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马丁参考答案1.docx
- 文档编号:11404352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32KB
妇产科学马丁参考答案1.docx
《妇产科学马丁参考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学马丁参考答案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学马丁参考答案1
第二章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D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
2.D绝经后由于卵巢性激素锐减,负反馈作用降低,FSH、LH升高,以前者升高最明显,绝经后三年FSH升高约14倍,以后垂体功能随年龄老化而减退,FSH和LH又下降。
3.E绝经后由于卵巢性激素锐减,负反馈作用降低,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尤其血中的FSH含量升高,因此通过尿液的排出量亦增加。
4.C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在月经期不脱落,月经后由此层再生新的内膜。
5.C雌激素促进骨中钙质沉着,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骨质疏松。
更年期给予雌激素如尼尔雌醇,可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缓解其发展。
二、填空题
1.生殖功能内分泌功能
2.体格发育生殖器官发育(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月经来潮
3.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4.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
5.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三、名词解释
1.月经:
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月经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
3.月经周期:
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月经周期。
4.绝经过渡期:
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此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5.绝经:
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
绝经是卵巢功能的真正衰竭,以致月经最终停止。
6.长反馈:
卵巢分泌到循环中的性激素的反馈作用。
7.短反馈:
垂体激素对下丘脑GnRH分泌的负反馈。
8.超短反馈:
GnRH对其本身合成的抑制。
四、简答题
1.答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包括对女性生殖系统、第二性征、下丘脑、垂体及代谢的影响。
(1)外生殖器:
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2)阴道上皮:
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3)宫颈: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4)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5)子宫肌:
促使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促进子宫肌层变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6)输卵管:
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7)卵巢:
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8)第二性征:
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9)下丘脑、垂体:
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答孕激素的生理作用(由下至上):
通常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包括对女性生殖系统、乳房、下丘脑、垂体、体温调节及代谢的影响。
(1)阴道上皮: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2)宫颈:
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3)子宫内膜: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4)子宫肌: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5)输卵管: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6)乳房: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7)下丘脑、垂体:
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8)体温: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
(9)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排泄。
3.答协同作用:
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拮抗作用:
如下表所述。
雌激素
孕激素
阴道上皮
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宫颈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黏液分泌多,性状稀薄,易拉成丝状
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少,性状黏稠
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增生、修复
抑制内膜增生,使增生期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子宫肌
促使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变厚;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输卵管
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代谢
促进水、钠潴留
促进水、钠排泄
4.答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两者与性腺效应细胞受体结合,促进卵泡发育和黄体生成。
在卵巢发生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卵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通过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调节GnRH的分泌,从而完成女性生殖周期过程。
5.答影响月经周期的其他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在青春期前发生,可导致性发育障碍,使青春期延迟;在青春期及性成熟期发生,则可引起月经失调(月经过少、稀发,闭经),病人多合并不孕,自然流产和畸胎发生率增加。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月经过多、过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少、稀发,闭经。
肾上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时也可导致月经异常。
胰腺的功能异常:
胰岛素拮抗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过多-→卵巢产生雄激素过多-→月经失调,闭经。
第一章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B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受伤后易出血形成血肿。
2.D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宫颈内脏呈梭形,称为宫颈管,其下端称为宫颈外口。
3.D阔韧带上缘游离,内2/3部包裹输卵管,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动脉、静脉由此穿行。
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称为卵巢固有韧带。
4.C输尿管进入骨盆腔,并继续在腹膜后沿髂内动脉下行,达阔韧带基底部向前内方行,在宫颈部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下方与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内方,穿越主韧带前方的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底。
5.E子宫内膜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其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功能层;靠近子宫肌层的l/3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为基底层。
6.C男型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
因男型骨盆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
该型较少见,我国妇女仅占1%~3.7%。
7.E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二、填空题
1.内生殖器官外生殖器官其相关组织
2.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柱状上皮鳞状上皮
4.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5.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间质壶腹伞
6.髂内动脉宫颈内口2cm上下宫体支宫颈-阴道支
7.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假骨盆真骨盆真骨盆小骨盆
8.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三、名词解释
1.阴道穹隆:
阴道上端包绕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
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四部分。
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盆腔最低部位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2.子宫峡部: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两侧通输卵管,尖端朝下通宫颈管。
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
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3.直肠子宫陷凹:
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子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脏腹膜,与肌层紧贴,
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
4.骨盆漏斗韧带:
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裹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行。
5.假骨盆:
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位于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之上,是腹腔的一部分,其前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其后为第5腰椎。
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假骨盆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测量假骨盆的这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
6.真骨盆:
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真骨盆有上、下两口,即骨盆入口与骨盆出口。
两口之间为骨盆腔。
骨盆腔的后壁是骶骨与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
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肛诊或阴道诊可触及,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
骨盆腔呈前浅后深的形态,其中轴为骨盆轴,分娩时胎儿循此轴娩出。
7.泌尿生殖膈:
骨盆底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筋膜及一层薄肌肉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与两坐骨结节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上,又称三角韧带。
其中有尿道与阴道穿过。
在两层筋膜间有一对由两侧坐骨结节至中心腱的会阴深横肌及位于尿道周围的尿道括约肌。
8.会阴:
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
狭义的会阴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形,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又称会阴体。
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
分娩时保护会阴,可防止裂伤。
四、简答题
1.答子宫韧带共有四对。
(1)圆韧带:
因呈圆索状而得名,由结缔组织与平滑肌组成。
起于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管,终止于大阴唇前端。
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的作用。
(2)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呈冀状,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可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
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裹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脉、静脉由此穿行。
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及中肾管遗迹。
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称卵巢系膜。
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或称卵巢韧带)。
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
子宫动脉、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
又称宫颈横韧带。
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
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有腹膜遮盖,短厚有力,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上述韧带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脱垂。
2.答输卵管壁内层为粘膜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覆盖。
上皮细胞分为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楔状细胞及未分化细胞四种。
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有助于运送卵子;无纤毛细胞有分泌作用,故又称为分泌细胞;楔状细胞可能为无纤毛细胞的前身;未分化细胞亦称游走细胞,为其他上皮细胞的储备细胞。
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和粘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泌及纤毛摆动均受性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3.答女性生殖器官和盆腔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一般沿相应的血管排列,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
(1)外生殖器淋巴分为深浅两部分。
腹股沟浅淋巴结:
分上、下两组,上组沿腹股沟韧带排列,收纳外生殖器、会阴、阴道下段及肛门部的淋巴;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
其输出管大部分汇入腹股沟深淋巴结,少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
位于股管内、股静脉内侧,收纳阴蒂、股静脉区及腹股沟浅淋巴,汇入闭孔、髂内等淋巴结。
(2)盆腔淋巴分为三组。
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腰淋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
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阴道上段淋巴回流基本与宫颈淋巴回流相同,大部汇入闭孔淋巴结与髂内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
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当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往往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扩散,引起相应淋巴结肿大。
4.答根据骨盆形状(按Callwell与Moloy分类)分为四种类型。
(1)女型:
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髂骨翼宽而浅,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不小于10cm。
该型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我国妇女占52%~58.9%。
(2)扁平型:
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
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呈深弧型,故骨盆浅。
该型较常见,我国妇女占23.2%~29%。
(3)类人猿型:
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的横径均较短,前后径稍长。
坐骨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
骶骨往往有六节且较直,故较其他型骨盆深。
我国妇女占14.2%~18%。
(4)男型:
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
因男型骨盆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
该型较少见,我国妇女仅占1%~3.7%。
上述四种基本类型只是理论上的归类,在临床上所见多是混合型骨盆。
骨盆的形态、大小除种族差异外,其生长发育还受遗传、营养与性激素的影响。
第三章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BHCGα亚基抗体与FSH、LH、TSH的α亚基均能发生交叉反应,而HCGβ亚基羧基端最后的28~32个氨基酸为其所特有而不受LH干扰,故临床利用HCGβ亚基的特异抗血清,测定母体血清中HCGβ亚基。
2.C脐带断面中央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两侧有两条管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
3.C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4.E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分泌大量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
乳腺发育完善还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以及胰岛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的参与。
5.C由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面,称假性糜烂。
二、填空题
1.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2.保护胎儿保护母体
3.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三、翻译成英文并解释
1.nidation:
晚期囊胚透明带消失之后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2.basaldecidua:
与囊胚极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以后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3.placenta:
胎盘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胚胎与母体组织的结合体,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四、简答题
1.答晚期囊胚透明带消失之后侵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2.答胎盘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等。
(1)气体交换:
维持胎儿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是O2。
在母体与胎儿之间,O2及CO2是以简单扩散方式进行交换。
母体每分钟可供胎儿氧7~8ml/kg。
尽管PO2升高并不多,但因胎儿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强,能从母血中获得充分的O2。
(2)营养物质供应:
葡萄糖是胎儿热能的主要来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胎盘。
胎儿体内的葡萄糖均来自母体。
氨基酸浓度胎血高于母血,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
自由脂肪酸能较快地通过胎盘。
电解质及维生素多数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
胎盘中含有多种酶,如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可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如将葡萄糖合成糖原、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
IgG例外,分子量较大却能通过胎盘,可能与血管合体膜表面有专一受体有关。
(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胎儿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送入母血,由母体排出体外,相当于生后肾的功能。
(4)防御功能:
胎盘的屏障作用极有限。
各种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分子量小对胎儿有害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死亡。
细菌、弓形虫、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可在胎盘部位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进入胎体感染胎儿。
母血中免疫抗体(如IgG)能通过胎盘,胎儿从母体得到抗体,使其在生后短时间内获得被动免疫力。
(5)合成功能:
胎盘具有活跃的合成物质的能力,主要合成激素和酶。
合成的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大类。
蛋白激素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人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等。
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
合成的酶有催产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第四章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DB超若在妊娠环内见到有节律的胎心搏动和胎动可确诊早期妊娠、活胎。
诊断早期妊娠快速、准确。
2.C妊娠6~8周行双合诊时,宫颈变软,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和宫体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3.C妊娠18~20周出现胎动。
二、填空题
1.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
2.黑加征
三、翻译成英文并解释
1.fetallie: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2.fetalpresentation: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3.fetalposition: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简称胎位。
四、简答题
答早期妊娠的辅助诊断方法如下所述。
(一)超声检查
1.B型超声显像法:
在增大的子宫轮廓中见到来自羊膜囊的圆形光环(妊娠环,gestationalring),妊娠环内为液性暗区(羊水)。
若在妊娠环内见到有节律的胎心搏动和胎动,可确诊早期妊娠、活胎。
该方法诊断早期妊娠快速、准确。
2.超声多普勒法:
在增大的子宫区内听到有节律、单一高调的胎心音,胎心率多在150~160次/分,可确诊为早期妊娠、活胎。
其最早出现在妊娠第7周时。
(二)妊娠试验
用免疫学方法(临床多用试纸法)检测孕妇尿液中HCG,可协助诊断。
(三)黄体酮试验
对月经过期可疑早孕妇女,每日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mg,连用3日,停药后2~7日出现阴道流血,提示体内有一定量雌激素。
注射孕激素后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孕激素水平下降,致使子宫内膜剥脱,可以排除妊娠。
若停药后超过7日仍未出现阴道流血,则早期妊娠可能性很大。
(四)宫颈粘液检查
宫颈粘液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到排列成行的椭圆体,无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则早期妊娠可能性大。
(五)基础体温测定:
双相型体温妇女,高温相持续18日,早期妊娠可能性大。
高温相持续3周以上,早孕可能性更大。
基础体温曲线反映黄体功能,不反映胚胎的发育情况。
诊断早期妊娠,需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注意不要将妊娠试验阳性作为惟一的诊断依据,以免误诊。
第五章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A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
2.A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借杠杆作用俯屈,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
3.D胎头下降程度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
4.D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二、填空题
1.产力产道胎儿
2.节律性对称性与极性缩复作用
3.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
三、翻译成英文并解释
1.axisofpelvis:
通过骨盆腔各假想平面前后径中点的连线。
2.inclinationofpelvis: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线所形成的角度。
3.engagement: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4.internalrotation: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5.truelabor:
子宫收缩有规律并逐渐增强,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min一次,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6.firststageoflabor:
即宫颈扩张期。
从出现间歇5~6min一次的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h,经产妇约需6~8h。
7.secondstageoflabor:
即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h者。
8.thirdstageoflabor:
即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不超过30min。
9.headvisibleonvulvalgapping:
宫缩时可见胎头露出于阴道口,但宫缩间歇期可缩回阴道内。
10.crowningofhead:
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平面,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
四、简答题
1.答正常宫缩具有如下特点。
(1)节律性:
正常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每次宫缩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再逐渐减弱(退行期),直至消失(间歇期),如此反复,直至分娩结束。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s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此为子宫收缩力的对称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3)缩复作用:
宫缩时,宫体部平滑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虽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答胎盘剥离有以下征象。
①胎盘剥离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动扩张,宫体狭长被推向上,使得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升高可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可见外露脐带自行下降延长,并有阴道少量出血。
此时,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按压子宫下段,宫体上升而外露脐带不再回缩。
第六章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E先兆流产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相继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2.E习惯性流产原因很多,晚期最常见的原因是宫颈内口松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 科学 马丁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