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docx
- 文档编号:11407240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22KB
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docx
《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
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
第Ⅰ卷(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精湛/绽裂箴言/缄默婢女/无裨于事藤蔓/顺蔓摸瓜
B、缉边/蹊跷辟谣/譬如露宿/原形毕露强迫/强词夺理
C、拓本/鞭挞偎依/煨汤渐染/东渐入海尧舜/跪地求饶
D、情愫/塑料渎职/牛犊扁平/一叶扁舟塞音/敷衍塞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围脖装潢美滋滋蛛丝蚂迹倚老卖老
B、杯具祥和消声器耳根清净大桥合龙
C、鸭梨更迭暴冷门乐不可支通情达理
D、犀利震摄钓鱼竿铩羽而归不瘟不火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NBA新赛季对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走步”规则作出调整——即NBA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B、“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刚刚传出,人们猜测已久的二套房贷新政随即出台。
C、近日,“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出身贫寒,社会关系缺乏,求职过程中全靠个人奋斗”成为校园“贫二代”的简单特征。
(2009年9月2日《中国青年报》)
D、2011年《考研大纲》正式公布,拉开了2011年全国考研准备战的帷幕。
2011年考研的人是不是会更多,今年的试题会不会比去年难,相关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要修正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资源调度工作,抗旱保苗,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B、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C、1月底,我市终于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我市装点得格外漂亮,虽然还有些寒冷,出行也有些困难,但人们还是纷纷走进风景区。
D.朝韩炮击事件恶化了朝鲜半岛的安全态势。
目前,两国边境数千门大炮对峙,前方局势紧张,双方都枕戈待旦,摆足了开战的架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今天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让子弹飞》《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共9分)
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
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
60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
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
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
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
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
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
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
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
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摘编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6、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
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③,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请退。
”吏白胜之。
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④起迎。
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
“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
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至昏夜,罢去。
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京师吏民敬其威信。
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
“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⑤,衣黄襜褕⑥,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
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或曰: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不疑曰:
“诸君何患于卫太子!
昔蒯聩⑦违命出奔,辄⑧距而不纳,《春秋》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
“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
”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汉书·隽不疑传》
【注】①直指使者:
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②军兴:
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③櫑(léi)具剑:
古代长剑。
④躧(xǐ)履:
趿拉着鞋。
⑤旐(zhào):
技旗的一种。
⑥襜褕(chānyú):
直裾禅衣(古短便装)。
⑦蒯聩(kuǎikuì):
卫灵公太子。
⑧辄:
蒯聩之子。
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治《春秋》,为郡文学治:
研究
B、收捕,皆伏其辜辜:
罪过
C、诣北阙,自谓卫太子诣:
到……去
D、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距:
离开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1、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⑥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
可是,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
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
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
C、隽不疑巡查郡县,都要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
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
D、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3分)
(2)、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4分)
(3)、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入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
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暗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
诗人为什么心“乱”?
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分)
(2)、从全文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前3题任选2个,第4题必选)(6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2)、,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李白《春夜宴从弟》)
(4)、登高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
登高,能开阔视野,易产生诗情。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从登高中细细品味“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的人生哲理;初唐诗人王勃登上滕王阁,俯瞰到“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②,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繁荣;盛唐诗人杜甫重阳节登高,感受到“③,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瑟气势;南宋词人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发出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④。
”的无限感慨。
五、(12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3分)
重视民生,有助于形成改革后期的巨大动力。
。
这样,中国的改革发展大业就可以获得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
①、而重视民生,就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②、从相对微观的角度亦即经济的直接拉动力来看,主要是来自内需
③、使其实际利益同改革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④、就能够使广大民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
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社会各个群体尤其是主要群体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团结
⑥、使改革和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事业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3分)
材料一:
潘妈妈最近很烦恼,这不,最近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第一时间就是“XX一下”,不到半秒钟就会出来几十页相关问题的解答。
写作文更是素材多多,索性直接从网上“拿来”。
材料二:
叶妈妈说,儿子昨天竟然搜索到了有理数的题自己在做;老师要他们预习,他在XX文库里找到了。
18、下面两题都是2011年央视春晚面向全球华人征对的春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上联或下联:
(6分)
第一题:
①上联:
下联:
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②上联:
虎步腾空去,悄然兔耳听春步
下联:
第二题:
①上联:
《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
②上联: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下联:
六、
(一)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9—22题。
(18分)
跟着炊烟回家马国福
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
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
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
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
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
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
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
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
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
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
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
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
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
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
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
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⑥我一直怀念炊烟。
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
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
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
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
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
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
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⑨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9、文章第②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20、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
(4分)
21、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
(4分)
22、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6分)
(二)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9—22题。
(18分)
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记者崔永刚王德贞报道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
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
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
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
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
杨树仁说:
“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622名农民变工人。
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
”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
“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
19、在经济“寒冬”中,寿光是怎样保证农民工不失岗的?
(4分)
20、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
好处是什么?
试加以评析。
(4分)
21、美国著名记者怀特黑特说:
“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
”本文是一则采写工作经验的新闻,但记者巧妙地采用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读来毫不枯燥。
请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讲”新闻的?
(4分)
22、这则消息获得了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它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
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试简要分析。
(6分)
七、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60分)
南非世界杯以来,只要一打开腾讯QQ,人们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就可以看到,“给力”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网民的口头禅。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在现实生活中,“给力”这个词的人气也出现疯狂的上升。
在课堂上,学生们说“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
”;在公司,职员们私下议论公司涨工资时,人们说“这boss真给力啊!
”;在魔兽世界或者是dota游戏中,如果看到好的装备,玩家会喊出“这装备真给力啊!
”……
2010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11月12日)
CPI创25月新高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11月12日)
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11月12日)
7万个亿了!
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11月12日)
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生活新报》11月12日)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
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江苏法制报》11月12日)
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南京晨报》11月12日)
本年度最给力演讲(柴静博客12月4日)
请以“给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题不限。
10—11高三一轮语文模拟试题(B)答案
一、(15分)
1.B
2.B(A蛛丝马迹;C爆冷门;D震慑)
3.B(A“即”与破折号重复;B项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更多”“比去年难”后的逗号都改为问号)
4、D(A修订”修改订正。
“修正”改正,搭配对象往往是“不妥之处”。
B不耻改为不齿C“沸沸扬扬”,多用于指人,不用于自然,属于使用对象错D戈:
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
天亮。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
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
5.A(B项,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删掉;C项,中途易辙、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
二、(9分)
6.C(A“欧洲发达国家”在文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内涵不一致。
B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
D“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
)
7.D(A“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成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关系颠倒。
B“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偷换概念。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
8.D(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偷换概念。
)
三、(12分)
9.D(通“拒”,抗拒,拒绝)
10.C(表目的的连词。
A.才,副词;竟然,副词B.但是,表转折的连词;并且便并列的连词D.暂且,副词;而且,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11.C(②指暴胜之的穿戴与行为⑤说刘泽想谋反)
12.A(“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原文无此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11 一轮 语文 模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