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网络政治规则构建项目申报书1.docx
- 文档编号:1129589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6.20KB
武汉大学网络政治规则构建项目申报书1.docx
《武汉大学网络政治规则构建项目申报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网络政治规则构建项目申报书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网络政治规则构建项目申报书1
武汉大学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书
填表时间:
2009年9月7日
项目名称
网络政治及其规则建构研究
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将网络政治与政府问责结合起来研究;重点研究网络政治的主体、范围、方式、途径、反馈及其有效规则建构问题;
项目所属一级学科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11个一级学科门类中的一种或多种(跨学科)
申请经费
6560元
起止时间
年月至 年 月
申请人或申请团队信息
姓名
学号
院(系)、专业
联系电话
徐先锋
胡小娱
周鹏
张兴文
赵青
注:
项目负责学生的信息填写在本栏目的第一行,成员共计不超过5人。
导师信息
姓名
院(系)
职称
联系电话
一、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
特长、兴趣等)
(一)、课题组成员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
特长、兴趣
二、立项背景(研究现状、趋势、研究意义等,参考文献和其他有关背景材料)
(一)、几个主要概念的确认:
1.网络政治1983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Toffler)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预言人类将进入信息政治时代,他要人们注意研究与信息有关的种种政治问题。
托夫勒说:
“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
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
”这是西方首次提出要进行信息政治或网络政治的研究。
之后,网络政治研究开始兴起,他们探讨了网络时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与具体特征。
简单来说,网络政治即是网络媒体参与到政治活动。
2.网络政治学网络政治学是网络技术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对象,以与网络有关的政治问题,为研究内容的一门新兴学科。
网络政治学的内容包括:
网络政治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基础,网络对国际关系、国家主权、政府体制、公共管理、大众参与、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实体对网络社会的引导、规范和监管,虚拟国家、虚拟政府、虚拟社区的形态和作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电子民主的特点和功能,网络社会国家治理的措施和手段,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的意义和方法,网络社会政治发展的途径和方向等等。
3.网络民主1995年,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正式提出了网络民主的概念,在他看来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就是在民主中掺入了网络的成分。
国内学者郭小安认为,网络民主是参与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直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网络空间为载体,培育、强化和完善民主的过程。
它涵盖了三个层面:
一是现有民主的信息化;二是对现有民主的重塑和拓展;三是网络引发的新的民主形式。
4.责任政府《布莱克法律辞典》对“责任政府”的解释是“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指这样的政府体制,在这种政府体制里,政府必须对其公共政策和国家行为负责,当议会对其投不信任票或他们提出的重要政策遭到失败,表明其大政方针不能令人满意时,他们必须辞职。
”这个定义不是建立在西方契约式的责任关系之上,强调了责任政府必须对其政治行为的后果负责。
在我国,责任政府指一种负责任的行政体系,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措施及领导干部的一切行为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依据,政府行为必须对民意负责,当政府行为出现重大过失时,它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
5.政府责任美国公共管理学者斯塔林认为,行政责任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
(1)回应。
指公共组织快速了解民众的需求,不仅回应民众先前表达的需求,而且应以前瞻的主动行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弹性。
政府所面对的是公众,而不同人的需求、认知与偏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政策的规划和执行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因素,不可死板。
(3)胜任能力。
指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效率、有效能。
(4)正当法律程序。
指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而不是恣意而治。
(5)负责。
指当行政人员或政府机关有违法、失职的事情发生时,必须要有人对此负起责任。
(6)诚实。
它一方面要求政府要坦白公开,即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某些阶段要公开,接受外界的监督。
另一方面则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者不能利用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国内学者张成福把政府责任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他认为,广义的政府责任指政府的社会回应。
即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狭义的政府责任主要指法律责任,当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违法行使职权时,所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6.行政问责行政问责制度是一种针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包括对政府决策前所进行的类似信息通报和论证的前瞻性行为,在政府行为过程中所进行的对行政遵纪守法和工作表现所进行的评估,以及在政府行政结束后所进行的质询,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制裁措施的应用。
”
(二)、研究现状:
1,网络政治研究
(1).国外网络政治研究
据网上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国外发表的研究网络政治的著作已达数10本。
这些著作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包括网络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生活的影响、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
如美国学者凯文·希尔(K.Hill)和约翰·休斯(J.Hughes)合著的《网络政治: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活动》(Cyber2politics:
CitizenActivismintheAgeoftheInternet,Rowman&Littlefield,1998);怀纳·拉什(W.Rash)所著《网络政治:
使政治过程上网》(Politicsonthenets:
WiringthePoliticalProcess,W·H.Freeman&Co,1997);另一类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空间中的具体政治问题,如网络民主、网络空间中的权力、网络治理等。
美国学者劳伦斯·克罗斯曼(L.Crossman)所著《电子共和国:
重塑信息时代的民主》(ThelectronicRepublic:
ReshapingDemocracyintheInformationAge,PenguinUSA,1996)。
网络政治研究有以强调网络技术对政治的影响为重点和以强调政治对网络社会的影响为重点的网络政治学之分,但研究者更加重视的是以网络技术对政治的影响为重点的网络政治学研究。
这是因为相对政治对网络社会的影响而言,网络技术对政治的影响更明显、更突出、更重大,因而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2).国内网络政治研究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网络政治、网络政治学研究还很落后。
除了刘文富先生先后于1999、2001年发表的题为《网络政治学解读》、《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的文章和钱振明先生、朱德米先生各自分别于2000年、2001年发表的题为《网络时代的政治学与网络政治学》、《网络政治学:
虚拟和真实》的论文,以及刘文富先生于2003年出版的名为《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著作外,人们再很难看到网络政治学的专门文章和专门著作。
我国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成果数量少与起步晚有关系,更与人们的认识不到位有关系。
直到今天,网络政治学还没有形成可以与地缘政治学、军事政治学相比拟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甚至在学科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我国网络政治学研究的落后不仅表现在成果的数量少,而且表现在成果的科学化、学术化水平不是很高。
目前所看到的文章和著作大都只是对欧美网络政治的介绍,思辨色彩不浓,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太少,缺乏个性化思考。
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尽快改变网络政治研究相对滞后的状况。
而这种落后的状况,有同时跟我过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有关。
(3).网络政治研究热点问题
A.电子民主和网络民主
网络扩张导致“电子民主”的诞生。
很多地方,人们将电子民主与网络民主交叉使用。
“电子民主”将对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
乐观派认为:
“网络信息技术将促进和捍卫民主和言论自由,会使更多人在民主参与的方式下卷入社会生活的洪流中去”。
网络技术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民主参与手段和工具。
它将把人类带入“电子民主”的新时代,加速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而悲观派则认为,新的信息技术不会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好处,“新的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小撮政界人士或掌权人物的主宰和控制,使他们能够左右和操纵群众的情绪”。
“新的技术只不过促使权力更加集中,因而预示着一种不祥之兆。
”“以计算机为主的世界将受到某一阶级的统治。
”有的人甚至担心出现“电子法西斯主义”。
B.电子政府
网络扩张也导致“电子政府”的诞生。
目前,西方各国都在加紧构建“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或政府上网工程将对政府产生何种影响,这是西方研究的又一热点问题。
在这点上,多数学者认为“电子民主”开辟了当代民主的新渠道。
有的甚至认为这是第二次“互联网革命”。
首先,政府上网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电子网络为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了经济而快捷的渠道。
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不再是神秘的东西。
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从而有利于民众的广泛参与。
民众对决策的参与主要表现为集体决策取代个人决策,即决策过程广泛吸纳民众意见。
其次,政府上网使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便利。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这条便利的渠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各种意见,获得信息反馈。
由于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得信息,避免了因经过多层过滤而使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
网络的快速信息传递同时也使公众的信息反馈速度大大加快,并且与高层次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成为可能。
顺畅通达的电子访问大大削弱了严格的科层制等级观念,为平等自由的交流铺平道路。
C.网络空间权力的归属
网络空间权力的归属是当前学者争论的问题之一。
蒂姆·乔丹(T.Jordan)认为,网络权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个人来说,网络是一种把权力授予个人的媒介。
由于网络空间被认为是个人活动的领地,因此网络权力由个人拥有和使用。
个人在虚拟空间中得到进一步解放。
其次,从社会观点来看,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一个社会空间,网络权力表现为一种技术权力。
在网络空间拥有更大的自由活动权力的人是那些能够控制网络空间和互联网技术的技术精英。
第三,当互联网和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或一个数字王国时,网络权力表现为一种想象力量,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相互间都是对虚拟生活的一种崇拜。
2,责任政府和行政问责研究现状
(1).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有:
行政法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各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责任政府和政府责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
综合当前国内的有关政府责任研究,主要有:
(1)总论性研究。
王成栋的《政府责任论》中,作者注意廓清政府责任的涵义,详细介绍了在几种不同视野(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中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及内涵。
在作者看来,政府责任包括三方面的责任:
主权与行政赔偿责任、合法性审查与行政违法责任和行政机关的刑事责任。
(2)政治责任。
(3)行政责任。
(4)道德责任。
(5)法律责任。
而责任政府方面,其实现途径讨论得较多。
陈国权认为对政府责任的监督是实现责任政府最佳途径。
还认为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和政府官员的敬业精神和道德责任感对责任政府的形成非常重要,但还远远不够。
建立系统、全面和有效的责任监督机制(包括完善的民主监督体制、健全的法律监督制度、良好的政德监督机制)是实现责任政府的基本前提。
在责任政府和政府责任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学院的高秦伟认为,责任政府和政府责任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这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政府民主、法治、科学化管理的水平;责任政府就是基于现行的政府体制而构成的一种对议会或公民负责的施政方式。
高秦伟认为,在中国,政府责任来源于为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的理念。
向人民负责,向人民制定的法律负责,这是现代政府民主行政、法治行政和责任行政的最终目的。
政府责任的规制与实践操作有助于推动政府为人民服务和法治行政目的的最终实现。
(2).行政问责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追究利益最大化对政府同样奏效,因此要通过一套机制保证政府忠实地履行责任。
这套机制就是对政府履行责任的保障激励与不履行责任的责任追究机制,也就是政府问责制。
政府问责制既是对政府官员失责行为的一种责任追惩机制,也是保障政府官员忠实履行责任的一种激励机制。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必然是其份内之职,人民的公意是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政府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也是实质与保障。
而政府问责制度的关键又在于完善政府问责制的路径与保障机制,韩兆柱认为要想使政府在责任的轨道上运行,就必须借助辅助性的控制机制,政府问责制恰好就是这样一套给予责任政府以保障的辅助性控制机制。
(一)加强立法与制度建设,给政府权力以刚性约束;
(二)政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克服信息不对称;(三)明确政府责任,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四)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疏通群众参与渠道,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问责功能。
(五)群众参与、问政于民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
3,研究现状总结
在网络政治研究中,网络民主的相关研究很多,网络对国际关系、国家主权、政府体制、公共管理、大众参与、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实体对网络社会的引导、规范和监管,虚拟国家、虚拟政府、虚拟社区的形态和作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电子民主的特点和功能,网络社会国家治理的措施和手段,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的意义和方法,网络社会政治发展的途径和方向等等方面都有涉及,但是研究尚未深入,在国际国内网络政治学还未成熟,相关的概念还很混乱,这给网络政治的研究带来不便,尤其国内的研究大多处于对西方理论的简单介绍和发挥,尚未在本土化研究中走向成熟。
而在责任政府和政府问责制的研究中,政府责任的内涵分析较多,政府问责的制度保障、实现途径的有效分析较少。
理论分析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还很少。
通过以上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
(1)在网络政治学中,网络民主的发展对责任政府的回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该说网络政治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之后,要求政府必须要和广大网络政治参与者和普通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快速及时地对民众的要求做出回应,及时准确地推行电子政务,政务公开,而这些正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
(2)学者们在探讨推进责任政府,促进政府问责制时,有一个政府问责制的有效执行,以保障责任政府确立的问题。
其中政务信息公开、新闻舆论监督和问责,群众参与的方式,都涉及当今网络政治快速发展,网络公民社会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
(3)随着网络政治的发展,网络舆论的空前高涨,网络虚拟空间也出现诸如网络暴力、网络法西斯主义、网络虚假信息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对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关注和求解也是一个责任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
然而,从上文对相关研究现状的介绍来看,只有部分学者在局部对网络媒体、舆论监督、政府问责简单联系起来,而没有对网络政治的发展和责任政府、政府问责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所以,我们的研究将变得很有意义。
(三)、趋势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科研价值
2,实践意义:
(2),此课题的调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再次深入社会的机会,让我们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当中来,“实践出真知”,这也是一个了解社会,让书本只是发挥作用的平台。
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上担负着许多的责任,其中社会责任感是我们都必须具备的。
此课题的调研是我们增加对社会的关注度的表现,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也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这也深入贯彻落实武汉大学三创教育的一种形式和途径,有利于展示武汉大学的形象,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五)、其他相关背景材料
1、中国2008-2009年重大“网络舆论与政府行政”事件:
陕西华南虎照片事件:
2007年,陕西省林业厅宣布周正龙拍到华南虎照片。
但照片被网民看出破绽,引发质疑。
随后华南虎事件在网络上沸腾了起来,关于虎照的真假和政府公信力以及政府处理能力等问题都被置于公众讨论监督之中。
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向公众致歉。
6月29日,官方通报周正龙作假,周被捕。
11月17日,周正龙案审结,为“正龙拍虎”事件画上句号。
陕西省林业厅和镇坪县13名相关公务人员,因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受到严肃处理。
9月27日,周正龙一审被判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11月17日二审改判周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期3年执行并处罚金。
但是“周老虎”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一直遮遮掩掩、拖拖沓沓,致使社会公众舆论的质疑一浪高过一浪,使一件本来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的欺诈事件,变成一场轰动全国、时间长达一年的重大公共事件,最终严重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
贵州瓮安事件:
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
对于公安机关作出的“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结论,死者家属深表不满。
6月28日下午4点左右,死者家属邀约三百余人在瓮安县城游行,并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大规模的群体性暴力事件的出现。
事发后一小时,便有瓮安网民通过QQ、MSN把现场的照片、视频传到网上。
那一夜,没人能确切知道究竟有多少网友在传递和讨论瓮安事件。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瓮安事件得以峰回路转,让国内外更多的人开始相信,政府部门在认真调查事件真相,在力求公正地处理事件。
一位舆情研究者认为,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公布真相,放开媒体报道以及组织专人网上辟谣,是此次化解瓮安危机的关键。
云南“躲猫猫”事件:
“躲猫猫”,是个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游戏名称,但它却成为“2009年度网络第一热词”。
“躲猫猫”一词迅速在网络窜红,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
据当地公安部门通报,24岁男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中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众多网民纷纷质疑,一群成年男人在看守所中玩小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听起来非常离奇,而这种“低烈度”游戏竟能致人死亡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于是,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
一个还有4天就要结婚的青年离奇在看守所中死亡,令人痛心。
查清事件真相,既是对家属负责,也是任何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政府的本分,这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事件成为网络热点后,云南省委宣传部迅速组织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并公开面向社会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
根据最新消息,在15人组成的委员会中,有8人是网民和社会人士,其中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网民担任。
云南省相关部门的这一做法,开邀请网民参与重大敏感问题官方调查之先河,体现了执政者对网络民众舆论的重视与尊重,堪称官民互动的典范之一。
湖北“邓玉娇案”:
这是一起发生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的刑事案件,被当地人称为“三特”(即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特殊身份)案件。
2009年5月10日晚上8点,一位官员在色情洗浴场所被刺身亡,简单的情节聚集了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全部要素。
而警方早期公布的相对模糊的案情,又给了公众极大的诠释空间。
从5月10日至6月16日,发生了律师忽然被“解雇”、野三关镇打记者、巴东城“半戒严”等事件,公众和巴东政府情绪日趋对立。
邓玉娇案逐步演化为邓玉娇事件,巴东政府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巴东城的37天,是风云诡谲的37天。
从事件发生后到5月21日当地政府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媒体和公众,然而到5月21日到5月25日却陷入了“不管说什么,都会被网民骂死”的窘境,之后情况在复杂曲折中一路颠簸。
邓玉娇案,在法律意义上颇为普通的刑事案子,为何却在短短数天内演变成牵动全国的公共事件,并持续至今?
巴东县公安局局长杨立勇,被当地官场认为最愿意在公开信息方面有所作为的官员,为何却被网络舆论认为是操控邓玉娇案的“黑手”?
巴东当地官方,何以一度陷入“不管说什么,都会被网民骂死”的窘境?
官方意图和民间舆论,该如何良性共处与互动?
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分析和探索。
湖北应城市长信箱回复:
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淡:
2009年8月19日,湖北应城市一市民致信市长信箱,质疑该市创建办不实地考察,仅限于网上作答的创建方式,并称“创建办网上创建要不得”。
8月20日下午1时59分,该市市长信箱就此信回复:
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淡(回复者错别字,应为面谈)。
此前,宁波网民向区长信箱反映居民出行难问题,得到的回复是两个字“已阅”,该回复被网民称为最牛回复。
再一次将地方政府在信息政治时代应对网络政治的问题突显出来.
据一项调查显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不少网站难以打开,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还有一些甚至出现“死网”现象。
有网友置疑,设立“市长信箱”的目的是架起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为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但当不少市长信箱华而不实时,还谈什么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呢?
这样的市长信箱不是沟通桥梁,只是一个装不进任何意见的木箱子,又怎能保障市政府与市民之间的顺畅交流?
“只有当官真为民做主,网络上的信箱才会真正成为无障碍表达民意的窗口,成为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的利器。
”有评论说。
2、一个横向比较案例——奥巴马与美国网络政治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在作为美国政治生活重头戏的总统大选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奥巴马的最后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本人及其竞选团队对各种网络媒体的深刻理解、高度重视和娴熟运用,因而奥巴马被外界赋予了“互联网总统”、“Web2.0总统”、“科技总统”等各种头衔。
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几乎所有候选人都建立了自己的竞选网页和竞选博客,希拉里、奥巴马等多名候选人还在近几年新出现的My.Space、Face book、YouTube、Flickr等几个热门Web2.0网站中注册,拥有自己的平台。
奥巴马对互联网的重视、理解和运用比其他候选人明显高出一筹,效果也远胜于希拉里、麦凯恩等人。
这也是奥巴马成为最后胜利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网络政治的最终受益人和公认的“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在当选后即出台了多项有利于美国网络政治发展的举措。
其一,公布政府交接网站,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在当选后不到24小时,奥巴马团队便公布了政府交接网站,该网站旨在向网民提供最新消息和声明,同时吸引网民为美国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在“公开政府”的标题下,网站邀请阅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分享意见”。
其二,对白宫网站进行变革。
白宫“新媒体主管”麦肯·菲利普斯在白宫网站发布的首篇博文中称,白宫新网站是白宫发生的第一个变化,它将成为美国总统和政府连接美国和世界的一个平台。
菲利普斯还明确提出了白宫进行新媒体活动的三个重点,即沟通、透明和参与。
白宫网站将兑现奥巴马竞选时的承诺:
把所有非紧急的立法提案先公布在网上,让公众评议,5天之后总统再来决定是否签署。
白宫网站页面提供了从电邮、电话到书信、传真等一系列联系方法。
其三,将每周的周末讲话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以“炉边谈话”帮助美国人走出“大萧条”时代的抑郁症,奥巴马也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当前的经济危机。
他希望按照需要将他的信息直接送到民众的电脑中去,因此,他的每周广播讲话会跳过电视而被制作为网络视频讲话,并上传到YouTube和白宫官网上。
美国总统的每周广播讲话通常为4分钟左右,完全适合在YouTube上播放。
奥巴马的讲话视频几天内迅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浏览和数以千计的博客链接,博客网站Huffington Post形容它是“富兰克林·罗斯福2.0版”,《华盛顿邮报》称这是“YouTube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大学 网络 政治 规则 构建 项目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