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137590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17
- 大小:653.15KB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B.“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A
【详解】
A、“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灼烧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沙里淘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当花香分子扩散到我们附近时我们就闻到了香味,故解释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正确;
D、“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钻木取火”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故解释正确。
故选A。
【点睛】
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渣中一定没有Zn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和Cu(NO3)2
【答案】B
【分析】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原则”,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可知锌的量不足;
【详解】
A、锌的量不足,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如果硝酸银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锌的量不足,硝酸铜可能没有反应,所以不一定含有铜,选项B符合题意;
C、蓝色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会与锌会发生置换反应,不能共存,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Zn,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滤液中一定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未反应的硝酸铜,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下列图示,能表示铁粉投入足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
铁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且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越来越多,当铁反应完后,氢气不再产生,保持不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氢气的量由0开始,先变大后不变。
故选A。
4.下列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NaB.AlC.PbD.Hg
【答案】A
【详解】
根据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活动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知Na的活动性最强,A项正确。
故选A。
5.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B.Z>Y>XC.Y>Z>Y>XD.Z>Y>X>Y
【答案】A
【分析】
金属活动性性较强的金属能与酸反应,并置换出氢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在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的实验中,根据第一、二个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X>H>Y,根据第三、四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Y>Ag>Z,综合四个现象可得出:
X>H>Y>Ag>Z,故选A。
6.一个演示实验涉及以下反应:
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无法确定
【答案】C
【分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其特点是“多变一”;
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其特点是“一换一”。
【详解】
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一换一”的特点,故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7.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镁和锌
B.滤渣中一定含有锌和铜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锌
【答案】B
【分析】
金属活动性镁>锌>氢>铜,所以加入混合粉末后镁先和硫酸铜反应,若镁消耗完后锌继续和硫酸铜反应。
因为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镁剩余(锌没有参与反应会有剩余)或者锌剩余(镁全部消耗完后锌继续反应消耗硫酸铜,锌过量),据此回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锌,可能有镁,故A错误;
B、因为金属活泼性差异,一定有铜析出;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一定有锌,可能有镁,故B正确;
C、因为滤渣中还有锌,所以硫酸铜一定被消耗完全,故C错误;
D、若镁过量时,锌没有参与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硫酸镁,没有硫酸锌,故D错误;
故选B。
8.在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
然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4g镁,向右边烧杯中加入3.1g铜,天平失去平衡,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锌的质量为
A.18.9gB.19.1gC.19.5gD.20.9g
【答案】C
【详解】
解:
设左边烧杯加入24g镁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x。
x=2g
则天平左边增加的质量为24-2=22g
铜的活动性在氢之后,不与稀硫酸反应
22g-3.1g=18.9g,所以左边还需要增加18.9g
设新加入的锌质量为y,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y=32.5z
又因为y-z=18.9
解得z=0.6gy=19.5g
故选择C。
9.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CO和O2的混合气体
B.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C.
在密闭容器中引燃红磷
D.
表面镀锌的铁板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详解】
A、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可知,随着反应时间向后推移,容器中分子数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分子数目保持不变,不会降到零,故A错误;
B、电解水过程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红磷燃烧方程式为
,在该过程中消耗氧气并放出热量,生成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故磷在燃烧过程中,密闭容器中因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燃烧结束后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因为氧气被消耗完,气压整体小于反应前,故C错误;
D、表面镀锌的铁板加入足量稀硫酸,因为酸先和锌接触且金属活泼型锌强于铁,则锌先和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且产生气体速率快于铁和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反应结束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B.将除去铁锈的铁丝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将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表面会出现明显的划痕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分析】
实验现象关联着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
,故铁丝表面有气泡,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B错误;
C、黄铜为铜锌合金,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的硬度,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会出现划痕,故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把足量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C.把铁钌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详解】
A、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此选项描述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此选项描述正确;
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观察到的现象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同时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此选项描述正确;
D、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淡蓝色火焰,而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应该说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此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1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和铁,一定不含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答案】D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入镁粉,根据“远距离,先置换”的原则,则镁先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单质,待氯化铜完全反应,镁粉还有剩余,镁再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置换出铁单质。
【详解】
A.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出的固体中不可能含有铁和镁,因为二者均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错误;
B.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铁,错误;
C.由于镁粉参与了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因为产物中没有铁存在,所以氯化亚铁没有参与反应,由于镁粉的量不确定,所以不确定滤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铜,错误;
D.由于镁粉参与了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因为产物中没有铁存在,所以氯化亚铁没有参与反应,由于镁粉的量不确定,所以不确定滤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铜,正确;
故选D。
【点睛】
13.下面物质中,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FeCl3B.AgClC.ZnCl2D.CuCl2
【答案】C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详解】
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生成的是+2价的铁,而不是+3价的铁,错误;
B.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能与酸发生反应,错误;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正确;
D.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能与酸发生反应,错误;
故选C。
【点睛】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答案】C
【详解】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都只含有氧元素,但二者混合则是混合物,错误;
B.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但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C.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遇明火则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错误;
故选C。
15.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MgSO4溶液、稀盐酸、Fe、Cu
B.MgSO4溶液、Fe、Cu
C.Mg、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
【答案】B
【详解】
A、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说有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铁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能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镁的弱,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Cu都不与MgSO4溶液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铜的活泼,但不能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铜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铁的弱,Mg能与FeSO4溶液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的活泼,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Cu(NO)2溶液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活泼,Fe不能与MgSO4溶液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的活泼,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
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Fe、Cu、MgSO4溶液B.FeSO4溶液、Cu、MgSO4溶液
C.Fe、CuSO4溶液、MgSO4溶液D.Fe、Mg、CuSO4溶液
【答案】C
【详解】
A、铁和铜都和硫酸镁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铁小于镁,铜小于镁,但是铁和铜活动性无法比较,错误。
B、铜和硫酸亚铁和硫酸镁都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铜小于铁,铜小于镁,但是铁镁活动性无法比较,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铁和硫酸镁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镁大于铁,故活动性镁大于铁,铁大于铜,正确。
D、铁和镁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铜活动性最小,小于铁,小于镁,但是但是铁镁活动性无法比较,错误。
故选:
C。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电解水
B.
取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C.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D.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氢气氧气体积比2:
1,错误。
B、取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最后金属过量,根据酸计算氢气质量,酸质量、质量分数相等,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图示不符,错误。
C、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图示不符,错误。
D、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固体质量增加,刚开始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56份质量铁生成64份质量铜,固体质量增加较快,后来硫酸铜完全反应,加入56份质量固体增加56份质量,固体质量增加速度减慢,正确。
故选:
D。
18.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C.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铝和硝酸锌
【答案】D
【分析】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铝、锌、铜、银,所以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锌不会与硝酸铝反应,因此在本题中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滤渣中一定没有金属铝。
【详解】
A、若滤液为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硝酸铜可能反应了一部分,也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选项错误;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了,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但不能确定硝酸铜是否发生了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故B选项错误;
C、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关系如下:
、
,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根据平均数法,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固体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故C选项错误;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有氢前金属存在,铝不能被置换出来,银和铜又都排在氢后,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锌,说明锌有剩余,即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铝和硝酸锌,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9.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
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A.丙<甲<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丙<乙<甲
【答案】D
【详解】
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说明甲的活性强于氢,氢强于乙;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活性强于银,银强于丙,所以综上所述,活动性:
甲强于乙,乙强于丙。
故选D。
20.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镁条插入R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有R析出,则R、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Mg>R>CuB.R>Cu>MgC.R>Mg>CuD.Mg>Cu>R
【答案】A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活动性排在氢前;镁条插入R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有R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比R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镁、R、铜。
故选A。
2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
B.古代湿法炼铜:
2Fe+3CuSO4=Fe2(SO4)3+3Cu
C.铝的自我保护:
4Al+3O2=2Al2O3
D.CaO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
CaO+H2O=CaOH
【答案】C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项中产物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选项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题意;
C、铝的自我保护,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符合题意;
D、CaO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氢氧化钙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用途的总结,正确的是
A.经测定活性炭和木炭均是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二者都具有吸附性
B.Mg、CH4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常将它们作为燃料使用
C.物质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C、H2、CO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反应,说明该条件下C、H2、CO都具有氧化性
【答案】A
【详解】
A、经测定活性炭和木炭均是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二者都具有吸附性,正确;
B、Mg、CH4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但镁价格昂贵,不适合作燃料,一般用CH4和酒精作燃料,错误;
C、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都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C、H2、CO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反应,说明该条件下C、H2、CO都具有还原性,错误。
故选A。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大于五分之一可能是未夹止水夹
B.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能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将新制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混浊可能是因为CO2中混有HCl气体
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详解】
A、红磷燃烧时,未关闭止水夹,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膨胀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A正确;
B、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因为表面有氧化铝薄膜,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此时没有剧烈反应产生气泡的现象,故B错误;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稀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可能会有氯化氢气体,将此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故C正确;
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D正确;
故选B。
24.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X>Y>ZB.Z>Y>XC.X>Z>YD.Y>Z>X
【答案】A
【详解】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在氢前,Y在氢后,即X的活动性比Y强;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活动性比银的强,而Z的活动性比银的弱,即Y的活动性比Z的强,根据以上事实,判断出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A。
【点睛】
25.某单质M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N,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一定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
B.N一定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
C.M是金属时,N一定也是金属
D.M是金属时,N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答案】D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可得前面的金属比排在后面的金属活动性强,但是不能判断出金属的具体位置。
【详解】
A.“单质M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N”,据此现象不能确定M和N的具体物质组成,所以无法判断M是位于氢的前面还是后面,错误;
B.M是金属时,要置换出某溶液中的N,则N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氢气,若是金属,但是无法确定N是位于氢的前面还是后面,错误;
C.M是金属时,N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金属,错误;
D.M是金属时,要置换出某溶液中的N,则N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氢气,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正确;
故选D。
【点睛】
26.利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Na、Na+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所以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蜡中一定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答案】D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钠元素,但是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但是铝容易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抑制铝的进一步腐蚀,所以铝比铁更耐腐蚀,故B错误;
C、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硝酸钾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中类守恒可知,石蜡中一定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27.现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