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 文档编号:11429076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46.21KB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和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
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
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
在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知识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动中。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和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和噪音。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科学排序作为整理证据(资料、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过程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单元一样,第一课注重在学生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排序,通过观察、动手和合作,初步学习同时给多个物体的两个或多个特征排序,并得到初步的然而是专项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思路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而“用教材教”则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教案,走近学生,蹲下去倾听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
课堂的好坏不是看教案写得怎么样,而是看课上具体的细节,只有从细节当中才会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真正地实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活动的取舍,深入进行探究
翻开科学教材,发现里面每一课的活动都挺多,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把教材上的活动都加以实施,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其实教材里的活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教学的思路,有的甚至是两三个活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做,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对待,和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倒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活动做深、做透。
4.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究落到实处。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体会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和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和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和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作业
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和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
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
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
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四、作业回家做一个热气球。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2、知识和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2、难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
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
(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
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
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
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和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
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四、作业:
了解氮气的作用。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重
氮气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和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2、难点: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和温度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和技能
●知道温度的概念;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
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
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
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
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
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
(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
从什么时候开始记?
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
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
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板书设计〗
1、冷热和温度
温度——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2、知识和技能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
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要求:
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
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
蜡油熔化的规律?
小结:
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
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
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
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
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
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
〖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固体——传导
液体——对流
空气——辐射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知识和技能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难点:
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聚集”
讨论:
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你为什么这样想?
理由是什么?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
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①先将蜡烛点着。
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
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
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
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提问:
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
(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2、知识和技能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