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复习材料简洁版.docx
- 文档编号:1138114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9.78KB
资本论复习材料简洁版.docx
《资本论复习材料简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复习材料简洁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论复习材料简洁版
《资本论》复习材料
1、恩格斯批驳所谓马克思剽窃洛贝尔图斯的说法(联系当前学术造假问题)
答:
恩格斯指出,从马克思创造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看,和洛贝尔图斯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当别人在暗地里指责马克思剽窃洛贝尔图斯的剩余价值理论时,马克思自己是一无所知的。
事实证明,马克思在知道洛贝尔图斯之前,就已经奠定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坚实基础并发表了有关著作,因此怎么能说马克思剽窃了洛贝尔图斯的剩余价值理论呢?
洛贝尔图斯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的说明。
他把地租和利润之和统称为“租”,他所谓的“租”,是指全部剩余价值,但他并未提过剩余价值这个概念。
产品是按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来交换的,因而“租”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价值的“价值追加”,而是由于“工资所受到的价值的扣除”。
产品按照自然交换价值进行交换后,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工资付给工人,另一部分作为“租”,即作为利润和地租分给资本家和地主。
至于“租”的分配比例,是按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值比例,在工业和农业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工业品不仅包括直接劳动,还包含机器、原料等的价值,农产品则不包含原料的价值,而工业和农业的资本利润都是按照工业的“租”的比率来计算的,所以农业的租除去用于农业利润外,必然还有一个剩余,这个超额利润的剩余价值部分就形成地租。
这就是洛贝尔图斯的“租”理论,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学说史。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类生产剩余价值已有几百年,他们渐渐想到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虽然也曾发现剩余价值存在的这一客观事实,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研究过它的性质和起源,但是,他们始终不知道发现的究竟是什么,甚至连剩余价值这个概念也未想过,当然不可能建立真正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洛贝尔图斯所提出的关于利润和地租的来源仅仅是工资所受到的价值扣除的观点,并没有任何超过斯密的地方,可是洛贝尔图斯和他的崇拜者却把斯密的成就一笔抹掉,硬说成是洛贝尔图斯的创造。
斯密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并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来研究,没有把剩余价值和它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利润和地租区别开来,他不通过中间任何环节,就直接把剩余价值和利润混为一谈。
洛贝尔图斯关于地租提出了错误的理论,而关于利润则盲目追崇前辈的观点。
他重复斯密的错误,没有区别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他的“租”只是地租与利润之和。
早在洛贝尔图斯提出“租”的利润以前的21年,人们就已经做了尝试。
这就是1821年在伦敦匿名发表的一本小册子:
《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这本小册子“包含一个超过李嘉图的本质上的进步”。
2、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概念。
答:
资本在不断的运动中的不同阶段表现在不同形式上。
表现在货币形式上资本叫做货币资本,表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上的资本叫做生产资本,表现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形式上的资本叫做商品资本。
首先,资本家以购买者的资格,出现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
然后资本家再以生产者的资格出现,把他所购买的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二阶段。
最后资本家作为卖者再回到市场,把生产的商品卖出去,换成货币,即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这是资本运动第三阶段。
资本总是一次经过这三个阶段,依次变换方式,恢复到原来的形式。
这种周而复始的资本运动,就构成资本的循环。
3、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答:
自然经济阶段主要是物物交换,货币经济阶段主要是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换,信用经济阶段依靠信用来完成交换。
这三个阶段并不代表对等的发展阶段。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信用经济只是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货币经济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础。
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只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绝不是与自然经济对立的两种不同的对立交易方式。
4、西方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和马克思流通费用理论的区别。
答:
马克思流通费用是资本循环再流通过程所消耗的费用,它是由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运输费用构成的。
从他们的性质和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的作用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它是非生产性费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一类是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继续进行而产生的费用,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可分为买卖时间的费用、簿记的费用和货币的费用。
西方经济学中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
马克思所讲的流通费用比较宽泛,而西方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比较狭窄。
5、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答:
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独立,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即经过一定期间不断地重新反复的过程,叫做资本周转。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密切联系的,但资本周转不是一次的而是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
6、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
答: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由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有不同的周转而产生的。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一次预付的,分批收回,它的一部分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另一部分仍然存在于原始使用价值形式中,这种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出去的价值,不断地作为商品的价值进入流通,并转化为货币,“但不由货币再转化为它原来的实物形态,”而是作为准备金积累起来。
流动资本的价值要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然后通过把商品卖出去,取得货币,再购买生产要素,重新进入生产过程。
流动资本的物质形态不会长期固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不断变化,“它们不断由商品转化为同种商品的生产要素”。
7、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答:
重农学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学、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把农业资本分为两个部分——原预付和年预付。
所谓原预付,就是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所谓年预付,就是每年要付出去的部分。
生产过程要能继续进行,全部进入生产费用之内的年预付,必须由每年生产物中取得补偿;只是部分进入生产费用之内的原预付,必须经过多年,或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取得补偿。
在这里,魁奈虽然没有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一般概念,但他在实际上已经有了这种区分。
魁奈的年预付和原预付的区别的真正性表现在:
他正确的把这种区别说成是生产资本,即并入直接生产过程的资本内部的区别。
原预付和年预付,只是唯一的存在于生产资本的内部区别,这种区别又是由于周转时间不同而引起的,至于在商场出现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是和生产资本相对立的,不属于生产资本的范畴,所以魁奈旧不把货币算在原预付和年预付之内。
由于他们的周转时间不同,年预付的部分是一年周转一次,原预付的部分是多年转一次。
因而前者的价值在一年之内全部加入成品,随产品价值一起流通,并在本年内得到补偿。
后者的价值在只是一年内部分加入成品,部分地随产品价值一起流通,在多年内才能得到补偿。
片面处。
他只是把资本在生产领域中去得的生产资本形态当做资本,而不把流通领域中出现的货币资本形态和商品资本形态当做资本,他不了解货币资本、商品资本也是资本的一种形态,而把生产资本看成是资本的唯一形态。
亚当斯密:
进步性
和魁奈相比,“亚当斯密的唯一进步是上述范畴的普遍化。
”魁奈所说的原预付和年预付,所指的只是农业生产资本,斯密则把它推广到“每一种形式的生产资本”,即其他形式的资本,主要是工业资本。
他认为固定资本的一次周转,总是包含流动资本的多次周转。
斯密把魁奈所说的原预付当成固定资本,把年预付当成流动资本。
他继承了重农学派的遗产,把抽象范畴固定下来,对重农学派所分析的差别采用了更稳定的名称。
错误性
斯密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说明上的错误,一开始就在方法论上表现出来。
他所采用的是粗浅的经验主义方法,把投资部门的差别和资本周转方法上的差别混为一谈了。
斯密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错误标准:
斯密认为,流动资本是依靠不断流通、不断交换、不断更换所有者而取得利润的资本,固定资本不必经过交换和流通,不必更换所有者就能提供利润的资本。
显然,在这里斯密把是否通过交换、是否更换所有者作为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
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看,再生产的各个阶段资本都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形态。
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都属于流通过程,都称为流通资本,他们都没有资本的构成问题。
只是在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资本的各部分的构成因素的作用不同,特性不同,才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可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仅仅限制在生产资本的范围内。
斯密上述标准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把划分资本的两个特殊种类和资本循环的三种不同形式混同起来,从而把流通资本说成是流动资本。
斯密所说的是否通过交换,是否更换所有者,是指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资本或货币资本,即流通资本。
实际上,生产资本只属于生产过程中,它是既不进行交换,又不更换所有者的。
固定资本的自然形态,虽然保持在生产过程中,但他的价值却逐渐地本分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至于流动资本,虽然他的自然形态更换了,但只是并入了新产品中,它仍然没有参加流通和交换,它始终为资本家所占有。
除上述划分标准外,斯密还把生产要素在物体上是否加入流通,带来利润,作为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的观点更是错误的。
它在实际上是说不通的,在理论上是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
根据斯密的上述划分标准,将会产生的结果:
把价值的补偿和剩余价值的创造混为一谈,产生了流通过程创造剩余价值的粗浅观点。
不是把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相对立,而是把流动资本与流通资本相混同。
掩盖了剩余价值剥削的实质。
其他错误
斯密“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性质看做事物固有的性质。
”的错误。
斯密在流动资本的构成上把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混为一谈的错误。
斯密把工人的才能作为固定资本的错误。
斯密对全部社会财富划分的错误。
斯密认为“任何固定资本都来源于流动资本”的错误。
所谓“不能移动的物品本身一概都是固定资本”的错误。
斯密把工人的生活资料作为流动资本的错误。
8、什么是劳动期间?
答:
劳动期间实质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定成品所必须的互相联系的工作日的数目。
9、年剩余价值率的概念。
答:
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M=M/V=(m*v*n)/v=m*n(其中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率,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可变资本周转次数。
)
10、前人对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的阐述。
(重农学派、斯密教条)
答:
魁奈的《经济表》是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第一系统的说明,具体表现:
魁奈把上年度的收获,作为构成生产期间的起点,即从社会总产品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研究开始。
《经济表》综合地表明了社会各阶段收入的起源,资本和收入之间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并且把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这对于科学地研究社会再生产是很有启发的。
魁奈把“总产品的一部分”看成是“同时只是以同一实物形式再现的原有资本价值的承担者”,实际上已经看到不变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如何流回,以便重新充当资本的问题。
魁奈从“资本主义观点”出发,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真正生产领域”,这就排除了重商主义者把例如归结为流通生产的错误观点,从而把剩余价值的产生正确地归结于生产过程。
魁奈正确地把农业资本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
原预付是指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部分,如耕畜、农具等;年预付是指每年要付出的资本部分,如种子、肥料等。
马克思认为魁奈正确的把这种区别说成是生产资本即并入直接生产过程的资本内部的区别,并把这种区别归结于周转时间不同而引起的。
斯密在再生产理论上存在一个基本的理论错误:
把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化为社会纯收入,从而把不变资本要素从社会产品中排除掉。
这种错误集中表现在“斯密教条”中。
斯密教条是指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错误原理,他认为每个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可以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实际上,工资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成本,利润和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斯密所说的商品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组成,也就是说商品价值由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即“商品价值=v+m”,这就是把不变资本c丢掉了。
此外,斯密说三种收入是商品价值的原始来源,就等于说分配决定价值,分配是价值的来源,这就是极为荒谬的了。
实际上,价值构成和价值分配是根本无关的两回事,斯密说价值的分配决定价值的构成,这是一种颠倒。
11、简单再生产的两个前提。
答: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总产品和个别产品一样,都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额外价值m三部分组成。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划分为
生产资料的生产即用于生产消费,用于投入生产物品的生产,这些物品不用于人的消费,而是用于资本的消费。
消费品的生产这两类。
12、两大部类及部类内部的交换、公式。
答:
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生产资料:
具有不系进入或至少能够生产消费的形式和商品。
消费资料:
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形式的商品。
第
部类的v+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即用于第
部类的产品交换,公式为
(v+m)=
c
第
部类的工资和剩余价值,将在第
部类内部同第
部类的产品交换,分成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两大部类。
、第
部类内部必须生活资料和奢侈品的交换。
、(
b)v要在(
a)m的一个等价部分中实现,因此,(
b)v要小于(
a)m。
第
部类的不变资本c,要通过第
部类的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互相交换来解决。
1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第一,Ⅰ(v+m)>Ⅱ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生产资料。
第二,Ⅱ(c+m-m/x)>Ⅰ(v+m/x)。
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追加的消费资料。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三个:
第一,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与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Ⅰ(v+Δv+m/x)=Ⅱ(c+Δc)。
第二,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Ⅰ(c+v+m)=Ⅰ(c+Δc)+Ⅱ(c+Δc)。
第三,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在这三个实现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本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个条件则是由第一个条件派生而来的。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共同表明了保持两大部类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14、什么是成本价格?
答:
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说:
“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不同的量”,前者只计算资本耗费,它形成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后者则计算全部劳动耗费,它形成实际生产的成本价格。
15、利润是如何转化而来的?
答: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表现为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价值的增加额和所使用的资本价值的增加额,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由所使用的资本的一部分产生的,这样,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种转化形式。
也就是说,把剩余价值看成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了,在公式上亦可看出利润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商品的价值=c+v+m,就变成商品价值=k+p,即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16、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如何?
(成正比,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
答:
利润率pˊ=m/(c+v)=mˊv/(c+v)。
剩余价值率mˊ=m/v。
剩余价值率大小的变化对于利润率的影响,有如下5种情况:
如果v/c不变,那么pˊ和mˊ会按照相同的比率提高或降低。
如果v/c和mˊ按照相同的方向变化,即mˊ提高,v/c也提高,mˊ降低,v/c也降低,那么pˊ会比mˊ按照更大的比率提高或降低。
如果v/c和mˊ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但是v/c比mˊ按照更小的比率变化,那么pˊ会比mˊ按照更小的比率提高或降低。
如果v/c和mˊ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但是v/c比mˊ按照更大的比率变化,那么尽管mˊ降低,pˊ还是会提高,或者尽管mˊ提高,pˊ还是会降低。
最后,如果v/c和mˊ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但是恰好按照相同的比率在大小上发生变化,那么,尽管mˊ提高或降低,pˊ还是会保持不变。
17、周转对利润率有何影响?
答:
恩格斯指出:
资本周转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一部分资本直接用于生产资本上,另一部分则要用于货币资本,以及原材料的贮存上。
如果流通中所占用的资本减少,那么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就增加。
这就是说,周转时间越短,用于闲置的资本越少,用于直接生产的资本越多,其中可变资本越多,因而所占有的剩余价值就越大。
既然周转时间缩短会增加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而利润无非是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因而剩余价值量增大,它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也会增大,利润率也就高。
可见,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会提高利润率。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作日相等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利润率和它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也就是说,资本周转的时间越长,利润率就越低,资额本周转的时间越短,利润率就越高。
18、如何看待“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以及当今中国矿难事故频发”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
资本家把节约不变资本作为提高利润率的手段,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资产阶级为了节约劳动条件以提高利润率,不惜牺牲工人的生命,损害工人的健康,所以马克思说:
“资额斌主义生产尽管非常吝啬,但对人生材料却非常浪费。
”在煤矿中,“大部分煤矿只有极不完善的排水设备和通风设备,往往是竖井建造得很好,支架很糟。
机械师不够格,坑道和车到设计和修建得不好,结果是生命、肢体和健康受到损害。
”马克思列举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节约劳动条件对工人造成的不幸。
虽然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揭示。
但在今天的中国,由许多企业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的安全,节约起码的安全设备、劳动保护措施等等,使得中国矿难事故频发,更有甚者,为了榨取高额利润,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如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9、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在生产过程中,总体工人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而造成的节约。
以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生产不变资本的劳动节约。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
劳动生产、动力传输和建筑物的节约。
生产排泄物品的利用。
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
20、生产排泄物品的条件是什么?
这对当今的“经济循环”有何启示?
答:
条件:
第一,这种排泄物必须是大量的,而这只是在大规模的生产过程中才能得到。
第二,科学技术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化学的发展,为充分利用废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循环经济是指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少使用、再循环”三大原则,其中再循环要求生产过程的末端把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
从源头减少废弃物排放,预防污染产生,对最终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时现代循环经济的本质。
从末端控制废弃物排放,可以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可以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1、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
答: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原材料价格成反比。
”如果原材料价格提高,利润就降低;如果原材料价格降低,利润就提高。
22、什么叫做资本的游离?
什么叫做资本的束缚?
答:
所谓资本游离,是指“虽然生产在原有的规模的限度内继续进行,但产品总价值中一个一个必须再转化为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的部分,现在可以自由支配了,成为多余的了。
”
所谓资本束缚,是指“如果生产要按照原有的规模继续进行,产品价值中的一定部分就必须重新转化为不变资本或可变资本的各种生产要素。
”这就是:
“本应该用来扩大再生产的一部分积累,现在只好用来填补亏空,或者,原定作为收入花费的那部分必须追加到原有的资本中去。
”这就把原来可供支配的资本束缚起来了。
23、什么是生产价格?
什么是市场价值?
答:
生产价格:
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由此形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市场价值:
也即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4、什么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最好条件和最坏条件下又是如何?
)
答:
市场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市场价值,就是市场价格,或者简称为市价。
市场价格的决定:
市场价格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以市场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如果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符合市场价值。
如果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也随之变化。
如果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就会高于市场价值,如果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就会低于市场价值。
这就是说,由于供求变化,引起市场价格围绕市场价值上下波动。
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引起市场价值本身的变化。
如果需求非常强烈,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以致在最坏条件下产品也能大量生产出来,并卖出去,这时“在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就决定市场价值。
”反之,如果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一般条件下生产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只要较好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不断低于市场价值,这时,“那种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就叫市场价值。
”
25、什么是规律本身?
答:
规律本身:
利润率趋向下降。
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均利润不断下降是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其次,必须注意,这是一个二重性的规律,即“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同时增加产生于同一些原因的这个二重性的规律。
”
最后,“这个规律也表现为:
资本所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同时商品所包含的并通过商品出售所实现的利润量却会相对增加。
”
26、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但又不那么明显的原因。
答: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一方面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剩余价值量,使利润率提高。
可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大量使用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来实现。
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把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就会使支付的可变资本变少,使剩余劳动相对增加,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不变资本要素变得便宜。
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不变资本的价值量下降,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减少,就会引起利润率的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
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会使资本家提高对在业工人的剥削程度,压低在业工人工资,这就使得剩余价值增加,阻碍利润率下降。
对外贸易。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进口廉价的原料,使不变资本的价值降低,从而降低部分生产资料的价值,加上通过对外贸易进口廉价的生活资料,可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工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这就使得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
股份资本的增加。
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论 复习 材料 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