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docx
- 文档编号:11334337
- 上传时间:2023-02-27
- 格式:DOCX
- 页数:174
- 大小:151.05KB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docx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
赵襄子。
御:
驾车。
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
更换。
后:
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
谐调。
⑤诱:
引导。
⑥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
①管仲、隰(xi)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③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
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
动词,往,到。
③ 用:
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出自本文,比喻。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
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
①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
白白费掉。
③市:
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
启封。
②恙:
灾害,忧患。
③说:
通“悦”,高兴。
④本:
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意义是,形容。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un):
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
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
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
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
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
“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
”优莫曰:
“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
“不亡。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
然亦殆矣!
”
导读:
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
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
②废酒:
停止饮酒。
③矣:
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
④殊:
副词,很,极。
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
⑤然则:
(既然)如此,那么。
⑥焉: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相亡:
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
”中“殆”的意思是,我们还学过,,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语意深长。
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
通“俱”,全,都。
②户口:
人口。
③者……也:
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
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
”歌数阕⑤,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
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①诸侯:
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
②楚歌:
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
③不逝:
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
逝,向前行进。
④奈若何:
把你怎么安排。
若,你。
⑤数阕:
几遍。
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③。
”
导读:
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
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
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
我听说。
仆,谦称。
②怨归之:
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
③尧、舜其犹病诸: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尧、舜,传说中的圣君。
病,患苦。
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2.善哉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
导读:
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
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
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ang):
愚。
败:
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而远有相似之义。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
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
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
②湓(pn)城:
也称湓口,古城名。
③梁元帝:
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
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
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
④学士:
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
⑤揜:
同“掩”,遮蔽,掩盖。
⑥婚宦:
结婚和做官。
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正面、反面)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
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今还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
恺罔然自失。
导读:
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
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
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
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
②武帝,恺之甥也: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
③如意:
一种供赏玩之物。
④疾:
同“嫉”,嫉忌。
⑤条干(gn)绝世:
枝条树干世上少见。
⑥如恺许比甚众:
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和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导读:
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
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
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
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u),同“否”。
⑥寻亦收至:
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
”答曰:
“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
导读:
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②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③意谓:
心里认为。
④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⑤邪(y):
同“耶”。
⑥举:
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
既毕⑤,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
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
②雄远国:
威震远国。
③使崔季珪代:
(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
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
④帝自捉刀立床头:
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
捉刀,握刀。
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⑤既毕:
指接见完毕。
⑥魏王何如:
(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
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解释为;“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
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
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
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
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住在山阴。
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命酌酒:
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③咏左思《招隐》诗:
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
④戴安道:
名逵,字安道,名画家。
⑤剡(shn):
今浙江省嵊(shng)县。
⑥经宿方至:
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
“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
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