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docx
- 文档编号:11334315
- 上传时间:2023-02-2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6.72KB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docx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讨论稿)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崛起,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持续、延伸、深化和拓展,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
“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同属中原历史文化支脉,经济、文化等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任何发达的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从发展态势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周边地区相比,河南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向外带动、辐射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
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区位优势。
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决定了其在全国大局中的枢纽地位。
二是人口优势。
河南拥有一亿人口,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都是农民。
无论是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还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看,河南在全国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三是文化优势。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发挥河南的文化优势,对于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向心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粮食优势。
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作为北方人主要口粮的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
五是基础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素质、社会事业发展等都有了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文化大省。
六是后发优势。
目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内需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也应该是河南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的时期。
依托现实基础,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当前,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连成一线,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东部沿海经济布局,中西部经济区布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随着中原地区的快速发展,作为内陆人口和经济密集的重要区域,内在经济联系紧密,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处于同一阶段,经济互补性强,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和形象日益凸显。
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布局。
二是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
从国家发展大局看,东中西部三者之间既有包容性的关系,也有协调发展、互动发展的关系。
中原地区的地理区位和基础条件,决定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能够凸显这一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腹地效应”,有利于国家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通过优化地区产业布局,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加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看,还是从农业基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来看,中原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全面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激发发展潜能,推动所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在中部地区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是有利于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能够坚定广大干部群众信心、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统一思想意志,使大家为加快发展共同努力的战略构想。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河南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全国大局作出贡献。
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明晰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为我省优势的发挥提供更大的战略平台,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推动中原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五是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中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更好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更好地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六是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在优化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将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和发展一批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
构建中原经济区,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体现了准确把握、自觉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将有力推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基本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科学发展、团结和谐、统筹协调、对外开放、全面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支撑中部崛起、密切东中西联系、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战略定位
——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协调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加快促进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加速集聚,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和全国最具活力的内需市场,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成为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新的重要动力源。
——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以建设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构建以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航空枢纽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作用,凸显郑州交通、物流、商务中心地位,形成服务中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现代物流服务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大力推动文化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中原风貌、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突出根文化、思想文化、姓氏文化等中原文化的传承弘扬,建设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提高中原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区域,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为“五新”:
——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
粮食生产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增长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占用和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转变,由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
产业、人口、生产要素集中度明显提高,基本建成生态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良性互动局面;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服务型政府建设卓有成效,率先建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展,与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协作全面加强,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水平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取得转型发展新成就。
经济转型加快推进,产业、需求、城乡、区域、要素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在具体实施中,分两步走:
第一步:
五年彰显优势。
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城镇化发展达到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
第二步:
十年实现崛起。
力争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转型,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基本原则
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河南的主体作用,贯彻“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有效运作、求实求效,突出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突出科学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以发展凝聚人心、树立形象。
2、突出“三化”协调。
坚持以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基本途径,构建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功能区三大主体功能格局,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突出载体建设。
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综合性全局性举措。
推进企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4、突出改革开放。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动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开放、带动全局,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
5、突出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突出服务大局。
坚持立足全局、融入全局,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提升战略性枢纽、粮食生产、中原文化、新经济增长板块等核心竞争力,支撑中部崛起,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平崛起。
三、发展布局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形成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省辖市为主体区、以周边地区为辐射带动区的中原经济区空间发展布局,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中原经济区总体发展态势
充分发挥郑州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作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联系,主动融入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内部融合、联动周边、贯通东西的发展态势。
1、强化核心,外延拓展。
高起点建设郑汴新区,强化交通枢纽、金融、贸易、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增强郑州省会中心城市辐射作用。
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实现郑州与洛阳、新乡、许昌、焦作对接联动。
建设推动高效便捷交通网络,拓展辐射范围,促进中原经济区“核心区、主体区、辐射带动区”优势互补、协调互动、融合发展。
2、提升两轴,对接周边。
按照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依托陆桥通道,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发挥商丘、三门峡等城市的重要支点作用,形成沿陇海发展轴。
依托京广通道,发挥安阳、鹤壁、漯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沿京广发展轴。
发挥濮阳、周口、南阳、济源等连接周边的前锋作用,依托出省通道,拓展对外联系。
推动与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经济带、关中—天水等周边经济区对接,实现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增强中原经济区战略腹地和核心枢纽效应。
3、贯通东西,服务全局。
依托“五纵五横”大能力铁路货运通道,建设“米”字形高速铁路、“三纵三横”国家高速公路网和现代航空网络,在区内形成连接大中小城市的网络化格局,成为东融西拓、服务全面开放的战略平台。
发挥战略性大通道功能,推动与东部主要出海口和西部陆桥通道多方式便捷高效衔接,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提升开放层次,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服务全国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三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1、中原城市群。
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加强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层级分明、体系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2、粮食生产核心区。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山前平原产粮大县(市、区),推进连片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3、生态功能区。
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河、田为要素,推进建设豫西山地生态区、南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三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框架。
四、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依托。
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先进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战略支撑产业,大力发展战略基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品种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兴利除害大型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幅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等工程建设。
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
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调整优化畜禽生产结构和布局。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禽类生产。
在黄河滩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沿京广和豫南淮河流域,推进肉牛、奶牛、生猪、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区域开发,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核心区。
积极发展现代水产业。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特色优势花卉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和基地化生产,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南阳、信阳、濮阳、商丘、安阳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发展高档花卉和鲜切花生产,壮大观赏苗木产业。
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林果业、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及食品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
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集群化发展中高端消费品工业,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业。
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先进制造和产业配套四大能力,提升输变电装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物流机械、建筑机械等产业,完善提升铸锻件、基础件、仪器仪表、机床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建设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和郑州、新乡、安阳、南阳四大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壮大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重点发展经济适用型汽车、高档客车、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建设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原材料产业。
推进有色、化工、钢铁等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
严格控制冶炼规模,提高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和有色金属回收利用比例,重点发展郑州、洛阳、焦作、三门峡、商丘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济源铅锌、鹤壁镁加工、洛阳钼钨钛铜、新乡铜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洛阳、濮阳、商丘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豫北、豫西、豫东三大煤化工基地,以及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提升高端石化产品规模和水平。
推动安阳优质钢基地建设和重点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促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
中高端消费品工业。
以品牌带动、承接转移为主要途径,引导完善销售网络,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和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发展。
提高面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规模和水平,加快果蔬、油脂、饮料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成长性产业,提高冷链、绿色、功能食品比重,建设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基地。
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强化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优先发展家电、家具厨卫用品、皮革皮具、包装印刷等消费品,积极承接玩具、文体用品、五金工具、灯具等产业转移,成为国内低成本、创新型、绿色环保的轻工产品制造中心。
3、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
推进郑州、漯河、鹤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信息家电、应用电子、新一代消费电子、新一代网络通信业、软件产业,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现代生物产业。
推进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南阳、新乡、周口、焦作、驻马店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干细胞、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和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生物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大力发展以设计、建设、运营为核心的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推进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原 经济区 建设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