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docx
- 文档编号:11300056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23
- 大小:84.58KB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docx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册语文1016周备课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1课时
课题
16、范仲淹的故事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品质,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3.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扬之情,培养刻苦读书的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品质,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有关范仲淹的资料。
教师: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范仲淹的几个故事?
用小标题概括。
(请发言的同学把小标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结学法:
抓住主要事件,概括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二、直奔主旨,切入要点。
1.读了课文,范仲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刻苦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出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一读这句话,结合课前收集范仲淹生平事迹的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
就是时刻把国家的兴亡、人民的饥寒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生活考虑,把天下太平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3)再读这句话,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远大的抱负。
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
为了实现自己忧乐天下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是怎样做的呢?
(一)分组学习这四个故事,画出描写范仲淹的言行的语句,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1.只身苦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1)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
(2)理解“废寝忘食”。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范仲淹是怎样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3)指导朗读。
2.划粥割齑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
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对于第一句话描述的情景,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划粥割齑)
(2)你吃过凉米粥吗?
感觉怎样,如果每天都只让吃凝冻的米粥和咸菜,你会怎么样?
但这样的生活,范仲淹却过了很多年,并且对它毫不介意。
有人说,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
(3)引读:
范仲淹的生活及其清苦,但他毫不介意。
他——(生接读:
发愤苦读……五年未解衣就寝。
3.谢绝佳肴
“一天,……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美味佳肴——粗茶淡饭)
(2)理解“美味佳肴”和“粗茶淡饭”
(3)范仲淹为什么宁食粗茶淡饭,不吃美味佳肴?
(4)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4.闭门不出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1)对比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
(2)指导朗读。
(三)寻找动因
1.范仲淹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呢?
请同学们再次深入课文寻找答案。
2.出示
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师讲故事——范仲淹从小立志当宰相,生谈感受。
(2)正因为范仲淹从小胸怀天下,志向远大,所以他才连岁苦读,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
数年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三礼》、《乐经》、《春秋》等书,已堪称大通,最终如愿走上了治国为民的从政之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后人赞颂他: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3)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提升文本
1.出示范仲淹墓的图片及欧阳修为他写的碑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政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2.再论范仲淹是一个的人。
修正栏
题组设计: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2课时
课题
17体育课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教学准备
1、进行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找来《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为什么?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质疑,师梳理问题。
(问题预设:
体育课上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节体育课?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书写,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
重点指导“膝”、“憋”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从原因、经过、结果入手简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修正栏
题组设计:
熟读课文。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人物:
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3课时
课题
17体育课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1、进行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找来《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体育课》。
(板书课题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顺学而导,深入文本。
(一)解决“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自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涅利爬上横木顶上的困难之大。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3)反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读有发现。
(4)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和在对比中进行交流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的认识。
(1)涅利那么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2)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老师和同学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反馈交流。
(5)教师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
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6)学生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自信、自立、努力、坚强、锲而不舍……)
(二)解决“体育课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的问题。
1、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大家是如何赞扬涅利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赞扬涅利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
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母亲的细节描写。
(1)听到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和他的母亲感受如何呢?
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对涅利母亲细节描写的语句。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为什么“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
②涅利的母亲怕同学们会怎样?
③为什么低着头从学校外面走过去,不敢往学校这边看?
(5)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对孩子的爱进行交流汇报。
三、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明白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勇敢、快乐的面对生活。
修正栏
题组设计:
1、推荐读《人生更短的东西》和《快乐生活的哲学》两篇文章。
2、写读后感受。
板书设计:
涅利:
自信、自立、努力、坚强、锲而不舍
老师和同学:
关心鼓励
涅利的母亲:
爱孩子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4课时
课题
18虎口藏宝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
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生字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
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
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
(胶卷)
3.谁藏的?
为什么藏?
怎么藏的?
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
”)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修正栏
题组设计: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8虎口藏宝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
(胶卷)
谁藏的?
为什么藏?
怎么藏的?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5课时
课题
18虎口藏宝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准备写有塔莉玛言行、心理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
(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
(课后练习第4题)
修正栏
题组设计: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
(课后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
18虎口藏宝
塔莉玛语言:
聪明
动作:
机智
心理:
勇敢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0周第6课时
课题
19顶碗少年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激趣燃情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
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呢?
2、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
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汗水和泪水。
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3、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说他们喜欢的杂技表演开始,从现实生活经验中,了解杂技演员的不易和艰辛,唤醒学生情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
检查生字生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纠正发音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齐读生字,组词练习
4检查生字书写
2、引导整本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适当提出自读要求,避免了学生盲目地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
修正栏
题组设计:
生字组词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字小黑板
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1课时
课题
19顶碗少年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2、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迪。
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品词析句,强化语感
(一)教师谈话过渡:
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者”。
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强者”?
自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二)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
预设
(一)第一次表演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
(1)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3)教师谈话过渡: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
少年的表现又如何?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4)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
(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5)教师提问:
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小结
预设
(二)第二次表演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碗,又掉了下来……”
(1)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2)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
(3)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
观众在议论写什么呢?
(4)教师引读:
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这
使他——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愧疚不已,于是他——
预设(三)第三次表演
“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师:
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
他经历了几次失败?
为什
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
(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阅读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二、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
他经历了几次失败?
假如这位顶碗少年
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2)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者想起这个
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次,也许就能看到柳安花明!
……启迪。
(3)拓展练习,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5)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作者的启迪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练习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总结提练,升华情感
(1)师生对话总结:
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
于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
(2)老师引导再读最后一段。
四、推荐阅读,开阔视野
《送报少年》《奇迹》
修正栏
题组设计:
1、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位顶碗少年的师傅,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些什么?
顶碗少年听后是怎么想的?
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19顶碗少年
第一次:
失败
第二次:
失败
第三次:
成功
只有敢于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第11周第2课时
课题
20*失去的一天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小黑板,黑板上书写:
妈妈严肃地说:
“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
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
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
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
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
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
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小黑板:
妈妈严肃地说:
“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
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
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
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
(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语文 1016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