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13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docx
- 文档编号:11388213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9.39KB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13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docx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13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13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13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13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
第十三章农业企业成本和利润管理
成本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范畴,是企业垫支和耗用的资金补偿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紧密。
产品成本费用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基础;产品成本和费用的水平,集中反映了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
本章首先介绍成本费用的概念与管理要求,然后讨论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计划与控制的相关原理、方法。
第一节农产品成本管理
一、农产品成本的概念、分类及内容
(一)成本的概念
1.成本的经济学含义
以经济学理论,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西方经济学从经济资源稀缺的角度研究,认为当一个社会组织(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它的生产用途方面。
即这个社会组织(或者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它产品时所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即所谓的机会成本。
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具体说,企业的生产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部分。
显性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例如,某企业雇佣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贷款,租用了一定数量的土地等。
为此,这个企业就要向工人支付工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这些支出便构成了该企业生产的显成本。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这些支出的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它最好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收入。
否则,这个企业就不能购买或者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他们的使用权。
隐性成本,指企业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例如,为了进行生产,某企业除了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这些都属于显性成本支出),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
经济学认为,既然借用他人的资金需付利息,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付薪金,那么同样道理,当企业使用了自有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
即企业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这笔价值就应该计入成本。
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隐性成本也必须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它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企业把自己的生产要素转移出去,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商品的成本价格”是由物化劳动C和活劳动V两部分构成。
其经济实质可概括为: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报酬)的货币表现,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产品的价格决定于生产产品所耗费的C、V、M三部分的社会必要劳动。
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确定成本范围和考察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的重要理论依据。
2.成本的会计学含义
从会计学角度,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成本概念
(1)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于1951年在所发布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中,将成本定义为: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
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
(2)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57年在所发布的第4号会计名词公报中,将成本定义为:
“成本系指为获取财货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成本可以分为未耗成本(Unexpiredcost)和已耗成本(Expiredcost)两部分,未耗成本可由未来的收入负担,例如存货、预付费用、厂房、投资、递延费用等,已耗成本不能由未来收入负担,故应列为当期收入的减项或借记保留盈余,如出售产品或其他资产的成本及当期费用等。
”
(3)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埃尔登.享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将成本定义为:
“成本就是为了取得某一财产或某种服务而付出的现金或其它等支出。
”
狭义的成本概念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将成本定义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狭义的成本观,仅指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付出的代价。
广义的成本观,指的是企业为获得一项资产或一项劳务而付出的代价。
综上所述,成本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范畴,是企业垫支和耗用的资金补偿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紧密。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品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支出、生产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⑴生产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
生产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并行的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有本质的区别。
生产成本与企业特定资产或劳务相关,而费用则与特定期间相关;生产成本是企业为取得某种资产或劳务所付出代价的量度,而费用则是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金额;生产成本不能抵减收入,只能以资产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而费用则必须冲减当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润表中。
⑵支出与费用、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
①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根据配比原则,收益性支出形成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时间标准,如果以月为单位,可能更恰当,更容易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矛盾的产生。
比如制度规定:
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②.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根据配比原则,资本性支出使几个会计期间受益,在发生的当期就不能作为费用计入损益,而应该作为资产在未来的受益期间内分期转作费用。
因此,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而资产的取得成本,就是全部资本性支出。
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本应作为收益性支出的而作为资本性支出,就会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相反,将本应作为资本性支出的而作为收益性支出,就会虚减企业的资产和利润。
这两种现象都会影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都是现行制度或法规所不允许的。
2.会计成本的分类和内容
(一)生产成本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直接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原料及材料。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如农业上的种子、化肥、饲料等)、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它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
它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职工福利费等。
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护经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福利设施的人员工资等。
4.制造费用。
它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单位(如生产队或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二)期间费用的内容
期间费用,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和关系不密切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体现为当期损益。
1.管理费用。
它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指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2.财务费用。
它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3.营业费用。
它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以及其他经费。
二、农产品成本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㈠.费用管理的要求
1.明确成本费用管理的范围界限
企业的费用支出多种多样,企业在计算成本、费用指标时,必须明确成本和费用的界限,划清生产性消耗与非生产性消耗的界限。
如果把一些不属于生产经营的费用支出列入成本费用,或漏计、少计成本费用,就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混淆成本费用补偿的界限,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划清费用补偿界限,保证产品成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规范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规范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是进行成本费用核算与控制的前提。
它主要包括:
做好各项定额、预算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建立计量检测管理制度,使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实行全面成本费用管理
即“全面成本管理”,指企业、生产班组、个人等各个层次,生产技术、经营、后勤服务各个部门,都要实行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
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试制、生产准备、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一直到用户使用,即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要进行成本费用核算与管
理。
全面成本费用管理属管理会计范畴,强调对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
即要求做到“三全一防”:
①全过程管理。
要求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即从产品的设计投产到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的成本费用形成过程进行管理。
尤其要在产品设计、技术措施的确定、原材料的选用等方面,注意降低产品成本。
②全环节管理。
成本管理包括由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多环节组成的一系列工作。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实现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才有可靠保证。
③全员管理。
即企业所有部门、所有成员都参与成本费用管理,为降低产品成本出谋划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主动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④预防性管理。
即对成本费用的形成实行事前控制,主要是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明确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使成本管理有章可循,即便出现问题也可得到及时解决。
4.正确处理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费用,以尽可能低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营成果,这不是片面讲求节约,而是要求在重视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费用。
产品质量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因质量好,废品少,以同样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降低;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提高,在一定时期直接材料计划成本用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乘以材料的计划单价来确定;直接工资计划成本用单位产品的生产工时定额乘以每小时计划工资率来确定;制造费用、计划成本则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按生产工人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等,经过分配来确定。
见表10-1。
表10-lxx年度xx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表单位:
元
原材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直接费用,应按其消耗定额及市场价格计算;如没有制订定额,以材料为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位材料计划成本=上年预计材料成本×(1-材料计划节约率)生产工人工资=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计划工时率
它是根据劳动部门编制的劳动定员和工资基金计划,用计划期的总工时去除计划工资基金总额求得的。
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是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的,分配方法有工时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产值比例法等。
以工时法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的间接费用=单位产品工时定额×间接费用分配率
间接费用计划总额
间接费用分配率=
各种产品计划工时合计
(2)主要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它包括企业计划期××年度主要商品产品成本计划表单位:
元
可比产品,是指上年度或最近几年曾经正常生产而本年度继续生产,并有成本资料可以相比的产品;不可比产品,是指本年初次生产或在上年度试制而没有正式投产的产品。
2.成本计划的编制
(1)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如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成本计划编制的各项规定;计划期内企业的生产、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和技术组织等;本企业成本的历史资料及同类企业或同类型产品的成本资料;职工对
增产节约的意见和建议等。
(2)进行试算平衡
即指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试算平衡工作。
所谓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计划期内影响成本降低的各项主要因素,测算可比产品可能降低的数额和比率。
试算平衡主要是根据成本要素变动来进行,具体计算如下:
①.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物资费用的节约而使成本降低。
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降低率=原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的百分比×原材料费用计划降低百分比
成本降低额=按基期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期可比产品总成本×成本降低率
按基期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某产品上年预计计划期预=的计划期可比产品总成本平均单位成本×计总产量
②.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超过平均工资增长率而使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额的计算同上。
③.由于产量增长,使制造费用相对节约而使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额的计算同上。
1成本降低率=固定费用占产品成本%´(1-)1+产量增长%
④.由于节约开支,压缩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固定费用支出而使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固定费用占产品成本百分比×压缩费用降低的百分比
成本降低额的计算同上。
⑤.由于废品降低而使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率=废品损失占成本的百分比×废品降低百分比
(3)正式编制成本计划
在反复试算平衡的基础上编制正式成本计划。
常用的方法有:
①.因素概算法
即综合测算法,它是在上年成本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增产节约措施计划,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概略地测算计划措施的经济效果,以及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计划期产品成本水平,以此编制成本计划。
②定额预算法
它是以产品的各项成本定额或费用定额为依据,详细计算产品的计划成本。
其中,直接费用按消耗定额(或工时定额)和计划单价(或小时工资率)计算;间接费用按明细项目计算和汇总,并采用一定的标准按产品进行分摊,再汇集、编制企业成本计划。
以上两种方法,因素概算法比较粗略,在产品品种简单、定额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定额算法,要求企业具有完备的定额资料和一定的管理水平,对计算和编制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成本降低率=生产工人工资占成本的%´(1-1+平均工资增长的%)1+劳动生产率增长的%
(三)农产品成本核算
产品核算包括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和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的计算两部分。
农产品成本核算,是将农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按它们的用途进行汇集、分配、计算出不同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和过程。
1.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⑴.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在此基础上
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⑵.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哪些应当由其他月份的产品成本负担。
⑶将每个月应当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成本。
⑷将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⑸.将完工产品成本结转至“产成品”科目。
⑹结转期间费用。
2.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特点
(1)农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
①.农业企业生产一般是1~2种产品为主的多产品生产,因而产品种类多,成本核算比较复杂。
②.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经常相互转化。
如在畜牧业生产中,基本母畜、种公畜等是生产资料,属固定资产;当被淘汰肥育时,成为生产资料,就属于流动资产。
③.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参差不齐,有的一年一个生产周期,有的一年几个生产周期(如家禽),成本核算也只能在产品收获后完成,因而成本核算在时间上呈不一致性。
(2)农产品核算设置的成本项目
①.人工费用,包括用工的分摊和用工的计价。
②.物质费用,即直接费用。
③.共同费用,主要指农业共同费用、管理费和其他支出。
(3)农产品成本核算的步骤
①.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即明确给什么产品核算成本。
农业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主要产品成本应单独核算,次要产品成本可适当合并核算。
②.按成本核算对象正确汇集各项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如种子、肥料、农药、饲料、燃料等)直接工资和职工福利等。
对于直接工资,因农业中不同所有制收入分配的具体方式和劳动报酬标准不同,其核算比较复杂。
为使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之间成本具有可比性,可研究确定一个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进行核算。
③.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企业内部各生产经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在农业中可能是几种共同费用。
因此,核算时应在有关生产过程或有关产品之间按一定原则和方法分摊。
如采用直接费用总额比例法或生产人员工资比例法等进行分摊。
这些费用主要包括机械作业费、排灌作业费、畜力作业费、畜禽医药费及其他共同费用等。
④.计算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
经过以上步骤,企业本期发生的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均已归集在各成本核算对象名下,最后进行产成品的成本计算。
如果该项产品有期初、期末在产品,则应采取一定的方法确定期末的产品成本,然后计算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总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产品量
3.农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1)计算方法的介绍
①.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
ABC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它把企业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作业,通过驱动成本的作业来分配间接管理费,从而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ABC认为:
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作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包括人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后勤、辅助人员工资等间接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比如广告费等。
资源(生产费用)按一定相关性进入作业,作业协同生产中的各个单位,因而成本分配的对象是作业,分配的依据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分配,注重产品与其所消耗的资源之间建立起一种因果关系,成本动因则将其之间关系很好地联结起来,充当着作业和产品之间的纽带。
采用作业成本法,其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的二个阶段:
一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二是,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六个步骤:
Ⅰ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Ⅱ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Ⅲ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Ⅳ计算成本库分配率;Ⅴ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ⅹ成本动因数量);Ⅶ计算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②标准成本法
产品标准成本,一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其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等。
标准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提,据此可以达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标准成本法的重点,是进行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借此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据以规范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
(2)计算方法的运用
从广义上说,农产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业产品等多种类别,每类中又有不同的产品项目,其计算成本方法的运用,与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也不尽相同。
①.种植业产品成本核算
种植业成本的核算指标和公式如下:
某作物总成本=该作物人工费用+该作物物质消耗费用+该作物分摊的间接费用
某作物亩成本=某作物总成本种植面积(亩)某作物总成本某作物总产量某作物单位(公斤)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农作物成本时,也需要同时考虑副产品价值,如稻草、秸杆等价值可用估价法(按市场价格)进行估算,也可用比例法按主、副产品比例进行成本分摊。
②.畜牧业产品成本核算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实行分群核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畜群饲养日成本=该群饲养费用÷该群饲养头日数
同一生产过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可只计算一种主产品成本。
如乳牛群生产牛奶和牛犊两种主产品,在计算牛奶成本时,一般采用每头牛犊折算为100公斤牛奶计算,计算
公式为:
某公斤牛奶成本=奶牛饲养总成本标准牛奶产量(公斤)
标准牛奶产量(公斤)=牛奶产量+牛犊数×100
总之,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对农产品成本的形成及其变动原因进行剖析、评价和总结,以揭示成本变动的各种影响因素,寻求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途径。
(四)成本费用控制
1.成本费用控制
(1)成本费用控制的含义
成本费用控制,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费用计划和管理要求,对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耗费和支出进行调节和监督,将成本费用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成本控制程序图
搞好成本控制,可以使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成本的形成,严格控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利于企业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动员并督促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员工厉行节约、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2)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
成本费用日常控制,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费用计划和管理要求,对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耗费和支出进行调节和监督,将成本费用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之内。
①.成本费用控制组织体系的建立
成本费用控制组织体系是贯彻落实成本费用计划的保证,要按照统一领导和归口分级管理管理的原则,建立有序的、高效率的成本费用控制组织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成本费用的日常控制,应由场(厂)部统一领导,场(厂)长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负完全责任,会计师协助场(厂)长组织领导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技术人员协助场(厂)在生产技术方面采取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
场(厂)部除了统一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外,还必须规范成本管理制度,统一组织成本费用的核算。
归口分级管理,是指将成本费用计划指标按可控原则分解下达给各职能部门进行控制,各职能部门再将分管的指标在本部门内进一步分解,逐项下达给生产队(车间)、班组甚至职工个人,使各部门以及每个职工都明确各自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②直接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根据生产计划和有关的技术经济定额控制材料消耗。
材料消耗归口由供应部门管理;财务部门协助供应部门做好以下工作,如对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燃料,分生产队(车间)、分产品制定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即由企业的技术部门负责,财务部门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企业 经营管理 精品课程 教案 13 成本 利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