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430107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8.55KB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docx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是有关植树问题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类典型问题,其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并在前面接触过类似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两个例题选择的素材学生非常熟悉,数据比较简单,问题容易理解,重点是理解间隔数的含义,能求出间隔数并根据两端植树的情况,求出植树的棵树,难点是用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解答其他简单问题。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植树问题时,学生比较难理解。
《XX课程标准》中提出: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类典型问题,其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
本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教学例1时,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首先让学生理解间隔数的概念,再结合具体情况总结出间隔数和质数棵树之间的关系,掌握解答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方法。
教学例2时,在学生掌握解答一边植树的方法后,在通过“议一议”扩展到两侧都植树的情况,让学生经历独立解答问题并自主完善、提高的过程。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教学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能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并在前面接触过类似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两个例题选择的素材学生非常熟悉,数据比较简单,问题容易理解,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间隔数的含义,会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学法
学生可以运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植树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生:
每年的植树节是3月12日。
生:
植树可以给人们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等。
……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植树的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学生容易理解。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衔接起步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3个手指之间呢?
(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
(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
谁来说说。
(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
你们真聪明!
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间隔数的含义。
通过观察手指,发现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活动探究
1.一侧植树。
课件出示:
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
(1)一头不种,另一头种,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题。
谁知道每隔5米种一棵是什么意思?
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
预设:
学生可能大多数得到20棵。
师:
你们的猜测正确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路长只有40米,每5米栽一棵,要栽几棵呢?
师:
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
师:
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每5米种一棵,也叫每两棵树间隔5米,就说间隔数是几。
师:
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
师生讨论。
得出结论:
一端不种,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相等。
列算式:
40÷5=8棵
(2)两头都种树,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在问题
(1)示意图的左端增加1棵树,让学生说一说:
两端都植树,植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师:
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得出结论:
两头都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40÷5+1=9棵
(3)两头都不种树,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在问题
(2)的示意图上去掉两端的树,让学生说一说:
两端都不植树,植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师:
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得出结论:
两头都不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
列算式:
40÷5-1=7棵
2.讨论:
上面三种植树方式,种树棵树和间隔数各有什么关系?
怎样解答?
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总结出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
师:
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植树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植树问题的方法,也明白了本课的学习重点。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一端不种,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相等。
列算式:
40÷5=8棵
两头都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40÷5+1=9棵
两头都不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
列算式:
40÷5-1=7棵
3.两侧植树。
课件出示例2。
(1)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
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90÷6+1=16棵
(2)如果这条路的两侧都植树,怎样计算?
生:
很简单,求出一侧种树的棵树,再乘2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得出:
两侧都植树,再乘2就可以了。
列算式:
16×2=32棵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植树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方法,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90÷6+1=16棵
两侧都植树,再乘2就可以了。
列算式:
16×2=32棵
四、归纳概括
通过本课学习,结合具体事例,学生经历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了解了间隔数的含义,知道了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一端不种,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相等。
列算式:
40÷5=8棵
两头都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40÷5+1=9棵
两头都不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
列算式:
40÷5-1=7棵
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90÷6+1=16棵
两侧都植树,再乘2就可以了。
列算式:
16×2=32棵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使学生明白了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过程。
五、运用巩固
师:
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习。
师:
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1.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2.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
(口答)
B.师:
同学们真能干!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
这是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
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平均是1千米,你知道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2)拓展练习。
师:
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
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
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
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
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
同学们真棒!
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让学生体会间隔数的含义,能根据植树问题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计算,使学生明白了本课的重点,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植树问题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感悟延伸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并在前面接触过类似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并知道了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实际计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体会求植树问题的过程,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求植树问题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总结启迪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区分出植树问题的三种类型。
即所谓的“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包括封闭图形)与“两端都不种”的三种情况。
并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
课后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植树问题的几种方法,以及解答过程。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一端不种,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相等。
列算式:
40÷5=8棵
两头都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40÷5+1=9棵
两头都不种,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
列算式:
40÷5-1=7棵
两端各种一棵,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
列算式:
90÷6+1=16棵
两侧都植树,再乘2就可以了。
列算式:
16×2=32棵
教学反思
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区分出植树问题的三种类型。
即所谓的“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包括封闭图形)与“两端都不种”的三种情况。
并将“三种情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
其次,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不管什么植树问题,一般都是先求出有几个间隔。
可以根据“路的长度÷间隔长度=间隔数”然后再根据植树问题的三种类型(“两端都种”“只种一端”(包括封闭图形)与“两端都不种”)去求出棵树。
也可以根据告诉的棵树,用“加一”“不加不减”“减一”求出间隔数,再求出路的总长。
其三,要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
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植树问题。
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很多同学联想到:
公路两旁的路灯、公路中的斑马线、楼梯的台阶、栏杆的铁柱等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
然后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它。
课堂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所学找到规律进行解决,使他们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从而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树问题 新冀教版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植树 问题 优质课 公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