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docx
- 文档编号:11442864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63KB
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docx
《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立志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
杨立志:
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
*导读:
张三丰真人是元明之际著名道士。
或以为他生于1247年,冲举于1464年。
难以确考。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传说很多,而且神话成……
张三丰真人是元明之际著名道士。
或以为他生于1247年,冲举于1464年。
难以确考。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传说很多,而且神话成分很重,但据香港大学黄兆汉博士《明代道士张三丰考》一书考证,历史上确有张三丰其人。
武汉市道教协会冯祟岩先生曾对有关张三丰的史料做过详细蒐集和整理,部分内容收入《武当拳之研究》一书。
近年来,武当山道教协会和十堰市张三丰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出版了《张三丰全集合校》(郭旭阳主编)、《张三丰传说》(李光富主编)、《张三丰研究资料选编》(刘文国主编)、《张三丰研究论文集》(杨国英主编)等书。
本文主要根据明宣德六年(1431年)太常寺丞任自垣编纂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敕建山志》)和明嘉靖丙申(1536年)方升编纂的《大岳志略》等书为依据,对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明皇室对张三丰真人的敬慕和寻访及武当山有关张三丰的遗迹等略作考证和介绍。
*一、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主要活动
张三丰到武当山修道的时间约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前后,离开武当山的时间约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他在武当山的主要活动有:
(一)敬谒玄天上帝;
(二)复兴武当三宫;(三)任五龙宫住持;(四)修建草庐修道;(五)选择徒弟传道;(六)预言武当山将大兴等。
下面以宣德年间编成的《敕建山志》和天顺年间编成的《襄阳府志》等书为依据,对张三丰在武当山的道教活动作一些考证和介绍。
《敕建山志》卷六《张全弌传》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张三丰传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是我们研究张三丰生平事迹的重要文献。
其全文如下:
张全弌。
字玄玄,号三丰。
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
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顶中作一髻,手中执方尺。
身披一衲,自无寒暑。
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
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
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
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逛于人。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
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
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
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
遍历诸山,搜奇览胜。
尝与耆旧语云:
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
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
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
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
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
语及弟子周真德:
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
至嘱,至嘱。
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
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
有张玄玄可请来。
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
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
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者。
师之所言,信不虚矣。
[1]
这篇传记不仅对张三丰的像貌特征、穿着打扮及行为习惯有清晰地描述,而且对张三丰在武当山的道教活动有比较全面地记述。
(一)敬谒玄天上帝。
上引《张全弌传》云:
明洪武初年入武当山,拜玄帝于天柱峰。
玄帝即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玄天上帝,又称北极真武之神。
北宋流行的《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即称真武于开皇元年诞于静乐国王室,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飞升。
玉帝闻其勇猛,敕镇北方。
[2]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3]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当道士王道一、米道兴到浙江杭州、常德府武陵县、武昌路、襄阳路等地募缘,在武昌铸造铜殿构件,运回武当山,安装于大顶天柱峰之上,殿中即供奉玄帝等铜像。
[4]元代中期以后,武当山已经是举国知名的玄帝道场,元代铜殿是道教名山中独一无二的奇观,因此张三丰入武当山,拜玄帝于天柱峰。
说明张三丰对玄天上帝的信仰和礼拜。
(二)复兴武当三宫。
元代武当道教有较大发展,山列九宫八观,其中规模较大、较著名的是大五龙灵应万寿宫、大天一真庆万寿宫、大万寿紫霄元圣宫等三宫。
元末南琐红巾军攻占襄阳、均、房等地,控制武当山地区。
至正十三年(1353年)九月,元将答失八都鲁率兵略均房,占谷城,攻开武当山寨数十,获伪将杜将军。
[5]经过这次战乱之后,多数元代道教建筑物被焚毁。
明代刘三吾撰《武当五龙灵应宫碑》称:
夫何元季,荐罹兵燹,殿宇赫然为墟。
[6]上引《张全弌传》云:
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
说明张三丰到武当山后,铲除三宫的荆榛杂草,收拾残砖断瓦,初步恢复了五龙、南岩、紫霄三宫。
(三)任五龙宫住持。
《天顺襄阳郡志》卷三《仙释》云:
张三丰,未详何许人。
洪武初,云游主于均州,附芝河里道籍。
以全真修于大岳太和山,道德隆盛,众皆化之。
遂礼请为兴圣五龙宫住持,大阐宗风。
[7]这一记载说明,张三丰是全真派道士,而且道德隆盛,灵化玄妙,非常受人尊敬,在武当山道教界的地位很高,影响很大,故被道众推举为五龙宫住持。
(四)选择徒弟传道。
张三丰在武当山选中的徒弟主要有丘玄清、卢秋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等五人。
上引《张全弌传》云:
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
丘玄清(13271393年),号云谷。
西安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人。
洪武四年(1371年)来游武当,见张三丰真仙,举为五龙宫住持,率徒重建五龙宫。
洪武十四年(1381年)官府以其贤才行能荐于朝廷,除授监察御史。
次年破格提拔为太常寺卿,诰封二代,宗祖蒙庥。
十八年(1385年)敕授嘉议大夫太常寺卿。
[8]卢秋云(?
1410年),光化(今湖北省老河口市)人,从终南山大重阳万寿宫高士游,悟全真之理。
复归武当山五龙宫,住持有年。
后退隐于南岩紫霄之巅,杜门不出,以道自任,若将终身焉。
永乐八年(1410年)冬,无疾而终。
[9]刘古泉,河南人,生卒年月不详。
《敕建山志》称他早脱樊笼,有蹑景凌虚之志,九还七返之妙,调铅炼汞之功,并无虚日。
石火电光,知其自警。
既后精神全就,与道惟一,乃入宝珠岩下蒲团。
春风之乐,自谓足矣。
一旦告道友杨公曰:
吾今解带,正在此时。
语毕,撒手而去。
[10]杨善澄,太行西山人,生卒年月不详。
《山志》称他夙有道契,清源中来,默守珠辉,根深蒂固,志在太和紫霄之上。
后果如其意。
同刘古泉结岁寒之盟,偕入宝珠岩下。
闲谈太极,至乎无极之妙。
一点头来,与(刘)古泉各自珍重。
翌日,溘然而去。
[11]周真德,不知何许人。
上引《张全弌传》云:
张三丰在武当山卜地建遇真宫、会仙馆后,对其弟子周真德说:
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
至嘱、至嘱。
(五)修建草庐修道。
上引《张全弌传》云:
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曰会仙馆。
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武当山宫观时,在遇真宫旧址建玄天玉虚宫。
同时在会仙馆旧址敕建遇真宫,该宫正殿名真仙殿,以祀张三丰真仙。
(六)预言武当山将大兴。
《敕建山志》卷八《玄天玉虚宫》云:
洪武年间,张三丰真仙清肹留意在此,故结庵于其上,以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
尝谓人曰:
他日此地必大兴也。
使夫嗣教者,必有知其我祖张真仙,道著太微,功参玄造,圣皇敬仰,玄教一新,实千载一时之遇也。
岂不伟哉!
盛哉!
[12]上引《张全弌传》云: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也尝与耆旧语云:
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
该传又云:
张全弌语及弟子周真德:
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
至嘱,至嘱。
《敕建山志》中凡三次提及张三丰预言武当山将大兴之事,虽语言表述不尽相同,但中心意思是前后一贯的。
而后来,正是这一著名预言,引起了明太宗朱棣的高度重视。
二、明皇室对张三丰真人的敬慕和寻访
明皇室素有信仰道教的传统。
由于张三丰真人是明初颇有影响的神仙中人,所以从明太祖开始就敬慕张三丰并派人寻访他,湘王朱柏亲自到武当山寻访过张三丰,明太宗朱棣更是非常敬仰张三丰,永乐年间多次派人奉《御制书》到全国各地寻访他,明英宗天顺年间正式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
(一)明太祖派人寻访张三丰。
明太祖朱元璋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时候,多次宣扬道教神异传说,为他当皇帝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
在他东征西讨的征战过程中,亦曾经请道士周颠仙和铁冠道人张中等为他出谋划策。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曾任命张三丰的徒弟丘玄清为太常寺卿,因此对仙人张三丰也颇为敬慕,并曾派人寻访张三丰。
上引《张全弌传》云:
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
有张玄玄可请来。
《明书》卷一百六十: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
有张玄玄,可请来。
终求不得。
[13]《明史稿》卷一七六云: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遍觅之,不遇。
[14]明太祖始终未找到张三丰。
(二)湘王朱柏亲谒武当山寻访张三丰。
湘王朱柏(13711399年)一生笃信道教,自取道号曰紫虚子,并四处寻访道教名士。
他的封地在湖广荆州,离武当山最近,与武当道士多有交往,对张三丰的各种神异传说颇为熟稔。
因此,洪武二十四年,他亲自到武当山天柱峰朝谒玄帝,并寻访张三丰。
但此前一年,张三丰已拂袖长往,不知所止。
朱柏寻访张三丰而不得,颇为惆怅,乃写《赞张真仙诗》一首以抒感怀,诗云:
张玄玄,爱神仙。
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
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
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弥松下眠。
张玄玄,爱神仙。
匪抑乘飙游极表,茅龙想驭游青天。
[15]
这一见诸《敕建山志》的史料进一步证明,明洪武年间张三丰曾在武当山修道传教,湘王朱柏对其极为仰慕。
(三)明太宗多次派人寻访张三丰。
明太宗朱棣以藩王入继大统,崇尚神异之说,奉礼武当玄帝。
张三丰是明初武当山最有名的道士,也崇尚玄帝,因此,明太宗非常想把民间影响很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一则可以点缀升平,收揽民心;二则可求道法仙药,以养生延寿。
明太宗尊称张三丰为真仙张三丰老师,多次派人寻访到全国各地寻访张三丰。
1、永乐三年(1405年),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
明代陆深的《玉堂漫笔》载:
淮安王宗道,字景云,学仙尝与三丰往来游从。
永乐三年,国子助教王达善以宗道识三丰荐,文皇召见文华殿,赐金冠鹤氅,奉书、香遍访于天下名山越十年,足迹满天下,竟无所遇而还复命。
[16]
2、永乐五年(1407年),遣户科都给事中胡濙到各地巡游,颁发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三丰。
明代李贤撰《礼部尚书致仕赠太保谥忠安胡公濙神道碑铭》云:
丁亥,上察近侍中惟公忠实可托,遂命公巡游天下,以访异人为名,实察人心向背。
时《御制性理大全》、《为善阴隲孝顺事实》书成,俾公以此劝励天下,以故虽穷乡下邑,轨迹无不到,在湖广间最久。
[17]此处所言异人,即指真仙张三丰。
3、永乐六年(1408年),命龙虎山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宇初寻访张三丰。
《皇明恩命世录》卷三载有明太宗敕书二通,《命邀请真仙张三丰敕》云:
敕真人张宇初:
今发去请张真仙书一通,香一炷。
真仙到山中,尔即投此,敬邀一来,以慰朕企伫之诚。
故勑。
永乐六年十月初七日。
[18]《再命寻访张三丰》云:
说与张真人:
尔可用心寻访张三丰老师。
传此数日,我心神有将与相遇之意。
如得见,尔可与之同来。
须厚加礼遇,切勿轻忽。
故勑。
永乐七年八月十三日。
[19]张宇初为了完成明太宗敬邀张三丰的使命,曾专门到武当山等地寻访。
4、永乐十年(1412年),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到武当山寻访张三丰,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云: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
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
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
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
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
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
[20]
次月命孙碧云查看遇真宫风水,将卜日营建。
《敕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云:
朕敬慕真仙张三丰老师。
道德崇高,灵化玄妙,超越万有,冠绝古今,愿见之心,愈久愈切。
遣使祗奉香书,求之四方,积有年岁,迨今未至。
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老师然于真仙老师鹤驭所游之处,不可以不加敬。
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
尔往宣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悉以来闻,朕将卜日营建。
尔宜深体朕怀,致宜尽力,以成协相之功。
钦哉!
故敕。
永乐十年三月初六日。
[21]
永乐十一年(1413年),大规模营建营建武当宫观时,将张三丰命名的遇真宫正式改名为玄天玉虚宫。
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黄土城会仙馆奉敕创建真仙殿宇,命名为遇真宫。
[22]
5、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又命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吴伯理钦奉太宗皇帝玉音赉香暨御书,入蜀之鹤鸣山天谷洞,结坛诵经,祈告山灵,迎请真仙张三丰先生。
[23]
6、永乐十五年(1417年),再遣宝鸡医官苏钦等斋香书遍访张三丰于天下名山。
[24]
据明代正史、方志和笔记记载,虽然成祖并未寻访到张三丰,但由此可见其仰慕真仙张三丰及渴望一见的心情。
(四)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
明代嘉靖丙申(1536年)方升编纂的《大岳志略》卷一录有该制诰,题为《国朝天顺四年赐真仙张三丰诰》,全文如下:
诰曰:
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正气。
赖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圣之功。
旷世一逢,奇踪罕见。
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异,雅志孤高,存想专精,炼修坚完。
得仙家之玉诀,饵金鼎之灵膏,是以名隶丹台,神游玄圃。
去来倏忽,岂但烟霞之栖;隐显渺茫,实同造化之妙。
兹特赠尔为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以示褒崇。
于戏!
蜕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遥;抱道绝伦,益动寰中之景慕。
尚期指要,式惠来英。
[25]
遇真宫原有《贻赐仙像》铜碑一通,后保存在武当博物馆。
该碑所署时间为天顺三年四月十三日。
或称天顺间张三丰曾晋谒英宗,恐不足信。
《颖州志》载:
至英庙封为通微显化真人,盖追崇之,原未召见,传召见者讹也。
清代汪锡龄(16641724年)的《隐镜编年》谓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诏封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封为清虚元妙真君,天启三年(1623年)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皆不知所本。
三、武当山有关张三丰的遗迹
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生活二十余年,明代大修武当宫观时专门为他创建了遇真宫。
武当山有关张三丰真人的遗迹也较多,比较著名的有玉虚宫望仙楼、仙衣亭、仙衣库、永乐《御制书》一通、《敕》一通,永乐年间铸造的张三丰铜像、天顺《贻赐仙像》铜碑、明中期张三丰画像等。
(一)遇真宫。
永乐十五年,明太宗命工匠在张三丰选中的黄土城会仙馆旧址建遇真宫,立真仙殿,铸造张三丰仙像,专门奉祀真仙香火。
《敕建山志》卷八楼观部第七载:
遇真宫。
去玄天玉虚宫八里许,在仙关之外。
前有东流水,后有凤凰山,左有望仙台,右有黑虎洞,山环水绕,宛若城焉,故名曰黄土城。
洪武年间,三丰张真仙结庵于其上,名为会仙馆。
永乐十五年,奉敕创建真仙殿宇、山门、廊庑、东西方丈、斋堂、厨室、道房、仓库、浴室,共九十七间。
钦选道士三十名,焚修香火。
钦除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迎真坛炼师罗凤翔为提点。
赐六品印,统领宫事。
[26]
《大岳志略》卷二《遇真宫图述》按云:
宫之先曰会仙馆,张三丰真仙所筑也。
真仙去今百四十年,追寻遗迹于山水间,无复存者。
[27]到天顺年间,明英宗命工匠铸造真武圣像一堂,供奉在真仙殿中,张三丰仙像则移至东庑供奉。
(二)玉虚宫有望仙楼、仙衣亭、仙衣库等纪念张三丰的建筑。
永乐十年,明太宗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等率工匠在张三丰选中的遇真宫旧址建玄天玉虚宫。
并在该宫之西山坞张三丰修道处建望仙楼、仙衣亭、仙衣库等,以纪念张三丰仙师。
《敕建山志》卷八楼观部第七载:
玄天玉虚宫。
在天柱峰、紫霄展旗峰之北。
层峦叠嶂,万仞千寻,迤逦直下山趾。
其山环绕,规模广阔,形势雄伟。
左引崇岗,右浚曲水,前列翠屏,后枕华麓。
土厚而泉冽,竹修而松茂,幽兰馥馥,丹桂丛丛,金菌馡香,骞林腾翠,如此殊胜,则有游仙而居之。
洪武年间,张三丰真仙清肹留意在此,故结庵于其上,以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宫。
尝谓人曰:
他日此地必大兴也。
庵前有古木五株,师独栖其下,久则猛兽不据,攫鸟不搏,人皆异之。
既后,游方之外,声迹杳然。
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访求不得,询知其故。
永乐十年,特敕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礼部尚书金纯、工部侍郎郭进等,率领官员军夫人匠二十余万,创建玄帝大殿、山门、廊庑、东西圣旨碑亭、神厨、神库、方丈、斋堂、厨堂、仓库、道众寮室、浴堂、井亭、云堂、钵堂、圜室、客堂。
山门外左右真官二祠,东岳庙、祭祀坛;宫之左圣师殿、祖师殿、仙楼、仙衣亭、仙衣库、西道院;宫之右,涧东有东道院。
计五百三十四间。
赐额为玄天玉虚宫。
钦选道士一百二十人焚修香火。
钦除道录司玄义任自垣、龙虎山上清法师邵庆芳、高道周惟中、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玄妙观法师张道贤为提点,龙虎山法师林子良为副宫,赐六品印,统领宫事。
国朝兴隆玄教,玉虚为山中甲宫,凡遇为国为民修崇醮典,须设总坛于此。
永乐二十二年秋七月,朝廷于本宫修建告成金箓罗天大醮七昼夜,圣旨醮意勒石,置于碑亭之上。
御制书一通、敕一通,玉虚宫常住珍藏于龙章凤篆之中,允谓镇山之宝,辉光山岳,赫奕玄宗,传之后世而无有穷焉。
使夫嗣教者,必有知其我祖张真仙,道著太微,功参玄造,圣皇敬仰,玄教一新,实千载一时之遇也。
岂不伟哉!
盛哉!
[28]
这里所提到仙楼即望仙楼。
《大岳志略》卷二:
楼之属一,西坞北山下曰望仙,盖真仙杖履所及,招之以其故也。
仙衣亭、仙衣库在西坞西山下,《大岳志略》卷二:
亭之属三,西坞西山下曰仙衣亭,真仙昔尝授衣者也。
亭后砖室一,曰张仙洞,神之所游也。
[29]明万历五年陈诏撰《重建玉虚宫仙楼记碑》云:
我成祖文皇帝靖难承奉寔惟玄帝佑助,故登极未几,即敕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大启宫宇于武当山,以答神贶。
于时三丰张仙寓游武当,道成上升,事闻文皇帝,特遣侍郎胡濙持书延请,仙隐而弗见,濙奉其笠、杖而还。
隆平二臣目击仙踪,遂请建望仙楼于玉虚宫之西,悉心经理,巍然焕然,一时武当宫宇之盛甲于天下,而仙楼则又宫宇中之尤盛者。
明太宗给三丰真仙的《御制书》一通、《敕》一通,由玉虚宫提点和常住道士珍藏于该宫之藏经阁,允谓镇山之宝。
(三)清微妙化岩庙。
《敕建山志》卷八:
清微宫。
在大顶西南,即旧之清微妙化岩。
其地向阳,诸峰环列,虽出云烟之外,冬且燠,夏且凉。
飞仙尝游于此。
昔张守清真人潜修之所,张三丰神仙亦修炼于此。
旧有祠宇,香火俱无矣。
永乐十年,敕建玄帝大殿、山门、廊庑、方丈、道房、斋堂、圜堂、厨室、仓库、计三十一间。
西偏重修清微妙化岩。
[30]明代蓝田的《张三丰仙人传》:
三丰仙人,张氏,名全一,字玄玄,其号曰三丰修炼于天柱峯西南清微妙岩庙。
[31]
(四)遇真宫真仙殿张三丰铜像。
《大岳志略》卷二有生动细致的描绘:
东廊下得观所谓铜像,西向座,戴笠,内加小冠,左右侍童二,杖一、扇一。
笠径一尺八寸,中外旋揽如椒眼状,寸约二眼,平布其里,襄汉间呼为斗蓬。
杖刻龙头,左侍者执焉;扇镂蕉叶,右侍者执焉;皆糜铜以成形,而袭之以金。
盖三物平日真仙所御者也。
宫中道士云:
故物藏之内府。
[32]这组精铜鎏金张三丰组像高141.15厘米,座宽150厘米,侍童高128厘米。
张三丰铜像身着道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面貌丰润,风姿飘逸,栩栩如生,铸塑工艺高超,是一尊极为珍贵的明代艺术佳作,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保存完好,藏于武当博物馆。
(五)遇真宫东方丈张三丰画像。
《大岳志略》卷二记载了明朝中期遇真宫东方丈所藏张三丰画像:
入东方丈,得观所谓遗像,身长五六尺,面方紫,平颊丰颐,项腴如瓠,自额以上,隐隐中起,眉目修而锐,其末微钩,而下垂发才二寸半,纳于冠半,被两耳后。
须黑而疏,在颔下者,握之不盈把;在口上者,横出磔如戟。
紫木冠,蓝袍。
袍制甚促,直领窄袖不缘,独裾飘飘然,有乘风上征之意。
系吕公绦,芒履见踵,缚两袴胫,尽露于外。
右足侧半武,睨之若短,荷笠曳杖,行于松下。
[33]在经历明末清初战乱之后,这幅画像已不知所终。
(六)《贻赐仙像》铜碑。
武当山文物局保存有《贻赐仙像》铜碑一通,铸有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四月封赠张三丰祖师为通微显化真人制诰全文。
碑额铸二龙戏珠,额中篆书贻赐仙像四字,中为正书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下为浮雕张三丰祖师站像。
该碑版高192cm,宽75cm,厚6.5cm。
碑座为铁铸,高93cm,上宽93cm,下宽107cm,厚66.5cm,碑座正面为二组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右侧刻文28行,记述此座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孟秋募资铸造。
原碑首句作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34]明代嘉靖丙申(1536年)方升编纂的《大岳志略》卷一录有该制诰,题为《国朝天顺四年赐真仙张三丰诰》,明代凌云翼修《大岳太和山志》卷九也录有《英宗皇帝赐张三丰诰》。
[35]除了颁布制诰时间比碑刻晚一年外,其余内容与碑文一致。
明代焦闳(15411620)编辑《国朝献征录张三丰传》中亦载有此文,与上述碑刻内容基本一致,时间为天順己卯四月十三日。
[36]据碑刻和方志记载,英宗封赠张三丰祖师一事是可信的。
注释:
[1]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集仙记》第五篇卷之第六,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正统道藏》第2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2007年。
[3]宋濂、王祎等编《元史》卷二十一,《成宗纪四》,中华书局,1976年。
[4]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华夏出版社,1993年。
[5]宋濂、王祎等编《元史》卷一百四十二,《答失八都鲁传》,中华书局,1976年。
[6]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录金石》第十篇卷之第十三《大明碑》,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张恒编集《天顺襄阳郡志》卷三,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影印本。
[8][9][10][11]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采真游》第六篇卷之第七,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22][26][28][29][30]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楼观部》第七篇卷之第八,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王鸿绪《明史稿》卷一七六,转引自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
[14]傅维麟《明书》,卷一六○,转引自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
[15][20][21]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诰副墨》第一篇卷之第二《大明诏告》,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24]陆深《玉堂漫笔》卷中,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
[17][31][36]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之三三、一八八,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13年。
[18][19]《皇明恩命世录》卷三,《正统道藏》第58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2007年。
[23]蒋夔《张神仙祠堂记》,王铭新修《大邑县志艺文志金石》,1930年铅印本。
[25]方升《大岳志略》卷一《王言略》,陶真典、范学锋编注《武当山明代志书集注》,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
[27][29][32][33]方升《大岳志略》卷二《宫观图述略遇真宫图》,陶真典、范学锋点校《武当山明代志书集注》,第183页。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
[34]姚天国主编《武当山碑刻鉴赏》,第105106页,北京: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年。
[35]凌云翼修《大岳太和山志》卷九《补遗》,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杨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志 张三丰 真人 武当山 活动 及其 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