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北京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议论文阅读试题学生版.docx
- 文档编号:11408167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7.14KB
0910北京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议论文阅读试题学生版.docx
《0910北京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议论文阅读试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0北京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议论文阅读试题学生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10北京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议论文阅读试题学生版
09-10北京各区县中考语文一模议论文阅读试题(学生版)
1.生活中的减法(密云)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
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
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
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
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
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
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
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
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
他们会这样认为:
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甲】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乙】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丙】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
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
没有,绝对没有。
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
寒山问: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回答: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又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19.请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段【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锤炼磨炼增长
20.本文的论点是:
。
(2分)
21.说说1——4段的论证过程。
(5分)
2.大度读人(门头沟)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
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
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
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
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
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11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12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13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14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阅读—段,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表现。
(4分)
20.你是怎样理解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2分)
21.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请概述。
(3分)
3.生命的品格(平谷)
国风
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要懂得珍惜。
珍惜每一寸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孔夫子感叹: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
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古铜色的脸膛;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
因此要懂得惜福。
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要有悲悯的情怀。
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
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
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
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甲】,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
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
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乙】,才能【丙】,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
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
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
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21.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将下面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3分)
锻炼无所不克的意志有所感悟增长道德勇气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22.谈谈你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
(2分)
2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的论证过程。
(4分)
4.阅读(房山)
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赞赏、所推崇。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刘备离世之前留给后人的一句遗训。
汉代科学家张衡把“德之不崇”视作人生最大的不幸。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则把知识与美德相提并论,认为知识是人生的“第一个太阳”,而美德则是人生的“第二个太阳”,只有两个太阳同时升起,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另一位哲人还说,世上唯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翻开中国文学史,赞赏美德的诗句词文更是比比皆是。
屈原的《橘颂》,热情歌颂了橘树“深固难徙”、“受命不迁”、“苏世独立”、“淑离不淫”的美德,而他自己就是这种美德的化身;宋人周敦颐作《爱莲说》一文,用生动的语言褒扬了莲花的美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呐喊,表达了仁人志士为国而死的崇高品德;陈毅元帅则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豪迈诗句,表达了对青松美德的赞颂,由衷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都说明,伟人志士是多么渴慕、珍惜做人的美德。
。
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人并不是单纯依赖于物质存在的动物,那只是活着;人还必须依靠精神来生存,两者的有机结合才可称之为生活。
只有拥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人,才能使精神有一种高尚感,心灵有一种净化感,灵魂有一种安详感,身心有一种健康感;才能将自己带入精神上的超越境界,正确地看待和把握自我,从而使人生丰富博大起来。
。
一个善于用高尚道德塑造自我的人,他不但在自觉的身体力行中,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使自己“人生的太阳”光彩照人,而且对他人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雷锋用他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教育了几代人,从而成为我们共同的道德楷模。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先进典型,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入到领导干部的“官德”之中,以催人泪下的行动,光大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使自己的英名在人们的赞颂中不朽。
这些都印证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辽远的后世。
”
。
我们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渗透到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以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必将极大地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
“一个人的价值和力量,不是在他的财产、地位或外在关系,而是在他本身之内,在他自己的品格之中。
”在社会型时期的今天,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我们的道德良心却不能泯灭,荣与耻的认知却不能模糊。
让崇高的道德在我们的内心牢牢扎根,让我们在抬头仰望星空时心中无愧。
(对原文有改动)
18.阅读选文,将下面三个短句分别填入、、段的横线处。
(只填字母序号)(3分)
A.美德可以惠人B.美德可以美化社会C.美德可以润身
答:
段填:
段填:
段填:
19.选文段和段的论据各侧重阐明什么?
(2分)
答:
20.向读者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2分)
答:
3.但丁名言补议(石景山)
李旭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这句名言,自被马克思引用后,备受世人推崇。
不过我想,凡事都应有个前提,但丁首创也好,马克思引用也罢,大概总是要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走下去,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而决非不论对错、不管效果地一意孤行。
如若不信,请看一下马克思原文: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
可见,马克思是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的,只是对“所谓舆论的偏见”从不让步。
然而,现在有些人,在引用此话的时候,往往是断章取义,对待别人的批评、议论,是也罢,非也罢,一概置之不理,动辄拿“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作挡箭牌。
譬如有位青年,常常自以为是,孤傲不合群,好心人劝他放下架子,谦虚待人,他却怪别人不理解他,还引用但丁的格言来回敬人家;有的人文化水平很低,甚至连信也写不通,却不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一心想当作家,成天到处投稿,一无所成。
别人劝他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学点实际本领,他也听不进去,还坚持说“走自己的路……”像这样理解但丁的话,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引用格言的本义,而且对自己也毫无补益,将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人,尤其是青年人,由于阅历不深,经验不足,做点错事,走点弯路,在所难免。
此时就应该迷途知返,而非“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曾做过绚丽的诗人之梦,而且写了大量的诗作,打算出版,但由于父亲的劝告和出版家的拒绝才作罢。
这使他认识到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缺少天赋,不适于搞形象思维,倒是长于抽象思维。
从此,他把全部精力移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国家、社会问题的研究之中,结果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实践证明,马克思没有沿着诗歌之路走下去是完全正确的。
否则,即便他写出一百部诗集,也未必抵得上一部《资本论》的价值。
“自己的路”只要对,别人说得再难听,也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反之,则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及早改弦易辙,决不可固执己见。
19.对于“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这句名言,的看法是:
(2分)
20.第段引用马克思原文的意图是什么?
(2分)
21.简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4分)
5.阅读(崇文)
儒家经典《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也在于“习”。
这里的“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
“习”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人乐而忘返。
在“习”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自然万物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在“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先人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
这些使人不由得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习”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满足了人们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
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
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了。
“习”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知识,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喜悦。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农业科技实验的第一线。
有人认为农业科技实验很苦,袁隆平则认为,“苦中有乐”,乐在“有希望,会出好品种”。
他的实验成果,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毫无疑问,只有通过“习”,人们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与豪迈。
20.阅读全文,请从【甲】【乙】【丙】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2分)
【甲】怎样做到“习”呢?
【乙】“学”与“习”的关系是什么呢?
【丙】“习”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答:
21.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4分)
答:
22.第段中举袁隆平例子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6.匠人与大师(大兴)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常听到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恃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20.统观全文,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
21.怎样理解第段划线句“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2分)
22、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3分)
7.文艺排行榜”之我见(西城)
当代科技很发达。
倚仗科学手段,人们可以对各种现象进行测量、统计后,进而编排出种类繁多的排行榜。
譬如:
世界巨富排行榜,大公司营业额排行榜,报业集团发行量排行榜。
当然,美女排行榜是少不了的。
体育界的排行榜最多,像足球、网球、乒乓球、棋类,世界体育组织每年都要公布一次排行榜。
他们根据什么排列顺序?
说起来很简单,根据得胜率定出等级分,谁的分高就排在前面。
近来,文艺界出现了不少排行榜。
有文学“大师”排行榜,有“优秀”作品排行榜,有“百年”排行榜,有“近期”排行榜……
文艺可否仿效体育,各个门类都搞出排行榜?
无可否认,文艺的某些方面是可以进行量化统计的。
譬如:
作品的发行量、戏剧的演出场次、电视的收视率。
这方面的统计材料,包括排行榜,对于研究文艺问题很有帮助。
但文艺也有它的特殊性。
从总体上说,它很难借助某种科技手段进行检测、衡量。
有什么仪器能测出一部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过去没有,将来恐怕也发明不出来。
人们可以统计出一部作品的销售量,但畅销的未必都是艺术精品。
人们常说,艺术品要经受两个方面的检验:
群众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
对艺术品是可以进行衡量的,但这比检测、衡量物质现象要复杂得多,切不可匆忙、草率从事。
况且,文艺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某些艺术精品之间,根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分出谁高谁低谁排前谁排后。
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诗人,哪一位应该排在前头?
作为鉴赏者,可以有所偏爱。
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根本不应该厚此薄彼。
历史上扬李抑杜者有之,扬杜抑李者有之,结果怎么样?
都不能为后人所接受。
如果搞一个两千年诗人排行榜,在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之间排个座次,恐怕只能贻笑千古。
现在,排行榜搞得太滥、太草率。
有的单位发出几百张问卷,收回的很少,就堂而皇之地据此公布排行榜。
中国人口太多,不可能给每个人发一张问卷,抽样调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但抽样调查总得找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总得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否则怎么可能真正反映出民意?
有的连问卷调查也不搞,几个人凑在一起“策划”一下,一份纵贯上百年横跨全中国的排行榜就出来了。
有的单位公布问卷调查结果,被认定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什么“家”当中,本单位的人竟占好几个,名字还摆得很靠前。
对于这样的排行榜,读者怀疑其中有自我炒作的成分,不是毫无道理的。
有的排行榜被用来宣传某种偏见,譬如前几年炒得很热的现当代十大作家排行榜,竟然把茅盾排除在外。
无须全盘否定排行榜,但进行这项工作一定要严肃慎重。
作为个人,完全有权在心目中把自己所喜爱或不喜爱的文艺家排个座次。
但作为公众舆论媒体,切不可有闻必录,不必不分青红皂白地刊登各种排行榜。
鉴于眼下排行榜搞得太滥、太草率,笔者冒昧地提出这样的建议:
多搞些扎扎实实的文艺评论,少来些大而无当的排行榜。
20.本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21.阅读第段,说说对首句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具体说说这样回答的依据是什么?
(3分)
22.第段加点词“这样”指的是什么?
(2分)
8.不要秘诀的秘诀(朝阳)
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
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功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
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
明代的学者吴梦祥就认为:
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最怕的是不能坚持,抓一阵子又放松了。
只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吴梦祥对学习态度的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不仅如此,古人在如何读书的问题上还有许多见解。
早在宋代,陈善就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不仅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还要【甲】。
虽然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的这种主张,在那个时候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的读书方法也有可取之处。
他主张读书要【乙】。
指的是对于难懂的地方可以放它过去,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也可等日后再求解释。
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丙】。
古代的读书人没有胆量提出这个主张,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
他认为所谓“圣人之言”不能完全相信,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
这一见地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独到的。
因此,读书的秘诀,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
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
!
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末,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20.认为读书应取什么态度?
为什么应取这种态度?
21.是针对什么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2分)
22.是从哪两方面论述读书的秘诀的?
(2分)
23.请按照~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不求甚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24.告诉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9.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文化盲(丰台)
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仍有八千多万人尚未脱离文盲,居世界文盲大国第二,这是个可虑的国情。
殊不知,在有据可查的文盲之外,还有数不清无据可查的形形色色的文化盲,在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无疑比文盲更加可怕,文盲【甲】而已,文化盲却每致【乙】。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曾感叹国人在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写“XXX到此一游”。
“XXX到此一游”,这显然不是纯粹的文盲干的,而是肚子里并不缺一点“墨水”甚或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者才干得出,因为纯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910 北京 各区 中考 语文 议论文 阅读 试题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