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docx
- 文档编号:1135656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30KB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docx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哲学的目的是追求世界或者宇宙的终极,它在研究哲学问题的方式上与其他科学不同。
科学都是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而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所有科学问题的极点。
在这一点上,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哲学并非以追寻世界本源为根本目标,而是通过对宇宙观的讨论来明示人的生存哲学。
在哲学方法上,中国传统哲学一直采用辩证法,而不是西方哲学的运动哲学。
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别造就了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的典型特征,即学说都是为社会治理服务的。
本文在这里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在受到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如何重新构建其理论体系,发挥其实际价值。
一、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特点
作为社会存在的主体,人这一生物自出生以后就面临着一个问题: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类社会一直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发展。
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永远不会满足现有的生存状态,总是在追寻更高层次的存在。
这是人类的哲学本性,即不断追寻人类发展的终极。
这也构成了任何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
当前科学日益昌盛,但是仍然解决不了这个重大的命题,而且似乎离人类的终极关怀越来越远。
虽然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在对人的讨论上存在方式上的差异性,但是其本质目的都是一样的。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其对于世界的认知主要以“本体论”为主。
[1]西方哲人一般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来构建高于外表世界的虚拟世界,即世界上所有事物存在的本质世界。
从西方哲学的构建方式看,西方哲学都是通过逻辑模型构建的,不属于任何世界实体,从而表达了西方哲学家的终极追求。
自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等人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之后,经过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发展和完善,西方哲学已经发展到了其高峰,大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
同时,西方哲学目前也面临着其发展中的困境,很多西方哲学家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而与此相对,中国传统哲学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哲学从来都不为科学和思想解放而服务,而是关照人的生存问题。
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自其著作《道德经》问世之后,各种“道”的思想纷纷涌现。
中国古人从不以逻辑思维作为思考方式,而是通过“悟道”的方式来实现终极理想。
可以说“道”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甚至传统文化的根本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都是由“道”而来。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的本体论截然相反,但是其同样具有追寻世界本源和终极的目标和作用。
根据老子的“道”的思想及其他思想家的学说,“道”是世界存在的本源,任何事物都是由“道”而生,随“道”而变。
“道”既可以包罗万象,囊括天下于其中,也可以细微如尘,任何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
“道”的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以至于我们现在说什么都讲“道”:
茶有茶“道”,武有武“道”,棋有棋“道”。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说清楚什么是“道”,但是确实能够体察到它的存在,体会到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人们的影响。
古人言明证道需要体悟,是靠人的悟性来修得正果。
可见,“道”这一存在与人的思想一样,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是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道”对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虽然西方哲学也在追寻超越人的思维之上的存在,但是其采取的是本体论的方式,在人的主观世界之外重新构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概念世界”。
[2]这里就涉及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区别。
任何哲学的起源都与宗教有关,西方宗教在探究人和世界的关系时是将人和世界分离开来的,中间存在上帝。
人和世界的交流需要通过上帝才能实现。
但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一直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中间没有分离开来。
中国传统哲学中实现人的思想超越是“悟”,从世界的内在实现思想上的超越;西方哲学中的超越靠“证”,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超越。
随着西方哲学发展到当前阶段,很多西方的思想理念都出现了种种的矛盾和冲突。
按照西方哲学的说法,世界是以逻辑的形式存在的,“绝对真理”存在于逻辑世界当中。
这样的哲学形式虽然表面上非常显明而直观,但是内在的逻辑矛盾层出不穷。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概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二者如何进行沟通,二者的桥梁是什么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没有实质性的障碍,人可以通过“悟”的方式来实现二者的统一。
西方哲学本身就是超越科学的独立存在,而往往西方哲学家在研究哲学命题时采用科学的方式,这样就容易出现悖论。
这都是因为西方哲学将人和外部世界分离开来,从人的理念的视角来研究外在世界,很容易走向世界这个对象是不可知的困境。
西方哲学发展到当前阶段已经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重新审视西方哲学的种种问题,这是西方哲学内部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中,“阴”和“阳”的辩证思维是最主要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占卜文化极为繁荣,“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柱。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易”而生,生克变化往返不息。
中国传统哲学从来没有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使用逻辑思维,而是通过研究万物的特征来给其定性。
实际上,中国传统哲学从狭义上来看仅仅包括老子《道德经》的道经部分,甚至排除了德经部分。
因为狭义上的哲学是追问宇宙的终极,它涉及到的是人的存在的根本问题。
而德经包括后来各大思想家们都是在讨论人伦和人的生存的现实问题,并不是哲学的真正意义上的追求。
虽然中国传统哲学在利用辩证思维研究宇宙中取得了较为丰盛的成果,但是辩证法仅仅是哲学的低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高层次哲学研究的范畴。
很多问题如果用辩证法来回答往往是无果的。
[3]例如回答“阴”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弄清其本质什么东西,只能用“它是阳的对立”来回答。
而这样的回答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回答。
虽然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大缺陷,但是它通过对世界特征的归纳来研究意象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或者说是参照。
二、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价值宗旨
中国传统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在理论系统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西方哲学体系是围绕本体即自我意识本身来建立的,它以追寻宇宙终极为目标。
而中国传统哲学以“天”和“道”为中心,讲究“天人合一”,并非追寻知识本身,而是通过探寻天和人的关系来教诲人应该怎样为人。
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价值观并不是像西方那样成为了独立的伦理学说,而是渗透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无论从哪一领域都可以探究人和天的关系,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发掘到最后都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并不注重对事物和规律的认知,即使有些情况涉及到高深的科学知识也是浅尝辄止,从来不会应用到生活当中。
中国传统哲学从实质上来看可以说就是道德哲学,因为其主要为道德和价值观服务。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知和行的统一,人和自然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在探索天人关系时主要通过顿悟而不是求证。
[4]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哲学都是以生存为背景,以人伦关系为重点,主要通过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价值和理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岱年先生就对这一点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在他的理解中,中国哲学家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生活现状,探寻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中国的哲学不是以逻辑推导为基础,而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西方哲学将人和外部的世界分离开来,用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中国哲学注重人和宇宙的统一,从宇宙内部看待人和宇宙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认为真和善是统一的,追求真理也就是追求善,宇宙真理和人生至善是统一的。
[5]张岱年先生的观点是非常中肯的,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在体系上有很大不同,但并不表明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系不完善。
相反,中国传统的哲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只不过这一体系都是围绕价值观建立的,所有的内容都和价值相关联。
[6]先秦诸子百家在其著作中都阐明了君子之道,通过求知和为学等途径来完善自我,实现人生至善的目标。
三、中国哲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重构太极图的形。
我国传统哲学以《易经》为根基,通过辩证思维阐释了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
自宋明两代的“太极图”问世以来,我国传统的哲学发展到了高峰,“格物致知”成了中国哲人的主要研究方式。
当前我国国学没落,传统哲学面临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显得一蹶不振,有必要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昌盛中国文明。
因此要再造“太极图”,延续中国传统哲学的命脉。
当然,这里并不是主张恢复旧有的理论体系,而是要去粗取精,吸收传统哲学好的部分加以创新和丰富。
[7]宋明理学讲求通达,主要研究身和道的关系。
理学家认为追寻道应该从身出发,让自身回归到自然的世界中去,一切以身为开端。
放在哲学理论中来讲,身在这里指的是处于宇宙当中的“此在”属性。
身是宇宙万物的化身,通过对身的参悟可以领悟到宇宙的真谛。
这和西方哲学中原罪等有本质的区别。
通过对身的理解,中国哲学可以依靠其重新构建“太极图”的形,也就是将身作为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围绕其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这样就避免了盲目地追寻传统哲学中无法捉摸的“道”和“法”。
自“太极图”问世以来都是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思想,但是缺少实际意义上的主体,导致哲学研究走入了困境。
将身这一主体引入到“太极图”当中能够为“道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打好根基。
太极中的两仪实际上就是阴和阳两种属性,以往对其的解释玄之又玄,如今引入了“身”的概念之后,在哲学研究中可以很容易将其理解为男性和女性。
这样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因为古人所关心的事物都是和其生存有关的事物,很多现象在古人眼中都理解为男性和女性的区别,从而出现了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关系。
它体现了古代生存环境紧张,古人关注生命形成转化的现实生存状态。
从阴和阳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并不仅仅作为人而存在,而且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关键,阴由阳而生,阳由阴而发。
它体现了人伦关系,也体现了传统哲学追求生命生生不息的伟大愿景。
第二,重构太极图的势。
除了要丰富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之外,还要对其研究方法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完善。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哲学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理论和方法一体,理论可以当作方法,方法可以用作理论,这显然存在不合理的方面。
[8]身是研究的主体,宇宙变化是其演化的环境。
这种全新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的另一大特点,是与其方法二重性相应的体用二者的兼备。
实际上,阴阳两种属性可以作为方法论,而五行是演化的方式,二者不能混淆。
身即生命,生命由两性而来,两性形成家族群体;身又可以说由五行生克变化而来,五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体系。
二者同属于研究宇宙万物的方法论,各自是独立的,不能混为一谈。
传统的哲学将自然放在太过显著的地位,导致很多哲学讨论都陷入了虚无主义。
当下中国哲学的出路就是要将阴阳这两种自然属性严格地与其他研究方法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哲学研究体系。
中国哲学既需要传统的体察思维,又需要格物致知的观察思维。
不仅要研究天道,找出自然生克变化的自然规律,还要研究人道,通过人的属性特征来弥补哲学体系中的漏洞。
总之,要将人与天二者区分开来,独立进行研究,同时也要着力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构建中国哲学的体系。
第三,重构太极图的义。
“太极图”的阴阳属性带有强烈的生化含义。
阴生阳,阳生阴,二者在循环往复中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模型。
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生命的讨论和西方哲学截然不同。
西方哲学在研究宇宙生命的起始和发展过程时采用的是线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采用的是回互性思维。
无论是从阴阳的角度还是从五行的角度,生命的起始、发展、衰落和灭亡再到起始都是循环的,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结果。
老子有云:
出生入死,说的就是人从一出生就朝着死亡发展。
因此可以说中国哲学的生命逻辑是共生的。
我国传统的道教和从印度引进的佛教关于生与死即阴与阳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死亡绝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的生命的开始。
道生一是万物的起源,也是生命循环不息的开端。
中国哲学在研究传统的生命观上具有独到的建树。
当下中国哲学更需要注重方法论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弥补自然主义好虚无主义的缺陷,为研究人和宇宙的关系提供科学的方法。
“太极图”的重构绝不是复原传统的阴阳和五行,而是要通过对事物属性的研究中找到研究天人关系的路径。
四、总结
本文首先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价值宗旨,最后说明了如何对中国哲学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和发展。
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都与宗教有关,西方宗教在探究人和世界的关系时是将人和世界分离开来的,人和世界的交流需要通过上帝或神才能实现。
中国传统的宗教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中间没有分离开来。
中国传统哲学中实现人的思想超越是“悟”,从世界的内在实现思想上的超越;西方哲学中的超越靠“证”,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超越。
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当下阶段,需要解决虚无的自然主义问题,其关键是要形成研究天人关系的方法体系,再造“太极图”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哲学 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