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297660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22KB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
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理解诗作主旨,品味诗作意境。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4、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参及其相关资料、课件制作、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运用联想、想象分析诗的意境,领会诗人在意境中表达思想感情。
2.感情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准备
《月光曲》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 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
(诗佛王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
二、了解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二、自学质疑,明晰诗意
(一)反复朗读,教给方法
1.这首诗没有什么生字,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通、读顺。
(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
)
2.(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
)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哦,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1、2或2、1型。
故本诗的朗读音节为“○○//○○/○。
3.教师示范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
4.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所以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5.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自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
】
(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
1.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
教师可补充注解:
(可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
1.喧:
喧笑
2.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
春草。
4.歇:
干枯。
5.王孙:
古代贵族的通称,这里用来表示自己愿意归隐山林。
【自评:
先学后导,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
2.(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
)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教师或学生多读几遍译诗)
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
1.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
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空山雨后的秋凉晚景。
“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爽人。
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
2.颔联和颈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溪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光。
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与“下”是倒装。
而“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
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纯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表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用明月、松林、清泉,写的是静;颈联用“喧”、“动”、“归”、“下”,写的是动。
两联这样安排使颔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跳动着的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
这跳动的生命,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幽静了。
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果。
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3.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句直抒自己的心志。
意思是说,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
“随意”,尽管。
“王孙”,暗指自己。
《楚辞·招隐士》中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洁净纯朴,决心留下来,表达了归隐山林的心志。
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立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一种消极反抗的精神。
3.小结:
这首诗自然朴素,不假雕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清幽明丽、活泼新鲜的画图。
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有“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青莲的悦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悦耳声响。
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愧是“诗中有画”。
在这幅图画中,似乎没有诗人的活动,只有自然山水,实际上却处处表现着自己。
他所以选择这些景物,刻画得如此优美动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本诗的一个艺术特色。
四、拓展迁移练能力: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为了进一步品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首王维的诗。
大屏幕出示王维的<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画面有何特点?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后师明确】
板书
山居秋暝
王维
自然画面:
月、松、清幽
泉、石朗洁远离官场
洁身自好
生活画面:
归浣女、和谐归隐山林
下渔舟恬淡
情景交融以动衬静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教师:
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2、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出示要求)请你来给大家读,提醒一下大家。
明白了吗?
3.(出示诗歌)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24页,自读诗歌,注意要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4.检查朗读。
3、学习生字。
(出示霜、愁、眠、苏、寺)孩子们,这里面有一个字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什么字啊?
4.读古诗。
师:
孩子们,刚才老师看了,好多同学都得了三颗星呢,看来大家都努力认真去写了。
现在咱们再把愁字送进这首诗里来读读吧。
师:
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可真响亮,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味。
(出示诗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标的节奏来读。
(生读)
看到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可以吗?
老师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老师读1、3句,大家读2、4句。
下面男女生合作来读,男生读1、3句,女生读2、4句。
同桌两个相互合作来读,一个读1、3句,一个读2、4句,然后再换过来读。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初读诗句,整体感悟
孩子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读了这么多遍以后,大家肯定会有所感悟。
如果老师让你用一个字来表达一下你此刻的感受,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生:
愁(板书:
愁)
(2)理解诗意,体会忧愁
师:
当我们在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时候,你感觉到忧愁了吗?
当我们听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时候,你觉得寂静吗?
当我们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时,你觉得凄凉吗?
是呀,那为什么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会感到凄凉和忧伤呢?
下面请大家在书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并用笔把它圈出来。
(生说,师板书:
月乌霜满天,枫火------,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1、学习第一句
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吧。
谁能结合图片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答)
师质疑:
孩子,老师有一个疑问,霜不应该是在地上吗,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张继怎么说霜满天呢?
你是怎们理解的?
(生答)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其实关于这个霜满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教师讲解)
这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深夜的寒冷,诗人的孤独,对吗?
④指导朗读。
师:
孩子,你能读出夜的寒冷,读出诗人的孤寂吗?
(挑生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师:
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渐渐地落下。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
在这片幽暗之中,张继又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说看?
生答。
预设:
找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渔火。
孩子,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对字的?
(有人认为是张继面对着江枫渔火难以入眠;还有人这样理解,说诗人因为心里忧愁,所以他眼里的景物也是忧愁的,把江枫和渔火拟人化,它们也很忧愁,所以相对无眠(板书))
指导朗读
孩子,你能带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诗吗?
3、学习第三四句
师:
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夜晚,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月亮西沉,乌啼声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
此时,他又听到了什么?
生说。
指导朗读。
(3)小结体会,以歌抒情
1、孩子们,当你心中有愁闷的时候你用什么办法表达?
(生汇报)
师:
漫漫长夜,漂泊他乡,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没有妻儿的嘘寒问暖,张继只能用诗来诉说自己的失意落寞。
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这失意落寞,身在他乡的张继,让我们一起吟诵出内心的忧愁。
(师引读)
2、诗人不仅用“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这几种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是直接用“愁”字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借景物来抒发感情就叫做----借景抒情,情和景交汇融合在一起就叫做----情景交融。
(板书)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交融,于是这首诗就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你们知道吗?
这首诗还被后人改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体会诵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
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
总结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 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 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曰: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
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
)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
我只能──(齐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
)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
我只能──(齐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
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板书设计
长 相 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爱故园 爱祖国——重
课后反思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
“愁眠”是《枫桥夜泊》的诗眼,因为愁眠,诗人才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
月落后,天地之间一片昏暗,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江中渔火星星点点,霜气袭人、乌啼凄厉,景中无不带着作者的愁思。
诗人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
在教学时,我从诗题入手,引出“愁眠”,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愁”。
在课始,我通过“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
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
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
”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学习兴趣。
遵循“一课一得”的教法,这节课仅仅围绕“愁”来讲。
我紧紧地抓住了课文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
初读古诗,并让学生评价。
之后学习了一个生字“愁”。
通过反复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
又结合图画来说诗句意思。
紧扣诗眼,抓住“从哪看出诗人张继很愁?
”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
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月亮落山了,乌鸦在哇哇地叫着,整个大地都被大雾笼罩着。
江边的枫树映衬着点点渔火,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萦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
重点讲解了关于“霜满天”和“对愁眠”的几种说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答案不止一种,面对同一事物,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好,自己的见解来会更好。
最后体会诗人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通过课后反思,以及找别的老师评课,我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上公开课时,是否还要讲解生字?
如果讲的话,怎样来讲,讲到什么程度,占用多长时间才合适?
这是令我困惑的地方,这一方面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
2、在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诗人张继的愁绪时显得空洞、凌乱,没能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愁。
没能利用对比、移情,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诗人夜泊枫桥时的心境。
看来,真的要教好古诗,确实要花一番苦工在上面。
3、由于对理解“愁”没有引导到位,学生的朗读也始终没有出来感情。
朗读指导太少,导致学生几乎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
而面对这一问题,我也没有及时的朗读来引导学生。
4、前后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面朗读占用太多时间,导致后面讲诗句意思时没有太多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这又回到了前面几个问题上,总之就是应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诗人的愁思愁绪,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满怀深情的投入到朗读之中。
前后朗读对比才更会有层次感。
5、板书也是一大问题,没有做到清晰简要。
本来我设置的是板书完以后,会变成一首叫做“愁”的五言绝句,但是我最后没有点出来,这就造成板书不清晰简要。
6、本课快要结束时放的一首歌因为选择失误,太不符合情景,因为太过欢快,导致把前面营造出的“愁”的氛围给打破了,反而弄巧成拙,没有收到预期的目的效果。
7、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问题的,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
上课时只顾讲自己的课,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照顾到学生,没有很好地处理课堂的生成,感觉和学生没有融合在一起,课堂也很少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这可能也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会到本诗的感情。
在这次教学中,有收获,也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但是找出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以后教学中会指导我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关于出征在征途中的将士风雪夜思念家乡的一首词。
对纳兰容若有所关注源于大学时候看到他那首《减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人往往爱回忆、玩味最初的开始,美丽抑或忧伤。
由此阅读了纳兰容若的生平故事、诗词及后人的研究专著。
他天生超逸脱俗,但总被一种深深的压抑和愁绪所笼罩;他才华出众,功名轻取,潇洒无羁,短暂的人生经历了爱妻难产而亡的痛,后续难圆旧梦,挚友的聚散离合,故而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品读他的词,单纯的直击心灵,干净,清澈,完全如孩子般。
如果这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会带领孩子们走进纳兰容若的世界,品读他的词,感受他的清澈澄明。
然而,纳兰容若的诗词是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并且这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品诗赏句的能力,并且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体会作者如何表达思乡感情的。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按照最传统的古诗教学“知人论诗”,我让学生了解纳兰容若的背景,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诗词内容,分片解读重点词句中把握词人表达的感情。
整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觉是没有充分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词的意境中去体会词人的思乡感情,学生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是停留在浅层面;其次是没有体现教学重点,课堂内容零碎没有侧重点;第三,由于杨校、巫校、科组长、师父等人前来听课,第一次亮相,未免有点丑媳妇见公婆的忐忑不安,内心紧张得有点语无伦次、满头大汗的。
第四,最后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的不同点,学生不知所以然,我未能应时变通,直接传输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夹抒情于叙事写景中”这一知识点,讲解得生硬且过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部编人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山居 秋暝枫桥夜泊长 相思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