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34249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55KB
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docx
《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云霓》教案
云霓丰子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欣赏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本文“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文段、品味语言、小组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关注民族命运的民生思想和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
欣赏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散文“虚实结合”的手法。
2、难点:
探究文章主旨,理解作者关注民族命运的民生思想和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
【文本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散文欣赏部分第四单元略读部分,本单元思考探究的重点是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云霓》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为自己的画集所撰写的序言,文章取材“去年夏天的事”,由“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引出预示雨水的“自然云霓”,再由大自然的云霓引申到“能满足大旱时代渴望”的社会“云霓”,作者通过重提旧事,表达了对象征希望、安慰和勉励的“云霓”的偏爱与期许,本篇文章由重提旧事的“言内意”到含蕴深远的“言外意”,鲜明体现了丰子恺先生“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的文风,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颇具幽默,细节描摹简练、生动,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造诣。
【学情分析】
我是任用高一学生来上这节课的。
学生初中时学过丰子恺的散文《竹影》,所以,对其散文特点有所了解。
而对于本单元以“虚实结合”作为主要特点的散文,前面已经学习了《森林中的绅士》,所以也有了解。
但是,这篇散文蕴含了丰子恺作为一名漫画作家的“诗情画意”,且在“云霓”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所以基于高一学生的阅历和阅读量来说,在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可能有难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学导学案里的“课前案”,对丰子恺先生做一了解。
并让学生诵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上“课中案”的三大道题,教师收上来进行批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设置情境
(《血战钢锯岭》视频导入)先给学生看《血战钢锯岭》的视频。
这部被称为“《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震撼心灵的战争片”,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外好评如潮。
它以二战时期惨烈至极的冲绳岛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因信仰与军营格格不入而受尽折磨的羸弱青年,却在枪林弹雨中独身一人救出75名战友的故事。
“让我再救一个,多救一个!
”预告片中这句台词短短几个字却能戳中心扉,而丰子恺在《云霓》中其实也在呼吁着“希望天上‘云霓’能多点、能大点”,信念支撑着道斯在战场炼狱中赤手空拳创造奇迹,书写太平洋战争中的英雄史诗;而同样也是信念的支撑让丰子恺执笔为戈,勇于担当,在战争年代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人们带来希望。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云霓》,一起来探究丰子恺的“人文情怀”。
二、初读感受,明确目标
想请同学们谈谈初读课文你对文本有怎样的感受。
(设想学生体会:
本以为题为《云霓》,应该和我们小学时学过的《火烧云》一样,语言应该非常美,但是读完文章感觉很失望,文章语言平淡,没有美感,和题目“云霓”很不搭,感觉没什么看头。
)
【总结】散文《云霓》就像国宴上的精品——开水白菜,看似平淡无味,实则美味无穷,《云霓》篇幅很短,表面看很好理解,实则内涵丰富达到了“豪华落尽见真醇”的境界,语淡情浓,淡而有味。
所以我们本节课主要任务就是品味丰子恺先生的高超语言艺术,探究文本主旨,了解文章“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体会丰子恺先生的“人文情怀”。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落实,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找出“云霓”指代哪几个对象?
明确:
“云霓”在《云霓》这一文本中,指向六个对象——自然的云霓、一幅画、一册书、一篇序、社会的“云霓”、心灵的“云霓”。
(题目设置初衷:
从题目直接入手,而且问题很简单,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而且由“云霓”的第一个指向对象“自然界的云霓”可以衔接到第二题的设置。
)
(设想:
学生可以找出四个对象:
自然的云霓、一幅画、一册书、一篇序。
剩下两个直抵本文核心,学生初读课文可能概括不出来,希望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最后把“云霓”指代对象找全,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虚实相生的手法。
)
(教师板书:
自然的云霓、一幅画、一册书、一篇序)
2、《云霓》是与1934年的那场大旱有关,找一句话来概述一下丰子恺笔下的1934年是什么样的?
明确:
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概括:
大热和大旱)
(题目设置初衷:
考察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并为下一道品味丰子恺的语言做铺垫。
)
四、交流展示:
诵读语段,品味语言
1、交流展示:
找出描写大热大旱的语句进行赏析,看看丰子恺笔下是如何描述这场大旱的?
品味丰子恺的语言特色。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大热大旱的语句,品味丰子恺的语言特色)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不给学生明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
(1)动词、数量词的巧妙运用。
“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
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XX之上。
河底处处向天。
池塘成为洼地。
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
”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自然旱荒的景象。
全村男子踏水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人们与当时大热进行抗争的场景。
文中写云霓的变化,一连串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准确细腻的描写了云霓的变化,突出人们对大旱的恐慌,及求雨若渴的心情。
(2)形象而幽默化的语言
坐凳子好像坐在铜火炉上。
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
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
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
挥的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
(3)细节化描写。
用细节化的生活场面来呈现这种“热”。
饮水成问题:
远处挑来的……近处挑来的……有钱买水的人家……
没有钱买水的人家……
(4)语言描写
(幻灯片展示文中出现的7句话,找7名学生依次朗读,体会语言的形象性。
)
“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
”
“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
”
“再过十天不下雨,大荒年来了!
”
“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
”
“不要失望!
我们带雨来了!
”
“落雨了!
落雨了!
”
“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
”
【总结】
丰子恺的笔调是平实而亲切的,如话家常一般,轻松而有趣味,不乏
幽默,如“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
但这轻松幽默的
语言中表达出的是人们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包含的是对人民艰难的
体恤和无限辛酸。
(题目设置初衷:
小组合作探究,考察学生筛选信息、提炼信息、整
合信息的能力。
让7名学生诵读文中仅有的7句话,感悟丰子恺先生
平淡语言传达出的深厚情怀。
这一问题也完成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里的欣赏作者的语言艺术这一目标的设置。
)
2、然而“云霓”最终也没能带来雨水,“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仍然充斥人间。
可是,此时的人民又是用怎样的一种态度来面对着一如既往的“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分析。
明确:
“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飘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后来天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于出现。
现在,农人啖着糠粞,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
”
(学生齐读这两句话,品味语言)
他们是不屈从于命运的,他们是乐观的,又是勇敢的,面对天灾,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尽一切努力顽强的活着。
【总结】
其实我们上网就可以查到很多有关1934年这场“大热和大旱”的报道,很多人也因此而丧生,但是我们再看看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些农人,他们是不屈从于命运的,他们是乐观的,又是勇敢的,他们比较超脱生死,尽人事顺天命。
由此可见丰子恺先生的生命观、创作风格,也更能体现他的人文情怀。
(题目设置初衷:
这一问题设置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丰子恺先生的人文情怀。
)
五、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如今大旱已过,人们已经“不再回忆过去的旧事了”,然而“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
”究竟有何深意?
明确:
表面看起来是“我”要为《云霓》这本画册作序,所以就想起去年的那场大旱来了。
深层含义:
“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态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状况无异。
”
①学生质疑:
原文仅此一处把“云霓”加上引号,此处“云霓”有何深意?
②学生小组探究时,自己注意到此处要结合背景来谈,结合写作时间把背景定格到内战时期,再来分析问题。
(幻灯片展示写作背景)
【国共内战背景】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期间,中国战灾连年,天灾不断,社会弊端丛生,底层人民生活艰苦。
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先后动用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国民党调集约50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仓促应战,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深入挖掘“云霓”的深层含义——社会的“云霓”)
(教师板书:
社会的“云霓”)
(题目设置初衷:
给学生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结合背景挖掘“云霓”的深层含义,而且问题由浅入深,慢慢逼近核心。
)
2、丰子恺在文章最后一段自己起了疑问:
“我这《云霓》能不空空地给人玩赏吗?
能满足大旱时代的渴望吗?
”“这里所描的云霓太小了,太少了。
仅乎这几朵怎能沛然下雨呢?
恐怕也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任其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的吧。
”结合背景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如何理解的?
(题目设置初衷:
这一题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挖掘,“云霓”还指向心灵的“云霓”,展现丰子恺的人文情怀。
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
)
(教师板书:
心灵的“云霓”)
六、课堂总结
到这我们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看下黑板,这篇文章中“云霓”指代6个对象,自然的云霓、一幅画、一册书、一篇序、社会的“云霓”、心灵的“云霓”。
“自然的云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为实写,而文章隐含的涵义则为虚写,《云霓》写法上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丰子恺渴望用这样的“云霓”给“大热、大旱”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在黑板上画出云彩的形状)
散文的文体特征为“形散神聚”,本文始终紧紧围绕“云霓”这一主题中心,可谓形散神不散,结构井然。
(设置初衷:
对课堂进行总结,对课文重点进行回顾,并指出虚实结合写法,完成知识与能力里领悟本文“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这一目标的设置。
最后也点明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
七、布置作业
《云霓》这篇文章处处彰显丰子恺先生关注民族命运的民生思想和他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
课下请同学们观看微课——丰子恺的漫画赏析,体会丰子恺先生的创作风格,进一步感受丰子恺先生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
8、结束语
1934年的天灾也好人祸也罢,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早已淡出人的视野。
而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的那场天灾至今想起也痛彻心扉。
今年是汶川地震9周年祭,面对数万地震亡灵的祭日,我们不得不触碰那场不忍追忆的国殇。
九年前5月12日,强震摧毁了汶川,近七万同胞不幸遇难,我们体验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证了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迸发出的巨大力量。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我们忘不了那场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也同样忘不了那些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可亲可敬各行各业的人们。
(播放音乐视频《生命与使命》)
大灾面前全国众志成城,奋勇顽强,大灾后的中国强忍伤痛,砥砺前行。
不论是丰子恺还是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们,他们都是有民族责任感的“大旱云霓”,大旱时代的云霓永远灿烂在历史的天空。
同学们,请牢记自己的使命,在民族振兴的新时代,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长为一朵云霓,那么,我们伟大的民族就一定能沛然而雨,浡然而兴!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九、板书设计
自然的云霓社会的“云霓”
实虚
作品心灵的“云霓”
动词、数量词的巧妙运用
大热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大旱形象而幽默的语言
生活化的细节描写
十、教学反思
1、选课时
从接到今年一师一优课评选开始的通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了,而选择一节什么课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难题。
几本必修书中的课选的人肯定很多,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我打算在选修几本书中进行选课。
而古文、诗歌要讲出新意来对我来讲难度很大,所以我打算从散文下手。
在翻阅《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这本书时,看到了丰子恺先生的《云霓》这篇文章,我就决定选它了。
因为以前我看过几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他的漫画用极其简单的线条勾勒,配以点晴作用的画题,简单的表现形式却处处流露对人世关爱的同情心,所以我对他的散文产生了兴趣,想看看他的散文是否也同他的漫画那般温厚、隽永,也流露着对人世的关爱。
思考再三我决定要选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云霓》。
2、备课时
课选好了,紧接着就要开始备课啦。
为了能取得一个好成绩,我在备课时下了很多功夫,也得到了组内老师的大力帮助。
我在备课时,首先读懂文本。
先读了3遍课文,边读边把自己的疑问用纸罗列出来,然后细读了这单元“现代散文的虚与实”,并结合教参解决自己的疑问。
接着又上网搜寻了一些教学资源,对本文教学有一个大致的构想。
然后就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设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目标确立了,课程大致方向就确定了,然后再细研文本,设置问题,这时大框出来了。
我还借鉴了以往一师一优课中获部优的课,来完善自己的教案。
导入课程时选取了《血战钢锯岭》,一来视频导入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兴趣,进入情境,二来《血战钢锯岭》和《云霓》体现的人文情怀是一致的。
我还编制了导学案,并充分的利用了信息技术,制作了微课,让学生课下对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进行赏析,领悟他在漫画中体现的人文情怀。
而课程的结尾我联系到了汶川地震,我是5月16日开始录课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9周年祭,网上有很多有关的报道,我因此受启发在我原有的设计上加了这一段,那些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人们和丰子恺一样,都是有着民族责任感的人,由此而发临时修改。
我的整堂课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成稿。
这就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的粗略做法。
3、讲课时
我今年任教高一年级,用的是1年2班学生上课,2班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善于思考。
整节课进展得较为顺利,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设置的任务,学生很配合,较为理想的完成了我的预设。
一、课前导入新颖、引人入胜
设置教案前我上网查找了很多有关《云霓》的资料,看到很多人都习惯从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入手导入新课,我思来想去,大胆的决定用电影《血战钢锯岭》的预告片导入,让课堂很好的与信息技术融合,还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的进入课堂氛围,而且《血战钢锯岭》体现的情怀与丰子恺不谋而合,所以我觉得用视频导入新课。
二、导学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
我制作了导学案,课前下发让学生提前预习,我也进行了批改,学生预习充分,为本节课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抛出问题学生自主探讨,我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特别是导学案探究案第一题,是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要设计到背景,我的预设是学生回答很粗浅,我给学生提示背景,学生再思考回答,可是没想到有组学生自己讨论时就联系到了背景,课下我也与那组学生交流过,他们说前几天历史课正好讲到红军长征,再一看本文的写作时间,正好是那段历史,所以讨论时就知道要结合背景回答。
还有一组学生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能及时提出质疑,对文本唯一一处加上引号的云霓提出质疑,而学生产生疑问我没有马上给予解答,而是把问题又抛给学生,所以这一问题由另一组的同学来帮助解答。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应相信学生,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
3、诵读文本
语文教学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所以我在本节课上有多次让学生诵读文本的环节,有学生回答问题前先诵读文本再分析,也有针对文章7句话找7位同学诵读,还有全班齐读的环节,真正做到以品读文本来深入挖掘文本。
4、微课
课前我制作了一节小微课,是对丰子恺先生漫画作品的赏析,但我没在课堂上运用,而是把它作为课后作业。
5、结束语
本节课的结尾我给学生播放了有关汶川地震的歌曲视频《生命与使命》,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想让学生知道作为00后的他们如何成为有民族责任感的“云霓”,进一步体会丰子恺先生的人文情怀。
6、不足之处
对课程的预设还是不够充分,文本自己研读的也不够深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我的语文教学生涯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后会更加努力,争取早日成为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云霓》文虽短、内却精,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霓 人教版选修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 第四单元 云霓教案 人教版 选修 现代诗歌 散文 欣赏 部分 第四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