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11412818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771.11KB
第0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x
《第0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0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周时期:
以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之后:
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色
(1)官营手工业②,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③,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2)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成就
冶铸业
制瓷业
丝织业
原始社会
已掌握冶铜技术
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周
青铜铸造进入④;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商朝时已烧制出⑤
商朝时已有⑥,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秦汉
两汉的高炉炼铁及⑦;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⑧
东汉烧出成熟的⑨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魏晋
南北朝时发明的⑩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隋唐
⑪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元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
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
⑫、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清代的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种类
(1)家庭手工业:
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⑬,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
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
(2)两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3)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⑭,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⑮。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
(1)西汉:
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唐朝: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⑯。
K知识参考答案
①青铜铸造②由政府直接经营③国家权力④繁荣时期⑤原始瓷器⑥织机⑦炒钢技术⑧水排
⑨青瓷⑩灌钢法⑪唐朝⑫青花瓷⑬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⑭明中叶以后⑮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⑯“瓷器大国”
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的比较
经营
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经营
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民间私人经营
农户的副业
产品
用途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流通
方式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地位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明中叶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一直存在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
(2017—2018学年江苏南京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
……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19800人,将作监有15000人。
据此可知
A.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
B.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C.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
D.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
【参考答案】B
一、图示法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消长变化
1.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直到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但其原料由政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而且采取超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的反抗,导致其产品质量低劣,弊端丛生。
所以,官营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萎缩。
2.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一直占有相当的比重。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源远流长,分工细密且比较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其中,冶金业、制瓷业以及纺织业的技术发展尤为突出。
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但是由于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劳动者被强制劳动,因此生产效率低下,阻碍手工业进步。
4.民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民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此后因封建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在曲折中发展。
明中叶以后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5.“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2016-2017学年湖北宜昌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舆服志》中说显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
衣裳以玄上縷(浅红色)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辨。
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织成。
陈留襄邑献之。
”这说明当时
A.陈留的丝织业较发达
B.衣服的布料主要是丝
C.官营手工业垄断市场
D.私营纺织业规模较大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
1.产品供皇室贵族使用;
2.产品不投放市场;
3.由官府控制,集中进行大作坊生产;
4.代表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5.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等。
古代官府垄断、控制手工业经营的原因
1.满足宫廷、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
2.垄断重要手工业生产部门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3.受以农为本,工商为末思想的影响。
4.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萌芽条件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手工业的进步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直接条件。
2.标志
拥有资本、生产资料的早期资本家和出卖劳动力的自由雇佣劳动者的市场结合。
在形式上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出现。
3.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
(2)从表现上看,主要是在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从程度上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部门,十分微弱,发展缓慢。
(4)从地位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
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2)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国内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4)闭关锁国,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拓展海外市场。
(5)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2016—2017学年辽宁省抚顺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产生了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新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指明清时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
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中,机户与机工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已无人身依附关系。
对于此类试题,主要看是否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并且是一个行业比较普遍地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
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⑤一定的科技优势。
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不利条件: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
②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
③"重农抑商"传统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使旧的生产方式得以牢固、持久的保持。
⑤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⑥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产品。
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⑦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1.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B.商朝时人们开始种桑养蚕
C.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D.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2.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
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口大张,鼻上卷,“眼后螺旋状大羊角盘绕一较小的牛耳”,张大的口中刻划出数道上下翻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的鳍。
划到鳞片的尾部呈上翘状。
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
B.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
C.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
D.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
3.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材料反映出汉代
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
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
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4.清朝乾隆皇有诗云: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更是空。
”诗句赞叹的瓷器所属种类是
A.青瓷B.白瓷
C.青花瓷D.彩瓷
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6.“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7.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
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
这反映出景德镇制瓷业中
A.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落后
B.雇佣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C.官私手工业的地位发生变化
D.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
1.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
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
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
3.唐初规定:
凡事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1.(2017年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
C.食具D.货币
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3.(2013年福建卷)《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4.(2014年四川卷)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
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
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
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
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
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材料二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
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
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
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
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
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
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
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据蒲缇《梅森:
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
(要求:
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K基础
2.【答案】D
【解析】“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中图案借鉴了印度神话传说,体现出唐朝中西融合的文化特点,故D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B中对外贸易体现不出;越窑青瓷是官窑,不是民窑,故C错误。
3.A【解析】据材料“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男耕女织耕作方式,故B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故C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故D排除。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晕如雨后霁霞红”“插花应使花羞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体现了乾隆对“宣窑霁红”的赞美,霁红是彩瓷的一种,D项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青瓷、白瓷、青花瓷等信息,故排除A、B、C。
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工师善教工”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重视对工匠的培训,从而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所以答案选C;A不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B、D不符合题意。
6.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如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使棉花成为重要布料,故选B项。
A、C、D三项不是前提,不选。
7.【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
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来看,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官私手工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C项。
A、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劳动”,排除B项。
K能力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官营手工业,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消耗过大阻碍了官营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是主要因素,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故本题选B项。
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信息体现出可以交纳绢或布来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正确。
【名师点睛】关于对古代中国均田制的认识与理解: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
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也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授田,唐朝中后期均田制走向瓦解。
K真题
1.B【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农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因为礼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D项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可知,唐代工匠不能随便更换工种,①不正确;由“工巧业作之子弟”“教作者传家技”可知,唐代工匠职业是世袭的,③正确;由“四年”“三年”“二年”等可知,④不正确,②正确。
故选B项。
4.【答案】
(1)主要因素: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要求:
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解析】本题以中国和欧洲的“瓷都”切入,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和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演变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
(1)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主要原料高岭土”“成为贡品”“定窑……陆续衰落”“分工相当细密”“海外市场的扩大”“雇募制”等概括即可。
第
(2)问,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并加以说明,切忌只归纳出差异而不作说明。
【答题技巧】要答好归纳概括型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要归纳概括的内容。
其次根据设问提示的范围——或根据材料,或结合教材知识,或两者结合来组织答案要点。
再次要根据设问的分值设置来确定答题要点。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题目的设问要求是“根据材料……归纳(概括)……”,这样的题目一般不要去联系教材知识,而是要根据材料来归纳概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试题君之K三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02 古代 手工业 进步 试题 三关高一 历史 人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