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
- 文档编号:11417739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8.98KB
小专题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
《小专题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专题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专题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2014·漳州七校二次联考)下列物质转化过程有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D )
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
B.CO2中的O转移到H2O中
C.C6H12O6中的O转移到C2H5OH中
D.H2O中的O转移到CO2中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H2O中的O转移到O2中,人体内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A、B错误。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中的O转移到CO2中,D正确。
2.(2014·全国Ⅱ卷)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需ADP和磷酸合成ATP,A正确;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不能继续分解,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提供的,C错误;病毒无独立的代谢系统,病毒核酸的复制所需要的能量由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D正确。
3.(2014·淄博模拟)1951年,卡尔文因发现光合作用合成己糖(葡萄糖)反应中CO2的固定途径获得诺贝尔奖。
卡尔文将14CO2注入小球藻悬浮液,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0 光照时间 0 t1 t2 t3 t4 t5 分离出的 放射性 化合物 无 ① ①② ①②③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⑥ 注: 表中①~⑥依次代表3 磷酸甘油酸(C3H7O7P);1,3 二磷酸甘油酸(C3H8O10P2);3 磷酸甘油醛(C3H7O7P);己糖;C5;淀粉 A.不同时间的产物为本实验的自变量 B.t1时,①中的3个碳原子都具有放射性 C.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①→②→③→④⑤→⑥ D.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也能确定出放射性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因变量是放射性化合物的种类,A错误。 根据表中结果只能推断出①中含有放射性,但不能确定①中的3个碳原子都具有放射性,B错误。 根据放射性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出14C的转移途径,C正确。 只做光照时间为t5的实验,只能判断出①~⑥物质中含有放射性,但不能确定其顺序,D错误。 4.(2014·厦门模拟)小球藻是单细胞真核藻类,在生物柴油生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下图表示温度对小球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35~45℃,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B.35℃条件下,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最小 C.O2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通过光反应产生的 D.暗反应的速率会影响O2的产生速率 解析: 由图分析,35~45℃,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该曲线不能判断呼吸速率最小时的温度。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5.(2014·南通二次调研)如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 B.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⑤进行的场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TP C.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D.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 解析: ①②③为无氧呼吸过程,真核细胞中催化该过程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A正确;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⑤(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B错误;过程①不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过程⑥中C3的还原所需能量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产生的,D错误。 6.(2014·福州八中高三质检)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 取100mL三角瓶四个,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 下列评价或修改不合理的是( B ) 编号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 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 来源 叶圆片 数(片) 自来 水(mL) NaHCO3(g)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10 40 5 5 A.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可进行黑暗处理 B.应将四组实验分别置于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解析: 本实验观察的是叶圆片的上浮情况,所以制备的叶圆片放于黑暗处进行饥饿处理,使实验现象更为准确,A正确;实验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光照强度应相等,B错误;实验中选取的小叶圆片,分别来自四株植物,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该实验中没有考虑空气中也存在CO2,也可溶解于水中,产生实验误差,D正确。 7.(2014·盐城一模)某实验室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 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B.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 C.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气存在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解析: 甲发酵罐中原有6mol氧气,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又因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的总量为18mol,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8mol,甲发酵罐总共产生CO2为24mol。 乙发酵罐只有无氧呼吸且产生的酒精总量为15mol,所以乙发酵罐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5mol。 甲、乙发酵罐最终产生的CO2之比为24∶15=8∶5,A错误。 根据产生CO2的量计算出消耗葡萄糖的量: 甲发酵罐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mol、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9mol,乙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7.5mol,两者之比为(1+9)∶7.5=4∶3,B正确。 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从图中看出时间为2时,虽有氧气存在,酵母菌已开始无氧呼吸,C错误;因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所以通入过多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从而抑制酒精的产量,D错误。 8.(2014·烟台模拟)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解析: CO2浓度一定时,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CO2浓度不变、光照增强。 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ATP增加,致使暗反应中C3消耗加快,因此C3浓度降低,A、C正确。 光照强度相同时,高CO2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高。 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由于CO2浓度增加,导致CO2固定增加、C5消耗加快,因此C5浓度降低,B错误。 bc段接近水平趋势,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受光照强度限制,此时CO2浓度和温度才是影响因素,D正确。 9.(2014·漳州质检)如图为在充足的CO2和25℃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 B.该植物叶片全天置于图中c点的光照条件下,则吸收CO2240mg/(100cm2叶·小时) C.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 D.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100cm2叶·小时) 解析: 在a点条件下,植物叶片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0.(2014·福州质检)为研究提高大棚内CO2浓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得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 请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B ) A.由曲线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最佳时间为10时 B.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C.17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 D.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两种处理的一昼夜净光合速率差 解析: 图中显示在8时以后,自然种植的大棚内油桃有机物积累量低于人工施加CO2的大棚内油桃有机物积累量,所以人工施加CO2最佳时间应为8时,A错误;7~8时光照强度逐渐加强,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油桃有机物的积累量上升,B正确;17时,叶肉细胞一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部位一定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两种处理的油桃,在一昼夜时间内有机物积累量的差值,D错误。 11.(2014·福建四校联考)青桐木是一种多用途油料植物。 研究者选取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青桐木幼苗随机均分为6组,用均质土壤盆栽,放在自然光照下的塑料大棚中培养,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测量并计算相关的数据。 结果如下表。 注: “+”表示施氮肥;“-”表示不施氮肥 组别 处理方式 叶绿素 光合速率 土壤含水量 氮肥 (μg·cm-2) (mol·m-2) 1 80% - 216.09 12.11 2 80% + 475.27 19.26 3 50% - 323.14 12.77 4 50% + 518.78 14.60 5 30% - 449.06 15.03 6 30% + 529.18 14.09 (1)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是为了控制实验的 变量。 (2)第2组与第1组对比,第4组与第3组对比,可知施氮肥处理引起光合速率上升。 从表中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 ,促使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增加。 (3)第6组与第5组对比,可知施氮肥处理引起光合速率降低。 原因可能是含水量30%的土壤在施氮肥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对水分的吸收减少,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导致 吸收量减少,引起光合作用过程的 阶段形成的产物减少。 (4)本实验的目的是 。 解析: (1)从表格可知,研究的自变量为含水量和是否施氮肥,而植株的位置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为无关变量。 (2)第2组与第1组对比,第4组与第3组对比,可知施氮肥处理引起光合速率上升。 从表中数据可见,第2组的叶绿素含量高于第1组,第4组的叶绿素含量高于第3组。 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所以可促使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ATP增加。 (3)气孔开放程度降低,而CO2从气孔进入叶片,所以吸收量减少。 它参与的是暗反应阶段。 (4)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含水量和是否施氮肥,所以目的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和施氮肥对青桐木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答案: (1)无关 (2)叶绿素含量增加 [H]、ATP (3)CO2 暗反应 (4)探究土壤含水量和施氮肥对青桐木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2014·日照二模)下面是实验小组在夏季利用某植物进行的有关生理活动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叶片的生长情况 不遮光 遮光50% 遮光75% 幼叶长(cm) 2.5 3.1 1.7 幼叶宽(cm) 1.7 2.3 1.0 图2 (1)实验小组在该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测得的O2吸收速率、CO2释放速率的变化如图1所示。 b点以后,种子细胞的呼吸方式为 ;a点以前,曲线②低于①的原因是 。 (2)实验小组利用幼苗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对叶绿素含量、叶片生长状况进行了检测。 实验分三组: A组不遮光、B组遮光50%、C组遮光75%,测定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长的相关数值如图2所示。 与A、C组相比,B组的叶绿素 (填“a”或“b”)增长更快,它对光合作用的增强影响更大的原因是 。 与B组相比,A组光照条件更好,光合作用应该更强,但测定的结果是B组的叶片生长更好,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能是因为 。 (3)研究发现,该植物具有特殊的固定CO2方式: 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3所示。 ①白天,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 和苹果酸的分解;如果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为 。 夜晚,该植物不能合成C6H12O6,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的 。 ②根据气孔开闭的特点,推测该植物生活在 的环境中,从进化角度看,这是 的结果。 解析: (1)种子萌发初期,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释放CO2,所以曲线①代表CO2释放速率,曲线②代表O2吸收速率。 当曲线①②重合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2)叶绿体中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其中仅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能将光能进行转化。 图中显示B组与A、C组相比,叶绿素a增长更快。 A组与B组相比,除了色素含量少以外,A组中光照太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影响暗反应,导致光合作用不强。 (3)该植物白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的分解和细胞呼吸。 若环境中CO2浓度降低也不会影响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 夜晚由于缺少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叶肉细胞中暗反应不能进行。 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得植物更适应炎热干旱的环境,这种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答案: (1)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与释放的CO2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释放CO2 (2)a 只有一少部分叶绿素a能将吸收的光能进行转换 不遮光时光照太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影响暗反应,导致光合作用不强 (3)①细胞呼吸 基本不变 ATP和[H] ②炎热干旱 自然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专题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专题 细胞 呼吸 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