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讲义之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
- 文档编号:11427839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70KB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讲义之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讲义之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讲义之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讲义之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发展
本章围绕金融创新、金融深化、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改革这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考题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案例分析题
合计
2007年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10题10分
3题6分
—
13题16分
2008年
10题10分
1题2分
—
11题12分
2009年
5题5分
2题4分
—
7题9分
第一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概述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掌握广义和狭义的涵义) 1.狭义的金融创新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以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为典型标志。
2.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理论(掌握各流派的基本观点) 1.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 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外部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
是在努力消除和减轻施加给微观金融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的创新的。
金融压制:
1、外部的2、内部的 2.凯恩的“自由——管制”博弈理论 金融创新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不断斗争的过程和结果。
是金融机构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反应——规避管制。
认为金融创新是“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动态过程。
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诺斯,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
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制度变革。
在管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都不可能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只能发生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而且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金融创新交易成本理论 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而且金融创新实际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直接反应。
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
(一)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 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
欧洲货市场出现本身就为了逃避管制的创新产物。
离岸金融市场 2.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73年2月货币浮动,体系瓦解。
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 4.国际债务危机。
出现大量处置债务的创新品种,如债转股、债务转债券等。
(二)金融创新的动因 1.金融管制的放松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利润最大化的驱动 4.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按创新的主体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
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等。
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
(一)金融制度的创新 所谓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大量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的银行体系中,历来有两种不同的银行制度,即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银行制”。
二者主要是在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合并与分离问题上的区别。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分业界限已逐渐消失。
2.对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特殊功能,因此,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比非银行金融机构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
3.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趋向国民待遇,促使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银行业务获得极大的发展。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上。
(1)改造传统业务,创设与拓展新型存款方式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是对传统业务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创设与拓展上,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样化,即存款工具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②存款证券化,即改变存款过去那种固定的债权债务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形式,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③存款业务操作电算化,如开户、存取款、计息、转账等业务均由计算机操作。
④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储蓄存款比重上升。
(2)创设新型存款账户 商业银行的新型存款账户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妙处,个性化突出,迎合了市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主要有: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NOW);电话转账服务和自动转账服务(ATS);股金汇票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协议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TDA);远距离遥控业务(RSU)等。
(3)扩大借入款的范围与用途 商业银行借入款的范围、用途扩大化。
负债业务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扩大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各种合理、合规的创新业务的技术处理,减少或逃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从而创造更多的派生存款。
2.资产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贷款结构的变化。
长期贷款业务、尤其是消费贷款业务,一直被商业银行认为是不宜开展的业务。
但现在消费信贷已成为不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
(2)贷款证券化。
(3)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不断推出。
(4)贷款业务“表外化”。
为了规避风险,或为了逃避管制,还可能是为了迎合市场客户之需,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逐渐“表外化”的倾向。
具体业务有:
回购协议、贷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另外,证券投资业务上的创新主要有:
股指期权、股票期权等形式。
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减少资本充足率指标对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的限制,以及业务范围方面的监管限制等。
3.中间业务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为商业银行找到了新的、巨大的利润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具体表现在:
(1)中间业务领域极度扩张。
(2)中间业务的收入占银行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
(3)现代企业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信托、租赁、代理融通、现金管理、信息咨询等多种中间业务。
(4)中间业务创新的主题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结算业务的创新。
(2)信托业务的创新。
(3)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
(4)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
(5)自动化服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极大降低现金的漏损率、减少了信贷资金的不合理储备,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内容。
1.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 基本的存款工具有: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在金融工具的创新过程中,这些基本存款工具的界限早已打破,形成了一些全新的存款工具。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以其较高的利率而吸引资金,但其最大的弱点在于其流动性差。
随着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CDs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种:
(1)可变利率定期存单。
(2)牛市定期存单。
(3)扬基定期存单:
是外国银行在美国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大多由位于纽约的外国著名银行发行。
(4)欧洲或亚洲美元存单 3.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
需要强调的是:
除期权外的其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双方的共同面临和承担等量的风险,风险格局对称;但期权交易的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期权买方的损失是有限的(期权费),收益无限;而期权卖方收益有限(期权费),而损失无限。
(1)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一种最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
它是交易双方在合约中规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
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外汇合约 远期股票合约 (以其中的远期利率协议发展最快) 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在于转嫁风险。
(2)金融期货 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是买卖双方分别向对方承诺在合约规定的未来某时间按约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书面协议,是一种由交易所交易的、用独特的结算制度进行结算的标准化合约,可以说,是远期合约的标准化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股指期货。
金融期货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
(3)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互相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本金、利息、价差等)的交易。
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票互换、交叉互换 (4)金融期权,又称选择权,是一种权利合约,给予其持有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或在此时间之前的任何交易时刻,按约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权利。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使期权买方利用它来进行套期保值,并将风险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二节 金融深化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掌握) 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是金融体系内部的变化;金融深化是金融体系的变化作用于经济的反映。
金融创新——影响经济体系(金融深化) 经济的发展(货币与信用的深化)——推动金融创新 二、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
(一)金融发展理论(掌握) 1.金融抑制论(掌握) 1973年由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
金融抑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在于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的直接原因是金融管制,提出“金融深化”的药方,极力倡导和推行金融自由化。
所以把金融深化等同与金融自由化。
2.内生增长理论 上世纪90年代,在对金融自由化失败的经验总结后,提出内生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并不意味着金融自由化。
实行金融自由化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条件的国家,实施必要的金融管制,可能更有利于金融的深化和经济的增长。
(二)金融深化 1.金融深化的涵义(掌握)
(1)金融深化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运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过程。
(2)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掌握) “货币化”程度:
货币交易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化程度越高,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程度越高 (3)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区别(掌握)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和扩张,或金融产品的复杂化——质量和数量上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金融为经济发展的贡献。
没有发展的金融深化是危险的。
2.金融深化的原因(掌握)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掌握)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而无法做出准确决策的现象。
如商品销售者对商品的了解永远多于商品的购买者。
逆向选择(掌握)是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前出现的问题。
如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会造成“劣胜优汰”。
道德危害(掌握),又称道德风险,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后出现的问题。
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更倾向于投向贷款人不愿看到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2)交易成本(掌握含义) 交易成本指完成交易所需的全部成本。
金融深化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金融深化的表现(掌握) 金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增长,经济活动以金融的依赖程度加深,金融交易方式多样化、方便有效,金融监管效率更高,金融运行法律环境更加完善等。
(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
既是金融深化的要求和条件,又是标志和内容。
(3)金融中介的出现 金融中介的出现和专业化分工是金融深化的最重要表现。
(4)限制条款、抵押和资本净值
(二)金融抑制 1.金融抑制的涵义(了解) 金融抑制是金融市场受到不适当的干预,各种类型的资金价格扭曲,融资渠道受阻,使金融与经济均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2.金融抑制的表现(掌握表现和原因)
(1)对利率的管制——金融抑制最主要的表现
(2)对汇率管制——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 (3)金融的欠发达状态 (三)金融管理政策的效果(掌握利率管制如何阻碍市场发展) 利率管制主要目的是:
①减低资金成本,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②限制银行间的存贷竞争,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
但这两个目的在现实经济实践中都难以实现。
低利率导致资金供<求——非市场方式(行贿)来获得利率的贷款——间接提高贷款的成本——实际利率并不低,资金配置扭曲,还会出现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更高利率替代银行融通资金,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和金融约束论
(一)金融自由化 1.金融自由化的涵义(掌握) 金融自由化是相对于金融管制而言,即放松管制或取消金融业在利率、汇率、市场准入、经营范围、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将其完全交由市场决定。
简而言之,金融自由化就是取消金融控制,完全交由市场决定。
2.金融自由化的原因(大纲不要求)
(1)金融自由化与经济金融全球化关系密切。
(2)国际组织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推动力。
(3)金融创新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因素。
3.金融自由化的条件(掌握)
(1)宏观经济稳定
(2)财政纪律良好 (3)法规、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完善 (4)充分谨慎的商业银行监管 (5)取消对金融体系歧视性的税负 4.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和时机 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策略 5.金融自由化的顺序(掌握) 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6.金融自由化过程的监管(大纲不要求) 市场失灵会带来没有效率,所以需要监管。
(二)放松管制(掌握) 放松管制即废除或改变原有的各种限制政策,或放松原有的限制标准。
放松管制是金融自由化的手段。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其核心内容是废止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法律中有关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三者跨界经营的条款,准许金融持股公司跨界从事金融业务。
(三)金融约束(掌握概念及政策主张) 1.金融约束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中把私人信息并入配置决策中。
金融约束论者以金融市场更容易失败为由批评金融自由化。
认为只要政府使银行获得了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得到的收益,且政府并不参与收益的分配,就可以说政府为它们创造了租金。
租金创造的直接目的是为竞争者提供适当的激励,诱发出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
这是“金融约束”论与“金融抑制”论的根本区别。
平均租金为银行创造特许权价值。
特许权价值能给银行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利润流。
使银行有动力成为一个长期经营者,从而减少银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行为。
2.政策主张 “温和的金融压制”是必要的。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自由化并不一定是实现金融深化的最优选择。
至少在短期内,金融约束的经济效果要优于金融自由化。
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要急于盲目推进金融自由化。
第三节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一、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 金融的作用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增长水平。
(1)戈德史密斯发现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大致平行的关系。
(2)20世纪90年代对87个国家的研究发现金融深化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3)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数据表明:
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取得较大发展,相应其金融也必然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没有金融的深化,经济也难有长期的发展;但是金融深化并不一定始终、必然地带来经济的发展。
2.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掌握)
(1)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总资产/国民财富
(2)负债流动比例也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负债流动比例越高,金融深化程度越高。
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掌握) 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
1.相互推动:
健全的金融体制——储蓄资金的有效运用——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增加对金融服务和种类和质量——刺激金融业的发展 2.相互制约 金融体制落后——束缚经济发展 经济的停滞——限制资金积累——制约金融发展 3.金融作用于经济的机制(掌握标题)
(1)对长期的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总体贡献——最重要的作用
(2)对减少贫困的带动性贡献 (3)对稳定经济活动和收入的贡献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实物增长模型) 没有考虑金融、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模型中,经济增长依赖资本的增长。
1.基本公式:
s/v=△Y/Y s是储蓄平均储蓄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v资本产出率,Y国民收入 2.结论:
s/v就是商品市场处于均衡时达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二)托宾模型(货币增长模型) 认为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深化。
1.稳态条件下托宾货币增长模型 [s-(1-s)λn]f(k)=nk s为储蓄率,λ为实际现金余额占收入的比例,n为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率,f为函数符号,k为人均资本存量 2.结论——托宾模型对金融深化非常重要
(1)由于通货膨胀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因此,有益于经济增长
(2)由于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出现,货币收益必然低于资本收益。
(三)麦金农和肖的模型(发展中国家) 1.基本公式 麦金农的公式:
M/P=L(Y,Z/Y,d-π*) M/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收入,I为投资,d为各类存款利率加权平均数,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d-π*为实际利率。
肖的公式:
M/P=F(Y,γ,d-π*) γ表示实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结论 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的角度进行设计,对发展中国家解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深化很重要 四、金融发展失误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大纲没要求) 总体上看,金融发展应该能够帮助经济活动更好地抵抗或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震动。
但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缺乏正确的激励机制的时候,金融的深化会放大这些冲击和震动的作用。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一、我国的金融改革
(一)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内容(掌握)
(二)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大纲不作要求) 二、我国的金融创新
(一)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1.监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2.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更趋于市场化
(1)1987年允许各商业银行业务交叉
(2)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实行市场化手段 (3)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部分引入市场机制 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市场化;1998年再贴现利率改革,引入市场作用;农信社的存贷利率也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4)对混业经营从低层面的尝试到高层面的活动 2002年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中信控股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掌握) 1.票据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 1996年1月,全国统一资金拆借市场成功地实现了一级交易网络联网试运行,生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并对外公布,使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从此得以发展并规范运行。
3.证券市场
(1)1981年,政府发行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长期国债。
(2)1990年在上海、深圳设立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
(3)2006年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社保基金也已被批准入市。
4.黄金市场 2002年10月,封闭了50多年的黄金市场开市,这将使我国黄金产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对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
(三)金融交易技术性的发展与创新 1.银行联行业务的创新 2002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银联公司在上海成立,建立起跨行交换网络。
2.网络银行业务从无到有,迅速开展 1996年招商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
(四)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大纲不作要求)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与展望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 1.金融创新起步晚,发展快 2.突破金融管制的创新少,伴随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创新产品多(市场经济本应有的产品在我国恢复,和从外国学习过来的多) 3.创新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 4.负债业务创新多,资产业务创新少 5.创新的区域性特征明显 6.靠外部力量推动的被动创新居多
(二)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展望 1.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
(1)金融体制僵化,金融企业缺乏独立性
(2)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3)金融市场不完整 (4)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 (5)科学水平发达程度不够 2.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 2006年12月1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是我国金融创新里程碑的文件。
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规范金融创新的文件。
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了金融创新的含义。
(2)明确了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 (3)明确了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4)明确了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工作。
(5)明确了客户利益保护应该做的工作。
(6)明确了银监会对金融创新的监管职责及监管内容。
3.我国金融创新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3)明确界定金融创新与违规操作之间的界限。
(4)推动成功的创新、规范不成功的创新。
及时推广创新的经验,规范或限制不成功的“创新”行为,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的金融创新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即:
引导——创新——管制——完善。
[历年真题] 1.金融制度创新使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界限( )。
A.逐渐清晰 B.大大强化 C.逐渐模糊 D.保持不变
[答疑编号1]
『正确答案』C
2.期权与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买卖双方之间交易风险分布的( )(2007、2008有)。
A.不确定 B.确定 C.不对称 D.对称
[答疑编号2]
『正确答案』C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创新与发展 经济师 考试 中级 金融 讲义 第六 创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