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1128739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59KB
《秋游》教学反思.docx
《《秋游》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游》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教学反思1
__语言优美,叙述了老师带孩子们出去游玩的情景,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写,使课文充满诗意。
教学中,图文结合,重点让孩子们观察,把看到的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一遍一遍去读课文,从中感悟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指导孩子们看图,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里农田的庄稼成熟了吗?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孩子们观察很细,联系实际生活,他们尽情地说。
有的说:
“天上的白云像棉花,有时又像奔跑的马儿……有的说:
“天上的云有时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
秋姑娘来到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乐开了花,稻子笑弯了腰、秋姑娘来到校园里,孩子们在凉爽中游玩……孩子们真会想,真会说,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感悟。
从中感受到秋天的景色美如画。
把课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悟、读中掌握学习方法,边读、边动笔、标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联系上下理解课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秋游》教学反思2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秋游》一课。
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以读为主,引导看图、想象,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地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
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白云有时像什么?
有时像什么?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
”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
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
“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
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
”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虽然,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朗读的技巧领会不到位。
这时,教师没有及时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读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朗读的方法。
课后,我想: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
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了,自然也就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了。
二、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
”有的孩子喊:
“我们多么开心呀!
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学生完全被感染了,“开心”在课堂上空飘荡着。
这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体会、感悟,表达这种心情。
三、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相结合。
识字教学脱离了一定的语言情境,就显得枯燥乏味。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识字,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激发识字的欲望。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在学生感受着同学们在草地上打滚儿、逮蚂蚱、奔跑追逐的欢乐心情时,我引出了“追逐”这个词语,问学生:
“追逐”是什么意思?
然后用字理的方法分析字的结构,让学生描红。
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识字,可以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秋游》教学反思3
练习一刚刚学过描写秋天的四个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天朗气清、秋色宜人和《秋天到》,所以在学习本课的时候,让学生背诵四个成语和《秋天到》,导入课文。
在课文内容第二段中,写了一望无际的蓝天和白云,并且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白云朵朵,有时像一群绵羊,有时像……在此处,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白云还可能像什么。
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回答各种各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了秋游时孩子们在做不同的活动,在此处,重点讲解“有的……有的……有的……”的用法。
起初我给孩子们规定了话题,以春游到塘栖湖公园为主题,让孩子们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春游的时候大家都在做些什么。
其中一个学生说,春游的时候同学们有的采集树叶,有的放风筝,有的表演绘本剧。
孩子们对春游感触颇多,也加深了孩子们对该句式的理解。
然后我引导孩子们集思广益,针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用该句式练习说话,进一步让孩子们掌握该句式。
《秋游》教学反思4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
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
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关注学生的朗读,强调“书不读熟不开讲”,并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读课文。
例如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请把自己最拿手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学生在经过前面主动又有趣地学习后,个个都踊跃地朗读且读得很有感情又投入。
有的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还主动配上动作;有的学生读到最后一段时,边读边跳像在草地上玩耍;有的读第三自然段时重轻音读得特别好;还有的读着读着不禁咯咯笑起来等等。
这样的读既达到了本课所要求的目标,又让学生再次充分感受到了文美、景美、情美,是一次声情并茂的读,这样的读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抒发。
《秋游》教学反思5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千变万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斓,美在丰收。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你来做魔术师,也来变白云。
这样美丽的黄色、红色、白色,分别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可以把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么。
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
当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后,再请他们读出这种美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创设了朗读情境,激励了情绪,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情流露。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请学生说说自己
《秋游》教学反思6
本课不论是写秋景还是秋游,都是以“秋”字入手的。
现在正值秋节,所以我用三个有关“秋”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世界。
在教学的环节中,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朗读带,并且让他们在脑海中浮现所听到的景物,这不仅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把他们带入课文。
在字、词、句的练读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说话”,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模仿与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练就孩子的胆量和思维的灵活度。
再读课文,就给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
秋天的美具体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引导并培养学生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内容,比如:
天空美、农田美、欢乐美……。
我设计本课教学环节的最终目的:
把孩子对秋景的喜爱上升到对秋天大自然的赞美。
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过多讨论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充分地各抒已见,增加课堂上的多元化知识。
《秋游》教学反思7
十月二十日的清晨,踏着清新的露珠,呼吸着秋的气息,我们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幼儿园大三班、大四班、中三班、小三班的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淄博人民公园,虽说天空中没有太阳的笑脸,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按计划我们先围绕公园游览,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孩子们被公园中的情境吸引着,被道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吸引着,到达目的地时,不难看出孩子的兴奋。
我们以“认识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开展了这次亲子活动。
孩子们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呼吸着花草树木芳香的气息,领略公园别致、美丽的秋景。
当孩子们投入青草地的怀抱,尽情嬉戏,休憩时仍不忘将果皮和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孩子们说:
“公园环境这么美,不能随地丢垃圾。
”在公园里,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在60米的白布上尽情的挥洒,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画在了白布上,并与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一起讲述那快乐的时光,跟大家共同分享;有的向游客介绍自己的环保绘画作品……。
大四班宋汉杰小朋友画的是我们居住的地球,他告诉大家绿色是我们的家,蓝色是大海,我喜欢在这里生活。
赵筱林小朋友告诉电视台的叔叔阿姨:
“今天我们来看了好多漂亮的树叶,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大三班的王柏翔和汤正昊的妈妈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说出了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鲁中晨报的新闻记者叔叔也来参观小朋友们的杰作了,还为我们60米的作品拍了照片,说要把我们这次活动当作新闻登在报纸上呢!
愉快的秋游活动给了幼儿丰富的生活体验。
此次秋游活动让幼儿“走出教室,步入自然,溶入社会”,再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
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使之更加深刻,而且让幼儿从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爱护一草一木等小事做起,进行良好行为的实践。
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
在快乐亲子游中,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亲情。
同时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进一步融洽了家园关系,全面体现了家园合力共育的实效。
《秋游》教学反思8
《秋游》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情景。
我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就在于我能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串起看图、想象、说话,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读的还不够多,学生在感悟的时候不够深刻,让学生说的少。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老师带领学生去郊游。
我让学生用“谁和谁什么时间去哪儿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话,先整体感悟整篇课文的内容。
学生能简单的把话说完整,把句子表达清楚。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写景来展示秋天的美,在这两段,我通过播放图片和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种色彩。
并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去思考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如“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中的“黄、红、白”相关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并用这些词语来说话,如:
稻子黄了,像————,这样也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用“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想象说话时,图片放得过快,对学生的说话没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
另外,学生想象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
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老师适时启发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一些教学机智。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学生读出了庄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话读得不够流畅,欣喜的语气还不够。
如果我在备课时能够充分研读教材,把场面和语言表达形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朗读,那么学生才会在读中体会庄稼丰收时农民伯伯内心的愉悦!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写了秋游时的人物的各种状态,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但是这句话让学生说的有点少,我自己也没有完全给学生点透,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完全掌握。
我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把教材研读通透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上课也会更流畅,学生接受的时候才能更轻松,老师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课!
《秋游》教学反思9
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特级教师贾志敏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
我依据这三个原则对我校解丽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秋游》进行反思。
1、要以学生为本。
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本节课学生精神专注、积极投入,做到了充分地读、尽情地说、扎实地写。
2、要以训练为主。
语言是一种技能。
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
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在这节课解老师有三处说话训练:
“有时……有时……”的句式想象天空中变化的白云,用果园里,葡萄()了,柿子()了,梨子()了感受秋天果园的美,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体验秋游的快乐。
有了这一次次的训练,学生就会把话说得有条理,说得具体,说得生动。
在这节课中解老师还将读贯穿始终,朗读的形式多样:
个别读、示范读、赛读,在读中领略秋天的美,在读中体验秋游的快乐。
除此之外,还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要以鼓励为主。
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
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学生不愿意亮开嗓子,不敢亮开嗓子时,解老师没有训斥学生,没有说些大道理,而是故意压低嗓子唱《郊游》,让学生辨析。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愿意亮开嗓子。
秋游的快乐在课堂上荡漾开来。
建议: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可以这样处理: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在书上画出来。
(天空、白云、果园里的稻子、高粱、棉花)
2、示范读第二自然段,想象秋天的景色。
你喜欢这儿的景色吗吗?
3、交流。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见过稻子、高粱、棉花吗?
先说说你见过的景象。
补充高粱的图片,观察感受。
指导朗读。
(3)我们又走进了果园,看到这样的景象。
(出示课件)进行说话训练。
(4)我们在秋游时还路过菜园、树林,也能仿照的说说。
(5)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朗读,读出秋天的美。
(6)农田、果园、菜园里的一切与我们有关系吗?
你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如何?
简单说说。
再次朗读,读出秋田丰收的喜悦。
5、配乐朗读二三自然段,整体感受秋天的美。
《秋游》教学反思10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__开头,为了让学生体会“渐渐”这个程度副词,我创设两个情境,分别请两个学生演示场景。
同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回忆《练习1》中学习的“秋风送爽”这个成语。
第二段关于天空的描写是重点。
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天空之美的描写,复习《练习1》中的“天朗气清”这个成语。
同时这段重点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让学生再进行句式扩展。
第三段写农田里的秋景,这和《秋天到》第一小节中“秋天庄稼长的好”有相似处,我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同时请孩子们比较哪个比较好。
这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对秋天、秋景、秋游的感触不深,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孩子们的提出的问题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没有真正达到在做中学的教学效果。
二、没有深入进行阅读教学。
我应该选取课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进行重点的阅读教学,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
而不是仅仅采用单个读、齐读、教师示范读等传统模式。
《秋游》教学反思11
《秋游》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
上本节课时,我着力于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从图画,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并适时地进行说话训练。
第一处:
小黑板出示:
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我说: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小鸟在蓝天中快乐的游戏,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
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
这时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
白马、老爷爷的胡子、山羊、腾飞的巨龙、棉花糖……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第二处:
出示: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述:
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的农田怎么样呢?
请看(出示图)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秋天农田的景色吗?
马上,学生就想到了田野的颜色美:
五彩斑斓、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等词从他们口中蹦出!
接着,我让学生给“黄”换词,如:
黄灿灿、金黄金黄、金灿灿、黄澄澄,再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
像给大地铺了一层金地毯。
对高粱、棉花,我也是让学生先给颜色的词换词,再说说红得怎么样?
白得怎么样?
学生说的都不错,如:
高粱火红火红的,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高粱乐红了脸,像是一把把高举的火炬!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天上的白云飘落到了人间。
棉花雪白雪白的,像草原上成群的羊儿在散步。
……
第三处:
农田很美,但是我和学生都不仅仅满足于秋天的田野美,我们联想到了果园的美,果园的芳香。
我出示句式:
果园里……
学生说到:
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成语:
瓜果遍地、丹桂飘香,丰收在望,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果园大丰收》,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第四处: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由于在一年级时有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起来很容易,内容很广,有联欢会的,有大扫除的,有大课间的,自习课的,还有菜市场上人们的行动,一个学生还说到了小朋友上学时乘坐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说话能力在不断提高!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
本学期,市局将我们将二年级的研究重点定为写话,要求我们积极进行“每天一句话(或一段话)”的教学探索,那我想我们教师首先要用好语文教材这本书,深入文本,开发教学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秋游》教学反思12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城市的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
由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在学习课文第二组句子时,我首先指名读,再自读,同桌互读。
然后在读通顺、读正确的基础上,再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句子描写的图画。
接着欣赏多媒体课件,是否与自己所想的一样。
最后出示句式“秋天来啦,梨树──,好像──。
”指导说话。
其他三组句子小组内看图片练习说话。
既练习了说话,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同时感受到了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
我在教学中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使其领悟其中的感情。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只要教师引导恰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即使一千个学生便有一千种不同的朗读方式。
我们要用多种方法导“悟”,启发学生看、画、演、议、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我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师生一起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去寻找秋天,搜集落叶。
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活动中改变了传统的“秧田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完全改变了,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气氛特别活跃,他们善于观察、发现。
学生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教师从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变成了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秋游》教学反思13
《秋游》一课文质兼美,从“秋”字落笔,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以“游”贯全篇,表现了孩子们的欢乐情怀,显得切题切意。
__通过叙写同学们在教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第一次读到《秋游》,心里就非常喜欢。
景美、情美,文美,如诗一般,如画一般。
全文四个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与田野的美丽景色,描写秋天的天空时,突出抓住蓝天“一望无边”与白云形状变化多、奇、美的特点;描写田野上稻子、高粱、棉花时,则抓住了它们色彩的特点,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而第四自然段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地上愉快嬉戏的情景,充分展现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心情。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感受字里行间情感之美?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是复习导入,主要是检查文中相关词语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让孩子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在听的过程中了解秋游的路线——课文写作顺序。
三是细致感悟课文,逐节细读,体会秋天的景色特点与秋游时的快乐心情。
其中,第一自然段扣住“凉”“郊”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秋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把握郊外是怎样的环境;第二自然段赏图说话与读文结合体会蓝天与白云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读文与说话练习相融合,体会秋季田野“丰收在望、色彩斑斓”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孩子去切身体验:
你在草地上怎么玩呀?
心情如何?
让孩子的心真正进入文本,体验情感。
四是整体朗读,升华情感。
同时,在设计PPT课件时,也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课文特色,努力做到图文结合,色彩鲜艳,童趣盎然,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提升孩子能力。
下面撷取教学中的片断来阐述一下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思考:
师:
让我们继续去秋游吧,这次我们来到哪儿了?
(出示田野的图片)
生:
农田里。
师:
是的,我们一起来到农田里,看到了什么呢?
谁能来说一说?
生: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
(出示课文第三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
齐读。
师:
你最喜欢什么呢?
谁来说一说?
生:
我喜欢棉花。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棉花白。
师:
嗯,连起来说说呢。
生:
我最喜欢棉花,因为棉花白白的。
生:
我最喜欢稻子,稻子里有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游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