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原文.docx
- 文档编号:11407057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83.42KB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原文.docx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原文.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原文
养花
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
我不愿时时落泪。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
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
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
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
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山中杂记
拔草喂马是第一乐事。
看着这庞然大物,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
每日山后牛棚,拉着满车的牛乳罐的那匹斑白大马,我每日喂它。
乳车停住了,驾车人往厨房里搬运牛乳,我便慢慢地过去。
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拔那十样锦的叶子的时候,它便侧转那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
我们渐渐熟识了。
远远地看见我,它便抬起头来。
我相信我离开之后,它虽不会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还有就是小狗了。
那只棕色的,在和我生分的时候,曾经吓过我。
那一天雪中游山,出其不意在山顶遇见它。
它追着我狂吠不止,我吓得走不动。
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
我看它走了,一口气跑了回来。
一夜没有睡好,心脉每分钟跳到一百一十五下。
女伴告诉我,它是最可爱的狗,从来不咬人的。
以后再遇见它,我先呼唤它的名字,它竟摇尾走了过来。
自后每次我游山,它总是前前后后地跟着走。
山林中雪深的时候,光景很冷清。
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此外还有一只小黑狗,尤其跳荡可爱。
一只小白狗,也很驯良。
我从来不十分爱猫。
因为小猫很带狡猾的样子,又喜欢抓人。
医院中有一只小黄猫,在我进院的第二天早起刚开了门,它已从门隙钻进来,一跃到我床上,悄悄地便伏在我的怀前,眼睛慢慢地闭上,很安稳地便要睡着。
我最怕小猫睡着时呼吸的声音!
我想推它,又怕它抓我。
那几天我心里又难过,因此愈加焦躁。
幸而护士不久便进来!
我皱眉叫她抱出这小猫去。
以后我渐渐地也爱它了。
它并不抓人。
当它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的时候,我觉得它充满了活泼和欢悦。
小鸟是怎样的玲珑娇小呵!
在北京城里,我只看见老鸦和麻雀。
有时也看见啄木鸟。
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
最先的便是青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
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鲜明。
小蜂雀更小到无可苗条,从花梢飞过的时候,竟要比花还小。
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
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早起朝日未出,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它们轻美的歌声。
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
春是鸟的世界,“以鸟鸣春”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话,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
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
那巢都是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
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
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是这样牵挂。
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而且是怎样有趣的事,你看小鸟破壳出来,很黄的小口,毛羽也很稀疏,觉得很丑。
它们又极其贪吃,终日张口在巢里啾啾地叫,累得它们的母亲飞去飞回地忙碌。
渐渐地长大了,它们的母亲领它们飞到地上。
它们的毛羽很蓬松,两只小腿蹒跚地走,看去比它们的母亲还肥大。
它们很傻的样子,茫然地只跟着母亲乱跳。
母亲偶然啄得了一条小虫,它们便纷然地过去,啾啾地争着吃。
早起母亲教给它们歌唱,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
这几天来,它们已完全地会飞了,会唱了,也知道自己觅食,不再累它们的母亲了。
前天我去探望它们时,这些雏鸟已不在巢里,它们已筑起新的巢了,在离它们的父母的巢不远的枝上。
它们常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
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
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小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
你若爱它们,它们也爱你,因为它们都喜爱小孩子。
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爸爸带我去爬树
我们走在了大街上。
我拉着爸爸的手。
想不到,爸爸是要带我去爬树!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我的想法,全都遭到爸爸的摇头,最后一次则摇得更厉害了——爸爸说:
“你难道不是猴子吗?
”爸爸说:
“人类本来就会爬树”爸爸说:
“你爬上去就知道了!
”
我只得在心里去想起猴子来。
走过了郊区的大仓库,走过了小河,我和爸爸走进了田野。
我每看到一棵树,都在盘算。
爸爸却不慌不忙,好像有什么计划。
他熟门熟路地带我沿着一条河走去,走过一座水渠的“桥”,来到一片树林跟前。
这些树有五六米高呢,树身比我的大腿还粗,虽然有许多皱,但还是挺光滑的。
爸爸微笑着注视我。
我来劲了,在这田野里,好像心里特别想玩——我上去就爬,两只手抱紧了树身,两只脚也盘开对蹬在树干上,然后手脚一起用力慢慢往上蹭。
爸爸过来伸手将我的鞋子脱去。
我赤脚蹬在树身上,确实感到非常舒服,也能用上力了(是呀,猴子哪有穿鞋的)。
我一蹬一爬,嘿,真是不用学,我爬得蛮快!
只是爬到上面,我不敢再爬了,抱住树干往下看,嘴里乱叫起来——爸爸站在树下,像个教练一样,他轻松地抱着手臂命令我:
“爬上去!
”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权,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地贴在树身上……就这样爬上去,终于骑在了树权的枝干上。
足足用了十分钟,大概有八分钟是僵在树上吊着大喊救命——不过现在我已经坐在树上啦!
树叶在我周围翻滚,树身微微有一点摇晃,坐在空中的树枝上,望着距离有四五米高的地面,心里很神奇。
我大呼小叫起来,像一只动物一样。
爸爸在下面仰脸望着我,很满意的样子。
突然,他也上树了。
爸爸竟然是两只手和两只脚又抱又蹬地“走”上树来,“嗖嗖”地好快,倒真像猴子。
爸爸上来是为了“护送”我下树。
他两腿夹在树上,保护我再重新爬回到树干上,然后在下面和我保持着距离。
他说,下树要危险一些。
下到地上,爸爸宣布:
“这是热身赛!
前面,有一棵真正的大树要爬!
”
我早就看见田野里的那一棵巨大的老树。
它有几十米高,树冠伸开,足有一个小公园那么多的绿色树叶。
这棵大树的树干可就不得了,我们走近一看,它下面最粗的地方连爸爸伸手都抱不拢,上面也有爸爸的腰身那么粗,这树的枝干铁硬,但扭来扭去,卷来卷去,活像是苍老的龙扣蛇一样!
爸爸竟然也说不出它是什么树,一会儿说是“桧树”,一会又说恐怕是“槭树”,都是奇怪的名称;他只说他小时候就经常来爬它,他们那群小孩子管它叫“大不列颠”,真是莫名其妙。
我想都没想过会来爬这个大家伙。
可爸爸真带我爬上去了,真不得了。
原来爸爸对这棵树的浑身上下熟悉得很,什么地方像台阶一样可以爬着走,什么地方有一个树洞可以休息一会儿,哪一根树干有一节一节把把手可以扶稳,哪一段树身早有凹进去的脚蹬……爸爸全都知道。
我觉得爬这颗老树像在爬山,但当然跟爬山不一样,因为身底下就是天空!
爸爸就在我身边,他的大手经常扶住我的身子,也经常托住我的脚掌——我慢慢地爬,常常紧伏在树身上一动不动,等力气有了再爬,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
抱着大树,我又感到自己是一只动物,我是一条小蜥蜴,爸爸是一只大猿猴。
我爬到老树上啦!
我和爸爸一起登上了这棵大树雄伟的枝权,我们脚踏在水桶粗的横干上,手抓住坚硬的枝条,迎风站在离地有十来米高的半空中——风好大呀,蓝天白云,田野碧绿,小河在发着亮……而我的四周全是枝条、绿叶,我像一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我问爸爸:
“我怎么第一次感觉自己站得这么高?
比带我去过的任何大厦还要高?
”爸爸说:
“第一,是你自己一寸一寸艰难地爬上来的。
第二,你站在树上,下面就是大地。
第三,你就在大自然里,周围什么也没有。
”
人在树上真的很快乐。
我和爸爸躺在一个树丫的“沙发”里,爸爸在讲地球,讲人类远古在树上筑巢的“有巢氏”,讲国外现在真有人在提倡“爬数运动”,讲人经常回归自然的好处……我一只手搂着大树,一只手搂着爸爸,恍恍惚惚中觉得心很大,又很深,很远……
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
为什么?
回城了。
回家了。
我还老在望那棵树,好像那树上也是一个家,一个遥远的老家。
美猴王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古云: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众猴都道:
“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仍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到:
“好水!
好水!
原来此处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住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看再走,却似有人家一般,真个好所在。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下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
“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都随我进来!
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
“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长城赞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
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
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索桥的故事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
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
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
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断折。
人走在桥上,看得见木板下面岷江的绿水,也看得见桥下的砂石。
冬天水少,桥显得更高,要是人在桥上走,眼睛只顾穿过缝隙望下面,就会看得头晕眼花。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使人失了脚,也不会落到水里去。
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
架子比栏杆还高,还有一个顶盖,在竖立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来,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斜,然后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
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
桥身微微地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
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
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
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
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我刚走了—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
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
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
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
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
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
“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
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我走下了索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山脚的一块石碑。
他告诉我,这索桥又叫做“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
那个时候人们没法在这么宽的两岸上修一座桥。
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
桥造成了,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
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走起来,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脚从桥上摔下去,死了。
不满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责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将他逮捕处死。
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实现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索在桥两旁编上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
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
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
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
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烧、发光,给人们带路。
“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温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
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100多米深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
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
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
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
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题刻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
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
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
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
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
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
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粱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
这个方案充满想象:
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
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
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
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
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
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
“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
“为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
葛修润想了约5分钟。
这5分钟里,他调动了一生积累的丰厚的力学知识。
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
“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的原理,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
他讲了自己的设想,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听了半信半疑。
告辞时,他说:
“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他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
“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
”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
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
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被白鹤梁的风姿深深打动。
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
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样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
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
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
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
“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
”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
“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淤埋的命运。
”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
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
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思路。
他认为:
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多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
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
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
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
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
“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就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
”
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
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
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
院长把信批转给了有关部门,并写了一句话:
请听听院士的呼声。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
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
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涪陵长江南岸举行。
欢乐的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都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秦始皇陵兵马俑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曾在显着的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语文 第十二 课文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