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易混点.docx
- 文档编号:11340411
- 上传时间:2023-02-28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7.75KB
教育学易混点.docx
《教育学易混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易混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易混点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叫《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帝国
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雄辩术原理》
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亚里士多德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阶段“泛智教育”
广泛的知识教育。
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4、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是指: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
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
6、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提出命题: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教育本质
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的看法:
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
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7、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康德
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赫尔巴特和杜威
9、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理论是:
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布鲁纳
布鲁纳《教学过程》:
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
1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教育漫话》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
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他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12、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瓦根舍因
13、提出结构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布鲁纳
发展性教学理论赞可夫
范例教学理论瓦根舍因
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倡导发现法教学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1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学记》
16、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孔子苏格拉底
17、认为科学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培根
培根教育观点:
①经验化教学:
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②科学归纳法:
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18、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新教育大纲》
中国的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西周时春秋时为六经宋以后四书
21、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原始社会
22、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春秋时期,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 )的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23、“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 )。
学记
豫时孙摩:
豫通预,预防。
时:
及时。
孙通驯:
循序渐进。
摩:
相互学习使教学成功的四个基本原则摩:
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24、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理论是:
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5、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_____的_____。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新教育大纲》
26、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规定性定义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认为教育的定义方式有三种:
(1)规定性定义:
是指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2)描述性定义:
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3)纲领性定义:
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27、“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永恒性
28、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雅典教育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誉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29、“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古代埃及: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主要有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古罗马:
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学校有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30、西欧奴隶社会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是东罗马帝国灭亡。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 )的教育体系:
欧洲奴隶社会
31、无论是古罗马人的七艺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
其中古罗马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儒家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
七艺是教会教育的教育内容
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礼、乐、 )教育。
七艺包括三科四学,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2、教育立法是_____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近代
西方近代社会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这是该时期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
33、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的考试形式是_____八股文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34、记诵《吠陀》经是_____的教育内容。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经典著作吠陀
3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模仿 生理起源说 本能:
利托尔诺、沛西能(能连本带利)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起源说
劳动起源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才有米)
神话起源说是中国的朱熹
生物起源说是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心里起源论是美国的孟禄
劳动起源论是苏联的米丁斯基、苏联的凯洛夫
36、古代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这两个时期的教育中,罾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脱离。
37、所谓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条件之下,为了经济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教育。
现代社会提出的“教育先行”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特征。
:
生产性
38、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39、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象征性
B:
刻板性
C:
专制性
40、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之为“学术官守”。
41、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说文解字》
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
4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过程
43、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44、教育影响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45、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体系中,“六学二馆”出现于:
唐朝
46、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利托尔诺
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有: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以及英国的沛西.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所以,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4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的是:
赫尔巴特
关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需要我们了解:
(1)180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3)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⑷以“统觉”思想为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5(5)强调教学的教育性
48、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作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是( 陶行知 )。
核心是:
生活即教育
被毛泽东称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49、“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最早见于( )。
《孟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
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50、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科学取向
51、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时,( 孔子 )提出了“庶一富一教”的思想。
52、孟子的观点:
提出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坚持性善论、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荀子·性恶》: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
5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其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4、《终身教育引论》是( 法国 )成人教育家( 保罗•朗格朗 )的著作。
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
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
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终身教育》耶克斯利
55、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是什么意思?
?
学习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而心生愤与悱。
所谓愤,指烦闷、着急、发怒,虽束手无策,但对积极的求知者来说,却潜伏着拍案而起、不达目的誓不休的趋势。
孔子言“发愤忘食”(述而篇)就是此意。
所谓悱,指惆怅、幽怨、苦痛,虽无可奈何,但对上进的求知者来说,却蕴含着哀兵悲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倾向。
愤与悱,由心而生,难免通过气貌或言行表现出来,而被他人觉察。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是朱熹对( 悱 )的解释
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是: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
56、墨家的教育思想:
认为教育是有功于天下的事、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精神、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重视“说知”
5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学记
最早提出教学相长、“预时孙摩”的原则
尊师重道-----学记
58、古代西方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苏格拉底、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孔子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问答法、产婆术
59、亚里士多德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政治学》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
60、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萌芽阶段教育无用论
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一书中,使用“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形象地阐释了教育的涵义。
卢梭《爱弥儿》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
“生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卢梭。
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理论( 个人本位论 )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卢梭。
这里的自然教育两层含义:
一是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二是指教育不要从过去的管理或习俗出发,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
61、西方教育史上,提倡“从做中学”的是杜威
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提出命题: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教育本质
62、教育学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家是:
有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赫尔巴特杜威?
63、希腊三贤: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古罗马
64、孔子:
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65、绝学无忧:
绝:
杜绝、学:
投机的学-----道家
老子提出绝这个弃那个,还是在讲去掉分别心,不著于相。
简单生活,简单做事。
65、广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66、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教育智育、德育、美育
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
67、教育学形成时期也就是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洛克《教育漫画》、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多元化阶段: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学(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马卡连柯、凯洛夫)、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
68、实科教育:
斯宾塞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
实用主义教育杜威
69、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
将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
朱熹
70、布鲁纳、_赞科夫___和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
71、与文化教育学相对立的是科学主义的实验_教育学___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
72、苏格拉底在运用产婆术的过程中,使人“自知其无知”的步骤是:
讽刺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问题
7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74、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是:
永恒性
75、“文翁兴学”的旧址是现在的成都
76、教育的诸多矛盾中,
与
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77、古代的庠、序都是指学校。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
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78、
1、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体现了文化对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3、校园文化分为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等。
因此,B选项不正确。
4、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5、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间接性
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观念形态来实现的,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等思想活动中,因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
6、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_____:
教育构成文化本体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
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沟通
8、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科学技术
9、学校文化的基点:
一是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二是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学校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这是由学校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所决定的;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环境可能给学校预定教育目标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可能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是由于学校文化中蕴含的_多样性和歧义性____所决定的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解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
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10、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中等 )教育的要求。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11、学生文化的特征: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调适性
1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5个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孟子,观点:
“人之初,性本善”;
(2)弗洛伊德,观点: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观点:
“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观点:
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霍尔,观点: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2、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该观点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身心发展的动因是遗传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结合。
---马克思
13、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三点:
制约教育内容,教育规模,教育手段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教育目的,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
生产力决定教育结构。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决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体制
14、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有:
保存,创造、融合,选择,
15、学校文化的内容有_____。
括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
16、学校文化是一种有意安排或特意引导而形成的文化。
他对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尤其对学生个性和品格的陶冶具有巨大的作用。
校风的文化更为明显,
17、校风:
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
18、你是如何看待教育和经济的优先关系的?
19、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具有周期性长、发效性迟缓的特点。
因此,在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实事求是地追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又要克服只顾眼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教育对经济作用的长期性、迟效性作用的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无论是教育先行论,还是教育同步论、教育滞后论,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违背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
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
20、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1、简述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易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