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成长故事.docx
- 文档编号:11294455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30KB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docx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成长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
——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
在开始讲授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
后来,经过不断的反思,与同组教师的切磋,学生们的反馈,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教与学的含义,教师与学生在一节课中的位置。
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因地制宜,才能开展你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于是,我仔细分析了我的学生,我班的同学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基础不扎实,因此,不能讲得太深,而要照顾到整体的双基,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尽量设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便活跃课堂。
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
“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但同时还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上课内容丰富,充实。
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
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我明白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如何在思想和理论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我与《珍珠鸟》一起成长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10月26—28号,我有幸作为大战场乡赛课教师代表参加了中宁县2009年新课程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各乡的16位赛课教师、还有县教研室评委以及各校听课教师上百人集聚中宁九小。
初冬,寒风瑟瑟,但阻挡不了每一位参赛教师想要冲击县一等奖的决心与信念。
长达三天的赛课,可以说每堂课都代表着各乡镇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最高水平;每堂课的展示都反映着参赛教师付出的心血,蕴藏着参赛教师的创造与智慧,包含着老师们对教学教研的热爱与追求!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我的《珍珠鸟》在县教研室贺晓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夺得大赛的一等奖。
做为参赛者,我因所取得的成绩而欣喜。
当成功的光环眷顾着我时,我又不禁为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而感慨万分。
我已经有十九年教龄了,在这次参赛教师中是名副其实的“高龄老教师”。
19年来,我所上过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可以说是比较多的,应该说,在教学经验和临阵发挥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次赛课仍然让我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从《珍珠鸟》的诞生到赛课的结束,从参加学校比赛到参加大战场中心学校的比赛再到后来的县赛,《珍珠鸟》一课前前后后上过8遍,课件反反复复修改过6次。
每一次对课的修改、打磨都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要磨出一堂好课是相当不容易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磨课的道路曲折,过程艰辛,但是我的收获也是沉甸甸的。
下面就将自己的磨课感想与大家共勉,也期望能给在座的年轻朋友带来些许启示。
说实话,参加乡里的比赛,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乡里四节课当中我的课堂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当贺晓锦老师定了我时,对我简直就是意外。
贺晓锦老师跟我说了选中我的几个原因:
第一,她看中我们学校这个优秀的团队,因为程校长善长搞教学,能够近距离地指导我、帮助我;第二,近两年我在教学上舍得发狠;第三,我们学校也非常看重这么一个机会,想争取这么一个机会;最重要的是第四,这次的四堂课中有的赛课教师完全照搬网上优秀教案,有的课大部分亮点都是借用他人已经在阅读教学大赛中获过奖的课中的亮点。
只有我的这堂课是原汁原味的,代表着程校长指导下自己的思考与智慧。
由此,我得到一个启示:
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创造性的劳动永远是最有价值的。
赛课完毕,我静坐反思,这次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应归功于:
一、精彩的教学设计。
精彩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者对教材深入地把握。
为了定教案,李老师经常带我一道钻研教材,有时刚定下教案,又突然一个电话:
“张老师,我看那里还可以这样改改……”诸如此类的电话我不知接到过多少次。
在与李老师一道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学设计要注意两点:
一,在教学设计时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将作者的思路转变为学者的学路。
《珍珠鸟》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李老师指导我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就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步,整体感知,交流整体印象;第二步,了解珍珠鸟的“怕人”;第三步,体验珍珠鸟的“不怕人”;第四步,探寻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原因;第五步,感悟“信赖”,抒发情感。
二,要善于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对文本进行全面“透视”,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点。
记得全国小语会总会长崔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向》讲话中提到:
几年的课改实践,阅读教学出现了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训练的现象。
回想自己《珍珠鸟》最初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对文本内容的朗读与感悟,而缺少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不正走入了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训练的误区吗?
这次,李老师帮我端正了教学思想,他在处理教材时以两处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一是在教学设计中抓叠词、关键词比较朗读,了解珍珠鸟“怕人”的特点。
二是抓“一会儿”体会朗读——想象淘气的珍珠鸟还会怎么飞?
引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口述片段,并读出珍珠鸟的“不怕人”。
这样,不仅让学生感悟到表达的精妙,还培养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时何处讲解,何处设问,何处范读,何处留下空白,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的准确优美,板块之间的转承、总结与停顿都经过缜密的思考。
应该说,精彩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二、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
教学设计定下来后,开始试教。
李老师讲,你必须保证在乡赛中出线。
我又一次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和压头。
不过,我总是鼓励自己,有一线希望就要努力争取。
虽然李老师总是讲,试教不要太多。
但是我总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李老师面前。
在李老师听我试教之前,我和主任一起,多次在不同的班自己偷偷试教。
等李老师正式听了试教之后,他的评课又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是,课堂上要跟着学生走,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课堂的激励、导向、引导、调控、纠错,不能光想着完成教案;二是,课堂上不能有任何一句离新课标的理念比较远的话。
但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在李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在教学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在试教中一次又一次努力,一次又一次感悟,一次又一次记录自己成功的地方,终于一次比一次效果好。
“顺学而导”的理念和行为具备了,但是调控课堂,把握时间这个难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由于设计时教学内容比较满,每次试教总有超时现象。
少则2分钟,碰到学生状况不好的时候,还拖堂10分钟之久。
县里比赛的前一天,主任陪我在中心小学进行最后一次试教,又出现了这种状况。
我急了,打电话给李老师,李老师说:
“现在你就不要再找我了,明天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按自己的意思办。
”
那天晚上,我一次又一次思考:
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在这个班上得很生动,而到另外一个班却上得很沉闷,甚至很吃力呢?
难道仅仅是学生素质高低的原因吗?
明天就要赛课了,我该如何就着学生来,保证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不拖堂,都能上出效果呢?
经过一阵沉寂与思索,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我追求的是教学之术,看重的是自己的活动,而忽略了“学生”这个最重要的学习主体。
教案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的呀!
我按自己的意思将教案作了大胆的取舍后,只熟记了大的条条框架,然后在脑海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应变的对策。
比赛那天,我是第四节课,为了保证自己有充沛的精力上课,我泡好西洋参水,喝了足足三节课。
正是不轻言放弃,为比赛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真挚的情感流露。
县里比赛,不准和学生见面,如何利用课前谈话10分钟拉近自己和陌生学生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
我想了一个课前谈话“金点子”(猜谜语:
秋天的草坪,谈“阳光伙伴”)结果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老师反馈机敏,学生朗读在老师指导下看得出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我想:
这多亏了课前10分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情交流,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依然还是真情。
真挚的情感流露是这堂课成功的催化剂。
四、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19年的教学阅历让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记得那天比赛的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时,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后,就习惯性地等着老师问“为什么”。
当发现一个学生读完句子,没等老师问“为什么”马上谈体会时,我及时表扬他“说话思路清晰,先读句子后谈体会”,并提出自己的要求“我希望这种汇报方法能够在全班得到推广”。
马上,学生照做,之后,又一个较差的学生读完句子停了下来,我马上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边智慧地引导:
“我在等待”,孩子马上意识到了,接着谈体会。
他的体会谈得很不怎么样,等他谈完后,我马上表扬他:
“你真聪明,老师只等待了两秒钟你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还记得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学生动笔在写自己的感言,可是下课铃声已经响了,这时,我随机应变,让学生即兴创作——口头表达,然后马上下课。
终于,我第一次解决了课堂拖堂的问题。
俗话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记得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次,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
那堂课很吸引人,以致苏霍姆林斯基听得入了迷,直至下课也没有在听课本上记下一个字。
课后,他问那位执教老师:
“你备这堂课花了多长的时间?
”老师这样回答“我形成教案只花了15分钟,但是备这堂课我用了我的一辈子”。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我想只有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踏实、扎实,加上不断的学习充电,你才能于不变中应万变,你才能够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上出精彩的好课,难道不是吗?
磨课赛课的过程是费时花精力的,留给我的思考也是永远的。
赛课完后,我时常静下心来认真反思:
与全县参赛教师相比,我的普通话是最标准的吗?
我的课堂语言够充满魅力吗?
我的文化底蕴够深厚吗?
我具备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吗?
我离名师的标准还相差多少呢?
我想,在座的都是有相当高的学历的,经过正规培训的年轻有为的有追求有思想的一代人,你们在追求光明的前途同时,还可以追求卓越。
但是请记住:
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
最后,我想说感谢,感谢学校感谢李老师把我推上了我教育生涯中迄今为止最高的自我展示的舞台,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感谢老师学生的倾力协作。
《珍珠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放飞珍珠鸟的过程中,有追求,有迷惘,有执著,有艰辛,有付出,更有收获与成长。
我期待我们放飞心中的理想,与《珍珠鸟》一道成长。
学生教我巧背书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些词,别说学生没见过,就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只是在算命先生的口中听过,充其量有个模糊的认识吧。
明天就要上这个“读读背背”,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这一连串拗口的毫不相干的词儿给背下来。
学生怎么办呢?
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死记硬背吗?
他们会有兴趣吗?
这也许不行吧。
我反复地琢磨着,何不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今晚回去找个好办法来背?
孔子不是说过: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也许我认为特难,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呢。
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属相说起,然后请学生讲十二生肖故事,最后由我讲解十二时辰。
接下来就该学生背诵。
多难背呀,我都替他们着急。
“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班的小诸葛明明举起了手,“‘子鼠’——老鼠的儿子;‘丑牛’——长得很丑的牛;老虎是兽中之王,攻击其他动物常赢——‘寅虎’;‘卯兔’——兔子长毛;‘辰龙’——大演员,‘巳蛇’——四条蛇;‘午马’——五匹马……”
真没想到,他竟把这些枯燥的词用谐音或扩词的办法变得生动而有趣。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李小琴说:
“老师,我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串联成一段话,孙猴子家有一些鸡,一只虚弱的狗和一头害羞的猪。
”
孩子们用他们的方法互相启发,没费多少力气便会背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了。
这堂课真真切切地再一次提醒我: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感知、认识,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被学生问住了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
“老师,你知道香蕉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吗?
”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是北方根本没有这种树,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
“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
”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
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
“香蕉是通过海洋来传播种子的。
”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
“因为香蕉是生长在南方热带的,南方热带种子能在那里生根,发芽,最后又长成了香蕉苗。
”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
“谢谢你,老师。
”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平稳的心态,及时去解决问题,不能遏制学生的求知欲。
孩子,别再轻易趴下
早上,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
“老师,又被扣分了,他今天又没带红领巾。
”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无奈。
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
“今天,你怎么又没带红领巾啊?
”他高高地抬着头,脸一点儿也不红,眨巴着眼睛对我说:
“我忘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扣分单都是拜他所赐,我没少教育过他,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可丝毫不见成效,他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仍然是他爸爸妈妈的乖女儿。
他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他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次找寻突破口,一定要把他这个顽固的堡垒攻下来。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想到他那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他:
“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
”他也会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他能学好。
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他的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晚上,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于要实施计划了。
第一步,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我早已深知他们特别溺爱他,我多次建议让他们对他的学习多关注一些,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都不肯对儿子进行一些劝阻,反而更加纵容。
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们进行迂回战术,我告诉他们为了他的形象问题,使他长得更加笔直,向他们提议给他买个背背佳。
因为他们特别疼爱女儿,他们也怕身体长弯了,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背背佳。
当天,王宁波穿着背背佳来上学了,我的第二步就该猛烈地开展了,刚上课,我就表扬他:
“同学们,快看,他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的正,腰杆挺得真直啊!
”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他接下去说:
“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
”我在班上开辟了“纪律行为”板块,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减分。
他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果然,在他刚穿上背背佳的兴头上,我又借机表扬了他,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他有进步并给他加了2分。
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加了2分,他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
在课间,我惊喜地发现,他拿着书本去向同学虚心请教了,我看到他对学习有了兴趣,我的心高兴的像花儿一样。
紧接着我的第三步开始了,在批改第三单元考试卷时,我把他的试卷少扣了几分,这样他就有了良的好成绩,当发到考试卷时,他特别兴奋,还一个劲的问同学,他那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是怎样的呢?
要求同学给他讲解。
从他课上和课间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在努力改变自己,他想成为一名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好学生。
我读出了他的心思,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进步的速度真快,从合格线上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良好的行列。
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他对我瞪着笑眯眯的眼睛,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要坚持的信心。
当天晚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他的家长打去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他,让他勇追直上,千万不要松气,不要骄傲。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实现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
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的掌握与判断,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好像在斗智斗勇一样的有乐趣。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其实,学生也教会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处事。
我将遵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的教学原则一直努力下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成长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