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docx
- 文档编号:11311297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14KB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docx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高韵远的北宋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二)
临江仙
晏几道
教学目标:
1.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2.掌握写景的作用,体会词中的画面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
—1106?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人。
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
有《小山词》。
二、自主学习
1.阅读注解,掌握词的大意,了解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词之上片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写“春恨”,下片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景----写相思。
2.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
梦后、酒醒、去年、初见、当时。
(时间上由近及远)
3.找出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
春恨。
4.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面?
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
A.梦后酒醒:
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的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春愁的孤独与空虚。
B.初见小蘋:
两情相悦、以琵琶说相思的画面,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
这两幅画面全由“春恨”二字连缀为一体。
三、合作探究:
1.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
---手法
A.梦后酒醒。
因怀念之深而以酒醉销愁,酒醉而有相见的美梦,梦虽美丽但却短暂,酒醒梦断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愈加孤寂-----景物描写,情景交融,烘托、渲染孤寂的心境。
B.去年春恨:
“去年”“却来”,显见春恨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点出春恨之深长难销。
C.落花微雨。
“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烘托、渲染。
D.双飞独立。
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反衬手法,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2.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
你能说说小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
“两重心字”暗指心心相印,“说相思”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两情相悦。
形象:
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
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何理解?
彩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意,彩云常用来比喻美好而薄命的女子。
明月传统意象也暗写分离。
当时的明月今日仍在,而明月之下的彩云(人)却已不在,以“物是”衬“人非”,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
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
总结:
这首词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临江仙》
2、熟读《世纪金榜》P75“助读链接”
鹧鸪天
晏几道
教学目标:
了解作品曲折深婉地表达情感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2.这首词在色彩使用上有何特色?
“彩袖”“玉钟”“颜红”“杨柳”“桃花”“银釭”,色彩艳丽。
营造了美丽的爱情世界。
3.将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
当年——别后——今宵
4.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
初盟,别离,重逢。
5.梳理词中起伏的怀感脉络:
暗伏情感脉络:
欢乐——愁苦——欢乐。
二、合作探究
1.上片中“初盟”的“盟”字是如何体现的?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二句,一着笔于对方的“殷勤”,一落笔于自身的“拚却”,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劝酒的职责,还欲借此暗通情意。
而词人为报答她的款款深情,开怀畅饮,不惜一醉。
双向的爱情交流,体现了“盟”字。
2.“舞低杨柳楼心月”运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舞低杨柳楼心月”,借时间的推移,化静态为动态,从侧面表现出歌妓舞姿的曼妙、尽态极妍,歌声婉转,渲染欢乐气氛,独出机杼。
3.“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别后相思”有什么作用?
这三句写别后相思,以梦出之,是古诗词常用手法,本身没有什么新意。
但是却为结尾两句的抒情作了非常有创意的铺垫:
梦中相聚,醒后成空,感情凄苦;今宵真的相聚了,因往日美梦成空,反倒不敢相信了,害怕也如往梦一般,转眼又成虚想,因而只管将银灯相照,一时难以相信相聚成真。
往梦常以为真,今宵成真,又以为梦中。
看似违背常规,实则说明相思之深之苦,表现了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曲折深婉”地表达相爱之情。
4.比较本篇与上篇(《临江仙》)在时序安排上的不同。
时间:
当年——别后——今宵。
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
情事:
初盟——别离——重逢。
三、总结晏几道词的特色:
1.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小山词主要是表现对爱情的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生死不渝的追求,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
晏几道一方面借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除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人。
2.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由于对爱情失落的追忆,晏几道常常建构梦幻以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
形成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3.语淡情深的风格特色。
4.艳而不俗的异样风采。
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两个层面上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到了极致。
他在宗柳学苏之外,独树一帜,给北宋后期词坛增添了异样的风采。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预习《清平乐》
清平乐
黄庭坚
教学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清奇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同上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朗诵、鉴赏、品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
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
”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
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
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
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
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
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
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1.平淡朴实,委婉含蓄。
2.构思新奇巧妙。
3.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词;
2.阅读《世纪金榜》P77-78“读写延伸”;
3.完成《课时作业本》P119
踏莎行
秦观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同上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朗诵、鉴赏、品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高邮人。
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
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cháo)补之、张耒lěi)。
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格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二、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已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
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chēn)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接二连三的贬官,少游内心的悲苦绝望可想而知。
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三、词的赏析:
1.翻译整首诗歌
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
还有:
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
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
2.上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雾失楼台
虚
楼台:
巍峨美好。
被云雾吞噬
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月迷津渡
津渡:
指引道路,走出困境。
如今在朦胧月色中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
桃源:
一片乐土。
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可堪孤馆闭春寒
实
孤馆:
点名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杜鹃声里斜阳暮
杜鹃阵阵悲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逗引无穷的愁绪。
3.赏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1)“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2)杜鹃啼血,象征着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4.下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是如何抒情的?
用典。
身为贬谪之人,仕途无望,有家难回。
亲友的关切和安慰,使他追忆往昔生活,更痛省今时困苦处境,两相对比,引发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和理想迷惘的惆怅凄凉。
每来一封信,词人就增加一层愁苦感伤,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5.吴世昌《词林新话》认为,此词下片“砌成此恨无重数”,一“砌”字最见功力。
说说你的理解。
(1)“砌”字在这里是“堆叠”之意。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因为离别,那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3)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指出表达作用以及表达感情)
6.总结: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被贬僻远之地后孤独、苦闷的心情。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写了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的心境。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词;
2.熟读《世纪金榜》P78“助读链接”
横塘路
贺铸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诵、鉴赏、品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博学强记,长于度曲。
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
风格多样,情深语工。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二、注释
凌波:
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
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
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
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
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
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
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
三、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
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四、赏析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留恋、遗憾之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
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4.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5.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词;
2.预习《苏幕遮》
苏幕遮
周邦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值炎炎夏日,如果我们走到路边看到一枝荷花、一片清新的荷叶,会感到丝丝清凉,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情思。
历代文人咏荷诗词多不胜举,但周邦彦的《苏幕遮》清新淡雅,浑然天成,成为独步词坛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他的这首好词。
二、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7-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
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
三、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节拍)
3.读出情感。
(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
四、整体感知
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明确: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
明确:
思乡之情
五、课堂探究(分析上片)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个动词,请同学们找出。
3.这些动词很好的体现了景物的意境,请同学们赏析动词的作用?
4.王国维认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二)合作研讨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明确:
1.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风荷。
2.燎呼窥举
3.燎:
烧,点燃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呼/窥:
拟人的修辞手法
呼:
充满人性化,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
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举:
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4.
(1)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
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构造,让读者过目不忘。
(2)这两句用词精炼,“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色勾勒出来。
“举”字最为人们称道,它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逼真的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的动态美。
找一个学生画出“雨后荷塘”图
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词人用这些动词把它们生动的联系起来,整幅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上片
六、课堂探究(分析下片)
1.在这么美好的景物下,作者产生什么样的情思呢?
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的这种情思?
明确:
思乡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2.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联系两片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哪个意象?
明确:
风荷。
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看着眼前的荷塘美景,此时家乡的湖畔,必定也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景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自然过渡到思乡之情。
3.欣赏“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明确: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反客为主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
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
下片小结:
全词以如梦如幻的乡愁乡梦结束。
以虚写实,虚实结合。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下片
4.深化主题
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外,还寄托了其他什么情感?
(小组合作讨论)
明确: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班同学展开想象和联想,有感情朗读这首词。
总结:
周邦彦这首词清新自然,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成为咏荷的绝唱,我们再来看一首北宋柳永的《干草子》。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苏幕遮》
2.完成《课时作业本》P120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二)默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春恨却来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得小蘋初见,_________________。
琵琶弦上说相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别后,忆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恐相逢是梦中。
清平乐
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
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莎行
雾失楼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驿寄梅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塘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目送、芳尘去。
__________________?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高韵远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