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11346069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73.96KB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 精品.docx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 精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精品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段考卷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28题,共计56分)
1.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
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2.“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
3.卫鞅曰: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材料体现了商鞅()
A.富国强兵的目标B.改革变法的决心
C.取信于民的姿态D.打击贵族的气势
4.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
“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
A.计口授田B.设立三长C.议定俸禄D.移风易俗
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的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6.《宋史·范仲淹传》记载: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
”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中用人不当
B.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改革涉及面太广
D.改革者优柔寡断
7.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8.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
“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
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
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9.“他的思想不仅长有翅膀,而且长有双手,他不仅说了,而且做了。
他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喉舌,而且是
他那个时代的刀剑。
他既是冷静的、经院式的诠释家,又是一个狂热的、神灵附体的预言家。
”上述材料所述的“翅膀”和“双手”分别是指马丁·路德的新教()
①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②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不受罗马教皇控制
③否定了神的权威,冲破了传统人神关系
的思想束缚
④矛头直指封建教会,主张灵魂的救助不必借助于购买赎罪券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0.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C.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
11.下列选项对如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A.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
C.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
1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评价阿里:
“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训练阵法”与下列哪国最相似()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13.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②民族工
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③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④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B.俄国是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虽已开展工业化,但广大农村落后
D.一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15.19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
“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
”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的工业革命进程
②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
③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④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
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
年份
1868年
1871年
1873年
1875年
地税
6.1%
51.2%
70%
80%
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
D.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
17.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1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位。
在变科举。
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
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
C.变革政治制度
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9.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
“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
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
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可见康有为()
A.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注重言行一致D.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2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
“(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
……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
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贾谊《新书•时变》评价商鞅曰:
“秦人有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其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也,念罪非有伦理也,其不同禽兽懃焉耳。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此政策有利于促进生产积极性提高②贾谊是站在儒家伦理道德角度对商鞅进行评价③从具体措施角度对商鞅评价,基本符合史实④作者认为商鞅变法败坏社会伦理道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魏书•食货志》载:
“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
”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
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
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
23.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
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B.轻徭薄赋C.精简军队D.限制“恩荫”
24.南朝谢灵运曾说: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25.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26.下列关于公元前7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因上,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
②方式上,曾经出现过暴力冲突
③二者的斗争直接促成了梭伦的改革
④梭伦改革一举消除了二者之间的
矛盾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7.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
秦民风纯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感说明()
A.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
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为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28.“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
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
B.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C.俄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俄国军队装备落后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计44分)
29.(12分)材料一: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二:
当代有人评论说:
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
(2)根据材料二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30.(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致,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苏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
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
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
善恶既分,赏罚随焉。
赏罚得中,则惩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税(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
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
——摘编自《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苏绰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绰改革的作用。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
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
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B
D
C
B
C
B
A
C
D
B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D
A
D
C
A
B
D
B
C
A
1.D
【解析】由题干中的“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跟特权是两码事”可以排除A而选择D;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公民”与C中的“雅典人”不一致,故D也错误。
2.C
【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中的“人”反对商鞅变法。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和军功,这就有利于新兴地主、富裕农民和立功将士,故可排除ABD;
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对没落贵族是不利的,所以材料中的“人”反对商鞅变法,故选C。
3.B
【解析】材料意思是说强国不一定要遵循制度,利民不一定遵循过去的秩序,体现出变法改革的决心,故B正确;其他信息材料没有直接体现,排除。
4.D
【解析】D从材料“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中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才导致出现材料中现象;
A项是均田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项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
C项是俸禄制度,排除。
故答案为D。
5.C
【解析】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
故选C。
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不是北方统一的原因;B项错误,封建化是改革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不对;D项错误,北方经济的落后才是改革的原因。
6.B
【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的“论者”认为范仲淹针对当时的冗官现象进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故本题选B;
改革中用人不当和改革涉及面太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可排除A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故可排除D。
故答案为B。
7.C
【解析】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同,同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不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是除了现实问题还有现实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不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确实也存在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8.B
【解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宋代设官较多,分化事权导致,故B项正确;北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故A错误;此时王安石还没有变法,故C错误;D不是导致材料中信息的原因。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下,欧洲其他地方也发生了宗教改革,但并不都是马丁·路德的新教,所以②的说法不准确;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依然坚持对神的信仰,所以③的说法是错误的;
材料所述的“翅膀”主要是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双手”表明了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与剥削,所以①④是正确的,故选A。
10.C
【解析】10.略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A、B、C错误,它不符合中国的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涉及到政治改革和政治制度以及西方民主思想;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的表述正确,因为它们的改革都是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故D项正确。
12.B
【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军事领域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有:
废除雇佣制,实行征兵制;按照法国模式组织训练军队;采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
再结合上述国家的历史,只有法国的军事发展
最符合,所以选择B。
13.B
【解析】从时间上看,“19世纪中期”后的“一百年之后”是指二战之后的二十世纪中期左右的时间。
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它们的意识形态各异,彼此划分势力范围,“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
14.A
【解析】A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农奴制的残余。
1861年改革虽然使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项错误,沙皇的专制统治在1861年后已经不存在;
C项是落后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D项说法错误,俄国的落后并非一战造成的,在一战之前俄国也很落后。
故答案为A。
15.C
1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还未开始,因此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
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故B项错误。
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由于政府颁布了地税改革的法令,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故C项错误。
经过地税改革,政府的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提供有力保障,故D项正确。
1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A是政治方面的措施;C
是军事方面的措施;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
ACD三项均不是关键因素。
18.C
【解析】从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
ABD项是C项的具体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C。
19.D
20.A
【解析】“(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这说明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故①正确;“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
……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说明梭伦的法治具有
普遍性和稳定性,故②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故③错误;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城邦并未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故④错误。
故①②组合正确。
故答案为A。
2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及加以身份的分析理解。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从材料的意思可知贾谊认为是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措施“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会导致“慈子嗜利而轻简父母”,这是有违儒家伦理道德的,其行为与“禽兽”与禽兽无异。
分析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22.C
【解析】题中材料的大意是北魏建立后直到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钱币和货物流通不畅,孝文帝下诏令全国使用货币交易。
孝文帝的这一措施使北魏商业得以恢复。
所以本题选C。
AB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23.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先一定要知道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庆历新政的核心是整顿吏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当然范仲淹不仅是文人还是一个著名的改革家。
24.B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因此选B。
25.D
26.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27.C
【解析】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材料处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读懂材料,理解认识前半部分材料说的秦国官员各司其职的具体情况,后半部分说明
荀子对秦国强盛原因的认识。
将从材料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我们就可得知:
秦国官民各司其职说明其统治政策得当;荀子所言秦强盛的原因“非幸也,数也”,即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样虽能排除B、D两项,但要区分A、C之间的差别,则必须将材料前后部分联系起来理解认识,分析得出“统治政策得当”是强盛成为必然的主要原因,而非四位国君个个有作为所致。
28.A
【解析】俄国1855年对外战争的失利主要是由
于落后的农奴制度的存在,导致俄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落后。
所以选A。
29.
(1)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特权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但是,改革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下层平民参加高级国家管理的机会因财产资格而受到限制,所以梭伦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2)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制定新的法律。
【解析】
(1)“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体现的是梭伦改革的公平性。
这种公平主要体现在对贵族权力的限制,让更多的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参政议政,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进步。
对于是否真正做到我们要根据它的实质来判断。
他所谓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对奴隶不适用,所以这样的民主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平。
(2)材料要求“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权力机构上,梭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
参加公民大会。
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在司法制度上,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并制定新的法律。
30.
(1)都为了革新时政
,富国强兵;都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都重视农业,平衡赋役;都加强教化。
(2)促进了西魏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增强了西魏的实力,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
学生的阅读障碍是文言文翻译,解决方法是抓住关键词意译。
概括材料六条诏书,通过修心整顿吏治;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风气;重视农业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加强统治;整顿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
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可知两者都为了革新时政,富国强兵;都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都重视农业,平衡赋役;都加强教化。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迁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北魏和西魏同属于少数民族,都处在国家分裂和民族的大融合的时期。
同时要关注材料的注释——“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
首先要理顺历史的发展脉络。
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北周的丞相杨坚,就是后面的隋朝开国
皇帝隋文帝。
综上分析,西魏苏绰改革促进了西魏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增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段考试题 精品 安徽省 定远 重点中学 学年 历史 下学 教学 段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