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
- 文档编号:11343623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2.18KB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语言学史发展各时期主要成就
08级对外汉语卢华08024003
一、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小学:
训诂、文字、音韵)
时代
著作名称
作者
类型
摘要
一、文字学
晋
《字林》
吕忱
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字林》为补《说文解字》漏略而作,部目依据《说文》也分为五百四十部,共收入一万两千八百二十四字。
辽代
《龙龛手鉴》
行均
字书
其书凡部首之字以平、上、去、入为序,各部之字复用四声列之。
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梁
《玉篇》
顾野王
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玉篇》以《说文》为本,仿其体例,部目稍有增删,分为五百四十二部,部次共收入六千九百一十七个字,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
全书三十卷。
隋唐
《五经正义》
孔颖达
经籍义疏的著作,《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
《五经正义》共180卷,系经学义疏的结集,偏重南学。
其中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
它提出了“义存于声”、“借声为义”,为清代“因声求义”的先导。
唐
《干禄字书》
颜元孙
《干禄字书》是一本刊正汉字形体的书,为正书法的专书
为辨别楷书笔画写法的正俗,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参考,因此取名为《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
同属一声的字又按唐本《切韵》一类韵书的韵次排列。
颜元孙分别文字为俗、通、正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两体,一一加以说明。
宋代
《复古编》
张有
正书法的书
《复古编》二卷,又附录一卷,是根据《说文解字》辨别文字正俗。
书中以四声分列诸字,正体用篆书,而注别体,俗体于其下。
又辨别形体笔画相似的字,其书过于泥古,谬误颇多。
宋代
《类篇》
王洙、司马光等奉召纂修
正书法专书
《类篇》分十四卷,又目录一卷,每卷分上中下,共四十五卷。
其依据《说文》分五百四十四部,收字三万一千余。
金
《四声篇海》
韩孝彦
字书
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明末
《正字通》
张子烈
文字学
以《字汇》为蓝本,比《字汇》有所增订;是《康
熙字典》的蓝本。
明
《字汇》
梅膺祚
文字学
将《说文》部首简化为214部,合并部首
二、训诂学
秦汉
《尔雅》
作者姓名不可考。
训诂学著作,古代认识花鸟草虫等事物的工具书,类似现代的词典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
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
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汉
《小尔雅》
作者有三说:
一说是后人拾掇而成书;二说是王肃所伪造;三说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
训诂学著作
《小尔雅》仿《尔雅》之例,对古书中的词语作了解释。
原本不传,今所谓《小尔雅》是《孔丛子》的一篇。
《小尔雅》共有十三篇,可补《尔雅》之不足。
书中记载存录的周秦训诂,与汉儒多相印合。
西汉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扬雄
方言学著作
《方言》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
今本《方言》,凡十三卷,卷一、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语词,卷四释服制,卷五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虫。
在体例上仿《尔雅》,同时它调查活的方言口语,是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专著。
东汉
《说文解字》
许慎
首创部首检字的先河,是后世字典的典范,为训诂学的著作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
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
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东汉末年
《释名》
刘熙
探求汉语语源的专著,为训诂学著作
《释名》共8卷。
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
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是刘熙的独创。
魏
《广雅》又名《博雅》
张揖
训诂学著作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也与《尔雅》相同。
唐
《经典释文》
陆德明
训诂学
汇释先秦经传音义的专著.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
北宋
《埤雅》
陆佃
训诂学
训诂学书中始于释鱼,继之以释兽、释鸟、释虫、释马、释木、释草,最后是释天。
陆佃当时以讲说诗义著名,在本书解释名物时,也以引《诗》中文句、推阐《诗》义的为多。
书中解释字义,还夹杂有王安石《字说》一类的臆说,不足为训。
南宋
《尔雅翼》
罗愿
训诂学
训诂学解释《尔雅》草木鸟兽虫鱼各种物名,以为《尔雅》辅翼,所以名为《尔雅翼》。
明
《骈雅》
朱谋【土韦】
训诂学
训诂学大体以解释双音词为主。
凡两字成为一义的,以及字异义同的都类聚而加以解释,所以称为《骈雅》。
内容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语词,一类是品物名称。
由于因承《尔雅》的体例编制,所以分为释诂、释训、释名称、释官、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13目,凡7卷。
明
《通雅》
方以智
训诂学
训诂学共52卷,收入四库全书。
《通雅》内容广泛,考证名物、象数、训诂、音声等。
通雅全书24门:
音义、读书、小学大略、诗说、文章、天文、地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宫室、饮食、金石、算数、动植物、脉考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清
《尔雅正义》
邵晋涵
训诂学
清代第一个对《尔雅》作新疏的著作
清
《尔雅义疏》
郝懿行
训诂学
以声音贯穿训诂,据目验考释名物
清
《方言疏证》
戴震
训诂学
扬雄《方言》的刻本,自宋代以来有多种,经流传写刻,难免有些错漏。
魏
《广雅》又名《博雅》
张揖
训诂学著作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也与《尔雅》相同。
三、音韵学
魏
《声类》
李登
韵书
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
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
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
晋
《韵集》
吕静
韵书
作《韵集》五卷。
宫商角徵羽各一篇。
隋
《切韵》
陆法言
韵书
《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
共5卷,收1.15万字。
分193韵:
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
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後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
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唐
《唐韵》
孙愐
韵书
《唐韵》是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而作,全书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平声上二十六韵,平声下二十八韵;上声五十二韵;去声五十七韵;入声三十二韵。
唐
《切韵》
李舟
韵书
曾依据《唐韵》加以订正,凡十卷,使韵书的排列,各以类相从。
又使四声的次序相配不乱。
奠定《广韵》二百六韵次序的基础。
宋代
《增韵》
等韵书
现存最早的等韵书之一。
按照《切韵》而编,最早提出了“开合”
宋代
《通志.七音略》
郑樵
等韵书
是《通志》十二略之一,内容与《韵镜》同出一源。
宋代
《集韵》
丁度、王洙等
韵书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
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下面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宋代
《礼部韵略》
丁度等
韵书
修订《韵略》而成。
专备礼部科试用。
只收常用字。
宋代
《古音辩》
郑庠
古音研究书
分古韵六部,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韵,皆协阳音。
支、微、齐、佳灰五韵,皆协支音。
宋代
《韵略》
丘雍等
韵书
取《广韵》中重要的字,备当时科试用。
宋代
《韵补》
吴棫
古音研究书
《韻補》取《易》、《诗》、《书》以下,至歐陽修、蘇軾、蘇轍的文集五十种书,以考查古人有韵与韵书不同之处,把古韵分为九部。
雖在選擇材料上為人詬病,但沿用古韻做考察的方法的是可取的。
宋代
《广韵》
陈彭年等
韵书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
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金
《五音集韵》
韩道昭
韵书
十五卷。
增订《四声篇海》,重编而成。
合并韵部为一百六。
元
《古今韵会举要》
熊忠
韵书
三十卷。
分一百零七韵,每部中字又按七音、四等、三十六字母排列。
元
《中原音韵》
周德清
北音韵书
二卷。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
韵谱分为19韵,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明
《洪武正韵》
乐韶凤、宋濂等
韵书
十六卷。
为一部官韵,《洪武正韵》缩减平上去声为二十二部、入声十部,缩减了《平水韵》的107韵,重韵不分,三四不分,编成76韵。
广韵总韵数206,若不计声调差别,只有61个韵。
如果并合平上去入,全书可分为二十二韵,入声十韵专配阳声
明
《韵略易通》
兰茂
北音韵书
声、韵系统与《中原音韵》大同小异。
明
《韵略汇通》
毕拱辰
北音韵书
以《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
明
《转注古音略》
杨慎
古音书
提出叶韵是由转注而来。
明
《毛诗古音考》
陈第
古音书
四卷。
把叶韵从根本上推翻。
清
《五方元音》
樊腾凤
北音韵书
以《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
韵分十二,列十二图,声母二十。
清
《音学五书》
顾炎武
音韵书
凡五种:
《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
清
《古韵标准》
江永
音韵书
四卷。
本书按《广韵》四声次第排列韵部,其韵分平、上、去三声各十三部,入声八部。
每部之前先列《广韵》韵目,次列韵字,每字下又分别为之注,而每部之末,附以总论,细辨分韵的理由。
对于《诗经》中不曾入韵的字,又于该韵部的后面别列“补考”,详辨其古音
归属。
条例相当谨严,体例也比较完善。
清
《声韵考》
戴震
音韵书
《声韵考》四卷。
收论文十六篇,其内容涵盖了等韵学、广韵学、古音学诸多方面,是一部有创见的音韵学著作,诸多结论,为后世学者所遵用。
清
《声类表》
戴震
音韵书
《声类表》九卷是戴震古音学著作,是以等韵离析《广韵》而构成的旨在上推古音的等韵图。
书中分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每卷展示一类韵部。
清
《六书音均表》
段玉裁
音韵书
全书由5个表构成:
①今韵古分十七部表;②古十七部谐声表;③古十七部合用分类表;④诗经韵分十七部表;⑤群经韵分十七部表。
清
《诗声类》
孔广森
音韵书
分古韵为十八部,提出阴阳对转之说。
四、语法学
南宋
《词源》
张炎
语法学
将所有的词划分虚实
元
《语助》
卢以伟
语法学
搜集了语助辞百余,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
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部虚词研究的专著。
清
《马氏文通》
马建忠
语法学
模仿西文语法而撰《文通》,一反传统的分字排列,
首创按词法、句法分类论述的近代型语法体系。
全书10卷分四部分:
对各种语法术语下定义(23
个界说);实字,分五类(名、代、动、静、状);
虚字,分四类(介、连、助、叹);句、读。
在词
类区分中看到了汉语的特点,建立了“华文所独”
的“助字”类,指出汉语的无主句。
《文通》是中
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树立了“语
法”观念,在语法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杰
出贡献。
清
《助字辨略》
《助字辨略》
语法学
博采宋元以前的经传、子、史及俗语中的虚词400多个,分四声编排,用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等方法加以解释;为研究虚词的重要资料
清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
语法学
注意到周秦两汉之书在造句用词方面多与后世不
同,因此疏通文义,涉及一些语法规则,并约取
其例,使读者可以举一反三。
二、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
(一)语音部分
《文字学音篇》钱玄司“音标”引入,使古音韵研究有所突破
《古读考》《古音系研究》江荣宝
《四声实验录》刘复首述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与声音变化的关系;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声调
《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从现代方音研究,进而拟测中国古音的系,更进而测定中国的上古音
(二)语法部分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以句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为研究对象;重视教学语法和实践语法的区别
《中国文法学初探》王力现代汉语语法著作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
《马氏文通刊误》杨树达订正《文通》,树立了以划分词类为中心的语法体系
(三)修辞学部分
《修辞格》唐钺用西方的修辞学说来说明汉语的修辞对象
《中国修辞学研究法》郑奠偏重辑录传统的修辞学说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修辞专著;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
(四)现代方言学
《现代吴语的研究》赵元任运用现代语言研究方法,进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开始
《厦门音系》《临川音系》罗常培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丁声树
(五)古文字学
以甲骨文、金文作为研究对象
甲骨四堂:
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相关著作:
《卜辞通纂》《甲骨文字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语言学 著作 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