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网即时通讯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286351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74.52KB
中国跨网即时通讯研究报告.docx
《中国跨网即时通讯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跨网即时通讯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跨网即时通讯研究报告
2007年中国跨网即时通讯研究报告
2007-06-0609:
02
报告相关定义
即时通讯:
以软件为执行手段,以多种信息格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沟通为目的,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讯技术来实现的同平台、跨平台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性通讯工具。
跨网即时通讯:
指把即时通讯范围扩大到互联网以外的移动电话网和固定电话网络,实现互联网、移动网和固定电话网三个网络间的即时沟通。
即时通讯用户:
过去一年内使用过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
报告摘要
□传统即时通讯行业中的第一代、第二代即时通讯软件的跨网通讯应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的信息互换,是互联网中的桌面即时消息和移动网络中的短消息系统的结合。
这个属于跨网即时通讯的萌芽期;在第二代后期、第三代即时通讯软件中的跨网通讯应用则是进一步将移动即时消息深化,同时加强跨网的语音交流。
这个属于跨网即时通讯产生的雏形期;随着移动即时消息的进一步深化、跨网语音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跨网通讯领域的更大拓宽,真正意义上的跨网即时通讯已发展成型,也就形成了第四代即时通讯软件——跨网即时通讯。
□跨网即时通讯应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互联网与移动网间信息的互换,称为移动即时通讯;另一个是互联网、移动电话网和固定电话网之间的跨网语音应用。
□2005年我国移动即时通讯(移动IM)用户为500万,2006我国移动IM注册用户量达到700万。
未来三年移动IM用户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移动IM用户将达到2000万人。
□中国移动IM市场收入在近年呈现快速增长。
iResearch研究显示,2005年中国移动IM市场规模达4.8亿元,2006年中国移动IM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7亿元。
预计未来三年移动IM市场将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率增长。
□2004年中国使用PCtoPhone的即时通讯用户达到60万。
随着通话质量的改善以及通话费的降低,用户渗透率不断增加。
2006年800万用户在使用即时通讯的PCtoPhone功能。
□以移动QQ和移动MSN为代表的移动IM服务受移动运营商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在产业链条中移动运营商处于核心位置,运营商的相关政策将直接影响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的收入。
□在跨网语音市场,运营商更是处于核心产业的位置。
由于即时通讯用户数量众多,即时通讯软件开通此类功能后将给电信运营商的语音收入带来巨大冲击,考虑到传统电信设备的保值因素,政府会从政策上对该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
□尽管国家对跨网语音市场进行严格管制,但是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用户需求上,跨网语音的广泛应用都是大势所趋,是发展的必然。
从技术上看,主流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都已经具备了提供移动即时通讯和多方通话(PC2PHONE)的能力;从需求上看,这一应用可以给用户带来实惠,用户需求强烈。
所以国家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力度会逐渐放松。
□网民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本质原因在于即时通讯软件可以给用户创造价值,其中之一是满足用户随时与在线其他用户间的交流,这种情况随着用户的增多其价值也随之增大;跨网语音沟通也给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尤其PCtoPhone模式可以联通互联网、固网和移动网,给用户节约大量的话费开销。
□随着通信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使用单一网络的服务,因为许多人都拥有不同网络的各种服务,然而使用各自独立网络的服务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跨网通讯服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烈。
□跨网通讯服务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跨网即时通讯软件盈利的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报告正文
1、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概述
1.1、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历程
1.1.1、从时间纬度来划分
即时通讯之所以深受青睐,完全得益于它在沟通中为用户带来的极大便利。
1997年ICQ进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1999年2月腾讯在互联网上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到1999年底,O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空前的130多万,占整个内地中文即时通讯用户市场份额的80%以上,同时也成为内地网站中在线人数最多的热门服务网站。
国内即时通讯行业发展表
2004年腾讯在香港成功上市,网易推出了网易泡泡2004版本,新浪正式收购浪玛UC,转而开发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新浪UC,2005年搜狐也推出其基于Web的即时通讯软件“搜Q”。
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阿里巴巴等都分别推出了针对电子商务用户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
Google在2005年推出的GoogleTalk利用其搜索引擎所打造的品牌神话获得了用户的支持和好评。
而MSN在2005年中正式全面进军中国的大动静也进一步巩固了MSNMessenger在中国IM市场第二的位置。
进入2006年,即时通讯软件在跨网络、跨平台的信息沟通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尤其是通过短信渠道与手机的信息互换、互联网上IM软件间的语音沟通、互联网上IM软件与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间的互通。
即时通讯市场上出现了新的面孔如中国卫通和广州易联联合推出的群英会,中国移动的飞信和中国联通的超信。
1.1.2、从功能纬度来划分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即时通讯软件不断与新技术相融合,使得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不断多元化,各类新应用逐渐丰富。
最初即时通讯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互联网上文本信息的传递,以ICQ、QQ、MSN为代表;后来随带宽的增加逐渐出现语音信息传递,以QQ、雅虎通、UC、SKYPE为代表;再次发展到视频信息传递,以QQ、MSN、SKYPE、ET为代表;这些都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电脑之间,再进一步的发展即实现跨网络的语音、视频信息的传递,以群英会、飞信为代表。
但由于在我国可视电话尚未普及以及3G网络并未正式投入使用,跨网络信息传递目前主要实现的是文本、语音的跨网多方通信。
国内即时通讯功能发展趋势图
2006年的即时通讯行业,最大亮点莫过于中国移动经过几个月的内测推出移动IM-飞信以及中国卫通和广州易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群英会。
随着电信运营商进入即时通讯行业,意味着电信运营商也看好即时通讯行业的未来前景,预计2007年即时通讯行业将会更加热闹,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1.2、即时通讯市场用户规模及预测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及预测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每周超过1小时上网行为的网民在2005年已经达到1.11亿人,在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32亿人。
iResearch预测,到2008年中国互联网人口将超过2亿人。
□中国即时通讯用户数量
经过近6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于在网上使用即时通讯进行交流,甚至有超过电子邮件使用率的趋势。
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使得即时通讯用户也日益增长,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7000万人,2005年达到了9300万人。
iResearch预测2006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将增长29%,达到1.2亿人。
2、跨网即时通讯定义及促进性因素
2.1、跨网即时通讯的定义
即时消息(InstantMessaging)自1998年面世以来,只经历短暂的市场认知周期便被广大使用者所青睐。
IM始于ICQ软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通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即时消息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周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各种IM软件层出不穷,例如QQ、MSN、YahooMessenger等。
随着应用的发展,今天的即时通讯产品已经将电子邮箱、手机短信、语音传递、文件服务等内容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网络通信工具。
即时通讯可以定义为以软件为执行手段,以多种信息格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沟通为目的,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讯技术来实现的同平台、跨平台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性通讯工具。
跨网即时通讯是指把通讯范围扩大到互联网以外的移动电话网和固定电话网络,实现互联网、移动网和固定电话网三个网络间的即时沟通。
2.2.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促进性因素
□网民的不断增多
根据CNNIC统计,2006年中国互联网网民达到1.32亿人。
即时通讯是互联网上的基础服务之一,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极高,所以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即时通讯用户也会以近似的速率增加。
□即时通讯用户基数的庞大
即时通讯用户基数的增多使得即时通讯平台对网民的价值增大,为了达到与同事或者朋友随时在互联网上沟通的目的,网民必须加入到其同事或者朋友正在使用即时通讯系统。
以QQ为例,QQ用户越多则对普通网民加入QQ系统的吸引力越大,这种用户的规模效应是导致QQ用户自我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2006年即时通讯用户的数量超过1亿人,这样大的用户基数是吸引非即时通讯用户加入到即时通讯系统的强大力量。
□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预计到2006年中国的手机用户规模增加到4.65亿户。
如此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是移动即时消息需求的基础。
2005年移动QQ注册用户一度达到约480万人,预计2006年移动QQ的注册用户数将达到660万人左右,可见手机用户对于即时消息的推出非常欢迎。
□多方通话政策限制的减弱
目前主要即时通讯软件都提供PC上用户间的语音通话功能,而且此功能已经非常得完善,通话质量高,甚至可以与普通电话媲美,部分MSN、QQ、雅虎通、Skype等用户已经非常熟悉此项功能。
尽管在IM拨打普通电话方面主要IM服务提供商从技术上已经可以胜任,但是国家管制依然较为严格。
按信产部2003年2月公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网络电话属于基础电信业务,除具有基础电信经营资格的6大运营商外,任何其他经营实体均不得经营此项业务。
2005年7月,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规定:
“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电脑到电话(PCtoPhone)方式网络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
”但实际上电信运营商都在不同程度推出了网络电话服务,如与中国卫通合作的“群英会”、铁通推出得“REDVIP”服务。
□用户需求的增加
随着经济交通的发达,越来越多网民在国内其他地区或者国外有亲戚朋友或者生意上的伙伴,而此类长途电话的定价异常昂贵。
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此类话费的开销,所以此类业务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3、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发展及预测
3.1、中国跨网即时通讯市场发展阶段
从1997年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诞生后发展到现在,即时通讯行业先后经历了文本通信、语音交流、视频交流和跨网沟通等多种信息传递技术变革,而且在2006年更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跨网即时通讯。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从整个即时通讯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在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过程中不难找出即时通讯行业在跨网通讯领域中的应用。
可以说跨网即时通讯应用的萌芽、雏形以及诞生,都贯穿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随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所产生的新发展方向。
传统即时通讯行业中的第一代、第二代即时通讯软件的跨网通讯应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的信息互换(该种信息互换在本报告中称为移动即时信息),是互联网中的桌面即时消息和移动网络中的短消息系统的结合。
这个属于跨网即时通讯的萌芽期。
在第二代后期、第三代即时通讯软件中的跨网通讯应用则是进一步将移动即时消息深化,同时加强跨网的语音交流。
这个属于跨网即时通讯产生的雏形期。
在移动即时消息的进一步深化、跨网语音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跨网通讯领域的更大拓宽,真正意义上的跨网即时通讯已发展成型,也就形成了第四代即时通讯软件——跨网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行业发展各阶段的跨网应用
即时通讯的发展
主要跨网沟通应用领域
代表产品
时间
第一代和第二代前期即时通讯软件
互联网和移动网文本信息交换
移动QQ
2000年前后(萌芽期)
第二代后期与第三代即时通讯软件
互联网和移动网文本信息服务加强;跨网和电话网语音服务加强
移动QQ、移动MSN、PICA、Skype
2004-2005年(雏形期)
第三代后期与第四代即时通讯软件
移动即时信息服务加强;跨网通讯领域的拓宽
飞信群英会
2006年前后(诞生期)
2007.1iResearchInc.
本报告阐述和分析跨网即时通讯的发展,将根据即时通讯不同发展时期中的跨网应用为主线进行阐述,主要分析移动即时通讯以及跨网语音、跨网通讯应用等内容,力求深入分析跨网即时通讯应用从萌芽、雏形到诞生的发展历程。
3.2、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
3.2.1、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发展概述
移动通信的即时通讯服务就是在传统的基于Web通讯系统的基础上,把手机的短信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使用户通过手机终端,也能够方便的与他人以短信、移动互联网来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
它突破了传统Web界限,把即时信息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面,同时用户通过短消息或移动互联网,实现更即时的交流。
以条计费的短信和以流量计费的移动互联网数据,对运营商起到提高ARPU值的作用,通过增加用户对互联网数据的流量和短信使用条数的使用量来增加月收入,也允许按包月形式来收取基本服务费。
即时消息系统作为一种服务方式,真正实现与移动通信紧密结合,市场价值巨大。
一些互联网即时消息提供商(如QQ)已经拥有了成百上千万的用户,这些用户同样希望在移动电话上体验与在PC机上一样的业务。
因此运营商如何发展将PC和移动网络结合在一起的消息类业务是问题的关键。
在这方面,各大厂商正在不断加强IM应用软件与移动平台的融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服务内容的整合,通过推出移动IM应用和完善服务内容的方式,扩大移动的影响力,并同时获得更多的IM用户。
所以,移动即时消息系统将是一重要发展趋势。
3.2.2、中国移动即时通讯用户规模及预测
从全球范围来看,即时消息很快被企业所采用,并极大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方式。
企业级IM业务侧重熟人间的沟通和联系,主要面向商务办公环境,突出手机终端功能、PDA互通,具有接入和权限管理(接入安全认证、域内部门分组、域外通信控制),更强大的电话簿功能,凸现商务实用性。
到2004年底,全球将有大约8亿手机用户和3000万PDA用户,在他们中将会有1.8亿IM用户。
2005年,我国移动电话数量为3.9亿,占全球一半左右,其中移动IM的用户达到500万。
iResearch预计2006我国移动IM注册用户量将达到700万,未来几年移动IM用户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移动IM用户将达到2000万人。
3.2.3、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移动IM市场收入在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iResearch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移动IM市场收入达4.8亿元,预计2006年中国移动IM整体市场收入将达6.7亿元,iResearch预测未来三年,移动IM市场将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率增长,到2010年中国移动IM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亿元。
3.3、中国跨网语音市场发展现状及预测
3.3.1、中国跨网语音市场发展概述
目前包括QQ、MSN、雅虎通、Skype等在内的主流即时通讯软件都已经支持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两人或者多用户间的语音沟通,大量即时通讯用户已经开始使用这一功能。
但是现在仅仅提供互联网上PC2PC的通信方式已经不够了,更多的是互联网与移动网和固定电话网之间的语音无缝连接,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和移动、固网间的语音传递是互联网上的语音传递的延伸,是一种平稳的过渡。
从技术层面来讲PC2PHONE已经可以实现,并且已经有部分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开始提供此类功能;从市场角度来看,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语音沟通,其资费与传统电话系统相比较要大大降低,此类服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此类PC2PHONE业务会对电信运营商收入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所以国家从政策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严格的管制。
依据最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规定,PC-Phone通话业务属于第一类的基础电信业务,按规定在国内只有几大电信运营商有资格经营。
3.3.2、中国跨网语音市场用户规模及预测
2004年10月以前中国使用PCtoPhone的VOIP用户非常少,且主要是使用国外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像Skype、TELTEL和dialpad等。
2004年10月Skype登录中国,国内当时还没有针对VOIP的监管政策,一些国内公司联合地方的电信运营商以“增值服务”的形式推出具有PCtoPhone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如callme、浙商网和UUphone等。
据iResearch统计,2004年中国PCtoPhone的VOIP用户达到60万,随着渗透率的提高,中国PCtoPhone的VOIP用户规模也将快速增加,预计2008年将有2000万用户使用PCtoPhone的VOIP电话。
如果国家监管部门能够开放VOIP业务的话,PCtoPhone的用户规模将会翻番。
3.3.3、中国跨网语音市场收入规模及预测
目前,国内提供的PCtoPC的VOIP服务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因此中国VOIP市场收入主要是来自PCtoPhone和PhonetoPhone服务。
据统计,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来自PCtoPhone的收入为200万,2006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来自PCtoPhone将会有很大提高,达到2亿元的收入。
若国家开放VOIP业务,中国来自PCtoPhone的收入将会有数十倍的增加。
4、中国跨网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及经营策略
4.1、早期移动QQ短信服务
最早期的跨网即时通讯应用出现在第一代即时通讯和第二代即时通讯发展前期,这个时期是跨网即时通讯应用萌芽阶段。
在第一代传统即时通讯软件诞生的时候,主要是以互联网文本信息交换为特色,但发展到第二代即时通讯软件的时候,已经产生了移动即时信息服务,也就是在互联网与移动网之间进行信息互换。
这就出现了最早的跨网即时通讯应用——互联网和移动网的文本信息交换。
其主要代表就是移动QQ短信服务。
移动即时通讯服务就是在传统的基于Web通讯系统的基础上,把手机的短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使用户通过手机终端也能够方便的与他人以短信方式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
它突破了传统Web界限,把即时信息转移到移动通讯上面,同时用户通过短消息实现更即时的交流。
虽然这个阶段的跨网通讯服务相当比较简单,只是以文本信息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的交换为主,即时消息系统作为一种服务方式,真正实现与移动通信紧密结合,市场价值巨大。
腾讯公司在2000年推出移动QQ短信服务以来,迅速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该业务的注册和使用人数也日益攀升,成为腾讯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4.2、移动即时通讯及服务提供商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到第二代的时候,互联网之间的语音服务已经日渐成熟,同时互联网和移动网的文本信息服务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该时期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出现手机版的客户端。
即时通讯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终端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服务,即出现真正移动的即时通讯软件,简称移动IM。
这个时期的移动QQ较前期的移动短信服务获得进一步发展、移动MSN亦闪亮登场。
移动QQ和移动MSN就是这个移动即时通讯(跨网通讯)应用的典型代表。
继移动QQ和移动MSN后,另一款专注于移动即时通讯领域的PICA也悄然登场。
第二代即时通讯发展后期和第三代即时通讯发展前期,这个时期是跨网即时通讯应用雏形阶段。
移动即时通讯是这一时期即时通讯行业在跨网通讯应用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4.2.1、腾讯移动QQ
QQ在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由于目前移动IM的用户还大多是方便与固定IM的好友交流,实现固定与移动IM的结合,因此QQ在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度使得移动QQ知名度很高。
2004年6月份腾讯正式面向社会推出了“移动QQ”,开通“移动QQ”后收取每月约5元的信息服务费,并且手机发送短信到QQ,每条还需要再支付0.1元,接收免费。
i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第一年推出移动QQ,注册用户量达到约150万人,2005年,移动QQ注册用户一度达到约480万人,预计2006年移动QQ的注册用户数将达到660万人左右。
中国移动利用移动QQ提升了其数据增值业务。
移动QQ业务为腾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几乎占了移动增值业务盈利收入的一半。
4.2.2微软移动MSN
2005年9月份,MSNMessenger在中国移动推出移动MSN的服务,2005年12月中旬又在中国联通推出。
MSN与手机互通短信的方式与“移动QQ”相仿,MSN用户将可通过手机短信功能给不在线的好友留言,MSNMessenger将从PC端延伸到手机终端。
MSN方面将它的推出看成是“将成为MSN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互联网的MSN同样使得移动MSN品牌知名度很高。
2005年,微软宣布了一系列举措,加大MSN在中国的发展力度。
目前MSNMessenger在国内的用户已经超过900万,在移动MSN方面也与运营商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
但据有关人士透露,移动MSN注册用户约在30万左右。
但微软的重心还是放在MSNMessenger方面,移动MSN作为短消息和计算机的一个互通,主要目的还是对MSNMessenger的一种延伸,主要是满足用户对于无缝沟通的体验。
微软在2006年6月发布了其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LiveMessenger的最终版本。
“WindowsLiveMessenger是向用户提供的一种用于即时通讯、交流的工具。
它的发布也是微软公司在企业决策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最新版的WindowsLiveMessenger具体了许多新功能:
如免费视频电话、VerizonWebCalling业务、共享文件业务和包括集成了WindowsLiveSearch和WindowsLiveMail在内的一些功能。
移动QQ和移动MSN对比分析
移动QQ
移动MSN
产品性能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IM:
●其支持状态呈现、消息信箱和群发信息等基础IM功能。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IM:
●支持状态呈现的IM功能,不支持消息信箱、群发信息等功能。
相同特性功能:
●媒介方面,支持包括文本、表情符号等格式。
●不支持语音、图片和视频等格式。
●不支持移动聊天室等功能。
品牌策略
●移动QQ为腾讯移动增值业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QQ在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度使得移动QQ受益匪浅。
●移动MSN主要目的还是对MSNMessenger的一种延伸,主要是满足用户对于无缝沟通的体验。
●其重心还是放在MSNMessenger方面。
定价策略
●资费标准:
每月约5元的信息服务费,用户用手机发送短信到QQ,每条需要再支付0.1元,接收免费。
●资费标准:
移动MSN收取每月10元的包月服务费,同时发送的信息每条支付0.1元,接收免费。
终端支持内容扩展
●移动QQ支持的手机操作系统包括:
SymbianS60、PocketPC、Java和BREW等。
●不支持SymbianUIQ、Sm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即时通讯 研究 报告