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314158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39KB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docx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
2011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
海南侨中 李国辉
2011年全国普通高考化学(海南卷)的题型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是在保持2010年试卷特点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考查,并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试卷严格遵循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海南省专用)》以及海南省教育考试院的《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从命题思路到试题设计,都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要求。
全卷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要求,考虑了中学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在“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养和能力考核”等方面,做出了鲜明、具体、生动的诠释和展现。
现将试卷情况及高考成绩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一)题型结构
今年化学试卷结构与2010年保持一致,必考第Ⅰ卷12个选择题分为6个单选题共12分,6个多选题共24分。
必考第Ⅱ卷填空题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基本实验、有机推断题等5个大题共44分。
第Ⅱ卷3个选考题各设一个不定项选择题和一个综合推断题,共20分。
(二)试题特点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总体上不偏、不怪、难度适中,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要求。
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注重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并能考虑到海南的实际情况,有较好的区分度。
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考虑到了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能力、实验思维能力的考查。
1、考查学科的主体内容,注重的是学科能力,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可信,并能够做到新颖、灵活,试题表述简明,用词准确、规范。
3、注重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合理配置,能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4、能够体现STS。
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5、适当减少试题信息量,整卷阅读量较小,合理设计试题难度,试题梯度合理,大部分学生能做完试题,优秀学生有检查时间,有较好的区分度。
6、试题内容基本原创。
(三)试题内容
通过分析,2011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题覆盖主要知识点如下:
附1:
2011年海南高考化学卷考点分布双向细目表:
教材
章节
知识点
题号
分值
合计
权重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7
9
25
25%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计算
10
4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离子方程式
15-
(1)
2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钠的化合物
3
1
镁及其合物
14-
(1)
2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碳、氮、硫的化合物
3、13-(4)
13-(5)
7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同位素
4
13-
(1)
13-
(2)
14-
(2)
5
25
2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化学用语(电子式、化学式、化合价)
物质稳定性、离子键强弱
14-(3)
1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热效应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
2
有机物的空间结构
7
4
乙烯与其他有机物的转化框图、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
16
8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9
4
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盖斯定律
5
2
30
30%
反应热、活化能
11
4
热化学方程式
14-(3)
3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速率和平衡关系
8
4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
15-
(2)
4
化学平衡移动
15-(3)
15-(4)
3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酸碱中和滴定
2
2
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4-
(2)
2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电解原理
6
2
原电池原理
12
4
化学计算
5、10、13-(5)、14-(3)、15-
(2)
14
14%
选修2
化学工业相关基础知识与流程工艺
20-Ⅰ
6
20
20%
工业生产中的基本原理(纯碱生产方法的对比分析)
20-Ⅱ
14
选修3
分子的极性
19-Ⅰ
6
20
20%
综合考查:
铜元素相关的性质、硫酸根空间结构、杂化轨道、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及计算。
19-Ⅱ
14
选修5
有机结构:
等效氢的判断(核磁共振氢谱图)
18-Ⅰ
6
20
20%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的变化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18-Ⅱ
14
附2:
必考模块分值权重统计比较
模块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必修1
24
28
35
40
25
必修2
32
24
24
20
25
选修4
24
28
21
20
30
化学计算
13
11
21
10
14
1、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
范围能够达到考纲所列化学考点的80%以上,没有偏题、怪题。
涉及速率与平衡、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难度下降。
如第2、5、6、13-
(1)
(2)、14-
(1)题等。
试题有相当部分可以从教材中直接得到答案或解释,有利于中学教学立足基础,脱离“题海”。
与2010年比较既有重要考点的重复考查,也有新增内容。
涉及较少的考点有氧化还原、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离子共存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PH值计算、溶解平衡、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水的电离等知识点,这样既有利于中学有的放矢地进行化学教学,也引导高中教学要保持对化学知识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2、试题阅读信息量明显减少,注重综合试题的层次性,试题梯度设计非常合理。
几乎所有的试题都直切主题,没有太多的累赘叙述,大大减少了阅读量。
例如:
第2题就考查对滴定管的正确读数,第3题就是基本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考查,第5题就是考查盖斯定律计算,第6题就是考查电解池的电极判断等等,让学生一看就有解题的思路可抓,大大增强了考生的答题信心。
尤其第二卷必考部分5道综合题,从
(1)到(5),总体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符合考生的答题心理,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例如,第13题
(1)到(5)小题的难度系数依次为0.71、0.27、0.40、0.30、0.22。
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和对高中教学的引导功能。
3、强化学科特色,注重学科思维
第二卷64分的试题中,有大约30分的答案以化学用语的方式呈现。
4、体现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能够联系生产、生活,关注STS
试题考点呈现方式既有传统的知识主线式,考查重要化学知识,也有时代性的新意。
如:
第4题就通过对的知识分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日本福岛核问题这个社会的焦点。
第9题通过对“碳捕捉技术”的命题立意,引导同学对当前化学问题的关注。
5、试题的设计能够注意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
例如:
第1题的四个选项(A.甲醇 B.乙炔C.丙烯D.丁烷),虽然必修教材没学过甲醇、乙炔等,但如果学生想到四个碳以下的烃通常为气态,也很容易判断甲醇为液态。
第7题考查有机分子的共面结构,必修教材中虽然没有介绍更多的共面问题,但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含甲基的甲烷结构不共面、含双键的乙烯结构共面的常规知识的迁移判断,并没有超出考纲要求,但却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注意实验考查,回归教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要的原理、知识都是与实验密切相关的。
2011年高考试题注意到了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考查酸式滴定管中所用液体体积的正确读法,没有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很可能误选C,这样确保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才能得分,针对当前忽视实验操作、依赖录像、背实验、画实验的弊端,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第17题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硫酸亚铁铵,很好的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离子的检验等基本知识,注重了对教材基本实验知识的考查,这些都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师和同学对实验操作的重视。
7、注重化学计算,考查计算能力
2011年高考试卷大约涉及14分左右的计算问题,比上一年略有提高,但难度有所降低,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引导和重视。
8、模块权重分配合理,特色鲜明
必修1、必修2、选修4大约分别占25%、25%、30%,比例较为合理,选考模块试题在形式上均采用每个模块2道题,且题型均为1道多项选择题、1道综合题,力求做到赋分、难度的等值,体现模块特色。
例如《化学与技术》综合题,以纯碱的工业生产为载体,化学发展简史贯穿其中,从路布兰法到索尔维的氨碱法,再到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考查了核心的化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
二、考试分析
(一)成绩分析
根据高考改卷总结及官方反馈的高考数据看,今年的化学考试区分度较好,成绩提高较大,全省平均分由去年的33.7提高到43.2,难度系数由2010年的0.337到今年的0.432,难度降低28.2%,题目总体0.432的难度也反映出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附表3:
全省学生成绩及各小题平均分、难度统计
题型
题号
2011年分值情况统计
2010分值情况统计
考查内容
总分值
平均分
难度系数
合计
平均分
难度系数
合计
必考第Ⅰ卷单选题
1
常见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2
1.40
0.70
平均8.28
难度系数为0.69
1.94
0.97
平均5.92
难度系数为0.49
2
酸碱中和滴定
2
1.40
0.70
0.91
0.46
3
钠、碳、硫的化合物
2
1.45
0.73
1.16
0.58
4
原子结构、同位素
2
1.52
0.76
0.70
0.35
5
盖斯定律
2
1.56
0.78
0.48
0.24
6
电解原理
2
0.95
0.48
0.73
0.37
必考第Ⅰ卷多选题
7
有机原子共平面
4
2.13
0.53
平均10.63
难度系数为0.44
1.74
0.44
平均12.34
难度系数为0.51
8
速率和平衡关系
4
1.79
0.45
2.66
0.67
9
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4
1.77
0.44
2.22
0.56
10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计算
4
1.54
0.39
1.68
0.42
11
反应热、活化能
4
1.59
0.40
1.87
0.47
12
原电池原理
4
1.81
0.50
2.17
0.54
必考第Ⅱ卷填空题
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9
3.54
0.39
17.53
难度系数为0.40
2.83
0.35
平均8.96
难度系数为0.20
14
镁及其合物、物质稳定性、离子键强弱、热化学方程式
9
3.01
0.33
2.24
0.28
15
化学反在速率与化学平衡
9
3.64
0.40
1.54
0.17
16
有机、乙烯、同分异构
8
3.41
0.43
1.13
0.14
17
实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9
3.93
0.44
1.22
0.11
选考第Ⅱ卷
18Ⅰ
有机结构:
等效氢判断(核磁共振氢谱图)
6
7.29
0.36
平均
6.77
难度系数为0.34
6.21
0.31
平均6.48
难度系数为0.32
18Ⅱ
官能团结构的变化、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14
19Ⅰ
分子的极性
6
5.80
0.29
8.39
0.42
19Ⅱ
综合考查:
铜元素相关的性质、硫酸根空间结构、杂化轨道、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及计算。
14
20Ⅰ
化学工业相关基础知识与流程工艺
6
5.41
0.27
4.99
0.25
20Ⅱ
工业生产纯碱的基本原理的对比分析
14
全卷统计
100
43.2
0.43
43.2
33.7
0.34
33.7
试题类型
2010年难度系数
2011年难度系数
必考第Ⅰ卷单选题
0.49
0.69
必考第Ⅰ卷多选题
0.51
0.44
必考第Ⅱ卷主观题
0.20
0.40
第Ⅱ卷选考题
0.32
0.34
附表4:
试题分类难度系数统计
附表5:
选考模块难度系数统计
模块
2009年难度系数
2010年难度系数
2011年难度系数
选修2
0.31
0.25
0.27
选修3
0.3
0.42
0.29
选修5
0.26
0.31
0.36
从以上数据可知,2011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题成功贯彻了考试说明关于“海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宜的难度,以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同时43.2的平均分也考虑到了海南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体特点如下:
1、必考单选题基础性较强,得分由去年的5.92提高到8.28,提高幅度达39.9%。
这和题目迷惑性较小、知识点较为基础、且为单选有关。
2、必考多选题得分由去年的12.34降为10.63,降幅达13.9%。
究其原因,可能与题目有5个题为双选(2010年只有3个题为双选)、个别题迷惑性较强、学生答题谨慎(一般选1个)等原因有关,所以平时复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3、必考填空题得分由去年的8.86提高到17.53,提高幅度高达95.6%,难度系数由去年的0.20到0.40,这充分说明去年的难度明显偏大。
4、选考模块得分基本持平,由去年的6.48到6.77,但《有机化学基础》得分提高,由去年的6.21到7.29,而《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得分都明显降低,《物质结构与性质》得分由去年的8.39到5.80,降幅高达31%,这一方面反映出选结构和技术模块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差,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实现三个选考模块的合理配制与复习,尽可能实现模块难度等值等问题。
(二)答题分析
从高考改卷情况看,学生普遍对单选题把握较好,对课本主要知识点能够较好理解,但也反映出同学在答题时的很多问题与不足。
1、基础知识有缺陷,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
如13题捕捉题目的信息能力不够,难于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导致该部分考生得0分。
14题的
(2)对水解概念理解不透,书写方程式正确率低。
17题的(3)基本操作的内涵不清晰,“蒸发”和“蒸馏”、“冷却”和“冷凝”的区别不理解,错误率很高。
18题的
(2)小题命名“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时错误率较高,答对的不多。
19题的(5)学生错误较多,基本都不能得分,反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
20题的Ⅰ对选择题体现的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如对工业接触法制硫酸不熟而误选A,对水泥和黏土的主要成份不知而误选D,反映出同学的基础知识不过关;
2、不重视化学用语,出现会理论却不得分。
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的书写错误。
13题第
(2)问要求写出氢化物的化学式(NH3),有不少考生错写成(NH3•H2O),第(3)问要求写出CS2的电子式,部分考生错写成化学式而丢分。
对罗马数字VA、电子式中“﹒”或“×”、阿拉伯数字中的3和5等、元素符号H与N等字迹模糊不清,涂掉与改写混在一起,有时需要猜想才能辨析考生所写的内容。
14题的
(1)小题MgO书写不规范,大小写不分,原子数不对,如写成mgo、Mg2O、MgO2等;把Mg3N2写成Mg2N3;(3)小题把“①②③……”写成“123……”或“ABC……”,甚至是选择⑥;书写数字偏小且潦草难辩,导致失分。
15题的
(1)小题部分学生在书写该可逆反应时不用可逆号,或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
16题的
(1)小题化学名称书写不规范或错误,乙醇写成酒精或工业酒精或1-乙醇,乙二醇,乙酸等等;
(2)小题有机反应方程式中有机物不用结构简式表示,用结构式甚至化学式表示;有机物中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不是多氢就是少氢;反应条件题中已经给出了,但很多学生也写不对,写不全;还有漏写生成物H2O;酯化反应方程式可逆符号写成箭头甚至写成等号连接;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写成脂化、脱水缩合、加成、或消去的都有。
(3)、(4)小题有机物结构简式环氧乙烷写成CH2OCH2或CH2CH2O。
二乙酸乙二酯结构简式写成CH3COOH2CH2COOCH3C或CH3COOCH2CH2COOCH3。
(5)小题环氧乙烷的同分异构体是乙醛和乙烯醇,考生书写不规范或错误把CH3CHO写成CHOCH3或CH3OCH或COHCH3或HOCCH3;把CH2=CHOH的双键漏写或写成CH2=COHH或CH2=CH2O等。
17题硫氰化钾、KSCN的书写,出现了多个版本的错误。
“冷却”写成“冷确、冷切”,“加热”写成“加温”等。
3、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综合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对单列知识点能较好把握,但对综合性的推断不够自信,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
13题的(3)小题就渗透类比方法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O、S同主族元素,结构相似,只要CO2的电子式书写正确,CS2的电子式也能相应写出。
为此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15题的
(2)小题该反应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所以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进行相关计算,而不少学生是以化学方程式来书写平衡常数,没有关注到第
(1)小题与第
(2)小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命题人如果将第
(1)小题与第
(2)小题合并或将第
(2)小题改为“估算上述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指向会更加明确。
另外水溶液中的反应C(H2O)视为一常数,在书写平衡常数时不用表示,部分学生也将其表示出来而且表示错误。
15题回答问题抓不住重点,不能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拿不到分。
18题的第(4)、(5)题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错误较多,表现在对“单取代芳香化合物”理解不够,对C原子的四价键特点不注意,对酯基的水解理解不够,从而多写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
4、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组织简炼语言回答问题,叙述题丢分较严重。
13题审题不仔细,不按要求作答。
15题判断浓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时,有些学生在叙述平衡移动方向时出现了“顺向”、“正面”、“酸性”、“体积缩小方向”等不规范不准确的表达。
17题不规范答题,答案不清晰,模模糊糊。
正确答案:
使铁屑完全反应(使铁屑充分反应) 防止生成的Fe2+水解,氧化
很多学生解答为:
防止溶液中有杂质,防止铁水解等而不能得分。
19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Au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有一部分同学却写出完整的Au原子电子排布式,或者“5d106s1”;
5、规范答题方面失分较多,不重视教材。
17题实验现象叙述不准确,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很多同学叙述成产生红色沉淀。
20题简答题回答不准,答非所问,抓不住关键点;
6、计算能力较弱,丢分严重。
13题第(5)问利用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求算化学式,难度相对加大,丢分增多。
若能理解好质量分数的基本含义及其运用,此问不难求解,可看出考生对计算题心存生畏,计算能力偏低。
三、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抓主干,注重基础性,强化网络性
高考复习一定要降低复习重心,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把握内涵和外延,使零碎的化学知识规范有序。
一定要注意研究课标,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回归教材,对教材中涉及的工业生产实例要加深理解和研究,不产生盲区。
2、注重化学语言的使用,强化化学用语规范表达
化学用语是表达化学思维的载体,是衡量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高考考生出现的典型错例来看,化学用语不过关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已成为考试失分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熟练掌握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以及官能团、离子符号等化学用语,并能正确、规范、灵活地运用其解答问题,进行计算,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3、精选考题强化训练,剖析真题寻找规律,加强计算能力训练,强化归纳意识
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分析过程,归纳方法,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和举三归一,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高考年年考,试题年年新,但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宗旨是相同的。
注意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新课程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归纳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把握命题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4、加强对比,形成习惯,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题中所考察的知识并非全是学生熟悉的,而问题的类型往往却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解决此类问题,知识或方法的迁移就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反复让学生将同类的、相反的或相关的知识或问题进行对比,在第二轮复习中以专题的形式,将不同章节的可对比的主干知识或问题进行归纳,在测试中有针对性地引入此类问题。
总之,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反复持续地使学生形成“对比”的良好习惯,以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5、关注工业生产,积累应用知识,强化分析、评价、创新能力。
海南高考试题的难度总体不大,只要我们的学生努力做到:
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审题认真,答题规范,重视教材,要取得好成绩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
声明:
本次高考题的分析与统计借鉴了改卷反馈的一些数据(如各题组长的统计分析)和官方给出的一些统计数据(如选择题的答题分析),并参考了往年的一些分析数据,在对提供以上数据表示感谢的同时,也不得不说明,由于时间苍促,个人能力有限,分析统计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误差不足,但也只代表个人看法,不做为官方和他人引用之用,不实之处敬请谅解。
2011年10月8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 高考 化学试题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