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阅读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378629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27KB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docx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教师阅读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1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
哪知娟子却笑笑说:
“我要回乡下去。
”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
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
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
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
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
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
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
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
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
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
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
“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
“是的。
”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
”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
“是老师的女儿呀!
”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乡村教师。
我是其中一位。
1、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
请讲明理由。
(2分)
2、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
(2分)
3、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
(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4、见文中划线的句子。
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2分)
5、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
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
(3分)
答案:
1、开放题。
不恰当:
“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
恰当:
“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
‘我要回乡下去。
’”,“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2、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
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3、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
(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4、略
5、供参考:
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
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2
乡村教师
岳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
哪知娟子却笑笑说:
“我要回乡下去。
”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
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
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
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
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
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
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
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
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
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
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
“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
(14)“是的。
”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
”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
“是老师的女儿呀!
”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
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从全文看,(5)一(11)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
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
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
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2.①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插叙
作用是:
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
4.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5.联想到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感人泪下英雄壮举感悟到了“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坚强、感悟到了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舍身忘死;感悟到了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情情无价;感悟到了什么叫人道主义精神、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3
这几年,拄着双拐的乡村教师刘希章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了;他的学生觉得,刘老师上课时嗓门越来越大了。
刘希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丹阳小学的代课教师。
1962年出生,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然而,无情的现实并没有吓倒这个农民的儿子,刘希章对知识的追求丝毫没有因为身体的缺憾而退却。
和正常人一样,刘希章7岁就进学校读书。
刚开始时,刘希章爬着去上学;稍大一点,家里人做了一副拐杖,他就拄着双拐去学校。
凭着坚强的毅力,这个站不起来的山里娃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初中。
当时,村里能读完初中的同龄人寥寥无几。
1980年,位于刘希章所在村子的丹阳小学,唯一的老师离开了学校,孩子们面临失学。
刘希章自告奋勇,当起这所村小的老师。
从此,他走上了32年的乡村教师之路。
刚来到丹阳小学时,学校就几间破校舍,一到雨天,常常是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
刘希章带领全校学生自己动手,用一周时间将校舍翻新、加固,学生们终于可以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农村学校的条件很艰苦,上课并没有教辅材料。
为了上好课,刘希章反复熟悉课程内容,上课前,他闭着眼睛就能回忆起上课内容。
刘希章知道,上课时与孩子们互动气氛会更好,为克服自己行动不便,他常常训练自己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尽可能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
有付出就有回报。
在多年教学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地感动着刘希章。
他还清楚地记得,一个下大雪的清晨,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依稀看到,几个学生正排着队,从学校的方向向他走来,他看不出学生们是在干什么,走近才知道,学生是在用双脚为他踏出一条路来。
这就是做一名老师最大的幸福吧!
说起这些,这个50岁的男人眼里浸满了泪水。
32年来,刘希章培养了一批批学生,他们现在大多已成才,遍布各行各业。
他们都没有忘记刘老师当年特殊的爱,逢年过节,总会有学生来到刘希章的家里,握着他的手,聊起过往的回忆。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操心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爱护着,在村子里,村民这样评价刘希章。
从教32年来,刘希章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还多次受到自治区、市、县,乡(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其中,最让刘希章高兴的事,就是他成为了一名国家正式教师。
2021年8月,了解到刘希章的实际情况后,当地政府破例把刘希章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多年的梦想实现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任代课教师20多年来,刘希章一直梦想着能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如今,刘希章的梦想成真了,工资也增加了,再也不用为一家4口人的生计发愁了。
我的生活好了,我们的学校、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聊起这些年来丹阳小学的变化,刘希章显得更有精神。
几年间,丹阳小学从原来的3个年级增加到现在6个年级,老师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氛围也更加浓厚,教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双鬓白发日渐增多,教过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刘希章的人生信念始终没变。
他说:
教育是我衷爱的事业,也是我唯一能够回报社会的平台,只要学校还需要我,我将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
(原载《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15日)
19.刘希章的幸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0.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刘希章人生信念始终不变的?
(5分)
21.刘希章在他的人生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说说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6分)
参考答案
19.①在下雪的时候,学生们主动排队为他开路;②逢年过节,总会有学生来他家里看望他;③政府把刘希章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刘希章实现了梦想,生活也越来越好。
【评分说明:
一点2分,-点3分,三点4分。
细则:
补充①9段培养学生成才;②10段受到奖励,受到村民好评;③11段工资增加,生活越来越好;④12段,我们的学校学生发生了好的变化。
】
20.为了表现刘希章人生信念始终不变,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1分)一方面通过对刘希章的正面描写,突出刘希章32年来为学生、为学校的无私付出,如带领学生翻新校舍,为了上好课,不仅反复熟悉课程内容,还常常训练自己的手势和面部表情等;(2分)另一方面,作者还通过村民对刘希章的评价,以及多年来各级政府授予她的各种奖励,从侧面表现刘希章以校为家,关爱学生,突出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奉献和付出。
【评分说明:
手法1分,分析每个方面各2分。
如果学生回答运用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细节)描写,并且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也可给2分】
【补充细则】只要后面分析好,正面分析恰当3分,另一点分析恰当即得满分;只答一点最多3分。
若答引用,对别人传主的分析恰当也可得满分,只写一方面3分;列数字、细节描写3分)
21.①刘希章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但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成功读完了初中,这启发我们:
人生的道路充满艰辛,但只要不畏惧退缩,意志坚定,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在学习生活上,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要拥有刘希章这样的坚定意志,才能取得战功;②刘希章为了上好课,反复熟悉课程内容,训练自己的教态手势。
这启发我们:
要在学业或书业上取得成功,就需要我们反复揣摩,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应只满足于对知识点只学一遍,对练习只练一遍,而是要反复揣摩,直到真正弄通弄懂;③刘希章32年如一日,把自己奉献在农村教育事业上,成功地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回报。
这告诉我们: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我们爱岗乐业,乐于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一生,必能获得人们的肯定,实现人生的成功。
当我们面对择业后,应该懂得职业的神圣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在择业上眼高手低,挑三拣四。
【评分说明:
每点3分,其中结合文本分析1分,启示1分,联系实际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如学生有答案以外的启发,只要符合文本内容的,也可酌情给分。
】
【补充细则】④老师的坚持执著;⑤人要有信念、梦想。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
乡村教师
岳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
哪知娟子却笑笑说:
“我要回乡下去。
”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
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
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
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
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二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
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
他一面叫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
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
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的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平已变成火海的教室。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
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
“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
”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
”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
“是老师的女儿呀!
”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我是其中一位。
(1)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在这儿使用是否恰当?
请筒析。
(3分)
(2)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0字。
(4分)
(3)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
(至少讲两个理由)(4分)
(4)文中画线句子写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
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4分)
(5)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
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
(1)开放题。
不恰当:
“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
恰当:
“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
‘我要回乡下去。
”,“轻描淡写”修饰的是“说。
(2)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
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做教师。
(3)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
(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以)(4)略。
(5)示例:
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作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
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的人立了一面镜子。
乡村教师阅读答案5
乡村教师
岳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
哪知娟子却笑笑说:
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
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
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
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
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
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
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
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
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
但他并没有放弃。
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
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
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
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
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
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
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
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4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2分)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从全文看,(5)一(11)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
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4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
感悟到了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22.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
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
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
每个要点1分。
23.①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②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24.插叙。
(1分)作用是:
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25.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
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
每个要点2分。
26.联想到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感人泪下英雄壮举
感悟到了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坚强、感悟到了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舍身忘死;感悟到了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情情无价;感悟到了什么叫人道主义精神、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教师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