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波的衍射与干涉.docx
- 文档编号:11336576
- 上传时间:2023-02-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99.42KB
第二章第四节 波的衍射与干涉.docx
《第二章第四节 波的衍射与干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四节 波的衍射与干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第四节波的衍射与干涉
波的衍射与干涉
导航:
知识要点同步训练单元测试
【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
项目
波的衍射
说明
概念
衍射是波离开直线传播的路径绕到障碍物后面去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能与波长相比较
实例
隔墙有耳
项目
波的干涉
说明
概念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任何两列波都有叠加现象但满足一定条件才有稳定的叠加现象,而稳定的叠加现象才称为干涉
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1)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振动情况相同
产生原因
波的叠加
规律
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区域,若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则振动加强,振幅增大;若波峰与波谷相遇,则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用公式表示:
设r1,r2分别表示研究的某点P到两波源的距离,则有:
k=0,1,2……
可见振动加强区域、减弱区位置是确定的,即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减弱点始终减弱。
二、波的干涉图样的形成
有两列频率相等,波长相等的波f1=f2,
,在传播过程中相遇。
以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图
讨论两个振源O1、O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
例如P1,这是某个时刻两列波叠加的情况,P1点是波峰与波峰叠加,为振动加强点,振动方向向上。
再例如P2点,它是波谷与波谷叠加,也为振动加强点,振动方向向下,振幅为两列波振幅的合。
再过
,P1处,振源O1发出的波谷传至P1处,振源O2发出的波谷传至P1处,P1处为波谷与波谷叠加,为振动加强点。
P2处,振源O1发出的波峰传至P2处,振源O2发出的波峰传至P2处,P2为波峰与波峰叠加,也为振动加强区,可见P1、P2两点始终是振动加强点。
讨论P3、P4点,如图所示的时刻,P3为波谷与波峰叠加,P4为波峰与波谷叠加,都是振动减弱点。
振幅为两列波振幅的差,若两列波振幅相等,则此时P3、P4合振幅为0,P3、P4处质点没有振动。
同理可得再过
时间,P3处为波峰与波谷叠加,P4处为波谷与波峰叠加,都是振动减弱的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干涉图样上得出振动加强点、减弱点与两振源之间距离的规律。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为
,则相邻两实线(虚线)之间的距离就表示一个波长λ。
由图可得:
①对振动加强点
例P1:
可得P1P2所在的直线(即O1、O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均满足这个规律,都是振动加强点,P1、P2所在的直线始终为振动加强区。
例P5:
r1=2λ r2=λ
同理P5所在的直线也始终为振动加强区
多取几点,便可总结规律
k=0、1、2……
满足该条件的点始终为振动加强点。
②对振动减弱点
例P3:
例P6:
多取几点,便可总结规律:
k=0、1、2……
满足该条件的点始终为振动减弱点。
经分析可得振动加强区与减弱区总是相互间隔,对称分布,形成稳定的叠加图样,即干涉图样。
注意:
干涉是一种特殊的叠加,任何两列波都可以进行叠加,但只有频率相同的波叠加,才有可能形成干涉。
三、学习波的干涉容易出现的误区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也是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但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抽象、复杂。
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误区一:
不同频率的两列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可以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很多同学混淆了波的叠加与波的干涉,认为只要两列波相遇,在重叠区域里都能相互叠加,介质质点的总位移都是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矢量合,也就会出现干涉现象;甚至有同学认为“干涉”就是“干扰”,只要两列波相遇,都能相互干扰,因此不需要频率相同的条件。
实际上波的干涉是波的叠加中的特例,是指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某些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振幅最大),某些质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振幅最小),且加强点与减弱点是互相间隔的,而任何不同频率的两列波相遇都可以叠加,这只不过是一般的叠加现象,虽有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
但这些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变化的,因此看不到稳定的干涉图样,也就不是波的干涉,所以,只有相同频率的波在相遇区域内叠加才能发生干涉现象。
误区二:
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动减弱的质点交替出现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在重叠区域里出现波峰相遇的点,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这些点振动会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振动会减弱,而这种加强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有许多同学不能认真阅读课本,草率认为:
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会交替出现。
即一会儿振动加强,过一会儿振动减弱,甚至有同学认为位于波峰的是振动加强的质点,位于波谷的是振动减弱的质点,这种理解实际上是缺乏空间想象力,误认为某一点振动的波峰、波谷的交替出现,就是质点振动加强和减弱的交替出现。
实际上,所谓的振动加强区指的就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波谷与波谷叠加;振动减弱区指的就是波峰与波谷叠加。
除此之外的是既不加强也不减弱区。
设两列波振幅分别为A1、A2,在振动加强区,若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振动方向向上,振幅A=A1+A2,振动强烈。
并且这种情况不随时间改变始终如此。
若是波谷与波谷叠加,振动方向向下,振幅A=A1+A2,振动强烈。
在振动减弱区,波峰与波谷叠加,振幅
,若A1≠A2,振幅Aˊ最小但不为0,该点仍有振动,但振动最弱,若A1=A2,Aˊ=0,则该点始终不振动。
振动加强与减弱这两类质点是在空间间隔出现的,而不是交替出现的。
最终形成稳定的叠加图样。
误区三 干涉图样中,只有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动减弱的质点
用波浪线画出“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因此,会有同学错误地认为,在干涉图样中,只有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动减弱的质点。
实际上,在一个稳定的干涉图样中,有振动加强的质点和振动减弱的质点,也有振动位于二者之间的质点(振幅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如图中从a到b再到a,质点的振幅是依次减小到最小,又依次增大到最大,因此ab区之间的其它质点也在振动,且振幅位于最大与最小之间。
误区四 振动减弱质点的位移一定小于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
学生之所以进入这个误区,是由于混淆了位移与振幅这两个概念,误认为振幅大,振动强烈,位移就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第四节 波的衍射与干涉 第二 第四 衍射 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