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复习题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1425892
- 上传时间:2023-03-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54.33KB
公共关系复习题总结.docx
《公共关系复习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复习题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关系复习题总结
公共关系复习题总结
1.国内外对PR的涵义有哪些重要表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根据下定义的思维角度和方法,我们可以把种种不同版本的定义分为两类:
功能式定义和概括式定义
(一)功能式定义
“PR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双向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公众舆论,并对之作出反映;它明确并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变化趋势的监督系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社会变化,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运用健全的、正当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工具。
”
------哈罗博士
(二)概括式定义
1.管理说(管理职能论)
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活动(或功能)。
2.传播说(传播沟通论)认为PR是一种传播。
3.传播管理说
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特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
4.咨询说
“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管理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组织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
5.关系说
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2.PR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一、PR学的对象
公共关系学即研究PR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实务与应用
公共关系历史
3.PR业务包括哪些方面?
PR业务
(1)确立PR目标。
(2)收集和处理信息。
(3)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
(4)组织大规模的传播活动。
(5)评价活动结果。
(6)PR人员的职业培训和PR机构的建设。
4.研究PR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1.经济体制改革与PR
2.政治体制改革与PR
3.对外开放与PR
1.PR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分为哪几个时期?
1.PR的孕育阶段
(1)古人对PR的认识(依个人口味自己删吧)
西周末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老子: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墨子:
“兼爱”、“非攻”
兵家: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纵横家:
“远交近攻”、“纵横捭阖”
儒家:
“仁、义、礼、智、信”
孟子:
“君轻民重”
唐.魏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2)古代在类PR活动中的实践(依个人口味自己删吧)
盘庚迁殷公刘迁豳
商鞅变法:
“城门立柱,令出必行”
秦末刘邦“约法三章”
明末李自成“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
孔子周游列国、冯谖客孟尝君、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
2.PR的职业化阶段
“便士报运动”、“清垃圾运动”
(1)巴纳姆时期
菲尔斯.巴纳姆:
“黑人女奴海斯”、“侏儒将军汤姆”
(2)艾维·李时期
派克和李公司——专业的PR公司
杜邦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
3.PR的学科化阶段
(1)伯内斯时期
1923《舆论之凝结》、1928《舆论》、
1952《公共关系学》
(2)现代时期
1955年,国际PR协会(IPRA)成立
卡特里普和森特提出“双向对称的PR模式”成为现代PR的重要标志
2.现代PR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文化条件------由理性转向人性
二、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三、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四、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人传播
3.现代PR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1.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2.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3.社会管理功能多元化。
4.理论研究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
5.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
6.民族化和PR意识的普及化。
7.规模日趋扩大,影响进一步加深。
8.组织化和规范化,行业管理日趋完善。
第三章
1.PR有哪些基本职能,哪些功能?
PR的职能
一、采集信息,检测环境。
2、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三、协调沟通,塑造形象
4、宣传服务,培育市场,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PR的功能
一、监测功能
1.对内监测2.对外监测
二、凝聚功能
三、调节功能
四、应变功能
2.PR如何发挥其协调沟通的职能?
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2.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处理好各种直接的业务来往关系:
如顾客与用户关系;原材料与能源的供应关系;产品的销售网络关系;运输部门的关系;银行信贷及投资人的关系;生存经营的协作者关系;教育、科技部门的关系;以保证组织日常人、财、物与技术的经营运转。
其次,要妥善处理好组织与各种权利制约部门的关系。
再次,还要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业务性的社会关系。
如:
社区关系、新闻界关系、社会名流关系、社会团体关系等等。
3.PR的宣传服务职能通过哪些渠道才能得以实现?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2.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4.举例说明PR工作如何发挥其应变功能?
1.由于自身原因使其形象受损或与公众关系不佳,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公共关系必须发挥其应变功能。
2.由于外部原因而使组织形象受损或与公众关系不佳,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公共关系必须发挥其抵御功能。
第四章
1.如何理解PR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
2.组织内设PR机构有哪几种基本模式?
四种基本类型
部门隶属型
部门并列型
高层领导直属型
公共关系委员会
3.组织内设PR机构和专业的PR公司服务各有哪些特点?
组织内设PR部门的特点
(1)了解内情;
(2)便于协调;
(3)效率较高;
(4)成本较低;
(5)工作易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
专业的PR公司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1)信息情报灵通全面。
(2)业务经验丰富,专业性强。
(3)经营范围广泛,灵活性强。
(4)处理问题较为客观公正。
(5)不了解内情。
(6)动作成本较高。
4.PR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收费方式有哪些?
PR公司的经营范围
(1)咨询诊断。
(2)联络沟通。
(3)收集信息。
(4)新闻代理。
(5)广告代理。
(6)推介产品。
(7)会议服务。
(8)策划服务。
(9)礼宾服务。
(10)印刷制作。
(11)音像制作。
(12)培训服务。
(2)收费方式
项目劳务费
行政管理费
①项目收费
咨询服务费
项目活动经费
②计时收费
③综合收费
④按项目需要分次收费
⑤项目成果分成
5.PR人员的日常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PR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
①文字撰写;②编辑;
③设计与创造传播资料;④调查研究;
⑤咨询与规划;⑥策划与组织活动;
⑦演讲与主持;⑧游说;
⑨新闻界联系;⑩公众联络与交往;
⑾管理和训练。
6.什么是全员PR管理,如何搞好全员PR管理?
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PR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PR意识,提高全员PR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PR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PR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PR氛围与PR文化。
1. 领导的PR意识
2. 全员的PR配合
3. 组织的PR氛围
第五章
1.公众概念的基本有涵义是什么?
公众有哪些类型?
公众的概念涵义(应该是基本含义吧)
公众特指PR工作对象之总和,即与PR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
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公众概念的基本涵义有五个要点:
(1)群体性。
(2)共同性。
(3)多样性。
(4)变化性。
(5)相关性。
2.公众的类型划分
(1)按公众的组织结构:
个体公众组织公众
(2)按不同的组织形式:
社团型公众权力型公众
2.公众分析有何意义?
(1)为PR的调查研究和组织形象评估确定范围。
(2)为制定PR政策,设计PR方案明确目标和方向。
(3)为PR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打下基础。
(4)为科学评审PR工作的效果提供依据。
3.影响公众行为的知觉因素哪些?
知觉与公众行为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偏见
①首因效应②近因效应
③晕轮效应④定型作用
心理定式:
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4.价值观、态度和需要与公众行为有何关系?
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价值观:
即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态度与公众行为
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意图的倾向,赞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等。
影响公众的态度包括影响公众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图因素三个方面。
需要与公众行为
需要:
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5.什么是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
从众心理:
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八、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逆反心理:
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控索。
第六章
1.PR程序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什么?
1.公共关系调查
2.公共关系策划
3.公共关系实施
4.公共关系评价
2.如何进行自我形象和实际形象的分析?
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状态和条件的调查分析
2.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3.管理阶层的调查研究
4.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三个步骤:
1.公众辨认与分析
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3.什么是知名度和美誉度,二者关系如何?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良好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总之,知名度需要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美誉度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4.如何分析组织形象要素,比较形象差距?
5.形象策划与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形象设计的特性与原则
(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
(3)稳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6.PR活动的业务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哪些?
1.PR活动的业务类型
(1)宣传型PR
(2)交际型PR
(3)服务型PR
(4)社会活动型PR
(5)征询型PR
2.PR活动的行为方式
(1)建设型PR
(2)维系型PR
(3)防御型PR
(4)进攻型PR
(5)矫正型PR
第七章
1.什么是传播,其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传播的基本涵义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与共享的过程。
PR传播,即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
其基本涵义有二:
1.传播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的行动过程。
2.传播是一种信息的分享活动。
基本要素:
信源信宿信息媒介信道 反馈
2.语言传播交流方式有哪些特点?
语言传播交流方式的特点
1.直接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播主体在同一时空范围内共同参与传播。
2.随时性。
3.双向反馈性,信息交流的过程与信息反馈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4.情感性,信息内容不局限于语词、词法结构等组成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还包含着语气、语调,甚至身姿、手势、表情等所表示的意义。
5.主观性。
3.文字传播有哪些特点?
文字传播的一般特点
1.记录性强,文字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因此文字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言语传播有更大的优势。
2.扩散性较强;
3.渗透性较强;文字的制作和理解比较困难,困此文字传播对传者与受者的文化要求较高。
4.准确性较高,文字比言语抽象,因此文字传播的手段比较单一。
4.电子传媒有哪些特征?
电子媒介传播的一般特征1.实效性2.远播性3.生动性4.技术性
5.广播和电视在信息传播中存在哪些优势与弱点?
优势:
(1)传播面广;
(2)传播迅速;
(3)感染力强;
(5)功能多样。
广播的传播弱点:
(1)效果稍纵即逝,信息储存性差,难以查询记录。
(2)线性的传播方式,听众选择性差;
(3)传播形式主要是借助声音,听众对其注意率不够高。
6.网络传播有哪些特征?
Internet的传播特征:
1.范围广泛;
2.超越时空;
3.高度开放;
4.双向互动;
5.个性化;
6.多媒体,超文本;
7.低成本。
第八章
1.什么是商标和名牌?
商标的含义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
品或服务同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具有显著性特征的标记。
商标(trademark)经注册成为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用或标记。
所谓名牌,就是社会公众通过对组织及其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认知而确定的著名品牌。
2.常用的品牌战略有哪些?
1.一元化品牌战略
即整个企业包括各业务机构(子公司)及其各种产品标志都采用一个名称的战略。
2.多元化品牌战略
即以一个核心机构或拳头产品的品牌作为整个企业的名称,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其他相对独立的事业机构或独立品牌的产品战略。
3.大品牌小品牌战略
指将企业名称冠于企业所有业务机构或产品名称之前,而各业务机构或产品又都具有自己独立品牌名称的战略。
4.商标化品牌战略
企业通过一系列似乎毫不相关的产品商标或业务机构进行经营的战略。
3.什么是CIS,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CIS的含义
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
企业识别系统是组织、企业将其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形象及一切可感受形象实行的统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系统。
它是公众辨别与评价企业的依据,是企业在经营与竞争中赢得公众认同的有效手段。
CIS的构成要素
(1)理念识别系统(MIS)
(2)行为识别系统(BIS)
(3)视觉识别系统(VIS)
(4)听觉识别系统(AIS)
(5)环境识别系统(EI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关系 复习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