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336568
- 上传时间:2023-02-27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24.16KB
A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报告.docx
《A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报告
A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技术报告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A市委、市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西部“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投资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年来,我市围绕六个创模重点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达的创模规划,努力实施八大工程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8项考核指标除国家卫生城市即将接受国家“爱卫会”验收外,其余27项均已达到考核要求,并于今年6月下旬通过省级验收。
现从技术层面汇报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国或全省前列
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在陕西省处于领先地位。
自1996年陕西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以来,我市始终名列全省第一名(西安市参加国家城考除外)。
2001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继续取得新成绩。
不仅排名保持领先,而且上报材料更加规范,基础资料更加翔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A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得分排名表
年度
考核标准
考核得分
考核排名
2001年
全省前三名
74.58
1
2002年
全省前三名
62.17
1
2003年
全省前三名
68.75
1
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A市于1990、1992、1995年连续三次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称号,2002年正式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通过很抓集贸市场整治、除“四害”、农村改厕、“五小门店”整顿、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等工作,我市于2003年11月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考核和命名。
结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市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加快创卫重点工作,2004年8月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调研。
将于9月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年度
1990年
1992年
1995年
2003年
2004年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卫生评比先进城市
全国卫生评比先进城市
全国卫生评比先进城市
2003年11月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
2004年8月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调研
考核标准
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A市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荣誉称号情况统计汇总表
3、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大于1.5%
近年来,市政府通过争取国债项目、地方财政投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渠道,加大了对环保的投入,尤其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自2001年起逐年递增,三年累计达69423.3万元,占三年环境保护总投资的45%。
2001-2003年城市环境保护投资分别为42092.6万元、48289.6万元、63015.6万元,环保投资指数分别为2.16%、2.21%、2.41%,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此项指标的考核要求。
A市2001年——2003年环保投资指数汇总表
年度
环保投资额(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环保投资指数
2001年
42092.6
1943100
2.16%
2002年
48289.6
2181500
2.21%
2003年
63015.6
2611200
2.41%
二、社会经济指标
1、市区人均GDP大于1.5万元
2001—2003年,我市市区年人口分别为587418人、599458人、673199人,市区GDP分别达到105.0亿元、113.5亿元、133.0亿元,市区人均GDP与全市经济增长同步增加,按现价计算分别达到1.79万元/人、1.89万元/人、1.98万元/人,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市区人均GDP大于1.5万元/人的考核要求。
A市2001—2003年人均GDP汇总表
年度
市区GDP(亿元)
市区平均人数(人)
市区人均GDP
(万元/人)
2001年
105.0
587418
1.79
2002年
113.5
599458
1.89
2003年
133.0
673199
1.98
A市市区2001-2003年人均GDP示意图
2、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以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市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按照当年价格计算,A市2001年GDP为194.31亿元,比上年增长9.6%,高于全国7.3%的增长率,经济持续增长率为9.9%,当年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率为7.5%;2002年GDP为2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国8%的增长率,经济持续增长率为10.1%,当年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率为7.8%;2003年GDP为26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全国9.1%的增长率,经济持续增长率为10.8%,当年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率为8.1%。
2001—2003年,我市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持续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经济运行质量良好,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标准的要求。
A市2001-2003年经济增长率示意图
A市2001—2003年经济增长率
和经济持续增长率汇总表
年度
GDP
(亿元)
经济增长率(%)
经济持续增长率(%)
A市
全国
A市
全国
1999年
161.53
9.7
7.1
2000年
177.36
10.5
8
2001年
194.31
9.6
7.3
9.9
7.5
2002年
218.15
10.2
8
10.1
7.8
2003年
261.12
12.6
9.1
10.8
8.1
3、人口出生率小于国家计划指标
2001年以来,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各级联动、全民参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连续三年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指标要求。
2001年全市年均总人口3693152人,出生人数33987人,人口出生率为9.2‰,小于国家下达的人口出生率12‰计划指标;2002年全市年均总人口3709098人,出生人数30185人,人口出生率为8.14‰,小于国家下达的人口出生率12‰计划指标;2003年全市年均总人口3732267人,出生人数30232人,人口出生率为8.1‰,小于国家下达的人口出生率11.5‰计划指标。
A市2001—2003年人口出生率汇总表
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年末人口(人)
3696816
3721379
3743155
年均人口(人)
3693152
3709098
3732267
出生人数(人)
33987
30185
30232
人口出生率(‰)
9.2
8.14
8.1
国家计划(‰)
12
12
11.5
4、单位GDP能耗<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市认真执行《能源法》和相关能源政策,按照“资源开发与资源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01-2003年全市GDP分别为194.31亿元、218.15亿元、261.12亿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能源消耗总量没有大幅增加,2001年-2003年分别为222.91万吨标准煤、244.33万吨标准煤、287.23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分别为1.15吨标煤/万元、1.12吨标煤/万元、1.10吨标煤/万元,我市的单位GDP能耗始终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煤/万元以下,节能工作成效明显。
A市2001—2003年单位GDP能耗汇总表
年度
能源消耗总量
(万吨标准煤)
GDP(亿元)
单位GDP能耗
(吨/万元)
2001年
222.91
194.31
1.15
2002年
244.33
218.15
1.12
2003年
287.23
261.12
1.10
5、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平均水平
为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来,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纳入创模规划,认真实施,全市及市区“单位GDP用水量”逐年降低,2001-2003年全市单位GDP用水量分别为74.26立方米/万元、67.05立方米/万元、55.43立方米/万元,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要求。
A市2001—2003年全市单位GDP用水量汇总表
年度
总用水量
(万立方米)
GDP(亿元)
单位GDP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2001年
14429
194.31
74.26
2002年
14627
218.15
67.05
2003年
14473
261.12
55.43
说明:
总用水量包括除农业以外的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
三、环境质量指标
1、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0%
“九五”期间,市政府制定了《A市大气综合整治规划》,着手实施蓝天工程,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创模过程中,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实施“无煤区”建设工程、A电厂热源改造和烟尘治理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天然气利用工程、双燃料车改造工程、汽车尾气治理工程、扬尘污染治理工程、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城市绿地工程等综合整治工程,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为达到环保模范城市要求,我市从2002年建立了空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
2001年至2003年我市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分别为:
55%、76.7%、82.5%。
2003年已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
到2004年上半年,我市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为80.8%。
A市2001-2004年空气污染指数汇总表
年份
当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
2001年
55%
2002年
76.7%
2003年
82.5%
2004年上半年
80.8%
指标要求
>80﹪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九五”期间,省环保局相继审批了我市清姜河及冯家山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市政府于1996年7月颁布了《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1999年11月颁布了《嘉---清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各职能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明显改观,2001至2003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
A市2001-2003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汇总表
年份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2001
100﹪
2002
100﹪
2003
100﹪
指标要求
>96﹪
3、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我市南依秦岭,北靠黄土台塬,渭河穿城而过,清姜河、金陵河、石坝河等河流汇入渭河。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市政府组织实施“碧水工程”,从2001年起,陆续投资1.4亿元在渭河市区段下游修建十里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量9万吨,现已投入试运行;2002-2003年投资1亿元铺设城市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投资0.8亿元修建渭河市区段防洪蓄水工程;投资3570万元,用于市内小河流河道综合整治。
2001-2003年以渭河沿岸为重点,先后完成近百个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关停了一批“十五小”企业,削减主要污染物3万多吨。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我市地表水水质逐年好转,2003年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市内消除了劣Ⅴ类水体。
A市2001-2003年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汇总表
年份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有无劣Ⅴ类水体
2001
91.67﹪
有
2002
94.45﹪
有
2003
100.0﹪
无
指标要求
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成为我市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1989年以来,我市噪声达标区建设从未间断,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现已达到66.3%。
在噪声达标区建设管理中,针对市民对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反响较大的问题,市政府出台《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环保部门依法严格审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噪声扰民案件实行24小时应急处理,投诉案件逐年降低。
在创建过程中,公安、环保、执法、交管、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实施“宁静工程”,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娱乐噪声、生活噪声等城市主要噪声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从监测资料显示,我市2001—200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2.6dB(A)、53dB(A)、52.6dB(A)。
A市2001-2003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汇总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总测点数(个)
162
162
201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dB(A)]
52.8
53.0
52.6
指标要求
<60dB(A)
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数量剧增,为控制交通干线噪声,我市于1999年发布了《关于机动车在市区禁鸣喇叭的通知》,划定了禁鸣区,并禁止货车、拖拉机和机动三轮车进入市区,铁路部门规定火车进站禁止鸣笛,同时增加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减少噪声扩散,实施“畅通工程”,三年来,我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有效控制在70dB(A)以下。
A市2001-2003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汇总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测点数(个)
53
53
53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dB(A)]
68.1
68.5
68.4
指标要求
<70dB(A)
四、环境建设指标
1、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大于5%。
几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禁伐育林政策机遇,不断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通过积极创建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开发、保护、管理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面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由2001年的1106.93平方公里,增加到2003年1471.67平方公里,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9%,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自然资源,促进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同步增长。
到2003年底,我市已建成5个自然保护区、7个风景名胜区、7个森林公园、3个地面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了8.1%,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的要求。
A市2001-2003年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汇总表
年份
自然保护区面积
(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2001年
1106.93
6.09
2002年
1296.12
7.13
2003年
1471.67
8.10
说明:
A市国土面积为18172平方公里。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5%
我市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突出作用,坚持城市建设与绿化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
在“创模”过程中,实施以环境绿化为中心,公共绿地为重点,专用绿地为基础的“绿化工程”,高起点、大发动、大投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精心构建“两条林带,一片水面,水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园林城市。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3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有4个单位荣获“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称号。
1994、2003年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
2001、2002和200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
26.1%、34.1%和35.5%。
2004年上半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1%。
A市2001-200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汇总表
年份
绿化面积
(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001年
9.40
36
26.1
2002年
14.87
43.6
34.1
2003年
16.32
45.95
35.5
2004年上半年
17.648
46.553
37.91
A市2003年建成区绿化情况图
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60%
A建市以来,建成区不断扩大,凡是新建的街道均按规划铺设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截污工程同步进行。
但随着城市扩大、人口增加,建设污水处理厂迫在眉睫。
2001年十里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9万吨的工程开工建设,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2003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2004年3月底投入试运行,6月初满负荷运行。
我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收集能力也已超过10万吨,按照目前生活污水月平均产生量计算,2004年6月起,我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6%以上,符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考核标准。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大于95%
自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来,我市在“一控双达标”的工作基础上,又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管理。
2001——2003年底我市累计投资1.2亿元进行工业废水治理,年削减污染物3万多吨;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弹,有效制止了“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污染回潮,严肃处理了一批超标排污企业和未经批准闲置停运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督促工业企业完善废水治理系统、加强设施日常运行;在省环保局的指导下先后在陕西西凤酒厂等11家企业推行了清洁生产,6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同时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先后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工作,实现了工业废水排放减量化;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了新污染的产生;此外在全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保了全市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2003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11%。
A市2001——2003年工业废水达标情况示意图
A市2001——2003年工业废水排放情况统计表
年份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2001年
7474.32
6410.99
85.77
2002年
7458.13
6650.81
89.18
2003年
7143.58
6794.34
95.11
5、城市气化率大于9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就积极实施气化工程。
到2003年底,市天然气公司已拥有12万立方米的储气能力,年供气量达3031.88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用气户达到15.3万户,市区非农业用气人口达到48.1万人。
我市2001、2002和2003年城市气化率分别为:
88.62%、91.36%和92.17%。
A市2001-2003年城市气化率汇总表
年度
用气非农业
人口数(万人)
市区非农业
总人口数(万人)
气化率
(%)
2001年
43.1943
48.74
88.62
2002年
45.3237
49.61
91.36
2003年
46.9167
50.9
92.17
考核指标
城市气化率>90%
6、城市集中供热率大于30%
A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A市热力中心及A市上马营供热管理站的基础上组建成的国有独资公司。
公司发展集中供热十几年来,供热面积从最初的4.4万平方米发展到2003年的357万平方米。
集中供热区域已覆盖市中心区、上马营和公园路、姜谭路地区,涉及城区人口近20万余人。
2001年——2003年市区集中供热率为:
42.3%、43%、44.3%。
A市2001——2003年市区集中供热率汇总表
年份
市区集中供热设备
供热总容量(MW)
市区供热设备
供热总容量(MW)
市区集中供热率
2001年
472.2
1115.96
42.3%
2002年
479.2
1118.56
43%
2003年
508.2
1147.88
44.3%
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
1998年市政府投资9622万元建设日处理700吨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垃圾的渗滤液经A/O-SBR-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后排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城区实行垃圾袋装、定点收集,并修建垃圾转运站,购置后装式垃圾车,实现垃圾密闭化运输。
到2003年11月,陵塬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04年2月开始试运行,2004年6月正式投运,与之配套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中心也同步建成投运。
陵塬垃圾处理场的投运,确保了我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对改善市区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70%,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我市各级人大、政府及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市人大每年通过“陈仓环保世纪行”等活动对固
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有利地推动了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依法加强固废的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全市固废污染防治工作,督促企业实施固体废物污染治理。
我市年产生固体废物200多万吨,其中60%为凤县和太白县黄金矿产、锌冶炼行业产生的尾矿,全部经过尾矿坝安全处置,其次为火电、供暖行业的用煤大户产生的炉渣和粉煤灰,基本全部用作了建筑施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
如A发电厂和A二电厂每年产生炉渣和粉煤灰在环保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全部用于建筑行业屋顶隔热层用料、砖瓦厂的燃煤参和料、水泥参和料、修建公路的垫层材料等。
其余有机械加工行业的金属切削物、采煤行业的煤矸石等也全部综合利用。
冶炼行业的冶炼废渣基本已全部处置。
在日常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中,环境保护部门把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综合利用作为监督重点,不断加强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和加大治理力度。
我市工业危险废物以废酸为主,大部分进行了回收利用,其次为废铅,也全部出售给了铅冶炼公司。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目前基本全部进行了安全处置。
全市无危险废物排放。
A市2001——2003年固体废物情况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
综合利用处置量(万吨)
综合处置利用率%
2001年
217.99
203.49
93.35
2002年
218.43
203.79
93.30
2003年
257.79
249.84
96.92
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大于90%。
为有效控制城市的烟尘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我市从1986年开始进行市中心无黑烟区建设,1988年开始创建烟尘控制区,先后经历了点源治理、区域控制和综合整治三个阶段。
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在市区基本消灭了冒黑烟和烟尘超标排放现象。
从2000年起,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需要,我市开始大力普及清洁能源使用工作,至2002年所有烟控区的清洁能源使用率均达到了国家新的烟尘控制区标准。
2003年,为弥补以往烟尘控制区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市又以新建的方式对十个烟尘控制区进行了合并扩建,使烟尘控制区建设管理更加规范。
近三年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分别为92.54%、98.89%、95.89%。
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的要求。
A市2001-20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建 国家 环境保护 模范 城市 技术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