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与能力.docx
- 文档编号:11340993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5.70KB
教育综合与能力.docx
《教育综合与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与能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与能力
教育综合与能力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环境: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4)学校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更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课程内容:
(1)课程计划——指向学校: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也就是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2)课程标准——指向学科:
课程标准是课程假话的具体化;
(3)教材——指向师生:
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备课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检测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适当的调整速度、增删内容。
9、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2)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10、班级授课制
(1)定义: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基本特征: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3)按时授课。
(3)优越性: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5)局限性:
1)难以因材施教;
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缺乏灵活性。
11、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2、学习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1)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3)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15、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
(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
一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
二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
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3)惩罚法
(4)消退法;
(5)来访者中心疗法;
(6)理性—情绪疗法。
ABC
16、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1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
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10-20岁)
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2)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
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2)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
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1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19、中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1)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20、中学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运用榜样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实际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
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
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修养;创建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
5.道德修养(指导)法。
(5)道德修养(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运用指导自我教育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定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第三,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6)品德评价法。
21、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班集体一经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标志:
(1)共同的奋斗目标:
这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有力的领导集体,班级领导集体包括班委会、小组长和各学科代表,以及班级团队组织等;
(3)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有助于学生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2、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坚强的集体领导核心是建立和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关系;
(6)与家长合作;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24、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1)后进生的特点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
典型特征:
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5、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
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课外活动小组大致分为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文艺小组和体育小组等。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3)个别活动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
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集体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能单独进行。
个人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26、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
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课外活动小组大致分为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文艺小组和体育小组等。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3)个别活动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
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集体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能单独进行。
个人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27、教师成长的历程
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
”“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
”等等。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综合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