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应急专项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134783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99.05KB
基坑支护应急专项方案.docx
《基坑支护应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应急专项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支护应急专项方案
基坑支护专项应急方案
江苏。
。
。
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2年8月29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4
一、工程简况4
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4
三、编制依据5
第二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5
一、基坑支护结构5
第三章施工整体部署6
一、总体安排6
二、应急救援组织架构6
三、目标8
第四章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监测与应急预案8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8
二、基坑监测9
三、应急预案措施10
(一)停电应急措施10
(二)基坑降水造成周边建筑物沉降10
(三)基坑大幅度变形应急措施11
(四)、流沙及管涌的应急处理11
(五)汛期基坑积水11
四、建立应急管理网络11
1、应急方案报告程序12
2、应急处置方案12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3
一、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目标13
二、安全施工保证体系13
三、安全施工保障措施13
四、安全文明措施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况
拟建。
。
。
。
位于。
。
。
。
。
。
,施工现场与。
。
。
。
。
。
。
。
,建筑物为框架结构,地上5层、地下2层,其中四周为纯地下室。
地下室开挖深度为现地面下约9.5~11.0米,基坑东距。
。
。
。
约5米,南距用地红线约7.5米,西距用地红线约2.3~2.5米,北距。
。
。
路约。
。
米。
工程地质勘察和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均。
。
。
。
。
。
院。
。
。
。
。
。
。
完成。
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拟建场地所处地貌类型属。
。
。
漫滩。
按揭露的先后顺序将各层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分述如下:
①层填土:
灰褐色~黄褐色为主,成分较杂,不均匀,松散为主,表层0.30~0.80m以近半年来原建筑物拆除未清理的混凝土块和碎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下部主要由流塑~可塑的粉质粘土组成,填龄约10~15年。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70~3.10m;层底埋深:
0.70~3.10m。
②-1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中(偏高)压缩性,局部为粘土,含氧化铁,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无摇震反应。
场区局部缺失,厚度:
0.40~2.30m;层底埋深:
1.80~3.80m。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局部为软塑~流塑粉质粘土,夹少量粉砂薄层,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偏低韧性,无摇震反应。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70~8.60m;层底埋深:
4.40~11.10m。
②-3层粉土:
灰色,湿~很湿,中密为主,局部稍密,中压缩性,局部砂粒含量较高,摇震反应中等~迅速,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粘粒含量中等。
场区西南角缺失,厚度:
0.70~7.60m;层底埋深:
7.10~14.10m。
②-3-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局部为流塑粉质粘土,夹少量粉砂薄层,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偏低韧性,稍有摇震反应。
该层为②-3层粉土中的夹层,主要分布于场区东部,厚度:
0.50~1.30m;层底埋深:
5.80~8.60m。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局部为流塑粉质粘土,夹粉土薄层,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偏低韧性,稍有摇震反应。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80~6.30m;层底埋深:
11.70~15.80m。
④层粉砂:
青灰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或中密,中压缩性,局部为粉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粘粒含量较低。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2.30~8.00m;层底埋深:
15.30~21.50m。
⑤层粉砂:
青灰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密实,中(偏低)压缩性,局部夹粉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除云母碎片外,颗粒磨圆度较好,粘粒含量较低。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2.70~9.10m;层底埋深:
20.50~27.80m。
⑥层粉砂:
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中(偏低)压缩性,局部夹软塑~可塑粉质粘土薄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除云母碎片外,颗粒磨圆度较好,粘粒含量较低~中等。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40~8.40m;层底埋深:
25.90~29.90m。
⑦层粉细砂:
灰色~青灰色,饱和,密实为主,局部中密,中(偏低)压缩性,局部夹软塑~可塑粉质粘土薄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除云母碎片外,颗粒磨圆度较好,粘粒含量较低。
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穿透。
⑦-1层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中压缩性,夹粉砂薄层,局部为粉土,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稍有摇震反应。
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⑦层粉细砂中,厚度:
0.60~2.60m,平均1.13m;层底标高:
-32.10~-24.71m,平均-27.29m;层底埋深:
31.90~38.90m,平均34.37m。
二、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自然蒸发和侧向渗流。
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埋深约在0.50~2.00m之间,稳定水位埋深约在0.30~2.15m之间。
三、编制依据
1、南京浦口乐都汇购物中心基坑支护图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南京市深基坑管理细则》宁建规【2012】4号
3、《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宁建规字【2012】3号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5、《建筑基础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建质【2009】87号)
7、《南京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实施意见》宁建工字【2009】104号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第二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一、基坑支护结构
1、本工程±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8.00m,本设计标高采用相对标高。
2、基坑坑底标高-13.00m~-12.00m,自然地面标高-0.50m,基坑挖深11.50m~12.50m。
3、根据本基坑的挖深及周边环境,确定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1.1。
4、综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尽可能避免基坑开挖对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的影响,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为原则,确定本基坑的支护形式:
(1)挡土结构
整个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二层圆环钢筋砼支撑支护结构型式。
(2)止水帷幕
基坑GHJKLA段采用三轴深搅桩∅850@1200套一孔施工法施工,基坑ABCDEFG段采用三轴深搅桩∅850@600套两孔施工法施工形成止水帷幕。
第三章施工整体部署
一、总体安排
1、专项救援小组各个人员互相配合,深基坑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为加强本工程安全,并能与建设方、监理及有关承包单位有效协调,对本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统一领导救援,将成立如下深基坑救援小组: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职务
姓名
职称
主要职责
救援组组长
。
。
。
高工
负责指挥协调抢险救援工作
副组长
。
。
。
高工
协助组长工作
副组长
。
。
。
工程师
协助组长工作
副组长
。
。
安全员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高工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高工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工程师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高工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工程师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工程师
协助组长工作
。
。
。
工程师
协助组长工作
组员
。
。
监测员
协助组长工作
2、建立现场救援反应机制
负责对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对每道工序进行全面监控,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把握施工动态,否决不利于施工质量的一切工序,建立质量管理网络如下:
3、救援小组成员责任
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
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
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4、.各救缓组职责:
①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
。
。
。
。
。
。
。
。
主要职责:
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②组员负责人:
。
。
。
。
。
。
。
。
。
。
。
。
主要职责:
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③事故救援组负责人:
。
。
。
。
。
。
。
。
。
。
主要职责:
根据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④医疗救护组负责人:
。
。
。
。
。
。
。
。
。
。
。
。
主要职责:
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有必要时应立即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
⑤后勤保障组负责人:
。
。
。
。
。
。
。
。
。
。
。
主要职责:
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
⑥事故调查组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职责:
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
⑦善后处理组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专家技术组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职责:
对于现场情况准确的评估,做出正确判断,对于现场专业论证
各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争取零事故发生,并按照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和实际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虚假操作,诚信、自律为本,争取取得施工阶段性胜利,圆满完成任务。
三、目标
1、目标
深基坑施工圆满完成任务,无人员、设备损伤,保证施工质量。
第四章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监测与应急预案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
施工监测是支护“信息化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支护设计施工受地质、水文环境、天气、荷载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设计方案难以完全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应用信息控制法实施全程跟踪动态设计便显得尤其重要,其监测目的总结如下:
1、反馈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动态信息及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的各种信息。
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确保其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以防不测。
2、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为施工单位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提供依据。
3、将现场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及设计方,以优化设计,达到工程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二、基坑监测
1、监测点布置及数量
根据所确定的监测内容、设计数据以及监测方法布置监测点,监测点设置数量如下。
(1)水平位移
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进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点设置在基坑顶面,沿基坑周边布置,主要设置在基坑转折或深度较大处,间距一般为20米。
(2)垂直位移
垂直位移监测点设置在墙角、外型突出部位和高低相差较多部位的两侧,各个构筑物的沉降监测点的设置数量如下,具体部位依据构筑物的结构、形体等现场确定。
在基坑周边的建筑物上布点均要求牢固,便于寻找和进行日常测量。
2、监测频率
监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的确定,必须遵循安全、合理的原则。
一方面,观测结果要全面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无限地增加观测频率,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本方案的观测时限和监测频率,是参照其它工程的成功监测方案,经多方面比较而确定的。
(1)观测时限
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及沉降变形观测应从基坑开挖之前3日起开始,到基坑开挖完毕且地下室完工并回填完毕之日结束。
(2)观测频率:
a.背景值在基坑土方开挖前一周内量测,共测三次。
b.基坑开挖过程中,挖深小于5.0米时,观测频率为每两天一次,遇天气突变(或位移量太大),每天测一次。
土体变形稳定后,观测频率为每三天一次。
c.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0米时,观测频率为每天一次,遇天气突变(或位移量太大),加强监测。
土体变形稳定后,观测频率为每三天一次。
d.基坑开挖完毕到基坑底面,每天测一次,直至变形稳定。
土体变形稳定后,观测频率为每三天一次。
e.基坑底板施工期间,每三天测一次。
f.底板浇注完毕,每星期测一次。
g.支撑拆除一个星期后,监测工作结束。
h.在遇到变形、沉降或其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遇到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情况,将加大监测密度。
3、基坑降水的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
(1)降水过程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及平面扩展趋势;
(2)降水过程中,单井水管及基坑总出水量随时间而变化;
(3)周边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变形。
降水开始前,所有抽水井、观测井统一时间联测静水位,量测基准点。
在降水开始5-10天内,要求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记录应有专人负责并及时整理上报,用以分析水位下降趋势与流量变化,预测水位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作为施工的依据。
三、应急预案措施
基坑支护、降水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给基坑边坡支护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现将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种问题及补救措施分述如下:
(一)停电应急措施
在基坑降水开挖及基坑内基础施工过程中,若遇紧急停电后抽水设备无法运转则大量地下水会立即涌入基坑,危及基坑安全。
为此我公司在降水期间进场一台90KW发电机以备急用。
(二)基坑降水造成周边建筑物沉降
本工程未采取基坑外降水措施,理论上降水曲线包在基坑内,不会大幅影响周围环境,如果发生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只有二种可能:
围护结构存在大的孔洞或降水深度过大,发现这一情况立即停止基坑内降水,随后查找原因,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应暂停施工,采取技术措施修补地下墙缺陷,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应限制抽水深度。
对周围建构筑物可采取跟踪注浆方法保证其安全。
(三)基坑大幅度变形应急措施
(1)监测围护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变形速率及变形值增大,应立即停止开挖,并根据变形的部位和原因采取加强、加密支撑等有效措施。
(2)监测基坑隆起变形情况,及时按需要抽取承压水,防止基坑隆起。
(3)雨季施工做好截、排水系统,做好土坡封闭,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内,并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
(4)严格按照设计分层、对称、均衡开挖,限时封闭。
(四)、流沙及管涌的应急处理
对轻微的流沙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及时堵涌并采取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沙;对较严重的流沙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2~3m左右。
降水是防止流沙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发生管涌时,应先在该墙背进行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
保证其在开挖时不漏水,开挖后可将孔洞部位凿除,支模用混凝土浇筑填实。
如果管涌十分严重,也可在围护结构后再打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围护结构之间进行注浆。
(五)汛期基坑积水
鉴于南京地区近几年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出现增多,在台风暴雨季节有可能造成雨水淹没基坑,造成灾害事故。
(1)在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警报时,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机械迅速撤离基坑。
(2)抢险领导小组立即就位,组织领导防汛抢险工作,排水设备迅速安装就位。
(3)基坑内的积水用大功率潜水泵抽排至市政排水管道或长江内。
(4)现场预备编织袋装粘土,在基坑四周低凹处和进水口处围筑拦水坝,防止地表雨水进入基坑。
四、建立应急管理网络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和可能出现造成中断施工的非正常突发事件,为此,对各环节的重要危险源进行预防和控制。
一旦事件发生能尽早及时报告,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施工。
1、应急方案报告程序
为保证施工现场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缩短抢险救援时间,减少经济损失和事故影响,制定如下应急事件报告程序。
2、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预警(先兆)处置方案
(2)基坑围护结构监测达到预警值,立即报警停工,组织人员、机械撤离基坑,采用增加钢支撑;坑底紧靠围护桩用土回填,同时基坑边禁止车辆通行、如有堆载立即卸载。
待维护结构稳定后分析原因,确定进一步加固措施,方可恢复施工。
(3)重点地下管线监测发现沉降达到预警值时,立即停工,开挖地面暴露管线,进行加固处理,如有渗漏立即抢修,确认消除隐患后方可恢复施工。
开挖基槽破桩头时特别注意基坑东北侧的煤气管道位置,事先洒出安全灰线后再行开挖。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目标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达到标化工地标准,争创文明工地。
本项目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施工现场安全、场容、场貌、环保、卫生的规定,明确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围绕争创“市级文明工地”这一目标进行管理。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质量、安全、标化管理人员及班组长组成的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建立管理责任制,采取划分区块,责任落实到人,层层落实的方法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二、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1、以公司安全管理细则为主体,现场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生产原则。
2、设置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督促及管理工作。
3、逐级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现场安全员起监督职能。
4、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操作规定和本公司安全生产条例,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保障生产”的施工方针。
5、根据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部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奖罚办法”等有关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条例,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具体操作人,使之提高安全意识,使现场安全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
6、实行安全检查和值班制度,各项工作交底时必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交底。
专职安全员和操作班组长必须每日记好安全施工日记。
三、安全施工保障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人员均应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统一安排,对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使之熟悉本现场和本工种有关的安全规定,非施工人员不允许擅自进入施工区域。
2、特殊工种,电工、电焊工、吊车司机、机械操作手、安全员等应持证上岗,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3、按有关规定和章程,加强施工用电管理。
4、对各种施工机具,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和养护。
5、由于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分项工程交叉作业难度大,我公司安排安全员统一对各分项交叉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文明管理。
四、安全文明措施
1、一般措施
(1)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所有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机械操作手及特殊工种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坚持班前安全交底的制度,严格按各分项工程的安全交底进行操作。
(2)工地入口处悬挂安全警示牌,现场张贴安全标语,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随时提醒工人注意安全生产。
(3)现场所有施工用电均配备两级漏电保护,电缆应架空,氧气、乙炔气瓶应布置规范、严禁混合堆放。
(4)钻机施工时机底枕木要垫实,保证施工时机械不倾斜、不倾倒。
(5)钻孔遇地下障碍物时,要注意机械的抖动,必要时停机查明原因方可继续钻进。
(6)沟槽、泥浆池周围应搭设围挡;挖设好的护筒上口应加安全盖板,灌注完的桩孔上部孔段应及时回填,防止不慎跌入孔中。
(7)因为工程本身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我们将严格遵守有关部门的规定,各出入口均设有冲洗台;同时,成立专门的安全文明施工施工队,绝不让泥土、泥浆、生活垃圾等污染附近的马路、下水道等。
施工的全程中,加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标准化管理现场。
2、夜间施工措施
(1)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除镝灯外,还备有若干太阳灯,确保施工区有足够的亮度,满足安全施工需要。
(2)夜间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集中精力,上夜班的职工白天要确保休息,以免因疲劳产生其他伤害。
(3)夜间施工搭焊钢筋时,电弧光用彩条布遮挡,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
(4)夜间施工尽量较少噪音,工人不允许大喊大叫,尽量不启动吊车或灌注混凝土。
3、基坑预防措施
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基坑监测。
(1)按照设计和基坑监测单位的要求,积极给予配合施工。
(2)除了积极配合基坑变形监测单位检测外,在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如发现基坑变形量增大,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坑的安全:
(3)合理安排好挖土机械行走道路,千万不能在支护圈梁上行走,挖土机挖土时注意不碰撞圈梁。
(4)在挖土或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如有基坑周边有严重漏水,积极向有关部门回报情况,现场同时备有压密注浆设备,必要时进行压密注浆予以止水。
(5)基坑开挖时如有基坑周边出现裂缝,发现险情,立即采取钢管、槽钢进行加固。
A.进注浆机一台为基坑漏水进行加固所备用。
B.现场备钢管和槽钢为基坑发现险情所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支护 应急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