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docx
- 文档编号:11430538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47.71KB
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羁(jī)绊 蓦(mò)然 挂罥(juān) 强(qiáng)词夺理
B.缄(qiān)默 雉(zhì)鸡 突兀(wù) 挑拨离间(jiàn)
C.龟(jūn)裂 骈(pián)死 虔(qián)诚 纷至沓(tà)来
D.襁(qiáng)褓 漩(xuàn)涡 推搡(sāng) 怒不可遏(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的成功改建,使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提升。
B.广西高速公路最新规划出炉,预计203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15200公里,更方便人们出行。
C.随着我校“美丽校园,你我共建”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清洁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中国杂交水稻已获得多国的热烈欢迎和认可,并且成功解决了东南亚国家的“吃饭问题”。
3.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髀骨 嗤笑 浑身解数 潺潺流水
B.拮据 糟蹋 莫明其妙 郑重其事
C.荒唐 褴褛 与日俱增 迟疑不诀
D.乖巧 肥硕 无忧无虑 致之不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
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B.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C.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D.油豆腐的制作,工序较多,如果疏忽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造成深恶痛绝的后果。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丽达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照顾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的保尔,帮助其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同时也在保尔的帮助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B.鲁迅作品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人”的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对隐鼠的爱和对猫的憎恨形成鲜明对比。
C.《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即便是反面人物也是如此,如高俅、蔡京、西门庆,作者虽然只做了几笔简单的勾勒,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孙悟空具有敢于斗争、藐视权威的叛逆精神。
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在天宫,他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
二、字词书写
6.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
神奇太空 无尽奥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鞭
(1)鞭王姓赵名四,身长不足五尺,精瘦,肤黑。
(2)赵四自幼家贫,两岁丧父,七岁丧母,尝尽人间辛酸。
(3)12岁那年腊月三十,天降大雪,年幼的赵四在东桑庄李员外家,讨得了两块玉米馍馍和一碗白菜粉条汤,一路小心翼翼往栖身的关公庙赶,上台阶时被地上一物几乎绊倒,定睛看时,是个羸弱潦倒的老头,单薄的破帽破袄破裤,在呼啸的北风中缩成一团,怀里却紧抱个黑布包裹的细长物件,用手一探,身有余温,赵四急忙将老人抱至庙内,生起火,将馍馍饭菜重新热了来喂老人,老人不说话,一把抢过去,狼吞虎咽吃了馍馍,喝尽了汤,吧咋吧咋嘴,倒头就睡。
(4)第二天,赵四出去讨饭,回来将讨的饭送给老人,老人亦不说话,仍是吃了就睡。
(5)雪,下了又化,年,来了又走,一晃正月就这样飘走了。
(6)一个早晨,天刚麻麻亮,赵四被老人从睡梦中拉起,见老人斜夹了包裹,老人不说话,只是拉了赵四,疾走至庙后松林空地,“噗”地抖开包裹,眼前竟亮出一杆奇特大鞭,老人这才道出了自己身份,并将一身绝活传给了赵四。
(7)那赵四天资聪慧,加之悟性又高,遂练得一身使鞭绝活,鞭梢过处,多少烈马亦乖巧老实,名震数十里。
(8)绝的是那杆鞭,鞭杆长七尺,全用生牛皮条丝丝绕就,鞭长一丈五,一丈二处有九个扣结,内有九枚铅块,名唤九珠连环,鞭梢一尺为狗皮割成。
(9)这杆鞭不懂门的即使身长体阔,依然打它不开。
(10)更绝的是“金龙三点头”,赵四站定,运气抖鞭,每走一步,会快速打出一鞭,而每一鞭打出,鞭出一声,抽回一响,落地又一响,真真奇绝。
(1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年,豫西沙河镇上驻扎一队日本兵,队长山本有三好,一马二色三杀人,多少无辜中国人被打个半死,用绳子捆了,拴在马后活活拖死,多少姑娘被摧残。
(12)这一日,山本又从别处弄来一匹烈马,马身长丈二,体高六尺,浑身雪白无半根杂毛,真是一匹好马,怎奈马没有驯,又踢又咬,没人敢近身。
有狗子就把鞭王推荐给了山本,山本给赵四下了一帖,限三日到日本兵驻地,第四日不到,就要血洗沙河镇,不想,赵四一口应下。
(13)第三日,太阳初升之时,赵四已怀抱大鞭悄然立在山本养马大院。
(14)那马一见有人来,吸溜溜一声咆哮,四蹄腾空向赵四扑来,赵四闪身避过,旋即退到后院,那马扑了个空,拧身再扑,“叭”,赵四出手一鞭,这鞭法极其讲究,系用九珠连环下两环打马眼眶上两耳中下一穴道,马扑通卧倒。
(15)那马不服,打个响鼻,腾空再扑,但见赵四身轻如燕,耳听得声声脆响,马扑通一声四腿跪地,浑身哆嗦不止,赵四则稳稳落地,无声无息,鞭身亦轻盈收回绕到鞭杆上。
赵四抛出四块灰砖,喝令马立在上面,马竟不敢动半步。
(16)山本早已惊呆许久,醒过神来,竖起大拇指,笑眯眯地来拍赵四的肩:
“吆——西!
”
(17)赵四显出惊恐状,低着头,愣愣的,用手在自己脖子上比了一下,接着浑身发抖起来。
(18)山本哈哈大笑:
“杀头的没有,留下马倌的干活!
”
(19)赵四竟笑呵呵地点了头。
(20)五日后,经赵四细驯,那马竟能通人性懂人语,跳跃腾挪矫健非常,山本每天爱不释手,骑个没够。
(21)这一日,山本带了一卫兵骑马去沙河镇炮楼巡查工事,骑在马背上得意扬扬,好不威风。
(22)沙河道里,茅草、芦苇有一人多高,森森立着。
(23)猛听得半空中一声哨响,那马忽地跳起,咚!
把山本掀翻鞍下,山本一只脚被套在马镫上。
又一声哨响,那马飞奔起来,路上乱石、树桩像把把重锤、尖刀,撞击、剐蹭,转眼间山本已肚破尸裂,卫兵提马来追,那马背上早已端坐一人,怀抱一杆大鞭,正是赵四。
(24)卫兵举枪瞄准,不料凌空飞来一鞭,鞭身绕着卫兵,鞭梢则缠住了枪托,赵四猛一抽鞭,人借马势,枪冲天放了一炮后,飞到了空中,鬼子兵亦被凌空抛出三丈远,落地当即气绝。
(25)赵四哈哈大笑,提马疾驰而去。
7.阅读这篇小说,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帮助老人,获赠奇鞭。
→______,掌握绝活。
→将计就计,降服悍马。
→神鞭建功,______。
8.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在呼啸的北风中缩成一团,怀里却紧抱个黑布包裹的细长物件。
9.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6)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老人不说话,只是拉了赵四,疾走至庙后松林空地,“噗”地抖开包裹,眼前竟亮出一杆奇特大鞭。
10.从文中看,那杆鞭“绝”在哪里?
鞭技“绝”在哪里?
11.第(23)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一声哨响”,有何用意?
头发里的秘密
杨振明
①一般的血液、尿液检测可反映出短时间身体讯息,相较之下,毛发记录的信息显得更加完整、也更全面。
毛发不仅含有人体DNA信息,同时还记录身体各方面的讯息,时间长达3至6个月甚至数年,即使当药物、化学物质、营养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已经消除时,这些信息在毛发中还会存在。
而且毛发中这些物质的浓度一般要大于其代谢物的浓度。
此外,头发中的药物、化学物质可能并不全是来自头发毛囊,也可以通过血液、汗液、皮脂、皮肤、空气、粉尘进入头发。
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毛发了解详细的环境信息。
可以这样说,头发能反映人体及其生活环境的所有秘密。
②毛发检测揭示清光绪帝的死因。
清光绪帝死因,百年来一直是个谜。
检验人员根据光绪帝头发,发现并证实了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了光绪帝是砒霜中毒死亡的结论,清光绪帝死亡之谜得以破解。
③毛发检测广泛用于毒品检测。
由于新型毒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给毒品检测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除了传统的血检和尿检外,毛发检测目前在毒品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④红遍全球的日本偶像酒井法子曾因持有毒品被警方逮捕,酒井法子被捕以后,尿检的结果呈阴性,看不出吸毒。
警方无法以使用毒品的罪名起诉她。
不甘心的日本警方取用了酒井法子的10根头发进行检测,结果证明酒井法子确实吸毒,因而延长了她的拘留期。
⑤通过毛发检测,积极应对过劳死。
“过劳死”的说法最早来自日本,2002年,“过劳死”被《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收录。
这个单词的含义是指由于’工作压力或应激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
⑥实际上,从已有医学文献来看,没有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支持“过劳死”的发生与过度劳动有关联。
导致死亡的不是“过劳”,而是“过劳”诱发身体隐藏的疾病导致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
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平均下来,中国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
⑧如果能提前检查出身体隐藏的疾病风险,早发现,早预防,那么,就会减少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
⑨作为一种独有、无创、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全息医学微磁预警检测对早期及隐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能检测出常规体检查不出的隐性心脑血管疾患,对预防过劳死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选自《中国科学报》
12.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说明了人的毛发里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人们要注意观察。
B.本文主要说明了人的毛发含有人体DNA信息和身体各方面的讯息。
C.本文主要说明了从毛发里可依据检测出疾病病因,从而做到早预防、早医治。
D.本文主要说明了人的毛发含有人体各方面的讯息,可以用来判断、解决难题。
1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新型毒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给毒品检测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毛发可广泛用于毒品检测。
B.作为一种独有、无创、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全息医学微磁预警检测对早期及隐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警作用。
C.第⑦段中的划线句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过劳死人数惊人,进一步说明通过毛发检测可以积极应对过劳死的意义。
D.检验人员根据光绪皇帝的头发,发现并证实了光绪皇帝摄人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14.请你根据本文所介绍的知识,向人们简要解释“过劳死”的真正原因,并告诉人们应如何防范。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问曰:
“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
“廷尉当是也。
”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
指汉文帝。
②属:
交付给。
③县人:
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
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且方其时/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廷尉当是也/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D.今法如是,更重之/是进亦忧,退亦忧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县人判处了罚金。
D.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
(划两处)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18.翻译下列语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19.(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五、句子默写
20.默写。
⑴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⑶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⑸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⑹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⑺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⑻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⑼ ,寤寐求之。
《关雎》
⑽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⑾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⒀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⒁《论语》一文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六、诗歌鉴赏
21.
(一)
念昔游三首(其一)①
[唐]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②外,樽前自献自为酬③。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注释】①念昔游:
诗人追忆曾经在江南十年的游历而写的组诗。
②绳检:
官场的约束。
③酬:
劝酒。
【小题1】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浪迹江南的的落寞之感。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结合诗句简述理由。
七、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
(1)阅读名著文段,完成题目。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1922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①文中的“我”是谁?
②在斯诺看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不售门票,没有包厢,也没有雅座”“古庙临时改建的露天剧场”,这就是红军的宣传武器— ,斯诺认为,没有比它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长征》,作者是______,这座山是中央军事转移以来遇到的第一座真正的高山______。
一条狭窄的小路在陡峭的山崖上呈“之”字形盘旋而上,队伍的一侧就是万丈悬崖。
卫生队的一名担架员掉下去了,官兵们把火把聚拢来寻他……
(3)下面这段文字描写______卫星发射纪实,在火箭升空前发生了意外——液氧可能发生渗漏,关键时刻副指挥长冷静处理,从中表现他______;同步卫星的故乡是______。
两种方案在副指挥长的脑海里飞快转着。
但他很快发现,第三级火箭的增压是正常的,这说明液氢贮存箱没有问题;而且,往外喷发的白烟在逐渐减弱。
显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于是,凭着一种科学的推断,凭着几十年的发射经验,凭着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他的目光与几位老总的目光经短暂的对视后,他一拍大腿,果断地发出了命令:
“点火!
”
八、综合性学习
23.学校开展语文活动,请你参加。
(1)小明的爷爷今年八十岁,家人准备办个生日庆典。
爸爸让小明准备一副寿联,小明选的上联是“福如东海长流水”,请你在下面的四个选项中,替他选一个合适的下联。
A.与福同圆中国梦
B.鸟飞比翼恩爱长
C.邀春共住小康家
D.寿比南山不老松
(2)下面是某同学代表学生会为“我爱朗读”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替他修改。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不正确,请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朗读技巧,小明同学打算在周六晚上收看一期电视节目《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了。
假如你是小明,该如何劝说妈妈?
九、作文
24.作文。
每个人都会经历过许多个“那一次”,或许经历了那一次你长大了,或许经历了那一次你受到了教育,或许经历了那一次你明白了一个道理……
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按要求写作。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中考 语文试题 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