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诗歌文赋.docx
- 文档编号:11359516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10.07KB
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诗歌文赋.docx
《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诗歌文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诗歌文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诗歌文赋
诗歌、文赋
(一)诗歌
从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看,全国9套试卷,不限文体的占5套,比如新课标全国卷3套试卷、浙江卷、上海卷都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让学生有很大的自由施展的空间。
而诗歌本是中国流传最久远的文体,历代也涌现出无数经典佳作,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组成部分。
所以,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学生都不陌生。
只是跟其他文体不同的是,创作诗歌需要一点感觉,考场上时间有限,不易写出好诗。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最重要的是对作文的主题要把握好,至于决定选择何种文体,何须硬性规定不准作诗?
诗歌评判虽然见仁见智,但基本的好坏还是可以辨别的。
如今过半高考作文对诗歌敞开大门,相信会促进中学诗歌教学,激起更多中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甚至在至关重要的高考考场上选择诗歌这种文体,这未尝不是好事。
历年高考作文也涌现出不少诗歌佳作,其中有参考古体诗的形式创作的,如2009年湖北一考生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门口》以及2008年四川一考生的《悲中行》等;也有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创作的,如2002年全国卷的满分作文《选择》。
(二)文赋
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古赋、骈赋、律赋、文赋,比较起来,骈赋与律赋,要求太严太高:
从句子的字数讲,要求用四个字、六个字一句,句与句要成双成对,有骈有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从用词来讲,讲求辞藻华丽。
尤其是律赋,唐代用以科举取土,更是束缚繁多,常常导致出现“削足适履”或以辞害意的毛病,这就不足以学了,或者不是随便就可以模仿的。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如果考生熟悉《古文观止》,就可以知道其中只收了四篇赋: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这几篇赋统统是文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其中《前赤壁赋》还收入了语文课本。
它们行文洒脱自如,气脉贯通,绝无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之痕。
它们都是文赋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文赋的句式长短不限,骈散兼收。
有的用来叙事,有的用来写景,有的用来言情,有的用来议论,形式灵活自由,不像“汉赋”那样呆板,不像“律赋”那样苛求。
如果要模仿,以写文赋为宜。
且文赋历史悠久,起源于唐:
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创了写文赋的先河。
这对于考生来说也不陌生。
写好赋,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押韵,因为赋属于韵文的范畴。
古文将“诗词(辞)歌赋”四种文学式样并列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都是要用韵的缘故。
赋的押韵非常灵活:
一篇赋押多少韵,不像诗词那样有一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数量的规定,或多或少,不拘不限;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也可,平仄混押均可;可以像《秋声赋》那样,一韵到底,也可以像《阿房宫赋》那样,中途换韵。
其次,赋讲求骈偶。
就是讲究对偶修辞,构成偶句的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词义要互相配对,语法结构要相对称。
如《前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骈偶也是写赋的要素之一,有了这种修辞手段,才显得辞藻华丽,语言优美。
其三,敷陈其事,也是赋的特征之一。
“敷”是铺的意思,敷陈就是详细叙述。
这也是要求作者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联想力,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客观事物,使之得到充分的展开,以达到感人的目的。
《阿房宫赋》中有一处描写兼议论来表现阿房宫富丽堂皇和秦始皇穷奢极欲的文字,就“敷”得开、“陈”明,起到了敷陈的效果。
前人的这些写法,都是非成文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009年高考湖北卷】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从“站”的地点这一角度立意
可从“学校”“老家”“高铁站”“售楼部”等展开写作。
此立意和特定的地点有关,围绕某地发生的故事、引发的感受展开,突出对具体地点的情感印象与深刻感悟。
从“站”的某个阶段的角度立意
可从“高三”“十八岁”“人生转折期”“青春叛逆期”等人生阶段切入。
每个人生阶段,总能留下深刻的印记、真切的感受,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从静观者的角度立意
可写历史事件、人文景观等内容。
如“马嵬坡”“乌江亭”“百草园”等。
要写出对事件或者景观的独到见解与感受,目光要犀利,体悟要深刻。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湖北考生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爆发。
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
然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
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
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
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
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
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
宣战诏书何处寻?
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
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
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
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
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
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黄花岗上土一杯,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
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
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
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换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
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
吾辈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苍茫不亲见。
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
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
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
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
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
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
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
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
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传遍中华乎?
本文是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其亮点体现在:
(1)形式新颖,语言雅致。
文章采用古体长诗的形式,形式新颖,不落俗套。
“会天大雪”“滞于广州”
【2008年高考四川卷】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由“小”处切入,以“情”动人
写“坚强”,写“战胜脆弱”,如果一味地从宏大的角度立论,则显得空泛,也容易落入俗套。
要注意以小见大,在“情”字上多下工夫;只有融入个人的真情实感,才能使笔下文章更具魅力。
由写亲身经历入手
由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写经历了哪些事情使“我”变得坚强起来,最能打动读者。
悲中行
四川考生
戊子岁,四月初八。
川静其波,鸟罢其鸣。
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
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
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
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
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
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
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最人性化”的试题,“地震之后,再没有比这个题目更好的了”。
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
大地震让直击灾情的青年一代深受震撼。
对于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高中生来说,以往幸福生活中的所谓磨难,主要来自学习;而今,巨大的灾难却如此真实地发生在眼前。
那些绝境中抗争的生命,那些奔赴灾区的大无畏的救援人员,整个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强大凝聚力,无不诠释着“坚强”的真谛;可以说,“坚强”是当前的主旋律。
事实上,面对“坚强”这个话题,并不是只能写地震,坚韧、顽强历来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文化传承及社会各领域也可汲取很多东西。
比如联想到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联想到维和部队的战士们在国外完成艰巨任务的坚强,联想到袁隆平等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创业奋进的坚强……假如考生们一窝蜂地大写特写地震中他人的事迹,反而会导致选材雷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
【2004年高考福建卷】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
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得抄袭。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可以以辩证的眼光分析、评价人物
如辩证分析历史人物孔子、曾国藩,文学形象曹操、宋江等,评判他们的功过是非,注意对这些人物进行评判时最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可从人物身上挖掘警世励人的精神
可以挖掘某人物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学习生活,进行正能量的弘扬。
如霍金身残志坚,不断探索科学奥秘的奋斗精神。
可借助某一人物进行发散思维
可运用发散思维,借人物诠释自己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写作时注意文章最终还要回到该人物身上。
上帝是公平的
福建考生
我曾埋怨过
脚底发黄的布鞋
踏不出
青春的活力
直到我发觉
霍金吱呀的轮椅
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
我曾咒骂过
脸边黝黑的胎记
映不出
美丽的脸庞
直到我看见
全身黝黑的黑人
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霍金是不幸的
在他风华正茂时
却只能摇动一根手指
黑人是可怜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正也抒写着
他们的血泪史
我想
上帝是公平的
当一扇门关闭
必会有另一扇门的开启
就像
霍金的《时间简史》
就像
非洲满地矿藏
当他们失去部分时
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
于是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终有一天
我也会发现
其实
脸边的胎记
是母亲的爱抚
脚底的布鞋
是为了
脚踏实地
我相信
上帝是公平的
话题作文“文体自选”的政策,给考生提供了大胆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的机会。
这篇考场作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章不仅体裁新、标题新,构思也新。
诗的一二两节,小作者以“我曾”为结合点,采用了类似对联
【2002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
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对于“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其核心不在选择本身,而在心灵斗争的过程。
要写好这个话题,就必须明确其本质意义(揭示话题的核心矛盾)。
这个话题的关键并不在“选择”自身,而在“放弃”,或者说“选择”的本质就在于“放弃”。
因为贪欲、攫取是人的本能,“放弃”实在是一种人性的考验,比“选择”要难得多。
一个会“放弃”的人,当然应该是一个会“选择”的人。
而且“放弃”比“选择”更大度、更无私、更有一种开阔的胸襟(思想境界就高了一层)。
事实上差不多所有满分作文都是在谈“放弃”,因为这样的思路明确了“选择”与“放弃”的关系,不局限于“选择”,不片面地、孤立地谈“选择”,这就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当然也就会有不俗的表现。
选择
四川考生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我会放弃奔流到海,
我选择化为甘泉流入麦田。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灵芝,
我会放弃长命百岁,
我选择化为一滴滴药汤灌入人口中。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位康复病人的笑脸,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块矿石,
我会放弃平静安逸,
我选择熔入炉中化为滚烫的钢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只白鸽,
我会放弃自由嬉戏,
我选择永不停息地把橄榄枝衔到
战争的国度。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看看那些饱受战争痛苦的儿童
正在快乐地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选择题,
向前?
向后?
往左?
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
瞧瞧你心灵中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对考生写诗的作文,阅卷指导小组有明确规定:
诗歌按行数计算(含题目和小节之间的空行)。
绝句和律诗更不受字数限制。
凡是诗歌作文,全部集中起来,先给指导委员们传阅评审,后集体讨论,最后定分。
当时,把考生的诗歌作文集中起来,全体指导委员先分别审阅,后集体研讨,分析比较。
大家一致认为,《选择》这首诗歌最优,行数也够了,决定给满分。
诗作《选择》的优点是:
第一,有诗意和诗味,情感浓烈炽热。
第二,联想丰富,内容充实。
第三,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第四,语言流畅,节奏鲜明。
第五,意境高尚,蕴意深刻。
第一,平时接触、阅读较多优秀诗歌作品,参考老师对写诗的指导,练习写诗。
第二,有一定的对语言的积累和驾驭语言的功底。
第三,写作速度有保证,诗歌的构思润色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需要练就作文速度。
【2003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
“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事物的正误深浅起了“误导”作用。
直接立足寓言故事,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摆出“误导”的典型事例,分析产生这种“误导”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出不良的后果,进而点出避免这种不理性行为的方法。
考生可结合类似素材进行分析议论,注意素材的时新性。
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情”与“理”的关系。
注意辩证分析:
当感情亲疏对认知事物发挥积极作用时,可借助“情”的力量达到对“理”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产生消极影响时,应挣脱“情”的枷锁,让“理”驾驭“情”,“情”服从“理”。
不要因感情的亲疏,影响对事情、问题的认识与判断。
可记叙生活中的此类事件或编写意味深长的故事,彰显以感情亲疏看问题的危害,叙写时要注意紧密贴合材料的主旨,还要注意将立意凸显出来,避免含而不露。
吊屈原赋
甘肃考生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
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汨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之福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本文是2003年高考甘肃考生作文中的一篇满分之作,其突出的亮点在于:
深切立意,文笔流畅。
(1)文章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
(1)从考生个人阅读习惯而言,用赋的形式写文章,需要平时喜读古文,善于思索,且情感充沛,对历史人物褒贬爱憎分明。
(2)从文化背景角度而言,考生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
文中可见《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伶官传序》等课文的影子,足见考生对语文课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而运用灵活。
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很不错。
(3)从对“赋”这种文体的要求来看,且不说汉赋,就是唐宋的赋,句式和声韵都应该“合律”——即多用骈句并讲究平仄,而这篇“赋”在形式上,还不太像。
因为作赋太难,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到这个程度,也就不再对之苛求了。
不过,后来者的借鉴宜审慎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写作 点拨 满分 作文 赏析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