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x
- 文档编号:11301606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4.09KB
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x
《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论文
摘要
计算机应用近几年已经渗透和普及到我国的各行各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
面对计算机使用日益普及的现实,高等院校要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使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大学计算机的教学。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操作性和实践性。
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实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方法,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并建立灵活的评价体系,以增强教学效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素质教育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辅助教学,学生为本,项目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
Abstract
Applicationofcomputerinrecentyearshasbeeninfiltratedandspreadtoalltradesandprofessionsofourcountry,improvetheworkefficiencyandthemanagementlevelhasbecomeapowerfultool.Noodles
Onthecomputerusingthegrowingpopularityofreality,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tobettermeettheneedsofthecommunity,sothatthetrainingschoolstudentswithstrongcalculation
Machineoperationability,wemuststrengthentheuniversitycomputerteaching.Computerscienceisayoungscience,butalsoan"operational"verystrong
Science,computerteachingisthemaincharacteristicsofitsoperationandpractice.Inthiscourse,wewilluseacombinationofexampleteachingmethod,task-basedteachingmethod,atthesametimetothestudentstocreatealearningenvironment,andestablishaflexibleevaluationsystem,and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s,consciouslycultivatestudents'self-studyability,innovationability,cooperationability,makequalityeducationinthewholeteachingprocess.
Keywords:
Auxiliaryteaching,student-centered,projectteaching,systemreform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第一章高校软件应用类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1
第二章软件应用类教学现状教学反思2
2.1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2
2.2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2
2.3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3
第三章未来软件应用教学趋势下的教学模式4
3.1培养学科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题4
3.2做足课前复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4
3.3精选课堂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5
3.4组合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精髓5
3.5演示过程规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补充6
3.6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说明书6
第四章高等院校软件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体系改革9
第五章学以致用体系改革下的软件工程类人才培养12
5.1应用教学目前存在的缺憾13
5.2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13
5.2.1结合行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14
5.2.2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设置14
5.3实践过程中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15
5.3.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15
5.3.2合理安排实践环节15
5.3.3利用多种形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16
5.3.4改革考核体系16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高校软件应用类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才会转变为能力。
对计算机编程语言,学生与教师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角色是不同的。
教师从课堂上的教学组织者转变为上机操作的指导者。
作为教学组织者,负责知识点的传授,此时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参与少。
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检验知识,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计算机语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专业骨干。
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抽象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课后不肯花时间,久而久之,导致听不懂,给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
如对格式不理解、语句不会用、程序不会写,即使依葫芦画瓢写出来了,为什么这样,还是不知道。
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不理解,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趣。
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与学不能衔接起来。
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讲授法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受到了限制。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与成材的源动力。
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是教师与课程的难易程度。
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深浅度,让学生在实践课上积极参与,通过综合性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实现检验计算机编程语言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但是上机操作课对学生来说是轻松的,若教师管理不当,会造成学生无所事事的局面。
上机课是对理论课的应用和检验,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上机操作前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编程序或调试程序。
上机操作课就变成了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有一个上机课的得分,这样学生就有成就感。
另外可以调动学得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检查。
同时学生要完成有针对性的上机报告,进一步巩固上机成果。
未来的软件应用类教学将会使学生发散性理论与现实科技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将自身的理论与丰富的想象力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章软件应用类教学现状教学反思
2.1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们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
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同时,在学生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2.2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
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主流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更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充分体验任务完成后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任务驱动教学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载体和主体的关系处理不当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应是学习某项或某几项知识与技能的载体,而不是学习内容的主体。
比如,某学习任务是设计和编排一张电子贺卡,目的是通过设计、制作电子贺卡,熟悉和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复制、粘贴和艺术字处理等操作。
那么,学习内容的主体就是对文字处理软件某些功能的熟悉和掌握,而电子贺卡的构思、设计、形式和内容等只是实施以上操作的载体。
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却出现了知识载体和主体不分甚至倒置的现象。
从教学准备开始,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提示、提问、反馈、练习、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一直在强调的,并不是要习得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是作为载体的任务。
于是,一堂信息技术课看起来更像是一堂美术课、科学课或作文课,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教学主线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
因此,要避免上述问题。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2.3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
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
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么在课前,我就显示一些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很复杂的文档,学生看了以后很吃惊。
“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
”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
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环节,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
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
或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
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时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第三章未来软件应用教学趋势下的教学模式
由于内容多、课时紧、逻辑性强等原因,学生掌握起来本身就比较困难。
再加之学生对于计算机课重视程度低;学生对于程序设计接收的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对于教学目标设置不准确等方的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1培养学科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知道学习内容的应用价值。
当学生知道每节学习的内容能够解决他们身边的问题并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时,自然就会有想学习的欲望。
(2)界面吸引。
曾经我们对VB的教学是从学习代码入手,这样做虽然可以使学生对代码编写相对熟练,但缺乏趣味性,编写代码也相对枯燥,学生逐渐产生厌烦心里,学习兴趣降低,后期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所以本次教学我们从程序界面的设计开始,对于这种图形设计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然后通过界面设计带动程序代码的学习。
(3)积分奖励。
通过我们的教学积分网站,将学生作业的积分及教师的评价以及课堂表现都上传到网站上,进行展示。
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对于自己的积分都非常关注,作业做的也比较认真。
3.2做足课前复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由于信息课课时间隔长,课后学生不复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上节的内容已经生疏,如果教师在进行新课前不能进行有效地、充足地的复习,新课的进行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课前复习对于信息技术课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复习一定要做的充足,只流于表面并不会起到想要的效果。
对于复习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作业展示。
在进行作业批改的时候,选取几个有代表性错误的,在课堂进行讲解。
这样既可以回忆上节所学内容,又可以纠正学生们的错误。
并且还要选取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2)习题问答。
本环节可以设计一些选择、程序改错、程序填空、或其它题型,通过这些题目可以使学生对上节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强化一些理论知识。
(3)动手操作。
复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要让学生动手练习,看懂和会编写完全是两回事,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这样记忆才是最深刻的,才能真正起到复习效果。
可以设计一道或二道和上节内容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编写程序。
3.3精选课堂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课堂任务的设置非常重要,一些好的习题任务,学生愿意去做并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我认为在任务的选取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难度适当、联系实际。
程序设计语言对于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思路并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在新内容的引入上一定要选取简单的问题,并接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虽然程序设计对学生们来说比较陌生,但利用程序设计所解决的问题却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任务的选取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新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承前启后、层层深入。
在任务的选取时,注意下发任务的顺序与任务之间的联系,前面的任务要为后面的做好铺垫,任务之间的跳跃性不要太大,任务由简到难层层深入。
对于程序设计尤其是到课程的后期,学生开始出现分化,有一部分同学展现出对程序设计的天赋,正常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候教师一定要为其设定一些任务或学习内容,为他们提供充公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多任务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上都有事可做,都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操作,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效率。
3.4组合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精髓
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完全一致,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有其优良因素,对于一些内容的学习是适用的,所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更好的教学方式。
(1)讲解适当、留有余地。
采用讲授方式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似会其实不会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有时总怕学生写不出来程序,所以在教学时总对要下发的任务进行一番细致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去完成。
这时学生做的很好,老师也很高兴,似乎这节课很圆满。
可是学生并没有正真的理解,只是照搬照抄。
当下次再遇到问题同样的问题时,又不知如何解决了。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解决的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之一。
(2)放手课堂、自主研究。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体现出引导者的作用。
算法课有时候问题会很复杂,教师通常的方法就是精心的讲解,这时大多学生的理解也是浅显的,并不深刻,并且很容易忘记。
其时这时我们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敞开思维,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论坛或分组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再通过讨论,总结得到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将会更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5演示过程规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补充
操作演示是信息课堂上教师经常做的工作,然而由于教师的不良操作习惯,学生随即模仿,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良的编程习惯。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演示中一定要以身示范,规范每一次操作,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编写习惯。
。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演示中一定要以身示范,规范每一次操作,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编写习惯。
我们在演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控件摆放整齐
界面设计时一定要将控件的位置摆放整齐,合理。
(2)代码格式规范
编写代码时要注意变量名的定义不要随意、代码要进行缩进等。
(3)界面描述清晰
界面设计时要将控件的功能加以说明。
3.6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说明书
信息传递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势和特点,多媒体技术能自由地控制和干预信息的处理,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机器与机器间的互动和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即人机可以对话。
这是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特征。
没有教师,学生参予,人机之间缺少”友好”交往的,没有真正实现”师——机——生”互动的多媒体,严格上说,称不上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中”师——机——生”有机关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纯指集中教师编制课件,然后由课件来教学生,而是强调全体教师广泛地参与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必须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问题,处理好教学中”辅什么”与”怎么辅”的问题,处理好人机关系问题,处理好教与学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握一下几点原则:
(1)科学性原则.首先课件设计不能出现可行性错误,对选用的市面上的课件,要严格把关,不能把错误的概和原理教授给学生.同时要有所消化,符合自己教学设计不能机械照搬.
(2)辅助性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再优越,也只能是辅助教学,不能替代人的作用,更不能喧宾夺主.
(3)交互性原则,只有实现人-机交互,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处理的多媒体,才是真正发挥多媒体优势的多媒体,
(4)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优势有机机会原则,不能因为多媒体的采用而抛弃前人传统教学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一味的赶时髦
(5)以教学为核心的原则,且忌贪大求全,华而不实,脱离教学目标
(6)重视有效性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核心是为教学服务,应该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成败的判断依据取舍.
(7)认准岗位,演好角色,多媒体教学中从编集,演绎到课堂实践,教师必须站在不同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教师真正理解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含义,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经验相结合,互相渗透,相互补充和完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机整合,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精彩演绎,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以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揭示和分解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鲜明的画面,美妙的音响,凭着强大的交互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手,脑等感官,激发兴趣,主动记忆,联想,探讨,及时反馈,让你的课堂闪出智慧和活力的光芒.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反思、总结,注重课堂细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章高等院校软件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体系改革
针对我国软件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在充分调研IEEESWEBOK和CC2004SE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软件学院目前的实际情况重新划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提出了软件工程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引入课程组的概念,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计划。
1.软件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个目标其教学实施应着重体现出以下两个差异性:
(1)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和计算机学科领域间专业设置的差异性,这个差异应能够很好地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目前国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科和传统的计算机科学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差异还不显著,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中甚至部分课程只是本科阶段的重复。
虽然大都开始强调学生的软件项目实践,但普遍缺乏过程管理。
本文在对IEEE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提出了实现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方案。
2.软件工程知识体系2004版SWEBOK将整个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分为11个知识领域按软件开发的生命期诸阶段排列,即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后6个知识领域是软件开发中的支撑性或者辅助性的方面,可能覆盖软件开发的多个阶段,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相关学科知识领域。
这些知识领域SWEBOK并没有重新系统规定,而是直接套用已经成型的各领域知识体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叠和不匹配。
在SWEBOK的基础上,IEEE与ACM又共同拟定了CCSE。
其中的核心部分是软件工程教育知识(SEEK)。
SEEK由十个知识领域组成,包括:
计算机基础(CMP)、数学和工程学基础(FND)、职业实践(PRF)、软件建模与分析(MAA)、软件设计(DES)、软件验证(VAV)、软件演化(EVL)、软件过程(PRO)、软件质量(QUA)、软件管理(MGT)。
可以看出,SEEK和SWEBOK基本内容是相近的。
总的来说,二者都是包含了软件工程核心类的知识领域、基础类或前导类的知识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3.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设计策略我们以IEEESWEBOK和CC2004SE的知识体系为主体,结合中国软件产业以及本院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了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以SEEK为基础,我们对软件工程的课程设置进行规划。
整个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导论性课程、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和其他课程。
该知识体系定义了7个知识体系子类。
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和工程学基础属于导论性课程、其他课程包含了职业实践、领域课程、软件工具、工程实践等四个子类。
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其中计算机基础定义了软件工程作为计算学科所必需包含的计算科学基础以支持软件产品的设计与建设;数学与工程学基础提供了软件产品获得所需属性的理论和科学基础;职业实践则聚焦于软件工程师以职业行为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所必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应该包含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领域;领域课程包含了对于某个特定领域软件工程师应该接受的特定教育或经验;软件工具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当前主流工具与软件产品等;工程实践则是学生使用所学到的知识从事实际开发活动,提供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大部分同学经过计算机本专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机基础以及数学与工程学基础,因此目前其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是完成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并结合IT界的最新技术趋势设计相关领域课程。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设计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软件 应用 课程 教学方法 探析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