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基础讲义赵卯生.docx
- 文档编号:11432682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3.38KB
政治基础讲义赵卯生.docx
《政治基础讲义赵卯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基础讲义赵卯生.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基础讲义赵卯生
2014年考研政治
赵卯生编著
从命题阅卷者的角度,传授科学有效的答题技巧与方法,稳拿高分
考研政治答题技巧与高分要诀
一、考研政治试卷分析
1、考研政治试卷的构成
三道大题:
单选题16分;多选题34分(17×2);材料分析题50分(10×5)。
2、考研政治的科目及分值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分→24分;
[单选4道.多选5道.材料1道:
第1.2.3.4.17.18.19.20.21.34题]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
[实为24分,单选4道.多选5道.材料1道:
第5.6.7.8.22.23.24.25.26.35题]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分;
[实为20分,单选2道.多选4道.材料1道:
第9.10.27.28.29.30.36题]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8分→16分;
[单选4道.多选1道.材料1道:
第11.12.13.14.31.37题]
(5)形势与政策(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
[单选2道.多选2道.材料1道:
第15.16.32.33.38题]
高度关注:
以上五门科目的排列顺序就是政治试卷题目的排列顺序。
二、考取高分的基础要求
1,准确记忆和准确表述:
1)基本概念;2)基本观点;3)基本原理;4)篇章结构(主观题评分是“踩点”得分,因此对答案的全面性要求很高。
一个题目同时考察多个知识点,千万别漏掉)。
2,不要被题干和分析材料所给的现象性东西束缚住而不能自拔,一定要搞清楚问题的知识点是什么,即找准关键词,这才是问题之本质,提分之关键。
牢牢记住:
选择题的提干和材料分析题的材料是活的,但它的问题和所要求提供的答案却是死的(以题目关键词为答题方向和核心)。
三、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基础功扎实:
明确指出每一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
2,单选题:
要充分运用排除法。
把明显不对的选项排除,把与题干无关的答案排除,留下的一个就是正确答案。
高度关注对称性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性选项及定性选项的相反方式的表述。
3,多选题:
心细胆大。
心细:
明确指出每一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
胆大:
与题干意思不是正好相反就可以选,不要太多考虑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疏密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1.解题思路:
试题所属科目试题关键词(学科专业知识点)
2.答题模式:
总分总。
总:
明确问题关键词。
分:
回答关键词涉及的原理。
总:
回到题目,或阐释现实意义(怎么办:
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3.答案要求:
(1)专业:
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避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2)直截了当,问什么,就首先答什么,清楚明了,不拖泥带水。
(3)始终想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方面(3)全面、简洁:
答题时思路保持开阔性和系统性,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多使用标题性语言,是否得高分,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准确和到位,这才是评卷的踩分点(分点、多角度与踩分点吻合)。
3.提分窍门:
如果多个试题都是相同的关键词,则回答问题时不仅不要担心每一问题答案的重合,而且要有意识地重合。
典型真题
一、选择题
1.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年单选)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2.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2011年多选)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2007年多选)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2002年多选)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5.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2011年单选)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6.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2008年多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7.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2007年单选)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2005年单选)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2012年单选)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10.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2013年多选)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D2,CD3,ABD4,DE5,D6,ABD7,D8,C9,C10,ABD
二、材料分析题
1.2010年第1道材料分析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
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
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
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
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
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3分)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4分)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3分)
【答案要点】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3分)
(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4分)
(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3分)
2.2011年第3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
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
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分)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6分)
【答案要点】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分)中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分)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
(2分)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4分)
3.2011年第4道材料分析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
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
“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
”“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
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
(4分)
【答案要点】
(1)“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体现出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和辩证关系,是郭明义的人生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2分)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2分)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分)
(2)“简单中的伟大”是人民对郭明义人生价值的评价。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对社会和他人做出了贡献。
(2分)郭明义多年坚持做平凡简单的事情,但是他的精神是伟大的,境界是崇高的;他影响、带动了更多的人,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广泛而深远的。
(2分)
4.2012年第1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
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
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
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
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
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
“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
”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
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
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
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
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
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
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
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
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
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
“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4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4分)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4分)
【答题要点】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2分)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2分)(注:
如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2)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错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2分)“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错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2分)
(3)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创新意识一要注重实践,从中汲取智慧;二要辩证思维,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4分)
5.2009年第1道材料分析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
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
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4分)
【答案要点】
(1)上述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
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它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病症相似,但病因不同”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即同果异因,因果关系中还存在着同因异果和多因多果等复杂现象。
华佗通过望色、诊脉、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则要靠人的理想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2)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6.2013年第1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
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
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
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
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
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
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
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
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
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
材料2
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
“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
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
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
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
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
突然有一天灵感迸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带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
他坦然,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
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实用方便。
“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
这位研究生说他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
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正如“红点”主席PeterZec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
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3月17日)
(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6分)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4分)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分)两事例充分显示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主体在认识中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
(4分)
(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让世界生活更美好。
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按规律办事。
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的反复,不断创新。
(4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学
一、课程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共有三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二、课程目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基础 讲义 赵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