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441643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72KB
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docx
《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树叶的故事阅读及答案
【篇一:
三四年级阅读训练5(附答案)】
=txt>1.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分)
3、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分)
参考答案:
1、春夏秋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阅读感知,回答问题。
(10)
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
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
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
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参考答案:
1、夏天美丽
2、四树木茂盛早上的雾太阳草地上的花
3、阳光比作箭草地比作成大花坛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分)
争执:
。
争先恐后:
。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2分)
3、第一自然段是按的顺序写的。
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
(2分)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
(2分)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
。
(2分)
参考答案:
1、争执:
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古时候三个和尚山上的一座庙里
3、时间开始不久后来
4、水缸里不能没有水。
5、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4.阅读课外文章《春雨的色彩》,回答问题。
(12分)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
“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
小燕子说:
“不对,春雨是绿色的。
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
麻雀说:
“不,不!
春雨是红色的。
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
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
小黄莺说:
“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
不是吗?
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
“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
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2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2分)
瞧()争论()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分)
(1)小白鸽说:
(2)小燕子说:
(3)麻雀说:
(4)小黄莺说:
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2分)
5、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
(4分)
参考答案:
1.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看辩论
3.
(1)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
(2)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3)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4)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4.略
5.落淋洒滴
5.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4分)
1、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1分)
2、划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3分)
3、用“v”选择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3分
4、这段共几句话?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分))?
?
5、短文中写了哪几项有趣的发明?
请写出来。
(5分)
参考答案:
1(略)
2(辩辨)(视试)(查察)
4这段话共6句话〃是围绕第1句话写的〃
5雷达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
6.《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
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3分)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4分)、
3、你喜欢蜂鸟吗?
为什么?
(3分)
—————————————————————————————
参考答案:
1身体小飞得快很美丽
2略
3略
7.阅读葡萄沟(节选)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___句话。
(2分)
【篇二:
猫的故事和最后一片叶子练习题】
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跨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
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
我打了一个冷战:
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
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1、给带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大意。
(2分)
3、“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
”“好像”“显然”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
为什么?
(2分)
4、“它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一句中“光临寒舍”一词用得恰当吗?
为什么?
(2分)
5、结合语段中画线句子及全文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2分)
6、简要评析语段结尾蕴藏了怎样的深意?
(2分)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
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
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
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
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
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
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
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
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
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
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
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
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
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
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8。
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
①如诟如詈()()
②调和鼎鼐()
③奄奄一息()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句。
(4分)
①如怨如诉: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10.文中划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5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5分)
参考答案:
9、①如怨如诉:
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
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0、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1、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4题。
第二天,医生对休易说,“她脱离了危险期。
你们胜利了。
剩下的事是营养和护理。
”
这天下午,休易坐到乔安西躺的床上,织着条根本用不着的蓝色羊毛披肩,已经无忧无虑。
织着织着,她伸出只手连人带枕头搂着乔安西。
“有件事告诉你,小宝贝。
”她说,“贝尔曼先生得肺炎今天死在医院。
他只病了两天。
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
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儿去了。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
现在你看窗外,乖乖。
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
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瓢不动吗?
唉,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
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晚上,他在墙上又画了一片。
”
11、为什么说这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
12、小说的结尾是,生命垂危的乔安西终于脱离了危险,而本来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
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13、如果乔安西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14、结合语段及全文内容,以《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11、因为它是贝尔曼一生的艺术结晶,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和宝贵的生命。
12、病危的乔安西脱离险境,而健康的贝尔曼却突然病逝,这样的结局确乎出人意料,但它又合情合理。
贝尔曼因其善良、爱心、舍己救人的精神而画了“最后一片叶子”,创作了他的杰作,而乔安西因了这“最后一片叶子”重振生的信念,获得了生的活力。
于是,生与死,在他们身上发生了逆转。
确实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13、略
点拨:
答案不固定,能表现出爱心,言之成理即可。
14、示例:
冬天一定会到,树上的叶藤也一定会落尽。
不要以为这是树木斗不过天,它是无能的,也是无奈的。
因为这恰恰体现了树木的一种智慧,为了明年春天的萌发,它实在没有必要死守着
最后一片叶子,苦苦地挣扎,为此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
因为,叶子落尽并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彻底地成为泡影;反之,这是一种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新的希望,也就在叶子落下的叶柄处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
然后是静静地、静静地等待。
此时的静静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来,它就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出来了。
我们今天也一样,我们要学的决不是如何使自己永不摔倒,而是要学会在摔倒之后如何站起来,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训,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为重新站起和前进的起点。
这样,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东流,越流越宽广,最后成为大海。
我的观点是顺应自然,让落叶落尽,等待春天,另辟蹊径,再萌生新的希望之嫩芽。
冬天的落叶,你随风去吧!
但你千万别忘了在明年春来之时,重新长出嫩芽!
《
【篇三:
浙江省义乌市2016届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class=txt>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6页,有五大题,20小题。
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温馨提示:
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二、语文知识积累(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2)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2016年4月4日,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不负众望,成功摘得“国际安徒生奖”这至高荣誉。
曾有人问他何以文思泉涌?
他用宋代哲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
▲”
给予了巧妙的答复。
(6)登高望远,既可揽胜,亦能感悟。
崔颢登上黄鹤楼,放眼四野,看到了“▲,▲”
的美好景色;欧阳修登临醉翁亭,寄情杯中之物,道出了“▲,▲”的洒脱。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6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名著阅读。
(6分)阅读下面两段话,完成问题。
【甲】a坐在黑暗里默默地画十字,然后小心地走近他,劝慰地说:
?
嗯,你干嘛这么愁啊?
上
帝知道应当怎么办,你看比咱们家的儿女好的人家能有几个啊?
老头子,到处都一样:
吵架,打架,闹得一团糟。
所有当父母的都得用自己的眼泪洗清罪恶,不止你一个人……?
【乙】?
真的,我得走!
?
b有点恼火了,反驳说:
?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
人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1)选段中a和b都是外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和▲。
(2分)
(2)a和b,一个高大粗壮,一个瘦小平庸,但是她们都被读者赞美。
请分别说说a和b美在哪里。
(4分)
a:
▲b:
▲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一)三棵树(18分)
叶辛
窗外有三棵树。
三棵水杉。
从幼苗到成材,看够了杉木生长期的种种形态和面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
只是,窗外的三棵树,天天陪伴着我,用它悦目的绿,以它摇曳的树枝,显示着它的存在。
每
日的清晨或是没睡的夜晚,来到阳台上开窗关窗,我总要情不自禁地端详它们几眼。
久而久之,不
但看出了感情,还看出了一些过去在偏远山乡没读到的意味。
记得,我当初搬进新村的时候,三棵树都只有二层楼那么高。
站在阳台上或是里屋的窗户边,
我能清晰地看到三棵树的树冠,尖尖的细嫩的时常还是不那么挺直的树冠。
几年时间里,它们直直
地往上蹿,蹿得和三楼的窗台一般高了,蹿得接近四楼的阳台了,蹿到四楼窗户边了。
随着它们的
个头往上长,它们的主干也在粗壮起来,挺直起来,而朝着四周延伸的枝叶,更是尽可能地向外张
开,就如同一把把使劲撑开的绿伞。
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三棵树虽然挨得那么近,沐浴的是同样的阳光雨露,可生长的速度是不
一样的。
仿佛都是15岁的少年,在一个班上,有的长得人高马大,足有1.80米,而有的个子矮小,
乍眼看去活脱还是小孩。
我开始寻找它们生长不一的原因。
这是不难发现的。
长得最高最壮的那棵树,占尽了天时地利,它离我家的窗户最远,却离新村
拐弯的十字路口最近。
风拂过来,最先享受凉爽的,是它;太阳升起来,最先照耀到的,也是它。
因为挨近十字路口,周围再没其他的树遮挡,它的枝干树叶也伸展得最为潇洒自在。
挨下来是中间那棵树,它不如前头那棵长得高,枝叶的舒展也不如前头那棵自由自在,它的旁
边还栽着一棵玉兰树,和它争夺着土壤的养料、水分和光照。
前头那棵树蹿得越快,长得越高,枝
干树叶伸开得越舒展,它就生长得越慢。
当然,生长得最慢最矮小的,是第三棵树,也是离我家窗户最近的那棵树。
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候,都照不到它。
斜斜的阳光辐射,都让它前面的两棵水杉和一棵玉兰树遮挡住了,吸收去了。
只在太阳当顶的时候,它才能公平地得到阳光的亲吻。
由于它离楼房太近了,一楼院子的围墙妨碍
了它往里面的发展。
而沿新村道路那一侧,又让第二棵树和玉兰树挡住了去路。
故此,我搬来时长得一般高的三棵树,三棵同宗同族的水杉,在我居住了几年以后,成了自高
而低、自大而小的三棵树。
在窗户边远眺,在阳台上读书,抬头看见这三棵树,我总像看着一道风景,甚至还为三棵树列
成一排,树冠由高向低倾斜的线条而发出赞叹。
起风了,三棵树一齐婆娑起舞。
变天了,三棵树同
时摇头晃脑,发出飒飒的响声。
总是生长得最高最北的树最先有动静,表现出的形态也最为洋洋自得。
我时常忖度,这一道有序的三棵树的风景,会很长久地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的家。
可这仅仅是我的愿望和想象。
那是一个风雨之夜,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雷响,我听到窗外响起一声霹雳。
很惊心的,把我从
梦中惊醒。
听明了是在下暴雨,我又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醒来,雨过天晴,是清新明朗的早晨。
我们习惯地打开窗户,窗外的景象让我大吃
一惊。
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
那样子活像一个
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
我想起了昨晚那声惊雷,随之听到的其实不是霹雳而是水杉主干被拦腰折断时的惨叫。
完了。
这棵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平时最先得阳光雨露滋润生长得也最为令人欣慰的水杉,看来是成
活不了了。
但它活着,一枝细嫩的树冠,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
弱不禁风地往上试探地长着、
长着,竟然从最初的半尺长,长到一米多高。
在这一缓慢得犹如嫁接上去的重新生长过程中,旁边的第二棵树蓬蓬勃勃地往上蹿了起来。
没有了遮拦,没有了阻挡,现在是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
了,现在是它最先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了。
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
地往上蹿了。
蹿得树干挺直,蹿得枝叶舒展。
不用说,现在是它的形态最为潇洒最为诱人了。
而挨
着它的第三棵树,也在不动声色地生长着,虽然不如它蹿得高,伸展得自在如意,但它那形态,同
样地惹人注目。
六年过去了,三棵树还在生长。
中间那棵长得最高最壮,一左一右各有一棵树陪伴扶持着,它
还长得最为挺直。
原先最瘦弱矮小的第三棵树,如今名列第二。
它的树干挺直却不粗壮,它的枝叶
伸展却不能无拘无束。
而原来长得最为结实粗壮、高挑挺拔的头一棵树,现在看上去总有些别扭,
它的下半截是粗圆挺直的,而在被折断的横面上长起来的上半截,显得过于纤细,过于柔弱,一眼
看去,我常常觉得它活像个鹤脖子。
窗外的这一道风景,又能维持多久呢?
我时常想。
窗外有三棵树。
三棵水杉。
(摘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5.文中三棵树的生长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简洁的词句,以此
反映三棵树的生长形态。
(每个空格字数在10字以内)(3分)
(1)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
那样子活像一个
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
(2)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地往上蹿了。
蹿得树干挺直,蹿得枝叶...
舒展。
(作者此处连用三个“蹿”字,有什么作用?
)
7.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用了相同的两段话:
“窗外有三棵树。
三棵水杉。
”请你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
的用意。
(4分)
8.你最愿意做这三棵树中的哪一棵树?
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述。
(5分)
(二)关于经典的主题阅读(13分)
【经典渐行渐远】
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
在这个?
快餐文化?
日益盛行的今天,
现代人已经无暇顾及经典,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包装得面目全非,是不会有人要看的,于是乎?
三
国?
被水煮,?
西游?
被大话,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
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
置身于物欲横流、奢华浮躁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我是指经典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说
到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不屑地说:
?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看那些书,真是老土?
。
仿佛阅读经典,
那是遥远的事情,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了。
当前,整个人类正在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风暴所席卷,这就是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方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对现代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影响和渗透,对
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
读书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对人们思维的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方面有
很多的好处,依赖网络快速浏览或仅看画面反而起反作用,从而导致表达困难。
卡尔维诺说过:
?
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说,他与读者建立一
种个人关系……读者会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主题情感,构筑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培养审美
鉴赏力。
?
杨叔子院士说:
?
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
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阅读经典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
学校……
【人民日报评论】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
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网络上,越具有
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
脾气?
,而不是具有
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
这种?
海量?
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
三观?
,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叶 故事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