人自身的频率影响,正确。
B项,
由“弦就是振动,振动就会产生波,说明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可知,万物的变化就是波的变
化,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就是波不变,相应地就是振动频率不变,正确。
C项可由末句
“‘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得出,正确。
D项,由“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
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知,审美涉及
主客体两方面,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此处仅提到审美主体振动频率一致,不能实现“见义
勇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的效果,错误。
故本题选D。
3.不可否认,拥有多年历史的三大春晚,都有着特定的功能承载。
和央视春晚的大众化比,它们更
于突出某些行政、行业的主题定位,也为公众呈现了不少审美杰作、文化精品。
在当时的环境
下,它们也了公众精神生活空当,营造了欢快的节庆氛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向提供
B.侧重填充
C.热衷充实
D.致力扩展
B
[解析]直接看第二空,从搭配上看,春晚只能“填充”或“充实”公众精神生活的空当,而不能“提供”或
“扩展”公众精神生活的空当,故排除A、D项。
再看第一空,与央视春晚相比,其他三大春晚只能是
“侧重于”某一特定主题,“热衷于”用于此处语义过重,故排除C项。
4.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与羞愤。
有的人讲话内容,时机也对,但对象不够成熟,讲得再多也,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讲出适合他听的话。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尴尬精辟徒劳无益
B.不齿丰富白费口舌
C.误解透彻无济于事
D.苦恼鲜明枉费心机
A
[解析]第一空应与“羞愤”同义项且比其语义轻,所以排除B、C、D三项。
5.希拉里和他的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
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
这时,希拉里对向导说:
“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丹增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希拉里此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珠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
他不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但他依然是胜利者!
对“他依然是胜利者”理解正确的是。
A.他战胜了珠峰,登上了世界之巅
B.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他无疑成功了
C.他谦让的美德使他拥有赞誉与名气
D.即或不是第一,第二也是很荣耀的事
B
[解析]“希拉里此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珠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
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这是一个谦让行为,也是他战胜了自己欲望的充分说明,欲望的高度比珠峰
更高,而他是胜利者。
本题的迷惑项是C,“拥有赞誉与名气”从文段里面看不出来。
故本题答案为
B。
6.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漂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
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B.③①④⑥②⑤C.⑥③②⑤①④D.⑥②⑤③①④
D
[解析]从③⑥中选择出首句,⑥带有时间上的明显特征——最早,因此排除A、B项。
⑥之后接②,
是对首句的进一步解释,按照时间顺序,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再到日前张光直提出的假设。
④中
的“这些说法”带有总结意味。
7.美国研究人员初步证实,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被称作异硫酸氰酯的化合物(ITC),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
由P53基因组成的蛋白质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不过P53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失去了这种保护作用,而变异的P53基因与差不多一半的人类癌症有关。
西兰花可以防癌的原因是。
A.西兰花中富含的异硫酸氰酯(ITC)能够杀死癌细胞
B.西兰花能够阻止正常的P53基因发生变异
C.西兰花中含有能够消灭变异P53基因,保留正常P53基因的物质
D.西兰花中含有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细节辨析。
A项中“异硫酸氰酯能够杀死癌细胞”与文中说的是“可以优先
杀死变异P53基因”显然不同,A项错误。
B项的说法属于主观臆断,在文中没有依据,B项错误。
含
有“能够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的是P53基因,而不是西兰花,西兰花的作用是优先杀死变异P53
基因,并留下P53基因,D项偷换概念。
故选C。
8.一个画家要明白宣告的宗旨是使得人们对于人生,对于自身,对于自己生活中所能起的作用感兴趣。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艺术使人们相信人生是一场很有意思的游戏,人人都能参加。
任何生活方式,哪怕再高雅,再拘谨,总是会有很多出路和通道。
况且人生的乐趣也不归政治家或百万富翁所专有,而是公平分配的,只要我们为它留出一点时间、耐心和想象力,不要只泡在什么具体的目标或粗俗的野心中去。
因此,真正的艺术和绘画在我们身边悄悄说出的那个重大秘密是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想要了解的事物,总是始于我们的好奇心
B.千变万化的生活,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否充实
C.只要我们生活得充实,生活经验本身自有价值
D.人生的意义完全在于给予,而不在于主动索取
C
[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
填入的句子为文段尾句,且由表示结论的关联词“因此”引导,故填入的
句子应是对上文的总结。
文段首句已经提出,画家的宗旨是“使得人们对于人生,对于自身,对于自
己生活中所能起的作用感兴趣”,与之最相对应的即是C项中“生活得充实”“生活经验”
9.“社会力量”一词,近年来频现于文件和媒体上,是一个令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的官方同汇。
一般认为,社会力量是指除党政机关以外,能够参与社会领域的各项公共事务,并能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基本单位,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之所以对社会力量做出这样的诠释,是因为在中文语境下,“社会”具有特殊含义,即“体制外”“非官方”,所以社会力量也可以笼统理解为“非政府”力量。
更为狭义的解释常把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等“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排除在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力量可分为营利性的市场力量——公司企业和非营利性的公益慈善力量——社会组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社会力量的。
A.产生背景
B.词汇定义
C.分类标准
D.功能作用
B
[解析]文段主要从一般定义、狭义解释、定义分类等几个方面对“社会力量”进行诠释,这些内容都属
于定义范畴。
故答案为B。
10.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而且在我们的身上还附带着很多不好的东西。
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这便种下了的种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良愚昧
B.天真好胜
C.聪明狡猾
D.平凡堕落
D
[解析]这道题目可以根据感情色彩作答。
文中空白处之后出现了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一词,引导了
“不好的东西”一句,表达了一种否定的倾向性。
由此可以判断空白处的词语不可能具有积极肯定的倾
向性,而A、B、C三项中“善良”、“天真”、“聪明”几个词都是表达积极感情色彩的词语,与文段感情
色彩不符,因此予以排除。
只有D项“平凡”表达了中性色彩,能够与之后的递进语句“而且”形成一种
对应关系。
故选D。
11.在不同的时期,约有7000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被人类当作食物。
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
此外,随着森林、田野中物种的丧失可能导致某些病原体的增加,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
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它们在人类受到感染之前,代人类承担了许多疾病的侵袭。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特有物种能够缓冲传染病的传播
B.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人类健康
C.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
D.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
C
[解析]由“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
均衡的饮食结构”可知,C项的“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推断过度。
本题选C。
12.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据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高能粒子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朝向磁极下落。
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其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风在高层大气自放电产生极光
B.地球磁场强度影响极光的发生概率
C.激发态的离子可以发出不同的色彩
D.上文中的“其”指的是氧和氮的原子
A
[解析]根据文段“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可知,A选项表
述错误。
13.读书可以引导你进入的安定宁静状态,达到心安神泰的,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力量,从而理性地面对并克服一切困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情境界
B.心灵情境
C.精神情景
D.心灵境界
D
[解析]“心情”与“进入状态”不搭配,排除A;“心安神泰”修饰的不能是形容环境状态的“情境”和“情
景”,只能是“境界”,所以答案为D。
14.黏土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肥沃度差、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却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
在模拟古代的海水中,黏土会形成水凝胶——由大量可吸收液体的微小空间构成(像海绵一样)。
过去几十亿年里,被禁锢在这些空间里的化学物可能发生了复杂的反应,从而形成了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以及最终生成活细胞的各种系统。
黏土形成的水凝胶可能对上述化学过程起到了禁锢和保护的作用,直至发育出将活细胞包裹住的细胞膜为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黏土富含生命需要的营养物质
B.水凝胶对生化反应的保护作用
C.黏土在地球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D.地球生命也许最初发源于黏土
D
[解析]文段论述重点在于“黏土”而非“水凝胶”,排除B。
由文段第一句“肥沃度差、由多种矿物质组成
的混合物”可知,A项“富含生命需要的营养物质”说法错误,排除。
由文段中多次出现的“可能”一词
可知,黏土与生命起源的关系尚无定论,C项表述不准确,D项的“也许”更为恰当。
故本题选D。
15.一位科学家用玻璃板把大鲨鱼和小鱼隔开,大鲨鱼欲捕食小鱼但屡屡撞到玻璃隔板;一段时间后
悄悄移开隔板,大鲨鱼却不再攻击小鱼了。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不同种族之间完全可以和谐相处
B.因循守旧者,只会一再品味失败
C.固化的经验对我们的思维影响不大
D.适应新环境,把握新机遇需要新思维
D
[解析]文段介绍了科学家的实验:
大鲨鱼刚开始欲捕食小鱼被玻璃隔板挡住了,后来把玻璃隔板移开
后,大鲨鱼却不再攻击小鱼了。
这个实验形象地反映了思维定式的影响。
A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
“影响不大”与鲨鱼的例子相悖,排除。
文段是借鲨鱼的反例意在提醒人们不要犯类似错误,D项的
“需要新思维”是这个实验给人们的启迪,最可能在下文论述。
故本题选D。
16.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国传统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超过我国的环境容量,致使一些地区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环境问题不断产生,特别是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电子垃圾等。
我国水和大气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土壤的污染现在又凸显在我们面前。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传统的污染物排放没有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层出不穷,中国环境问题面临严峻形势
B.新的环境问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C.我国一些地区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是因为传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D.环境污染问题的呈现有它的特殊规律,即先出现水和大气的污染,再出现土壤的污染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义的概况能力。
文段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说明我国传统的污染物排放没有解
决,第二句话说明新的环境问题又层出不穷,第三句话是对上面两种情况的总结,即中国环境问题
面临严峻形势。
A选项包含了这三项的全部内容。
故选A。
17.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也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和想一想、说一说就能做到的。
“实际”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实际”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就要有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要有很强的理论思维水平,还要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客观实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B.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要实际行动的
B
[解析]A项只是“‘实际’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同义表述,并非题干所要表达的主旨,排除。
文段重点
在后半段,主要说的是“要想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即“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
发’”,同义表述为B项。
C项,调查研究只是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一个方面,排除。
D项,“实际
行动”并非文段重点,“怎样做”才是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排除。
18.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我们根据这些把人类的进程划分成先后相承的若干
阶段。
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为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
的,也同样成为我们划分阶段的依据。
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
出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
的心理作用。
这段话的意思是。
A.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C.同一个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D.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的
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B
[解析]A项,文中“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不是同样的需要和心理,而
且有限制条件“同一发展阶段”,所以A项错误。
C项主体有误,文中说的是“人类”,即包括了人类的
所有种族。
D项“只能是近似的”说法过于绝对,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B项是对文段正确的概括。
19.几个世纪前,大部分人都是在疾病、事故或战争骤然降临时毫无预兆地死去。
而现在,不仅预期寿命翻了几番,死亡也很少令人了。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死于慢性病,因此2/3的死亡是可以
的。
它不再是一种神秘不可捉摸的命运,而成为我们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想不到断定
B.手足无措推测
C.始料不及预见
D.束手无策猜想
C
[解析]第一空,对应“骤然降临”、“毫无预兆”,所填词语应包含“没有预料到”的意思。
“手足无措”指
非常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束手无策”指困难时无可以渡过难关的办法,无计可施。
两者都侧重于
无计可施,与语境不符,据此可排除B、D。
第二空,“断定”意为下结论;断然认定。
“预见”指根据
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
“2/3的死亡是可以断定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常理,因此第二
空选“预见”更恰当,故答案为C。
20.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B.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
C.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D.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B
[解析]分号前后的内容分别阐述了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不同的吸纳能力,由此可知,
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产业”对劳动力承载力的影响,D项的“经济规模”不是文段重点,排除。
A项只提
到“第一产业”C项只提到“第二、第三产业”,均不够全面,且C项的“应该重点发展”属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B。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1.甲、乙两人同时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加工40个。
当甲完成任务的
时,乙距离完成任务的
还差40个,这时乙开始提高工作效率,又用了7.5小时完成了全部加工任务。
这时甲还剩下20个零件没完成。
乙提高工效后,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A.35
B.42
C.48
D.49
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任务的一半是40×7.5+20=320个零件。
提高工效后,乙7.5小时加工了
320+40=360个零件,每小时加工360÷7.5=48个零件。
故本题选C。
2.一只挂钟的秒针长30厘米,分针长20厘米,当秒针的顶点走过的弧长约为9.42米时,分针的顶点走过的弧长约为多少厘米?
A.6.98厘米
B.10.47厘米
C.15.70厘米
D.23.55厘米
B
[解析]以表盘中心为圆心,秒针顶点所在圆周长为2×3.14×0.3=1.884米,则秒针走了9.42÷1.884=5
圈,即经过了5分钟,则分针走过了
圆周。
所求为(2×3.14×0.2)÷12=0.1047米=10.47厘米,B正确。
3.某单位发当月的工资,已知甲的工资为4500元,若甲取出工资的75%,乙取出工资的
,则甲的工资余额是乙的工资余额一半,那么乙当月的工资是多少元?
A.1125
B.3375
C.4500
D.6000
B
[解析]甲的剩余工资为4500×(1-75%)=1125,是乙工资剩余的一半,则乙剩余工资为1125×2=2250,
由于乙取出工资的1/3,还剩全部工资的2/3,所以乙的工资为2250÷2/3=3375(元)。
故选B。
4.三筐苹果共重120斤,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15斤放入第二筐,从第二筐中取出8斤放入第三筐,从第三筐中取出2斤放入第一筐,这时三筐苹果的重量相等,问原来第二筐中有苹果多少斤?
A.33
B.34
C.40
D.53
A
[解析]三筐苹果重量最后相等且等于40斤,第二筐原来的重量加上15斤,再减去8斤得40斤,所以原
来为40+8-15=33斤。
5.早上7点两组农民开始在麦田里收割麦子,其中甲组20人,乙组15人。
8点半,甲组分出10人捆麦子;10点,甲组将本组所有已割的麦子捆好后,全部帮乙组捆麦子;如果乙组农民一直在割麦子,且假设每个农民的工作效率相同,则乙组捆好所有已割麦子的时间是:
A.10:
45
B.11:
00
C.11:
15
D.11:
30
B
[解析]设每人每小时收割1份麦子,则甲组总共收割了20×1.5+10×1.5=45,10人捆这些麦子用时1.5小
时,45÷1.5÷10=3,即每人每小时捆3份麦子。
设甲组帮乙组捆x小时,则乙组共收割
15×3+15x=20×3x,解得x=1。
即11点捆好。
6.设三个数xyzt、yzt、zt(x≠y≠z≠t)的和为4493,则两位数yt为。
A.21
B.73
C.23
D.49
A
[解析]3t的尾数是3,因此t=1。
那么3z的尾数是9,z=3。
2y的尾数是4,y可以是2或7,若y=7,则x=3
不合题意。
因此y=2。
所求为21。
7.布袋中有60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木块,每6块编上相同的号码,那么一次至少取出多少块,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三块号码相同?
A.13
B.21
C.24
D.31
B
[解析]将号码相同的木块看成一组,每一组都可以看成一个“抽屉”,这样就可以构造60÷6=10个抽
屉。
由抽屉原理2可以得到,需要一次至少取出10×2+1=21块,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三块号码相同。
8.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里不少于2人,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这四个房间至少有多少人?
A.9
B.11
C.10
D.12
B
[解析]假定第一个房间有2个人,第二、三、四房间共有8人。
为保证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于8人,设第二、三个房间都有3人,第四个房间有8-3-3=2人,
则一、二、四房间总共只有2+3+2=7人<8人,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假定第二、三、四个房间均有3人,这时任何三个房间中都至少有2+3+3=8人,满足要求。
此时,
四个房间总共有2+3+3+3=11人。
9.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完成的天数恰好是整数。
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时所用的天数后,还剩40个不能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
3。
问甲每天做多少个?
A.30
B.40
C.70
D.120
C
[解析]由于甲、乙调换顺序后在相同时间内没有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行政职业能力 测验 分类 模拟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