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文档 2.docx
- 文档编号:11295687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0.86KB
英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文档 2.docx
《英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文档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文档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在外国语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下,今天我坐在了这里,但是面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青年教师,我实在是如坐针毡,非常汗颜,但受领导安排,不敢有丝毫懈怠,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已成为日前大力倡导的学科主题,说到怎样去提高实效性,我想有句话说得非常贴切: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分析教材、分析学情2、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3、教学设计的步骤(根据各课型设计)4、教学反思
以复习课课型案例进行说明
一.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计划。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灵活多样重实效。
2.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3.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4.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5.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教学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系统所组成,各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
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
二是具有操作性。
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反馈性原则。
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地位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设计的作用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最优化,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2、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4、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二、在课改的新背景下教学设计应是什么?
1、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2、是对“新教材”的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
3、是校本课程过程中的一部分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内容: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反思。
分析、目标、策略、步骤和反思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材和学情分析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以教材内容分析入手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前端分析,可以使教学设计从整体定位再到细节问题有的放矢,抓住学科内容的本质,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
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②学情分析。
学情,指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动机和年龄等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
不同年龄的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不同,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空乏且没有针对性。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方法会变成教师的个人表演。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
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
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
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
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目标和重难点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通过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师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制订的这些目标背后的知识脉络关系。
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
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
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
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①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
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
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②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
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③学法指导
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④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善引导,一堂好课,导语设计至关重要,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本节课学习的殿堂。
一个好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魔法棒。
2、巧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3、勤训练,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
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训练,同时辅以适量的习题进行训练,每节课结束后都应该配以一定的练习,但练习的设计要精心筛选,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看到效果的。
4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其根本在于交流。
语言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情境, 就难以恰当地表述, 难以发挥其表达和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
真实的语言环境,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因此把各因素要很好地组合。
①过程设计意图
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在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
②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
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
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分析教学内容分析②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5,如何设计教学过程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
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思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
【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
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 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什么是复习课?
复习课是教学中常见的课型,是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的必要的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它是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发展能力的课型。
复习课按不同的教学时期、教学阶段而有不同的复习形式,如“模块复习”、“专题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和“中考复习”等,这些复习形式都有其共同的特征:
它所围绕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过去学过的或曾经学过的知识。
因此,复习课与新授课有着根本的区别。
复习课的目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掌握知识的重点,解决平时在教和学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或缺陷,使学生原有的知识适当地扩展和加深,在检测或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复习课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重复性。
复习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如新授课那样强烈,因此复习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形式的新颖性,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复习课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综合,激活旧知识,形成知识纲目、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大容量、系统化。
相对而言,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于新授课,复习课的任务不仅要再认和巩固单个知识点,更主要的是完成对知识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的建构,因此复习课的重要特征是引导学生归纳和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3.注重实践训练,能够迁移运用。
知识的归类、综合、系统化,不是复习的最终目的。
复习任务的真正完成在于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
复习时应选择有典型性的习题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能力训练,使所学知识能够迁移运用。
4.突出复习方法指导,揭示知识规律。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类,要使学生牢固、扎实、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迁移运用,关键在于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如归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运用知识的方法、审题的方法、解题的方法等等。
教师应注意典型题例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深刻理解和掌握。
突出复习重点,优化课堂结构。
5.复习课应目标明确,有鲜明的针对性,针对知识环节中的重点关键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失误、缺漏,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复习。
在复习重点关键内容时,善于设置情境,将问题具体化、生动化,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
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讲、练、评三者要有合理的比例。
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知识之后,在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时,便有可能对新知识自觉进行归类、编码、积累,一旦需要便能够自觉进行检索与提取。
智力就是形成系统的知识。
二、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确有部分复习课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复习无系统性,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积累。
2、复习的内容不关注学生的体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3、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内容。
4、学生的练习往往是一些低认知简单无效重复,训练机械、封闭,答案唯一、解题策略单一。
•其实,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重要,而且要上好似乎比新授课更难。
因此,认真高效地组织复习,弥补新授课的不足,使业已遗忘的得到恢复,并举一反三,甚为重要。
而且,相对而言,上复习课的难处在于:
其一,教学任务必须由教师自己确定。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课程标准上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规定。
因此,教师通常在确定复习什么时犯难。
其二,教学内容不新,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方法上变化外,一定要复习学生迫切需要复习的内容。
可见无论是选定复习内容还是变换方法都需要克服困难。
•其三,要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心理容易疲劳。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战略性复习与战术性复习结合起来,前者是从宏观上把握,后者是从微观上吃透。
不断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等中获得规律性,再将规律性运用到具体内容的复习上。
要做到有一定难度。
•复习课的任务
•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的结构
•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
•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巡视辅导;
•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
•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
•4、基础性原则5、精选性原则6、指导性原则7、及时性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在复习中要体现:
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
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四、复习课的基本类型
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实际上复习教学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并不是只有等到复习课才进行。
只要知识出现遗忘或开始更新,就有必要进行复习。
按照复习的时机来分,复习教学可分为平时复习和阶段性复习。
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依据复习课的目标要求和特点,复习课的模式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
1、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
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
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2、梳。
“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
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
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
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3、析。
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
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4、练。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
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测。
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
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三、英语复习课教学环节设计
一般复习课的设计包括以下环节:
1、分析教材、分析学情
2、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3、复习方法、复习过程、
4、复习评价等方面。
(一)解读课标要求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
复习目标的确定,我认为要依据四个方面。
1、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的标准,是确定复习目标的直接依据。
课程标准是对我们教学的中心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英语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文档 英语 怎样 进行 教学 设计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