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docx
- 文档编号:1134889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24KB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的分类
具体科学
举例
自然科学知识
物理学
社会科学知识
经济学
思维科学知识
心理学
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
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特点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地
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本原
举例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三、两个对子
1.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辩证法&形而上学
关系
从属关系
研究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分歧
辩证法:
全面、发展、联系形而上学:
片面、静止、孤立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阶级基础是: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是物质的
(一)什么是物质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万事万物的客观属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决定性作用)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二、世界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的运动: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刻舟求剑)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仁者心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含义:
一是事物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二是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运动是规律的
1.规律: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
2.规律的特点:
①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②是普遍的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
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四、意识的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错误)的意识促进(阻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两个结合+两个反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1)主体:
人对象:
客观事物
(2)实践活动的分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
亲身实践(直接经验)学习他人(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和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点(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最基本的属性:
客观性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人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总特征)
练习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根本观点(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二)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3)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
全过程、数量是一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这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
局部的各个阶段、数量是多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要求]
1.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判断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根本标志: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要求:
对未来要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1)量变:
数量,场所的变化、渐进、不显著
质变:
根本性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要求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有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要求: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
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揭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固有的相成相反的两种基本属性
根本属性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相对的
统一属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绝对的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要求: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要求:
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①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②意义: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相互连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转化: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主要方面: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次要方面:
被支配地位
(2)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坚持两点论
①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②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
①复杂事物,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某一矛盾,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
主要矛盾:
办事情→关键,重点,核心
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反):
看问题→主流,主体,性质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辩证否定观
1.含义: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的实质:
扬弃
4.反对错误倾向: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但对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不得不让位与更高的阶段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4.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5.创新意识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精神生活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的内容: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有时先于)
(3)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落后阻碍,先进推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定义
①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对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途径:
社会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四、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包括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的含义:
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4.价值观(影响导向作用,没有决定作用)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2.特点
①社会历史性特征(客观因素):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3.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 生活 哲学 复习资料 大全 难点 汇总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